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麒 钟朝发
(江西理工大学)
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是致力于有效解决全国范围内农民群众的阅读困难问题,使农民群众能够有书读、读好书,充分保障了农民群体的文化权益。在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的大力推动下,动员广大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2012年将农家书屋建设到全国具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解决了农民阅读难的问题,为乡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各地农村文化生活提供了新形式。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下,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破除我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其中,进一步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文化兴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农家书屋”工程的不断完善发展,不仅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还能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改善乡村整体文化生态,从而为乡村振兴中经济、社会、治理、生态等各方面变革提供重要推力。
然而,“农家书屋”的发展虽然得到了国家各方面资源的支持,但也因为覆盖范围广、建设过快,存在一些“质”的问题,对农家书屋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阻碍。如农家书屋的运作中出现管理虚化的问题(曾建辉,2016),贫困地区中农村居民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认识不足、接受度不高(黄雪丽,2016、2017),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陈含章,2017)。国内学者针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并获得不少的研究成果。王娟等(2021)通过引入嵌入性视角,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视为嵌入乡村社会的行为,而农家书屋事实性“脱嵌”的现状导致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存在着各种问题,无法真正融入乡村社会生活之中。黄雪丽(2017)通过分析在乡村文化政策执行过程中各有关利益主体,在乡村文化执行中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使得各个利益主体存在着利益目标错位且难以统一的问题,从而导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存在着难以与乡村实现融合发展的问题。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从网络联系视角的基础上分析农家书屋的组织嵌入问题,同时引入“场域”的概念,深入分析农家书屋建设悬浮于乡村社会之上的现实困境,从而为解决这一困境提出一些建议意见。
农家书屋作为社会网络中的一个组织主体,不论是融入乡村社会,还是其他经济社会活动,必然与其他社会网络组织中的主体产生联系,从而完成“嵌入”活动过程,融入社会网络之中。Gulati的嵌入性理论中将“嵌入”过程划分为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是指组织在社会网络中所处的地位给组织带来一定的比较优势,换句话说,就是农家书屋在嵌入乡村社会的过程中能够为农家书屋带来一定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能够给农家书屋带来发展机遇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约束;而关系性嵌入是指组织在网络关系中能够获得资源与信息的作用机制,它可以给组织带来一定的外部资源,换句话说,农家书屋在与其他社会组织产生关系联系之后,能够为农家书屋的发展带来外部资源的支持,例如与图书馆体系之间产生关系嵌入性能够为农家书屋的发展带来专业化管理指导和其他资源的支持(杨玉波等,2014)。
依据以上嵌入性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农家书屋不仅结构性嵌入存在着“脱嵌”的问题,关系性嵌入也存在着“嵌入”难的状况。
农家书屋作为一个政策倡导构建的组织,在内嵌入乡村社会网络的过程中并没有完成结构性嵌入,并未从乡村社会发展中获得资源与信息。这也就意味着农家书屋在乡村社会网络结构中并未找准自己合适的位置,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得不到乡村社会发展的反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至今,长久的投入建设只是在规模上扩大了农家书屋的覆盖面,但是在“质”的建设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农家书屋管理低效、图书更新未与农民阅读需求相适应且复本率高等,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农家书屋建设未找准社会网络位置,与社会主体成员联系不紧密,从而导致农家书屋无法融入农村。
农家书屋在社会网络关系中主要是以国家新闻出版署的体制关系为主,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获得发展资金和主要图书,而农家书屋与图书馆体系的关系较为疏离,农家书屋的建设发展主要依靠新闻出版单位提供图书资源为主,并没有图书馆单位的介入,从而在后续管理的过程中导致管理缺乏专业化、体制化,无法获得专业资源的支持,导致后续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除了以上从社会网络维度分析农家书屋存在的发展障碍之外,还可以从其他立体维度分析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因此,可以引入“场域”的概念来进行分析,布尔迪厄理论阐述了“场域”对人们的习惯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塑造人们的习惯,而人们所形成的习惯也能够对“场域”产生影响。
农家书屋在融入乡村社会的过程中,必然是以社会生活场域的形式嵌入乡村社会之中,成为农民一个必不可少的社会生活空间,而不是在空间上将农村书屋独立,更不能够将农家书屋的社会空间属性仅仅归为图书阅读的场地,这样容易造成单一社会空间属性的农家书屋被主要社会生活空间边缘化的问题。防止农家书屋“场域脱嵌”可以通过延伸农家书屋的社会空间属性,将它与其他社会空间相重合,从而引导农民将农家书屋作为重要的“习惯”,塑造农民长期前往农家书屋的“习惯”,使农家书屋真正融入到乡村社会之中。
农家书屋诞生于国家为了解决农民阅读图书困难而实施的政策之中,由各级政府主导推动的农家书屋建设,会存在着以完成目标任务为导向的政策执行方式,这种政策执行方式往往较为简单直接,即以上级下发的量化指标为导向,先将农家书屋的框架基本搭建出来,从而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量化指标任务所要求的目标。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最快速地将农家书屋建设到各个行政村,但也在农家书屋的实际使用、后续管理、内容建设等方面埋下了隐患,甚至成了农家书屋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1.农家书屋购置图书与农民需求不相符
农家书屋所配备图书存在着脱离实际需求、同质化严重、复本量高等问题。部分农家书屋为了达到国家要求的配备数量,盲目购置图书,存在着农业生产技术科普书籍与当地农业种植、养殖主流品种不符的现象。同时,农家书屋配备的图书每个村几乎类似,一些书复本量达到十多本的情况,造成农民难以找到需要的书籍,导致农民阅读兴趣寥寥。在图书配置上还存在着农业科技类图书占比较大的问题,但在当前农村缺乏集约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农民对这些农业科技类的图书需求较小,反而对一些文艺类图书需求较大,这种图书配置类别的不平衡也是导致农民阅读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2.农家书屋管理滞后,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农家书屋由于缺乏相应的人员管理资金,难以雇佣长期稳定且专业的人员管理农家书屋,部分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是由一些村干部兼任,这些干部有时候会忙于其他的事务而难以兼顾到农家书屋的管理,往往造成农家书屋难以正常开放,而书籍借还流通管理也缺乏专业化,导致图书资源的遗失损坏等。
