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雪
(潍坊理工学院)
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中的主要课程之一,思想政治实践育人可以让学生在学到更多知识、锻炼自我的同时,能够有机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同时还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丰富其大学生活。但是现在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模式并不成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此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因为实践育人的理念并没有能在教育中体现出来,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的学习上空有理论知识,偏向于形式主义,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所以高校应该创新自身的实践育人理念,积极探索新的实践育人路径,下文主要就此展开论述。
高校的思想政治实践育人十分重要,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德育发展,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另一方面,政治思想实践育人也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能从多方面看待问题,在生活中不容易随波入流,被网上的一些言论带着走。在生活中,思想政治实践育人也是十分有用的,比如说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很多方面结合思政实践育人的成效,能够建立起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碰到困难了也可以用一些积极的正确的思想激励自己等。为加强实践育人的成效,为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的学校会展开暑期实践,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劳动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比如说实践能力、团结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社会的认同感。马克思重视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个性自由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标志,使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对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人的生产生活实践还产生和丰富了社会关系,提升了个人的综合素质。
思政培育的能力包括人的本质力量和个人身体的能力,是通过实践表现出来。生产劳动就是人的物质活动能力的表现,是个人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根源,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历史。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创造了人的生存条件和人本身,是人全面发展的一条基本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力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活动能力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精神活动能力包括思维、科学研究、批判创新、文艺创作等活动的发展。精神活动能力的发展使人不断进步完善。精神活动能力以建设和实践为其生命力,不是抽象空洞的说教形式,如果精神活动能力只局限于意识领域,只靠机构或上级的强行安排,那么就只能在形式上存在,是不可能落实到社会心理层次和有效的载体之中,就做不到以人为中心,无法深入人心的。所以思政教育必须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加强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使精神能力内化为人的自觉意识和德行,这才能成为主体的本质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多方因素对思政教育的推动也从反面意味着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第一,从大环境的角度出发分析,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逐渐普及带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产教融合观念的日益加深助推高等教育的逐渐扩张,加上新媒体手段的迅速崛起,使得多元文化与人类的发展相伴相生,而在这种多元交织的文化格局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也对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从学校主体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高校具体分为普通类一本院校、民办二本一院校及高专职院校,不同的层次学校,有着不同层次的办学水平和不同素质的学生群体,这对于高校思政实践育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挑战,要求不同层次的高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对思政实践育人的部署。第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未来的社会建设,是依赖现在的学生的,所以需要重视起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现在时代变化速度快,对于新时代的“00”后而言,他们有自己的主体意识,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成长环境与老一辈不同,学习环境也大有不同,但是因为很多学生没有受过大的挫折,而且课业繁重,所以普遍创新能力较差,并且抗挫折能力较弱,加之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上很多真真假假的信息,作为学生很难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可能会被别人带着走,被人利用,比如说现在很常见的网暴现象,有的心怀不轨的人就会利用学生单纯的心理去诱导他们做出错误的事情,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严重的还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与其发展不利,而种种因素均导致大部分高校学生对于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需要对思政实践育人模式进行创新,凸显出实践育人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是思政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对于思政只有片面的认识,同时因为环境影响,所以很难通过课堂或者实践发生思想上的改变,而通过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认知程度或者实践课堂的效果,很难准确的判断其心理健康。有的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知识了解程度有一定的关注,在实践中可能会关注到学生的实践情况,但是并未对学生的三观进行正确的引导,疏忽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一些琐事如果不是特别注意,班主任也无从知晓,所以导致很多高校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不了解,无法有效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现实价值。
现在很多高校,都没有太过于注重思政实践育人,大多数还是注重的课堂上的教育,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但是仅凭书本上的知识并没有办法真正的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落实,而且现在很多学校的思政实践课的形式要重于实质,原因一方面是现行教育方式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过于僵硬和刻板,另一方面许多大学老师对待教学不甚用心,没有弄清楚实践课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最后一方面是大学生思想追求的下降,对待学业和学术上面,尤其思政课上面,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最后无法实现思政教育真正的目的,因为思政教育工作,是需要引导学生的价值观还有思想意识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的,但是没有实践经验,教师没有贯彻实践育人理念,会导致学生的思政教育停留在书本上面,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可持续开展。
