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彤
(上海师范大学)
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积极探寻思政教育和群众路线的融合点,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服务,培养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有效解决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思政教育人员要积极转变理念,优化和创新思政教育和管理措施,有效融入群众路线,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开展的有效性。
党的群众路线主要是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一观念重点强调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力量的推动者。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无产阶级的队伍逐渐壮大。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现了党的建设的加强和改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群众路线简单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由过去的“改革开放”逐渐到现在的“以人为本”,从过去的“科学发展观”逐渐转变为“务实清廉”,群众路线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融入时代因素进行不断创新,现阶段的群众路线是党执政的根基,更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出党的目的是一切为了群众,实现该目的的手段是依靠群众。该基本内涵是党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展现出我党的领导和工作方法,解决相关问题,要求人们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做好相关调查工作,同时是党群众观点的具体表现,实现两者有机融合形成群众路线的基础内容。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应用该原理,形成了群众观点、创新领导和工作方法,并且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最终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大学教育属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既需要对专业进行学习,同时更加需要对其政治思想素质进行培养,使大学生具备专业素质能力,同时具备政治思想水平。将群众路线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发展,并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构成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本质上就是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能动反映过程,属于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过程,而群众路线是有效实现两者融合统一的有效措施。
首先,群众路线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进而要求思政教育要最大程度地维护和满足大学生的根本利益,真正地相信和依靠学生,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真正了解和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将群众路线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行融合,可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正确、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所以说,大学生思政教育开展需要以群众路线为前提。
群众路线是思政教育的根本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新时期背景下社会政策实施以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思想,该思想融入了我国真实国情,同时可以有效客观反映新时代发展要求和变化规律。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可以为大学生传输社会发展理念与精神,科学合理地调整思政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增强教育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群众路线融入思政教育需要更多关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思政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理念的关键,需要在人才培养中实施。而群众路线作为理论实践的精华,其中具有丰富的思想指导价值以及教学实践价值,可以将思政教育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有效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以身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党的群众路线包含丰富内涵,成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传承和创新发扬群众路线具有重大意义。坚持群众路线是弘扬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在需求,可以有效推进历史发展动力源泉的实践认识,坚守实践方法,创新实践途径,同时是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通过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掌握国情、民情,进而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更加团结,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有效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
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几门课程的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具有统一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同时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是工作开展的主要途径,而群众路线属于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充分体现在各项方针和政策中。大学生思政课程集中展现出党的政治主张、方针战略等,在形式和实质上都反映出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大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是大学生,同时大学生是群众路线实践的主体,所以他们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接受群众路线的教育。群众路线教育需要从大学生开始进行,提高教育效果[1]。大一和大二学生的三观尚未形成,呈现出较大的可塑造空间,同时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速度快,因此高校在大学生中实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有利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优秀的接班人。加大大学期间群众路线教育,符合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
大学生对群众路线存在较大认识偏差,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①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合理融入群众路线,创新群众路线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大多将领导干部当作受教育对象,没有高度重视大学生参与教育的重要意义。②高校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群众路线没有被当作独立的内容进行宣传和教育,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没有针对群众路线的相关内容进行专题教育,在思政教育中没有有效融入和补充群众路线教育,甚至部分思政教育者没有认识到群众路线教育开展的意义,缺乏足够的重视。③大学生自身缺乏对思政教育的正确理解,抱有抗拒的心理,存在轻视、怀疑的学习态度。群众路线作为思政教育课程内容同样受到大学生的轻视,不清楚群众路线的现实功用和价值。
