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审计专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2023-01-08 14:03刘亭亭柴君鹏
质量与市场 2022年3期
关键词:技能院校教材

■刘亭亭 柴君鹏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引 言

2018年5月23日[1],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强调,要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2]。2019年3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双高计划”。所谓高职双高建设,即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1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审计专业高质量发展价值

在国家对审计工作日益重视的大背景下,以及国家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推动下,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技能水平等要求越来越高。努力培养适合国家发展的审计人才,促使高职院校审计专业高质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有助于培养适合我国发展的高素质审计人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从经济体量上看,我国已跻身全球大国之列。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3]。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过程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并且呈现出与以往任何形式的审计变革都不一样的特点。当前社会,已经出现机器人记账,审计人员将来是否会被机器人所取代是每位审计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若审计人员其掌握的技能,办事的效率远低于机器人,那么审计人员被机器人所取代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国家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其主要任务在于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只有掌握最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那么将来毕业后才能很快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努力构建审计专业群,积极促进高职院校审计专业高质量发展,将会为我国审计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1.2 助推我国高职审计专业特色模式发展

审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门分支,其发展历程虽不如会计久远,但其社会地位不容小觑。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中小企业。这批中小企业在促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为我国GDP增值发挥了一定作用[4]。我国现如今审计市场已经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但企业数量有限。面临当前的市场环境,企业如何能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审计人员如何能够坚守内心的底线,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环境良好运行发展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若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审计专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专业模式。只有审计专业能够搞出成效,搞出特色,我国审计事业将来在世界舞台上才能发挥作用。

2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三教”改革迫在眉睫

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适合企业需求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即能为企业创造技术价值的人才。这样职业院校的教师首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即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有熟练地技术。但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直接毕业的研究生,他们虽然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能将理论知识完整清晰地讲授给学生,但是实践技能欠缺。

教材内容偏向于本科生教学。如何使学生能够用上合适的教材是审计专业老师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审计这门学科近年来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相较于会计、税务、财管等学科来说,其发展还是不够成熟。就国内本科院校来说,仅有几所财经院校或者综合能力较强的院校才有审计专业,而职业院校审计的发展历程更是比较欠缺。与本科学生理论教学相比较,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本应该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但是目前教材市场中审计教材大多集中于本科教学的“审计学”、“审计理论”,对于高职学生“财务报表审计”“内部审计”“审计案例”等课程的教材少之又少甚至为零。

教法陈旧,重理论,轻实践。审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尤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其人才培养目标应着重于技术方面。而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审计专业由于发展较短,其教学方式大多偏向于传统理论方面的教学,实践操作明显不足,真正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少之又少。

2.2 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数字经济背景下带来技术的更新换代,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等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随之带来的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质量不断提升。在财务领域尤其明显,相较于最初的手工记账,到后来的财务软件不断更新,以至于如今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财务机器人可以替代财务流程中的手工操作;能够管理和监控各自动化财务流程;可以录入信息,合并数据,汇总统计;可以根据既定的业务逻辑判断等等。这些工作恰恰是财务人员平时所从事的工作,相较于人工来说,机器人操作在成本方面、效率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审计是审计人员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财务机器人这种新劳动者越来越强大,可以帮助人类更快、更好、更安全地完成许多工作,而被机器人取代风险最低的职业就有财务人员。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其课程设置多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明显不足,且课程定位多集中于本科教学,真正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没有显现。

