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蕊
(河南省图书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与千千万万个家庭密切相关的养老问题已然成为全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对养老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喝足”或“丰衣足食”,而是对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精神层次和丰富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图书馆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机构,是让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响应时代呼唤,在文化养老体系中发挥提供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为保障老年读者的基本文化阅读权益、改善为老年读者做出的阅读推广服务质量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当前阶段,老年人口的剧增与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60岁以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高达2.64亿,占据着总人口数量的18.7%,其中单是65岁以及以上的人口就多达1.9亿,我国社会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的发展阶段。[1]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为探索如何服务老年人群体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发展到当下,随着老年人群体对精神服务需求的增加,各类更好应对老龄化的政策与文化养老等概念应运而生。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重要需求,老年人也同样需要高层次需求的满足。然而当前的许多调查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体存在独处孤单、缺乏精神关怀和精神生活贫瘠的问题。
我国养老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正在逐步走向正轨,然而在文化养老方面的短板却亟需相应的措施安排和资源调控。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面临着老龄化日益严重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理应参与到老龄化事业的建设中来,为社会治理做出贡献,充分扮演好在文化养老中服务、教育和管理的多重功能,为老年人群体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阅读环境,从而增长老年人的见闻、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活跃老年人的心智,推进养老事业与图书馆发展事业齐头并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文化是人类在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凝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实现向物质力量的转化,进而对社会或个人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文化养老不是一种养老方式,而是一种与“物质养老”相对的养老理念,当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至较高层次后,唯有奠定物质方面的养老基础并以其为保障,并注重关爱老年人的精神、慰藉老年人的情感、支持老年人的道德才能实现文化养老,这一理念不仅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更是对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精神的彰显。[2]在推行文化养老理念的过程中,能够加深老年人对自身价值的认知,鼓励老年人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继续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实施文化养老不仅仅是当下转型期中国的时代要求,更是为了适应老年人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所提出的现实呼吁。
在内在需求和层次保障上,文化养老都提出了高于物质养老的要求。从供给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文化养老”正是建设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一处不足,对养老体系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就绕不开实现“文化养老”;从满足人的需要层次来看,文化养老追求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关照。
养老的理念和实践是与整个社会结构紧密联系的,作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养老是关系中国老龄化进程的重大课题,实现文化养老就是实现积极和健康的老龄化,有利于完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实现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对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对缓解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人才需求压力也是良好的助力,有利于经济与社会都实现健康和良性发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尊老爱老”已然成为了整个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追求观念,这更加要求我们重视并积极践行文化养老理念,各地图书馆也应积极开展基于文化养老视角的面向老年读者的阅读推广服务。
基于文化养老视角,图书馆要想在老龄化的趋势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就有必要强化面向老年读者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力度。
前面已经对文化养老进行过简要概述,文化养老不是个别家庭的短期任务,而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图书馆这种公益性文化场所一直以来就受到老年读者的欢迎,一些老年人前往图书馆去阅读书籍、获取知识,正是为了了解社会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发展进程。[3]在国家相关养老政策的支持下,通过提供阅读资源和阅读服务去满足老年读者的阅读需要是图书馆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也是图书馆发挥自身社会教育功能的体现。一些老年人已经退休离职,但是仍然对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比较关心,为了更好提升老年读者的精神境界,发挥老年读者在社会文化风向中的正能量和引领作用,一些图书馆积极开展老年读者读书报告会、读者座谈会等等。一些老年人在退休生活中也常常会在维修电器、烹饪美食和养花种菜等方面遇到一些技术性难题,图书馆也可以为其开展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课程,为老年读者阅读书籍以外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是危机,我国包括医疗、养老等基本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发挥着缓解老龄化危机的作用,然而应当看到的是,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养老安全的建设重点也应当向提供精神慰藉、缓解心灵孤独和精神世界贫乏转移。面对着当下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现实需求和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依托文化养老视角面向老年读者开展阅读推广服务,能够让老年读者有效感受到精神满足与情感愉悦。图书馆应当积极创新服务理念,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资源和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活动,让老年人获取有关社会发展动态的消息,让他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强化爱国情怀,积极发挥对社会的正能量引领作用,这是响应我国老龄化进程的现实需要。
