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财会实训课教学改革探索*
——以财务共享中心运营实训为例

2023-01-08 12:22庞美艳
智库时代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实训数字化财务

庞美艳

(广州工商学院)

一、引言

随着“大智移云”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不断加深,数据正在以爆发式的速度增长,数据即资产已成为企业共识,企业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财政部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也明确要求会计工作者“积极支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推动会计数字化转型”。会计数字化转型即财务领域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通过流程再造、组织重构、岗位重定义等实现财务信息的数字化转换、传输、分析和应用,从而促进会计职能从服务向价值创造的转型升级,提升会计数据对业务决策的支撑和驱动作用。会计数字化转型呼唤具备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的新型财会人才,企业需求侧的变化也必将引起供给侧改革。高校作为财会人才的主要供给方,必须把握市场动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指引,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财务共享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入口,伴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推进,共享财务模式已广泛应用于集团企业,由此也催生了一系列实践教学软件,以新道、金蝶、浪潮为代表的财务共享实践教学平台在各大高校得到推广。我院自2018年与新道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引进财务共享实训教学平台,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不容忽视课程建设在对接新型财会人才培养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课程教学改革仍任重道远。

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实训教学工作现状

(一)现阶段教学工作回顾

财务共享中心运营实训课程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在各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首先,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财务共享实训平台的逐渐成熟,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实训基地对标企业财务共享运营中心办公环境,对实训中心进行工位式设计,打造财务共享企业文化墙,配备双屏电脑、扫码枪、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为课程的顺利开展给予了较大的支撑,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训教学平台在一线教师的持续反馈和建议中,不断迭代升级,优化和补充教学资源,为课程的有序运行提供了保障。其次,多师同堂、研讨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的探索,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其中,多师同堂的协同教学模式在院校内具有首创性。授课教师根据专业背景、组织能力、教学水平等进行组队,共同探讨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接着根据团队成员的长处对教学任务进行细分,一起完成课堂教学和实训指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师同堂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组队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个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的缺陷,形成了互补。研讨式的教学方式也穿透于各个实训环节,学生在团队中对论题各抒己见,经过不断的博弈、论证,最终形成结论,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了教与学的方式。最后,过程化考核评价模式的应用,也为课程深度改革夯实了基础。课程从多个维度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考核贯穿实训全过程,并细分为平时、期中、期末三个阶段。平时主要考察学生出勤情况、平台资料学习的深度、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度以及课外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期中作为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要求学生对前阶段工作进行复盘,展示小组设计方案,探讨方案可行性、价值性,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期末则主要以实训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将学期内的实训成果进行详细记录,阐述实训心得体会,对课程学习进行回顾和思考,深化对课程的认知,做到真正的提升。灵活、丰富的过程化考核评价模式是对传统固化的考试评价模式的一大突破,也为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夯实了基础。

(二)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

在财务共享实训教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应正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实训平台访问空间受限。因版权限制共享实训平台仅允许在实训室内网访问,而实训室开放时间又有限,这一情况既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又压缩了其学习时间,引起了学生的不满,同时也局限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对平台资源造成了浪费。第二,教学内容的安排仍有待改进。因课时的限制,加之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端到端业务的项目教学侧重终端实训操作仿真体验,忽视流程建模,内容设计相对简单,虽能较好地保证学生的接受度,但却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弱化了平台的功能。第三,教学案例和业务用例老旧。共享业务案例背景和测试用例均为平台内置,资料修改权限并未分配给教师,相关资源从平台2.0发版以来未做过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案例或业务用例时间的设置还是场景的适用性都略显落后,降低了教学效果。

同时,在正视问题与不足之余,也需关注十四五时期信息革命的深度发展、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开启给财务共享教学工作带来的挑战。第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需求的转变。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着会计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化财务呼唤数字化人才。企业需求的变化也对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明确数字化人才的新要求,探索数字化人才培养新路径是财务共享教学工作转变的首要任务。第二,数字化人才培养对师资团队的新要求。教育者先受教育,学生数字化财务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财务和信息化知识。从目前出任财务共享教学的师资情况看,大部分教师都是财务专业出身,对Python、RPA财务机器人、PowerBI等信息技术应用了解甚少,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的需求愈加迫切。

三、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财务共享教学改革设想

(一)改革目标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财会人才为主线,把握数字化人才的新要求,明确财务共享课程建设在对接人才培养新需求中存在的差距,通过建立循环教学体系、深化产教研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组建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团队、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式解决现阶段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应对新挑战,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智能会计人才。

(二)具体改革措施

1.对接数字化财务人才新要求,建设动态循环的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学体系的重构必须是动态的、循环的。动态循环的教学体系应设置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需求对接环节。以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为起点,从人文素养、商务技能、专业技能和数据能力等多个维度剖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财务人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找出现阶段财会学生能力差距及其原因,确定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为科学合理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依据。接着是教学调整环节。在对需求进行定位后,结合财务共享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有步骤地调整教学内容,比如:在各个业务模块中选取一个典型的场景进行流程建模、在报表模块中嵌入可视化教学、在单据填写环节加入RPA财务机器人等等。其次是结果检验环节。教师在对教学设计时需预先从学生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升、思维的转变等方面对可达到的效果进行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最后是流程的再循环。若检验效果达标,即相应的教学调整继续保持。反之,应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定位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再调整和结果的再检验,直到教学设计符合人才培养需求为止,形成教学体系的闭环管理。

