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伟
(中共博白县委党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党校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指出:“党校(行政学院)要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对党校工作的明确要求。因此,努力探索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的新举措,推动教学、科研与决策咨询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是党校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思考的课题。
党校教研咨一体化是指在党校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融入决策咨询要素,推进教学、科研、决策咨询成果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实现教学过程、科研过程和决策咨询过程的有机统一,进而促进教学、科研、决策咨询工作的同步发展。推进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工作是党校基础性工作,也是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是对科研水平的检验和促进,两者相互促进。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做好科研工作。通过完成科研课题,对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之后,将科研成果渗透到专题课的讲解和党的方针政策宣讲中,才能讲透彻,讲得理直气壮,讲得接地气,才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干部的培训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突然迸发的灵感、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决策咨询是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而展开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党校教师做好咨政工作的同时也是一个备课的过程、准备研究素材的过程。可以说,咨政对教学科研起着支撑作用,助力提升教学质量。
党校是党的学校。认真宣讲党的理论、正确阐释党的思想、唱响中国主张,是党校的职责所在。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要更好地应对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风险挑战,必须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党校推进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研究,发出党校声音,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社会动态、舆论导向,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澄清模糊认识,增强析事明理能力。同时,有助于强化理论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把14亿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如何让党的重大部署决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党校大有作为。紧紧围绕本地党委政府的工作任务,针对地方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的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能够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的有价值的方案或建议,可以充分发挥党校咨政作用。党校积极的献谋献策,有助于提升话语权和自身的影响力,增添在本地党委、政府心目中的分量,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博白县委党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部署要求,从2013年开始探索教研咨一体化发展路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的做法得到玉林市委党校以专题简报形式在全市党校系统推广。
1.在“人才”培养上一体推进,抓好教研咨一体化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党校教研咨能力和水平,人才是关键。为此,着力抓好“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通过选派教师参加上级党校业务能力培训、到县委综合股跟班学习写作、到乡镇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加快教师的能力提升。2013年以来共选派教师20人次担任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工作队员,10多人次到县直部门跟班学习。注重补充新鲜血液,培养年轻的教学人才,2013年以来通过“双选”形式,招聘了9名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由于重视抓好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教研咨工作成果丰硕。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有教师在玉林市党校系统优质课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一位教师参加自治区党校系统精品课比赛获二等奖;储备更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课程15个专题,干部教育精品课21个专题;在市级及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8篇,获自治区级奖励论文11篇。
2.在“制度”建设上一体推进,健全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的保障机制。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观念,以“硬约束”变为“行动自觉”。
(1)建立集体备课试讲制度。全年开展集体备课3次以上,教师运用行动学习“头脑风暴法”论证该专题课开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三次集体备课进行试讲,全体专兼职教师听课点评。明确对已列入教学计划的专题,只有通过试讲和评课后才能进入课堂。
(2)建立教师跟班听课和学习制度。明确教师每年要参加县委举办的专题讲座或上级党校举办的培训一次以上。在本校举办主体班,教师必须跟班聆听外聘教师的专题课,并对外聘教师专题课进行评价,作为第二次外聘教师的依据之一。开展校长听课活动,常务副校长随堂听课。
(3)修改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修改完善《科研激励制度》《科研组活动制度》《科研工作规划》等制度,进一步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咨政工作。
(4)建立健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出台《关于加强教研人员调研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教师围绕博白县工作部署要求,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改革开放重大理论问题以及经济发展、文化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热点问题,深入机关或乡镇、村屯、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同一课题实行“每月跑一次”调研制度。
(5)建立学科组活动制度。按照“跨学科、跨领域、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组建学科组,由3-4人组成。科研咨询和课题项目由学科组“团队”攻关。同时,明确每个课题必须由校委成员或科室主任牵头。