2.3 专业主体学习积极能动性差

审计的发展历程要短于会计[5],会计的出现几乎可以断定,作为记录职能,伴随着人类最原始的活动,即结绳记事。相比较会计,审计出现的较晚,其萌芽产生于西周,即“宰夫”一职。从作用方面来看,会计与审计相比较,审计制约着会计等经济活动,更促进了经济健康发展。但目前来看,人们对会计的认识要多于审计。从学生选择专业方面,很多学生在高考完毕志愿填报时,面对会计、审计两个不同的专业,更倾向于选择熟知度高的会计,而审计专业大多是通过调剂来“被动”选择,在高职院校表现尤为突出。传统思维惯性下,职业教育将普通高等教育建设视为标杆进行模仿,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而忽视了本身作为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还有大部分院校专业设置方面是把会计作为财会类专业一大类,而审计只是会计学的一分支,其审计重视度远远不够。由于本专业大多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选择,让学生真正去学习一门学科时明显的是学习积极性不足。再加上对将来的就业去向很迷茫,导致学生学习大多只是应付考试,主观能动性不足,真正要学好的微乎其微。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对于相关职业技能大赛、实训就缺乏热情,造成恶性循环。

3 数字经济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审计专业高质量发展举措

3.1 加强学生课程思政教育

学生学习职业技能是很重要,但比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品德。国家不断重视课程思政教育,职业院校为国家培养技术性人才,更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校从另一方面来讲,是一座“人才加工厂”,其品德更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可用的重要指标。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二者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审计作为一名经济警察,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纠错舞弊方面更是发挥了不可比拟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诚信、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应有的关注和良好的职业行为。审计专业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思政”教育,将平时的案例穿插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学生时代就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将思政教育纳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项标准。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作为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将课程思政教育纳入教师评优认定标准之一,使教师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不忘记育人,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3.2 全面落实“三教”改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高职积极实施“三教”改革有利于落实“双高计划”,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高质量发展。具体要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实施。

从教师层面上看,高职院校教师必备素质即要有专业实践技能。首先,观念上要引起重视,要把国家职业标准、国家教学标准、1+X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等纳入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必修模块。制度上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教师提高专业技能的动力。其次,学校在政策上要给予支持。鼓励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对具备“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薪酬待遇方面有一定的倾斜。通过一定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法是三教改革的核心,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主要的在于灵活的教育方法。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学习主动性不足,但其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是需要新颖的形式,二是要有学习的压力。比如采用“翻转课堂”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等各种形式活跃课堂教学。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对不符合要求的要重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

教材选择是落实三教改革的重要保障,一本好的教材对教师、对学生至关重要。教师选择教材要有一定的标准,优先选用自编特色教材、近三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或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以提高优秀教材的选用率。

3.3 积极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产业和教育,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业是孕育教育的温床,教育是促进产业的动力[6]。职业院校教师要想不断融入到最新的技术中就必须深入到企业,只有真正操作才能了解最新技术动态。教师在学校教课大多只是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在实际工作岗位工作上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教师有了实际操作的案例之后,教师向学生授课过程中不至于只是简单介绍理论知识,而是能够将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案例讲授给学生。教师把自己的经验传授于学生,这样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授课,学生能够听到教师的工作实际案例及工作经验,听课内容会更加生动。学生学习听课的形式更加灵活,学习的兴趣自然提高。

教师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实践中锻炼自身的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教师深入企业可以向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等相关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现有的人才市场需求。教师可以根据所了解到的最新市场动态,把握市场人才需求的方向,在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课程目录、教材应用、课堂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教师及时调整,使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材应用、课程名称,学生学习到的技能能够与市场需求接轨。学生只有学到了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技能,才能到毕业找工作时候满足市场企业需求,而不至于存在“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鼓励编写校企合作教材,支持教师深入到企业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研,与相关审计人员交流合作,通过访谈教师将审计人员日常工作的审计案例编写成册。因为审计人员是属于工作在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接触到的是最切合实际也是最新的技术方法。如果学校能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编写教材,其教材将会有更多的实际案例。教师的课堂授课于学生的学习都会更切合实际,所学到的案例将更有针对性,教材的实用性更强,教学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学校可以鼓励有审计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到课堂上、实训室授课,如会计师事务所或是企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他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审计技术方法,具有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所讲授的知识也将是与时俱进的。这样专业上就会形成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即形成“双导师制”,即校内教师主要讲授理论课程,校外教师讲授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审计知识技能。

猜你喜欢
技能院校教材
教材精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材精读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劳动技能up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