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策略研究*

2023-01-08 07:07冉龙彪
智库时代 2022年32期
关键词:消极危机状态

冉龙彪

(贵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帮助一个人过好一生的重要因素,大量事实证明,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才的基础和保证。新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预防和干预,不仅仅体现的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实践,体现的更是时代发展之下,对于社会建设有生力量的重点培养过程。推进大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这既有助于减少由大学生心理危机引发的不良社会事件,也能够为新时代培养出一批心理健全、积极向上的人才队伍。

一、高校学生心理现状

(一)社交关系中出现的自卑与忧虑心理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正是对爱和尊重的需求极为强烈的时期。这种较为强烈的需求,具体展现在大学生所开展的相关人际交往活动当中。由于大学生们都来自祖国各地,受限于不同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同地区的学生都有着各自的行为标准,不同行为标准和不同心理状态下的大学生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就进行了一系列的碰撞与交融,有时会由于行为准则和观念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社交矛盾,这种社交矛盾的出现继而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忧虑的心理状态。此外,不同地域环境所呈现的经济水平和城市发展状态是不同的,经济欠发展地区的学生步入学校之后与一线城市的学生在同一个水平和环境当中进行社交时,会出现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极为隐秘但又如影随形,所以在高校大学生心理状态当中就呈现了在社交关系当中的自卑与忧虑心理交织的现状。

(二)大学恋爱带来的消极心理

伴随着生理的成熟,大学生开始渴望开启一段浪漫的恋情,他们对于恋爱充满了渴望与向往,但是由于心理素质和生活经验欠缺,在两性关系处理时,容易出现冲突。再加上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不足,对于问题的看法较为浅显与简单,有些时候的想法脱离了客观实际,这就使得大学生在进行恋爱时经常会受到恋爱带来消极心理的影响,出现一些心里苦闷或是忧虑等等不良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是根植于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不健全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经验之中的,只有学生有意识的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己在对待问题时的深度和高度才能逐渐地解决由于恋爱的矛盾和问题所带来的一些消极心理的影响。

(三)就业与学业带来的焦虑心理

由于如今大学阶段的学习压力逐步增加,再加上当前社会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就业形势和大学的学习竞争压力都成一种指数型上升状态,大学生们面临着就业和学业方面的压力,如果大学生没有一个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焦虑心理的机制和手段,那么一些学生会被这种过于强大的压力压垮,而且在实际的大学学习阶段当中,许多大学生由于这种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原因,出现了一种想要提前毕业进入社会开展相应的工作,但是又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而出现的不想毕业的复杂心态,这种复杂心理最终交织成了学生的焦虑状态。这种焦虑状态对于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在大学阶段的人际交往状态都有着一定的消极作用,当焦虑心理出现后,学生也就很难感受到大学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的意义

(一)助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对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与错误心理的纠正是高校开展相应工作的组成部分,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之下,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预防及干预,能够有效地助推高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校在教育过程当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外,引导学生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心理、指引具有消极心理状态的学生走出困惑也是其存在价值的体现。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能够让学生摆脱消极、错误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帮助学生以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学习、生活,步入未来的社会生产生活中。高校的教育内容需要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而一个健全的人才并非只是拥有相关专业技能知识的人才,更需要个体具有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这方面进行分析的话,完成新时期背景之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工作是助推高校相关心理教育发展、推动高校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定位的重要过程。

(二)预防大学生消极心理状态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之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能够积极预防大学生出现消的极心理状态,让这些大学生能更好的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不良、消极的心理状态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如果一个人养成了一个消极的心理状态之后,无论是在与他人的人际交往关系当中,还是在实际的生活与工作当中都会受到这种消极心理状态的影响,而最终呈现的过程正是一个恶性的循环过程,心理状态越消极,周围世界和周围环境所反映出来的状态也更加消极,而环境越是与自己的想法和自己实际的心理诉求相差甚远,心理状态就会更加向不良转化,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出现之后,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和人际交往来说都是一种极为沉重的打击。从这方面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就是预防当代大学生出现消极心理状态的过程。对于大学生的消极心理的预防主要展现在相关教师工作者在对消极心理学生的引导和分析的过程中,消极的心理不可能受教师的引导或某一个行为就能瞬间解决,必须要依靠长久的坚持和坚持不懈的心理,积极引导来帮助大学生走出消极的心理世界,拥抱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三)维护社会安定和正常生产生活

青年大学生们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如果当代大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产生危机或是不良状态的话,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各行业的发展乃是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极为沉重的打击,要想保证社会安定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的开展就务必要保证好接班人们的正常健康心理,所以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新时期背景下完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工作,是维护社会安定和正常生产生活的根本,更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保障。过去许多触目惊心的新闻无不昭示着高校大学生如果一旦出现不健康的心理,对于学生的人生乃至对于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只有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大学生活,面向社会生活才能取得社会新一代的接班人们一种青春、健康、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当中。大学生们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是维护社会安定和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国家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要基础。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策略

