深埋富水卵石地层盾构钢套筒接收与始发技术应用

2023-01-08 14:29:25田中胜姚爱敏胡俊杰史桂溪丰晓文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洞门端头刀盘

田中胜,姚爱敏,胡俊杰,史桂溪,丰晓文

(1.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101;2.国网汇通金财(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53)

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8 号线3 期工程永定门外站位于永定门外大街与京沪铁路的立交路口南边,永定门外大街沙子口路口北边。车站主体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围护结构为厚1 200 mm 的地下连续墙结构。

考虑到车站两端盾构隧道接收、始发均位于富水卵石地层,隧道顶部埋深超过25 m,常规端头加固方法难以确保其加固及止水效果,且加固范围受周边既有结构和管线影响,长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故而选取钢套筒盾构接收、始发方法。利用钢套筒代替常规帘布橡胶洞门密封装置,变局部密封为整体密封,最大限度地降低洞门涌砂、涌水的可能性,确保了盾构接收、始发的安全。

2 钢套筒盾构接收

2.1 钢套筒及反力架安装

第1 台盾构机刀盘直径6 180 mm,盾体直径6 150 mm,盾构主机9 780 mm;第2 台盾构机刀盘直径6 180 mm,盾体直径6 150 mm,盾构主机长9 800 mm。为确保盾构机顺利进入钢套筒,结合盾构接收井尺寸,设计钢套筒筒体长度为10 m,过渡环长0.5 m,钢套筒设计耐压为0.5 MPa。

钢套筒由过渡环、筒体、受力架、受力柱等主要构件组成,其中,筒体由4 节传力架组成,每节传力架分为上、下2 部分。钢套筒的设计内径为6 780 mm,外径7 140 mm,其中,受力架长度为600 mm。

钢套筒筒体外径7 140 mm,内径6 780 mm,总长10 000 mm,筒体用厚25 mm 的Q235A 钢板。将整个筒体分为4 段,每段又分为上、下两部分。两段筒体之间和上、下两段连接处用螺栓连接,并加设密封垫。筒体外周焊接纵、环向筋板形成网状以保证筒体刚度。

过渡环是将钢套筒筒体与洞门预埋钢环进行连接的构件,外径7 140 mm,内径6 780 mm,长500 mm,过渡环与洞门钢环焊接连接,并与螺栓固定在钢套筒筒体上。在过渡环的2、4、8、10 点位置,设4 个观测孔(带球阀),方便后期检查洞门封堵注浆效果。

受力架为平面盖,材料用30 mm 厚的Q235A 钢板,平面环板上加焊2 道横向I56a 工字钢和3 道竖向I56a 工字钢,工字钢连接处共焊接9 块400 mm×400 mm×40 mm 的钢板作为受力板,用来将盾构推力传递至受力柱及支撑系统。受力架边缘法兰与钢套筒端头法兰采用M30×1 308 mm 的8 级螺栓连接。

受力柱布置在受力架后方,通过头部支撑柱和楔块与受力架进行连接,受力柱共有3 根,截面尺寸为800 mm×500 mm,采用16 mm 厚钢板焊接加工制作而成,单根长度为7 800 mm。受力柱与车站底板预埋件之间采用钢支撑作为支撑系统。受力柱定好位置后,先用200 t 千斤顶顶受力架和受力柱,消除洞门到受力架的安装间隙后,受力柱上、中、下均布3道300 mm×300 mm 的方形钢与受力架平面板顶紧,承力头部支撑柱两端用楔形块垫实并焊接[1]。

2.2 钢套筒密封性检查及填料

2.2.1 密封性检查

钢套筒的密封性对盾构机接收起重要作用。在使用前应对整体钢套筒的各个重要部位进行检查。待套筒组装完成后,应向筒体内注水并检查其密封和密封质量,没有渗漏后再进行试压,确认满足试压要求后可进行施工。