3.农家书屋建设与其他乡村图书馆室、乡镇文化站等职能重合
当前为了大力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各种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这不仅造成了投入浪费,还无法将这些资源整合形成合力,这些分散式的政策只会让农家书屋的社会网络位置更加被边缘化。
农家书屋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不同,它是以村民自主管理为主,由村民自由推举适合的人选担任农家书屋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仅仅凭借着国家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以及一些通用的管理规定参与管理,不仅不能够与当地的乡村环境相适应,反而还会造成管理者懒于管理、闭门管理,以避免因造成图书财务的损坏而产生问责。由于缺乏专业图书馆单位的介入,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难以符合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的要求。
同时,在主要由村干部兼任农家书屋管理者的背景下,这部分村干部往往日常事务繁忙,难以认真研究学习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由于缺乏专业图书馆的技能培训,难以获得相应的技能,导致农家书屋内图书编目混乱、甚至没有编目,分类不规范,标引不符合标准等问题,这对于农民读者查找翻阅所需要的图书造成了巨大困难,也使得这些农家书屋的图书财产难以得到有效的盘点清查,不仅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甚至会导致图书财务遗失难以被发现的问题等。
农家书屋的建设由于缺乏选址等的指导,设置农家书屋的场所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部分农家书屋会设置在与村委会相邻的区域。由于农家书屋具有的文化属性,仅仅表现为单一的阅读场所,在娱乐活动多样化的当下会使得人们“浮躁”而难以静下心来参与到阅读中来。延伸农家书屋的空间属性,将其与农民其他生活场域相重合,将会使得农家书屋逐渐融入到农民生活之中,而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习惯。这主要表现为将农家书屋从空间场域逐渐演变为生活文化场域,与其他生活场域的重合,可以更紧密地缔结农民与农家书屋的空间联系,从心理疏离转变为一种心理依赖,完成向生活文化场域的转变。因此,可以让农民在认知中,完全认同农家书屋成为乡村社会的一部分,进而提高农村书屋的利用效率。
国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到建设农家书屋的新要求,即“延伸服务和提质增效”。通过制定农家书屋建设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提出农家书屋建设要求和目标,同时可以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的方式,与村民共同商议决定农家书屋未来建设发展方向,从而在源头上能够适应农民群众的需求,切实保障农民阅读需求得到满足,有效发挥农家书屋满足农民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职能。在此基础之上,农家书屋的建设要与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相一致,成为振兴农耕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在选书配置上,不仅要满足农民的娱乐文化需求,更要与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步调一致,为农民提供健康积极的精神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从根源上杜绝乡村腐朽文化滋生的土壤,构建文明和谐乡村。
对于农家书屋“提质增效”,也要改变过去的农家书屋管理方式,为农民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体验。首先需要加强对农家书屋管理者的专业化技能培训,尤其是在图书编目、分类、盘点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切实做好图书的基本管理工作,为农民借阅图书提供基础;其次,构建常态化开放机制,制订专门的开放时间表,使得农民能够常态化获得农家书屋的阅读体验;同时可以加大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建设农家书屋,适当给予管理人员补贴,提高管理积极性,也能够提高农家书屋管理员专业化水平。
加强农家书屋与县公共图书馆的合作交流,能够利用县公共图书馆成熟的管理体制、丰富的馆藏图书、科学的管理技能等,从而促进农家书屋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展;同时可以利用县公共图书馆较为丰富的馆藏图书,增加农民群众可以借阅的书籍内容,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农民获得自己想要的阅读内容。通过与县公共图书馆统一文献采购,可以提高农家书屋经费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采购,提高图书采购的质量;通过与县公共图书馆统一文献编目,可以提高农家书屋编目的科学性,促进图书馆藏的科学化管理,进而可以实现与县公共图书馆之间图书通借通还的可能。同时,将农家书屋管理员派往县公共图书馆学习培训,能够提高管理员的管理专业化水平,为提高农家书屋管理科学性、规范性奠定基础。
而通过加强与高校图书馆的合作,则可以更好地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学生社团资源,由学生社团组织常态化的“领读活动”,为农村带来更为浓厚的阅读氛围;也可借助学生社团的人才资源组织各种有趣的阅读推广活动,激发农民的阅读积极性。
推动农家书屋构建多元化社会角色,有利于让农家书屋变得更加“活跃”。例如,将农家书屋与农村快递接收点相结合,不仅能够及时获取与县公共图书馆合作借阅的馆藏书籍,还能让农民在闲暇时顺便前往农家书屋借阅自己喜爱的图书;通过与乡村供销店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农家书屋整体人流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开展农业种植、养殖等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将农家书屋与农村小学图书馆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可供借阅书籍的规模数量,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外读物,也能有效推动农家书屋日常管理的常态化。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家书屋应该积极把握这一历史时机,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努力摆脱过去存在着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农家书屋与乡村社会结构性嵌入、关系性嵌入、场域嵌入,不仅要从管理体制上做出变革,加强与农民之间的沟通联系,切实做到为农民解决阅读困难,保障农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阅读服务,获得需要的图书,还要推动农家书屋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主动与公共图书馆相互合作交流,利用好公共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同时,农家书屋在提升服务效能的基础上也要做好服务职能的延伸,通过与乡村其他生活场景的融合联动,为农民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