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赋能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3-01-08 12:22陆青萍
智库时代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心理健康

陆青萍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出发,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了“三全育人”的理念,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担负起育人任务,让学生在良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感染中获得成长。全过程育人,指的是在学生从出生、入学、毕业、工作、生活等整个人生过程中,接受来自外界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等。全方位育人,指的是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现实、网络等各种渠道,将育人工作贯穿全过程。

对于高校而言,“三全育人”理念的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凝聚全体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全员之力,将育人工作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形成教书育人、心理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长效机制。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是以实现学生心理、人格健康发展,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以培养时代新的良好品质为主要内容[1],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科学引领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应对工作生活,投身国家生产建设。教育部在2018年提出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教育与咨询相结合、发展与预防相结合,聚焦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构建中国特色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培养了无数能适应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技术能手,高职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深入到国家生产、建设、服务的第一线,是社会结构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促进高职大学生育人和育心相辅相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条件。

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人”“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人”:高职院校的作用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其管理和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学生能否成人成才是高职教育质量的首要指标,学生的育人、育心工作,不单单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责任,这需要高校全体教职工以每一位学生为培育目标,精心灌溉,为社会培养可用之才。“过程”:高校对大学生的心育,应体现在课程、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各面,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全过程中感受人文关怀,感受被爱、被关注,从中受育、受熏陶,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结果”:大学生心理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自我成长成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校园氛围,从而促使高校在育人和学校发展两方面良性循环,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的几种典型心理问题及表现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根据心理问题性质的不同,大致可以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为以下六大类。

(1)自我认知偏差。高职大学生因家庭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在自我认知上也往往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在自我认知方面的偏差主要表现为自卑和自负两种情况。自卑主要表现为不自信,自卑的学生对自己的出生、家庭经济状况、个人能力、容貌体型或学习成绩等感到不满意,他们的性格往往偏内向,在同学或老师面前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甚至封闭自己,遇事习惯性逃避,他们往往缺乏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理性规划。自负的主要表现为骄傲自满、过度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有过高的认识或评价,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很多,任何事都能在自己的把握中,这一类学生的耐挫力往往较弱,在遭遇困难挫折时,心理很难平复,容易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2)学习动力不足。高职大学生相比较于本科学生,学习动力普遍较低,在经历过枯燥的高考或相对松散的中职教育后,高职大学生在学习上容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在学习中的成就感不足。如果进入高校后选择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专业,学习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痛苦感会增加许多,学习动力会大大削弱。很多学生来到高校后,在学习中无法获得满足感,便把很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网络游戏中,当学生沉迷其中,他们对网络的依赖会逐渐增加,便会发生熬夜打游戏、频繁旷课、受违纪处分等等一系列问题,在危害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

(3)对新环境适应力不足。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大学新环境适应力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而言,来到一个全新的校园,生活中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学习节奏与以往大不相同,人际关系较以往更复杂,需要去面对的生活事件更是多种多样,大学生往往会对新的大学环境产生焦虑、担忧、迷茫,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如失眠、食欲不振等躯体化症状。当大学生对新环境适应不良时,如果学生欠缺良好的社会支持,如得不到父母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或没有合适的途径让其宣泄不良的情绪,那么学生的心理状况可能会出现很大的波动,因此高校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通常都很注重大一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搭建良好的心理沟通桥梁。

(4)人际交往冲突。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同学舍友矛盾和恋爱关系紧张两方面。当前的00后大学生群体,仍然处于独生子女一代,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从小都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在生活中普遍都以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为第一位,当他们与同学舍友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将问题归因于他人,加上缺乏独立应对人际冲突的经验,矛盾常常难以调和,并给双方带来持久甚至恶劣的影响。恋爱关系冲突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尤为常见,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后期,他们在爱情中热烈而冲动,敢于追求,甘于付出,面对情感矛盾时,典型的两种错误态度是过激反应和委曲求全,过激反应指情绪崩溃甚至以生命作要挟,委曲求全则是在冲突中选择没有原则地退避忍让,以上两种处理方式都会使学生的心理遭受很大的伤害。