由于在制度建设上实现规范化,教研咨工作得以有效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共举办主体班61期,培训党员干部5000多人次;编印《党校咨政报告》20期;2019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博白党校智库文集》一本。
3.在“转化”成果上一体推进,确保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相互融合。
(1)提出一个工作思路。打破过去只抓“教学和科研”的思维定势,提出“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咨询进决策”工作思路,牢固树立教研人员“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咨政是支撑”的理念,不断推进教研咨一体化。
(2)找寻一个融合点。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博白县中心工作,寻找能够实现教研咨一体化融合的内容。融合内容既可以作为教学专题,又可以作为科研课题,还可以转化为咨政报告。比如,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专题和决策咨政方面:2018年,针对博白县南流江水环境污染严重问题,我校调研课题通过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南流江流域博白段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议》;在举办的“博白县水环境综合整治暨南流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题研讨班”中,把关于“加强南流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内容纳入了专题教学内容。经过教师学员在教学上互动和学员座谈研讨后,我校课题组认为可以在调研报告和专题教学的基础上整理形成一篇咨政报告。再通过深入乡镇进一步基层调研、整理形成了《加强乡镇“四所合一”站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职能主力军作用》咨政报告,并得到县委书记的肯定和作出批示。党校咨询作用得到发挥,全县“四合一”站力量得到加强,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主力军作用,2019年底,南流江流域博白段水质全部达标,顺利通过中央督察组的验收。又比如,在教学专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和决策咨政方面:2020年,在玉林市加快融入“两湾”的背景下,我校决定打造“玉林龙潭产业园”现场教学基地,为此科研课题组展开了深入的调研。经过调研,发现博白工业要加快发展必须融入广西发展战略,形成了调研报告《南向东融背景下,博白加快工业发展的思考》,并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现场教学活动。在形成调研报告的同时,科研课题组认为,调研报告的建议对加快博白工业发展很有参考作用,于是将调研报告转化形成咨政报告《关于博白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呈报县人民政府。咨政报告得到县长的指示性批示。目前,博白县又重点加快白平产业园和城南产业园建设,博白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玉林龙潭产业园”现场教学基地作为现场教学专题课参加2020年玉林市党校系统优质课暨精品课评选获一等奖。
(3)建好一个咨政平台。重视咨政报告的呈报工作,常务副校长亲自抓,办公室全程跟踪领导批阅情况。2013年首次以文件报告形式向县委递交《咨政报告》一篇并获得县委书记的肯定性批示,之后每年呈报1-2篇。2013年以来,有10篇调研成果转化为咨政报告并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性或肯定性批示,其中有7篇咨政报告又转化为教学专题。
1.成果“难”以转化。党校主业主课理论性党性较强,而咨政课题更具操作性和务实性,要体现当地的经济人文特色,从而导致教学科研咨政三者结合选题难以切合,部分课题难以转化成咨政成果。
2.推进“难”度较大。教师是党校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师资力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党校事业的发展。但是,教师队伍中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完备、骨干教师偏少、年轻教师更少等问题,比如,博白党校目前有教职工20人,其中教师10人,骨干教师只有4人,开展教研咨工作任务由骨干教师担任。从而导致教师工作任务相对繁重,顾此失彼,推进一体化难度较大。
3.措施“难”以保障。当前,基层党校办学经费来源是政府财政投入。政府财政对教师进修、参加上级培训、开展科研等活动投入的经费相对较少,而当地党委和党校自身对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咨政的激励措施不足,特别是受政策性影响,缺少物质上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教研咨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
推进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需要多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工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综合发力,多措并举。
教研咨的主体是教师,是开展教研咨的“关键少数”,要通过打牢教研队伍的“形、实、魂”,全方位提升教研咨能力。一是理论要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重中之重,要始终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二是专业要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政治性强、专业要求高,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作保证”。要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加强教师实践锻炼,邀请上级党校专家为教师科研选题和参阅材料、撰写辅导解惑,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党校教学科研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咨政能力。三是政治要硬。党校教师作为育人之师,不仅要求教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时刻谨记党校课堂有纪律,全面从严治教,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调查研究是开展教学、科研、决策咨询的根基,是推进教研咨一体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专题、科研课题、咨询课题都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教研人员要在调查研究上多下功夫,特别是通过调研补齐县情“短板”。一要把好“关卡”。凡是教学专题课没有开展过调研的,一律不准进入主体班课堂,没有调查清单的科研咨询课题一律不能参与结项,防止“电脑前搞科研”现象。二要用好“资源”。党校学员都是来自一线的不同行业、部门和岗位,是党校的独特优势和开展教研咨的丰富资源。学员在座谈会上的研讨、撰写的心得体会材料、课堂上的双向交流互动、问卷调查等素材,为咨政定向、丰富教学内容、科研选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1.建立激励保障。根据中央、区、市有关文件精神,探索创新科研经费保障制度,对优秀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咨政成果补给一定的科研经费;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给予。通过最大程度地激励教研咨工作的创新成效,倒逼教师全力推进教研咨改革。
2.强化组织保障。教研咨一体化改革需要党校班子高度重视才能真正取得成效。一要领导重视。校委会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一体化工作,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专门部署,落实一名副校长抓教研咨工作,真正形成校委聚焦抓、分管副校长亲自抓、各科室齐心协力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二要领导示范。党校领导要带头上课、带头调研、带头申报课题、带头撰写咨政报告、带头开展教学科研交流活动,形成教研咨一体化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