2.2.2 填料

向钢套筒内填料时,应先用中粗砂填至套筒高度的2/3处,再用膨润土、粉煤灰等惰性浆液填满套筒剩余的1/3。

2.3 盾构机到达掘进

2.3.1 第1 阶段

第1 阶段——最后10 m 盾构掘进,该阶段参数设定如下:

1)推力及速度。在盾构机刀盘进入接收端头玻璃纤维筋地连墙前10 m 时,应降低推力和推进速度,以减小对地连墙和地层的扰动。推力和推进速度应分别控制在10 000 kN 以下和10~20 mm/min。

2)盾构姿态。在刀盘切削地连墙前,应将前盾、中盾和尾款调整成一条直线。盾构机必须以水平垂直姿态推进,推进过程中水平姿态控制在±15 mm 以内,垂直姿态控制在10~20 mm。

3)上部土仓压力。结合永定门外站接收端头的地质水文情况,上部土仓压力控制在0.1~0.12 MPa。

2.3.2 第2 阶段

第2 阶段——盾构机切削玻璃纤维筋地连墙施工。根据地连墙的实测里程和操作界面显示的里程关系,提前降低盾构推力、推进速度和刀盘转速,保证盾构机以低推力、低速度、低贯入度的原则切削地连墙。其主要掘进参数为:(1)推力控制应在8 000 kN 以下;(2)推进速度应控制在2~3 mm/min;(3)刀盘转速应控制在1.2~1.3 r/min;(4)刀盘扭矩宜控制在1 000~2 000 kN·m。

2.3.3 第3 阶段

第3 阶段——进钢套筒掘进阶段的参数设定如下:

1)推进速度控制在10~20 mm/min,推力控制在12 000 kN以下,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推力。

2)盾构姿态控制。必须以实际测量的钢套筒安装中心线为准来控制盾构机姿态,要求盾构水平姿态和垂直姿态偏差均控制在±20 mm 以内。

3)土仓压力。以不低于接收端头的水压力为设定原则。

4)同步注浆。注浆以压力控制为主,压力控制在0.05~0.1 MPa。

2.4 洞门封堵施工

盾构进入钢套筒到位后,需对最后10 环管片进行整环二次注浆(至少对每环均布5 个点位进行注浆),二次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而双液浆配合比为:(1)水∶水泥=1∶1(质量比);(2)水泥浆∶水玻璃=1∶1(体积比),二次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 MPa。

洞门封堵注浆完成后,要对最后10 环管片的所有点位进行开孔检查,确认无水无砂后,再打开钢套筒过渡环上预留的检测孔球阀,观察出水量,若水量较大,则继续通过管片注浆孔注浆,直至打开球阀无水流出后,方可割除过渡环并拆解钢套筒。

3 钢套筒盾构始发

3.1 钢套筒及反力架安装

盾构始发钢套筒及反力架的安装与钢套筒接收内容相似,其部分构件重复利用了小里程端盾构接收后拆除的钢套筒构件。

3.2 钢套筒密封性检查及填料

反力架安装完成后,拼装3 个负环,进行密封处理后,通过球阀管路向钢套筒内注水加压的方式进行密封性检查,合格后排水,然后进行填料。第一次填料在套筒封闭之前,两轨道之间回填砂浆,之后套筒前后封端之前在两端填满沙袋,第二次填料在盾构机向前推进至刀盘面板贴近洞门掌子面后,添加惰性浆液,确保密实,封上填料口,并连接紧固。

3.3 端头加固及洞门凿除

为确保地下连续墙凿除及盾构始发施工期间的安全,盾构始发端采用2 排C20 混凝土素桩及地表垂直注浆的方法对地层进行加固。混凝土素桩直径为0.8 m,桩间距为1 m,2 排素桩呈梅花形布置。

在盾构隧道范围的地下连续墙采用水下C35 混凝土浇筑(实际强度已达到约55.1 MPa)并采用玻璃纤维筋替代普通钢筋,幅宽为8.0 m、墙厚为1.2 m,地连墙深度为47 m,锚固深度为13 m。