(5)抑郁症。研究表明,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抑郁症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友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重要原因[2]。大学生在情绪和情感方面的最大的特征是丰富且不稳定,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比较容易受到冲击,最终导致抑郁症的产生。程度较重的抑郁症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和药物辅助,程度较轻的抑郁症则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般不易被周围人察觉但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给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6)其他心理问题。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障碍、情感双向障碍、强迫症、拖延症等等,这些心理问题都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如何引导好、疏通好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尽可能消除各种心理问题给学生带来的困扰和伤害,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永久课题。

五、“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全员心理育人的合力未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高校、家庭和社会全员参与,尤其是学校和家庭两者间要建立紧密联系,才能形成合力。家庭方面,由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了解不够深入,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离心理问题很远,缺乏与孩子平等耐心的交流,当孩子出现心理危机时,家长往往措手不及。学校方面,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心理中心专职教师、心理辅导员负责,其他学科的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很少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做到全员育人[3]。

(2)全过程心理育人的意识未形成。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还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心理课程、525心理活动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心理普查发现心理问题,通过心理约谈或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以上常规路径虽能应对大部分的心理问题,但离全过程心理育人还有很大的差距。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前中后的全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避免、发现、应对、关注和跟进问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大学生心理状况中保持敏锐的感知能力、专业的应对能力,体现高校人文关怀,这是全过程心理育人对高校提出的一个考验。

(3)全方位心理育人的局面未形成。全方位心理育人,应体现在大学校园的时时处处,当前大部分高校在一些特定的时间节点如320、525心理活动季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才会变得比较高频,而平时的宣传则相对较少。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课程都相对独立,无法和其他课程紧密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师在讲课时,很难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程里,全方位心理育人的局面还远远没有形成。

六、“三全育人”理念赋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策略

(1)促进全员协同育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或心理辅导员的工作,高校应引导全体教职工参与其中,如行政管理人员在制定相关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宿管阿姨在宿舍的管理服务过程中应关注到学生在宿舍的表现,尤其是经常旷课在宿舍睡觉的、孤僻的或遭遇重大变故的学生,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及时给予学生关心;任课老师在课上、课间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应及时给予其帮助和鼓励;班主任、辅导员更是要深入学生宿舍,走进学生心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班主任还应与学生的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形成学校主导、家庭支持的育人合力,协同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2)搭建稳固的心理沟通网络,形成全过程保障机制。高校应充分利用好各种信息化手段,着重搭建一个 “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四级沟通网络,畅通沟通渠道,让网络中的每一环都能时时掌握每一名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在此网络中对有异常的学生状况进行全过程追踪和定期反馈。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利用智慧平台,实施心理委员工作月报制,每月报送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如学生发生心理问题可随时在平台上报送,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能在企业微信上第一时间收到心理委员的上报信息,便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心理辅导员可将处理全过程上报给分管领导和心理健康中心,做到四级沟通畅通无阻、及时有效。在此平台上还建立起完备的心理异常库,心理辅导员定期约谈的记录都在平台上体现,并纳入到学生工作考核体系中,形成了全过程的保障机制。

(3)融合第一第二课堂,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被纳入到高校十大育人体系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需结合高校思政工作平台,创新开拓载体与项目[4]。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连续五年精品打造“橙”主题心理品牌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各类主题的团体辅导、心理健康知识竞赛、21天行动养成计划、心理素养作品展、心理剧表演SHOW等等,活动贯穿全年,学生参与率达90%,在学生群体中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有效融合第一第二课堂的学习体验,强化助人自助,全方位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七、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当前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结合当前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还需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开拓工作新载体,探索最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关链接】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 院(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xtile and Garment)简称“常纺院”(CITG),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纺织服装产学研示范基地。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7月的常州纺织工业专科学校,其后历经停办复办、多次更名,于2001年6月升格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心理健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