(一)加大开展相关心理引导力度

想要更好的优化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工作,高校需要加大开展相关心理引导力度的工作与投入。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知,如今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但仍然有一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关注度较低,甚至还存在开展的相应心理引导过程或是座谈会等是以应付上级检查、走形式为目的的,这种现象就使得许多青年大学生就算拥有着较为严重的心理危机,但是学校却意识不到这种现状,使得许多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与隐患埋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所以这就警示相关高校,必须要加大开展相关心理引导的力度,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投入来提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以及干预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成果。

在进行相关心理引导工作力度时高校心理工作者也一定要注意,所开展相应心理座谈会或是引导活动的目的,其核心点是为了引导学生走入灿烂光辉的未来,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摆脱自己不良、消极的心理影响,所以在心理引导过程当中一定要杜绝想当然或是我以为的心理状态,一切工作基础以学生的实际状态和实际反应出发,要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心理引导工作贴合学生的实际心理和实际状态之后,才能有序正常的发挥心理引导工作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效果,才能保证好高校对于立德树人的自我定位的反思与实践。

(二)建强心理引导能力教师队伍

一切行业和工作离不开人才队伍,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来说也是如此。通过培养一批具有引导学生心理发展能力的骨干教师,能够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引导和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实际走访调查发现,把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引导工作作为一个独立岗位设置的高校不多,大部分都是由相关心理学专业能力的教师身兼数职,既担任了相应的教学任务又干着相应的行政工作,这种现状就无形增加了相关工作者的工作量,使得对学生心理预防和干预的工作岗位工作质量不高。所以高校要意识到对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预防工作的重要意义与实际作用,着重培养一批专业、专职的人才队伍,以此推进工作的发展与优化。

对于专门工作人才的培养,高校不应该局限自己的视野和培养手段,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从小范围来看是作为一个高校的立身之本存在的,从大范围来看是社会长治久安,使得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障,所以高校可以联系组织一批相关心理专业能力建设较强的高校,建立相应的研讨机制来进行相关实际工作内容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工作实践与工作经验的互相转化与传递过程。高校还可以派遣相应的心理引导工作者进入相关的行业部门或是高校的工作岗位当中去亲身实践与体验,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培养手段辅助这批对学生心理引导的工作者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精准掌握学生实际心理动态

对于学生心理引导工作开展来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掌握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实际心动态是开展心理引导工作的基础和必要前提,所以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进行时,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与机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掌握学生的实际心理动态。高校教育相比于高中和其他学段的教育阶段来说,学生的自主性变得更强,这从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深入联系,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是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的直接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阻力较弱,而高校的教师与由于一些教学任务与学生之间交流不多,许多时候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尊敬有余而亲密不足,想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实际心理状态,必须要让学生意识到相关的心理引导工作者是自己的好朋友、好玩伴,自己的心理问题可以向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者倾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握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所以高校需要意识到这方面的建设工作,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开展心理引导工作,教师可以邀请相应的学生群体参与进来,对于问题心理学生的心理引导当中,因为学生对于同龄人,对于自己周围环境当中的同学的心理防线要远远低于相关教师工作者的,再加上在相关心理问题学生周围生活的同学,对于此类心理问题学生的了解程度更高,通过邀请此类学生参与进来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引导工作当中,可以有效地发挥这一优势,打消问题心理学生的心理防线以加强相应心理引导的实际效果。除此之外,邀请学生进入相应的心理引导工作当中,能够提高学生在此类工作当中的参与感,这种参与感就有助于学生真实可靠的融入相关工作的实施与活动当中。所以,心理引导工作者通过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引导手段来完成学生实际心理动态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四)重视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关注度

当面临具有一些消极心理状态的学生时,对于此类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就需要加强投入程度,就需要提高对具有相关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关注力。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下一秒会做出什么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再加上这类问题,心理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缺少关注、渴望被人关心呵护的,通过不断提高对于此类学生的关注度,也能够让这些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感受到相关工作者和社会对于他们的关心和爱护,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也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类相关心理问题学生的问题心理。对于如何加强此类学生的关注程度,在学生感觉安全的距离当中进行相应的心理引导工作,就需要相应的教学工作者立足于不同的学生实际心理,开展相应的心理引导工作。

在对此类学生加强关注程度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界限,不能让此类学生意识到刺激与周围学生是不同的,让此类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感觉自己与周围的学生格格不入。如果说,开展相应的心理引导是为了让学生与其他健康的心理的学生进行区分的话,那么相关学生的心理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在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时,既要让此类学生感觉到关怀,又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与周围其他健康心理学生的不同,其中的操作原则与操作程度就需要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进行研究。通过相应实践内容的反思与总结,以推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优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必须要立足于高校意识到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上才能进行一系列的实践工作,在进行预防及干预工作时,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掌握学生的实际心理动态,培养建设一批心理引导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来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进行实践工作的开展,通过人才队伍和干预与预防的模式优化等等,高质量完成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工作。

猜你喜欢
消极危机状态
状态联想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危机”中的自信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