洞门采用人工凿除,凿除施工前先在端墙上按设计尺寸画出洞门轮廓线,将洞门划分为9 部分,凿除时按编号顺序先下后上、先中间后两侧进行作业,凿除深度经与设计人员沟通,确定为整体凿除40 cm,中心鱼尾刀最深位置凿除70 cm。

3.4 盾构始发掘进

3.4.1 始发掘进控制参数

盾构掘进主要由刀盘和土仓压力、排土量和推进速度、螺旋机转速、千斤顶推力、注浆压力与时间、注浆方式与注浆量、浆液性能、盾构线路坡度、盾构姿态和管片拼装偏差等参数控制。

3.4.2 始发掘进控制要点

1)严格控制始发钢套筒、反力架和负环的安装定位精度,保证隧道中心的精度、避免始发支撑系统由于安装偏差而承受过大的侧向力。反力架安装时与理论位置相对应,转动角度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位置误差不能超过10 mm,确保盾构始发姿态与设计线路基本重合。

2)盾构机进入洞门以前,应在洞门预埋钢环内安装2 根导轨,以免盾构机进入洞门过程中出现栽头现象。

3)始发前,检查始发钢套筒及反力架加固效果,在始发过程中,如发现始发钢套筒及反力架出现变形或移位,应立即停机加固。

4)当盾构机进行掘进纠偏时,管片选型应综合考虑盾构机姿态、铰接千斤顶行程、推进千斤顶行程、盾尾间隙等因素,当盾尾间隙过小时,可通过收放铰接进行调整。

4 监测情况分析

4.1 钢套筒盾构接收周边环境监测数据分析

盾构接收端周边主要风险为既有地铁14 号线风道结构,风道距离接收端头水平净距约6 m。2017 年7 月中旬盾构左线完成套筒内接收,风道测点阶段变形在-2.1~+0.2 mm。随后施工单位进行了洞内补偿注浆进行加固,测点呈现上浮,平均阶段变化约+1.5 mm。2017 年8 月底,盾构右线完成套筒内接收,风道结构沉降最终稳定在-2.0~-1.2 mm。

4.2 钢套筒盾构始发周边环境监测数据分析

对盾构始发端头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自2017 年9 月左线负环拼装开始,至2017 年10 月盾构左线始发完成且数据稳定后,地表沉降监测显示累计沉降最大值为-1.7 mm。盾构始发端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盾构右线始发过程中,自2017 年11 月8日至2017 年11 月18 日,盾构右线始发完成,地表沉降累计变形最大值为-8.4 mm,右线始发过程中,测点平均变形速率为-0.53 mm/d;之后监测数据趋于平稳。盾构始发过程中地表沉降无监测预警。

5 结语

采用全密闭钢套筒装置,解决了在深埋富水卵石地层中盾构接收、始发端头加固质量难以保障的施工通病,极大地降低了盾构接收、始发过程中的涌水、涌砂风险。端头无须再进行加固及降水处理,钢套筒部分构件可以重复使用,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施工成本,节省了地下水资源。虽然套筒始发顺利完成,指导性方案能够满足现场施工,但在实际施工中,钢套筒密闭系统受钢套筒设计的限制,渗漏处较多。在后续的施工实践中,应在设计思路上加强钢套筒的改进。

猜你喜欢
洞门端头刀盘
基于有限元的盾构机刀盘强度分析
高地压、强冲击条件下整体中置式新型端头支架应用
基于PC-Crash的公路护栏端头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盾构始发接收洞门水平注浆加固施工技术
中煤大屯公司简易端头支架研制与应用
某地铁工程盾构刀盘改造力学分析
徐国琳
铁路隧道明洞门可靠度研究
T BM 刀盘驱动系统单神经元模糊同步控制
端头支架和超前液压支架在漳村煤矿的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