长久以来,稳定和谐一直是政府和民众追求的主流价值。不少老年人都为国家建设付出了自己的力量,是党和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一些老年读者在退休之后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逐渐减少,容易产生空虚和寂寞的感受,对生活状态转变的难以适应逐渐使得他们开始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面对这种现实状况,充分利用图书馆这种文化服务场所,是关心老年读者的体现,能让这些共和国的建设者们充分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搭建学习与交流的良好环境,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书籍和报刊,用文化浸润老年读者的心灵,用知识实现老年读者境界的提升,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来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做出贡献。
基于文化养老的视角,图书馆面向老年读者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当前实际的阅读服务推广中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图书馆的阅览室设计布局没有对老年读者的身体状况与阅读习惯进行人性化的考虑。报刊阅览室常常是老年读者聚集较多的地方,一旦设置在高楼层就会对腿脚不便的老年读者产生很大困扰,在电梯发生故障时也常常会出现老年读者上下不便利的现象;老年读者由于身体素质下降,视力和听力减弱等原因,会看不清书籍报刊上的文字,在阅读时需要充足的光线照亮阅读空间,也需要及时的水分补充来滋润身体,然而在一些图书馆缺乏放大镜、热水机和纸笔等基本的阅读辅助设施,也不具备一些老年读者专用的座椅、出行坡道、急救设施和轮椅等。[4]此外,图书馆对于老年读者所偏爱的书籍报刊种类收藏不足,也会影响老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对老年读者经常阅读的书籍,诸如养生保健、生活常识、政治历史等等,经常处于更新不及时或者馆藏资源极其稀少的状态,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点。
前往图书馆阅读接受阅读服务的老年读者大致分为三种阅读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休闲型读者,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书籍报刊和与社会动态相联系的文献资料阅读;第二种是学术型读者,在科研单位或教师岗位退休后继续开展学术研究与文献编写;第三种是应用型读者,他们通过参与图书馆的社交环境或文化活动来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加以解决。[5]图书馆需要针对不同老年读者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文化服务。在目前阶段,我国大多图书馆仅仅提供单一的借阅服务,没有对老年服务制定统一的标准,极少数具有老年读者服务项目的也没有具体细则来加以执行,指导意义不强,老年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容易遭到忽视。此外,许多图书馆职工在面对身体机能退化严重的老年读者时还会抱有不耐烦情绪或是推脱的态度,难以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信息化时代中电子设备日益普及,图书馆也开始转型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化服务和网络信息资源。年轻人凭借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迅速掌握运用新技术,然而一些老年人缺乏网络信息素养,很难灵活运用图书馆提供的各项线上服务,给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推广带来了极大困难。[6]在一些图书馆对自助设备和线上资源加大投放力度的背景下,对现代信息技术陌生的老年读者甚至无法自主完成线上的借阅、各项活动的在线报名和在线签到这些简单的服务,这无疑极大阻碍着老年读者参与到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服务中去。
在图书馆面向老年读者开展阅读推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严重制约了文化养老理念的健康快速发展,探索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阅读推广服务策略,是图书馆应当承担的责任。
考虑到老年读者与其他年龄层次读者所不同的身体素质与阅读需求,图书馆应当致力于打造对老年读者更加具有实用意义的硬件设施,营造无障碍化的友好阅读环境。将老年读者阅览室安置在通风和采光都好的区域,并在阅览室配备酒精等消毒用品、急救箱等医疗用品和放大镜、老花镜等辅助阅读用品,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设置图书馆自助设备时要考虑到老年读者的需求,设置大字体并简化借阅流程;综合老年读者的视力因素来采购图书,多多采购字体较大和图案清晰的书籍报刊;图书馆也有必要配备一支专门为老年读者提供服务的队伍,耐心细致地为老年读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馆内的自助设备和各项文化设施。
为了更加精准地满足老年读者的文化服务需求,图书馆应当加强对特色资源的利用,开展形式多样和吸引力强的特色阅读服务和文化活动,在充实老年读者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发光发热。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读者类型可以提供差异化的文化活动,为注重休闲的老年读者举办养生保健、园艺种植和书法绘画相关的讲座与交流会,为注重学术的老年读者举办有相关专家参与的座谈会与研讨会。图书馆还可以为行动不便却有借阅需求的老年读者提供上门送书服务,请工作人员定期送书、还书。通过在布告栏、网站首页和微信账号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书籍推荐也是一个吸引读者的举措。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多数老年人没有形成长期阅读习惯以及对图书馆的线上服务与电子资源不熟悉、不了解的现状,图书馆有必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充老年读者的受众群体。图书馆应当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吸引老年人积极参与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在各个社区和养老院设立图书馆分馆,在社区开展座谈会并进行专栏宣传,鼓励老年人走出家庭迈进图书馆;借助本地媒体开展多渠道的宣传,向老年读者全方位介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文化活动;与民政局、老年大学等老年机构开展合作,通过联合多方开展有趣的阅读宣传活动来吸引更多的老年读者。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加强对老年读者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有利于更多的老年人在步入图书馆的同时适应社会发展。
在时代进步的当下,让老年人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也是理所应当的,一些老年人缺乏信息素养的同时还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所排斥,这是值得注意并进行纠正的。图书馆应当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将社会公共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针对老年读者可以开展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定期在电子阅览室开展电子设备的使用课程,引导老年读者熟练使用线上服务平台,提高线上资源的使用率;适用于老年人的专题性数字资源也应当加强建设力度,对于各类养生保健、书法绘画的视频和各类知识的讲座要加强建设力度;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建立老年读者的交流渠道,要及时收集反馈;加强馆内工作人员引导服务,为老年人使用自助智能设备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进而有效提升老年读者的信息化阅读技能,致力于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获得均等和先进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