2.深化产教研合作,实现产业、教学、科研的三联动

通过深化产教研合作,一方面,企业可以参与到高校财会人才的培养中来,为财务共享实训教学提供大量的场景数据,丰富教学案例,保证教学案例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数据资源的供给也为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持,而科研成果则可以更好地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将会得到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最终也会反哺教学,从而实现产业、教学、科研的三联动。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打造“1+3”的实训场景

数字化能力的提升仅仅通过财务共享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对业务场景的实战演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是打造以业务案例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实训平台、云课堂为载体的“1+3”实训场景。实训作业的开展将分解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教师利用移动终端推送案例资料,发布预习任务,学生接收任务后,按要求查阅资料,了解案例,为即将开展的实训工作进行做好准备。课中,以现有的财务共享实训平台为主,基于业务案例和场景需求,指导学生在平台上对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并完成用例测试。课后,通过云课堂上传课外资源,供学生进行学习,对实训工作进行拓展和延伸,弥补实训平台访问空间受限的缺陷。

4.通过内培外引,组建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团队

复合型师资团队的组建是开展数字化财务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目前财务共享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组建具备财务和计算机知识的师资团队可以采取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内培,即内部培育,从现有的师资团队中选拔教学水平高、财务知识扎实、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进行培育,培育的方式可以有:结合课程内容,组织教师参与产业学院开展的财务大数据、财务可视化、财务机器人等相关智能财会培训课程;结合教学活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进行经验总结,相互学习,相互提升;结合教学目标,与企业开展合作,参观财务共享中心工作场景,与相关岗位专员进行深度交流,了解真实的岗位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学科与管理学科迥然不同,其底层逻辑基本无交叉点,对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出身的财会教师来说,仅通过短期的培训或交流学习把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掌握好是相当困难的。对此,学院可以通过外部引进的方式,聘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或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来校讲学,优化师资结构,组建跨学科的高素质师资团队。

5.完善教学评价模式和评价体系

当前财务共享实训课采用过程式的考核评价模式,虽然突破了传统以单一考试分数定学习能力的评价方式,但考察维度主要基于课程本身,未能进行外延,为做好课程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和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首先是评价维度的拓展,对课程的考核不能局限于课程的本身,由于财务共享实训课的开设对象一般为大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一部分会直接进入工作,另一部分即参加研究生考试继续深造,因此对该课程效果的检验还需从其与研究生课程的对接情况以及为学生创造的就业机会等维度进行。其次是评价指标的制定,除考核通过率、优秀率等定量指标外,还可以加入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社会对毕业学生的评价等定性指标。接下来是评价重点的确定,评价重点应围绕学生数字化能力的提升展开,包括大数据思维、财务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能力、业财融合能力等等。最后是评价方式的选取。对于课程维度的考核,可以继续沿用目前过程式的考核模式;对就业维度和社会维度的评价,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能力提升的评价,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或行业学会举办的专业竞赛进行检验。

(三)保障机制

1.建立学生数字化能力培养的联动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

学生数字化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多方联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共同推进。教学单位领导需要对课程改革进行全局统筹,理清专业课程之间的承接关系,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共建。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心骨,需要紧紧把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做好与各单位的对接工作,积极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寻解决方案。教务处要重新拟定课程考核要求,提高课程考核的灵活性,给予任课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同时改革评教系统,针对不同的课程,评教问卷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帮助教师获得更多有效的反馈。人事处要做好教师的选聘工作,引进优秀的专任教师或具备复合型知识的企业导师。实训中心要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保证实训教学的正常开展,做好值班工作安排,延长实训室的开放时间。辅导员需要持续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定期发放问卷,调查相关课程教学对学生就业的支持度。总之,校内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教学成员需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为学生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2.创建财务共享教学工作室,制定工作章程,加强监督考核

除建立联动管理机制外,创建财务共享教学工作室,制定工作章程,细化改革实施计划,加强监督考核也是保障改革设想落地的重要途径。首先,工作室成员主要是由一线财务共享授课教师组成,并通过教学单位领导指定或成员推荐的方式,遴选一名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教师作为工作室的首席教师。其次,由首席教师领导工作室成员共同制定工作章程,如:阶段性工作目标、工作方式、考核奖励制度等等,并严格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同时,首席教师需分阶段对教学改革工作进行统筹,确定工作量,将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个人,加强监督,定期进行考核,检查改革计划的落地情况,确保各项工作做到实处。

四、结论与展望

目前,财务共享进入校园已近四年,课程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挑战,课程改革需直面上阶段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把握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新要求,明确课程建设在对接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差距,确定改革目标,制定具体的改革措施,并保障其实施,为课程体系的建设输入新血液,培养具备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能力的会计人才。本文的研究是基于财务共享教学团队近四年的经验总结,受研究人员知识、能力等的局限,相关观点的提出还不够系统,更多的改革建设将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实训数字化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