(1)思政教育工作者、管理者、接受者的群众路线思想意识淡薄,普遍将群众路线当作政治运动,造成群众路线教育开展流于形式,过于表面,存在不总结、不反思、不创新等问题,进而导致群众路线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处于相脱离的状态。学生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大多忙于日常繁杂事务,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关心的奖学金、评优、入党和就业等相关利益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育人机制存在不合理现象,缺乏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普遍将思政教育工作当做教师、辅导员和政工人员的任务,缺乏专业性、系统性的育人布局;或者将思政育人工作认为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即可,忽略了课堂之外的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课堂上更多注重相关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依然仅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思政学习效果,缺乏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高校思政教育评价机制标准抽象,缺乏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3)教学、管理方法单一落后。部分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依然存在文本思想,采用单向灌输方式开展思政课堂教育,教育内容抽象化,政治理论内容较多,大多以政治化、方向化、规范化的知识体系呈现,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不相联系,缺乏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层次性,具有严重的一统化现象,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单一固化的思政教育模式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思维发展产生较大阻碍,进而难以引起学生心灵冲击和情感共鸣,不能将群众路线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渗透到大学生的脑海中[2]。
(4)服务意识淡薄、缺乏服务创新。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对饮食、住宿等多个方面具有更高的期望,同时对将来就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证书等多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部分学校管理部门仅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的服务,对大学生的新需求和要求关注度不够。
(5)思政教育内容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结合不紧,难以跟上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现实存在显著的反差。思政教育者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的大多是理论知识,但是大学生在实际社会中遇到的新矛盾、问题和关注的敏感、热点问题,部分教师尽可能地回避,严重缺乏全面透彻和科学理性的解析。因此,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课堂上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真实性产生怀疑,久而久之丧失了对思政课程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大大降低了思政教育教学成效。
(1)聘用和培养优质教师。①高校要严格制定思政教育者的准入制度,在选聘的过程中全面考察应聘者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还要考量他们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将政治标准作为选聘人才的依据[3]。高校中存在部分兼职教师,要建立健全兼职教育者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兼职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培养优秀的兼职教师后备补充力量。高校要在完善的制度下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为社会不断输送人才,为我国未来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储备。②高校可以针对本校思政教师的实际情况对新任教师进行统一的、针对性培训,制定完善的培训机制,对于新教师主要进行教学技能、方法、课堂教学技巧、职业道德操守等基础内容的培训;对于老教师主要进行信息技术实际操作技能、思政教育改革和新发展的特点等内容培训,丰富培训的渠道和形式,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2)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有效融入群众路线内容,不断创新和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应用各种电子学习软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思政知识内容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对思政知识的深刻内涵进行学习和研究。高校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做到与时俱进[4]。教师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对全国范围内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收集,同时进行有效整合,创新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建趣味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
(3)树立服务学生、依靠学生理念,创新群众路线思政教育方法。思政教育者要善于发动、组织学生、相信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发展。如教师可以将传统课堂设计成学生选题、撰写研究论文相互交流和探讨,构建研究性教学课堂;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案例在课堂分享和研讨,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群众路线思政教育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开展专题讲座、角色互换等体验式教学方法。例如:X高校思政教育者深入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分析学校和学生特点,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和学生日常饮食、住宿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有效结合,转变为了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而活动的观念,明确教育活动开展目的和意义,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正确认识群众路线和思政教育工作意义。教师要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开展专业知识竞赛、辩论赛;结合学生住宿状况开展勤俭节约、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便于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深刻理解思政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力求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1)转变工作理念。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依靠学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主要展现。思政教育以学生核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思政教育的基本价值。因此,学生管理者应用群众路线指导学生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更多倾听学生意见和建议,创建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方法,真正进入班级、宿舍中,了解学生的想法,关心学生学习、心理、就业和交往等多方面的问题[5]。
(2)创建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学生评价制度。各级评价和监督机制要将思政教育工作指导、听课、检查和评价等常态化工作创建长效机制,明确划分职责,各司其政。高校要转变传统以思政理论考试成绩当作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结果的方法,坚持以实效性为导向,综合考虑学生日常和期末考核、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和方法、活动参与度等多个方面,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班主任、辅导员和教师测评相融合的方式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成绩。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群众路线充分体现在教育者、管理者深入到学生教育、班级、宿舍等多方面管理中,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群众路线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体现。思政教育者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工作原则,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