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对象是高校学生,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也需要有社会凝聚力,如果学生的思想不正确,或者对社会缺少认同感,将会影响社会的发展。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必须紧贴政治性,将高校大学生紧紧团结和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比如说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缩短学校党组织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了解党的目标宗旨和历史任务的同时,对党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也需要加强宣传,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听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规定,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主要体现在实践教育要与时代发展同步,反映现代社会发展所需,并据此做出回应,让理论与实践教育始终走在最前沿。突出时代性的一方面,是需要紧跟当下时事,与时俱进,比如说今年的一些先进人物事迹,有哪些值得学生去学习的,另一方面,是教师的工作理念需要改进,工作理念也要不断变化和革新,要充分重视大学生成长的个体性和主体性,更加注重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紧密联系,与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良性互动。
主要是需要学校各组织还有老师时刻关注党中央的各项指示,保持工作步调高度一致,在实施教育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目标任务,从而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实践育人能够符合当下时代的特点、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还需要积极吸收新的理论知识,结合学校本身的发展特点以及学生总体的情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理念的推广,推动思政教育实践育人质量的提升。
一方面是需要注意到学生的主体意识,因为大学这个阶段的学生,三观基本已经形成,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并且有其固有的思想、行为方式等,所以,在进行实践教育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深入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太过于急躁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不耐,甚至厌烦;另一方面是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学校各级党组织可以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成长规划等工作,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学生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吸收新的知识,创新改变自己的教学内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很忙,所以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精力花在备课上面,但是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主张,有的教学内容可能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会让学生觉得课程的内容比较落后,为了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让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社会,适应这个时代,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内容,比如说现在一些新的会议内容,虽然考试的时候不一定会考,但是还是需要跟学生普及,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实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走出校园,更多地了解这个社会。
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将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文化相结合,通过学校的环境感染学生,比如说思政课堂应该与素质教育、校园文化等相结合,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多方面入手,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学校的一些板报、景观设计、雕塑设计等突出校园文化,营造全方位立体育人环境,而且还可以结合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建设,比如学校的走廊里面可以贴出一些名人的事迹,学校的雕塑也可以选用一些近代史的伟人雕塑,并且介绍其生平事迹,另外,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还可以借助广播、视频宣传等形式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说每个月都有的团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ppt,每个人上台演讲,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可以有效促进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开展,营造出人文关怀的氛围,进一步落实校园文化育人工作目标。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创新实践教育的方式,完善教学方案,摒弃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打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育中将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引导在实践教育中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同时,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可以利用当地的一些资源进行宣传教育,比如说当地的一些著名历史人物故居、博物馆等等,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有的学校在特殊的日期还会集体去附近的烈士墓扫墓纪念,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对学生的意识有积极的引领作用。还可以利用假期等时间,组织校外实践,有的学校组织学生重走了一遍长征路,在领略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信念,引导学生努力突破小我,实现大我。
在思政教育工作中,为发挥出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与优势,应当合理开展实践育人工作,进而提高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针对性,保证思政教育工作可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引领作用。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上很多信息,如果有了热度,就会大面积的传播,学生不知社会的复杂,容易被有心人利用,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也不利于学校思政教育的开展。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发生,保证思政实践育人的有效性,所以应该加强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针对性,一方面,需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知识传输,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等,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学生对于信息的判断能力,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事情的两面性,有自己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为学生的思想成长指明方向,保证高校育人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时候刚柔并济,双管齐下,不断优化工作目标和任务。一方面是需要注重宣传,要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时事内容,不断提升和增强广大高校在校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敏感;另一方面学校需要能及时注意到学生之间发生的事情以及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问题,针对某些学生的思想意识领域存在的一些负面思潮和错误观点进行纠正,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沉迷于手机,而且有的学生看到社会很多负面新闻,然后还有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可能心理出现了一些偏差而不自知,比如说饭圈的一些乱象,网上很多人也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别人的行为妄加揣测,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很不利的,对于一些错误的观念,要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和积极回应,引导学生们从错误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及时走向正规。
另外,学校也应该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参与到社会中去,比如说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能获得一些自我认同以及幸福感,让他们多认识一些社会的积极面,从而让学生对社会不再冷漠,同时还应该加强心理辅导,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的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十分重要,尤其是大学生毕业之后就要步入社会,这个时代的学生也应有自己的主张以及思想,特别是分析应对问题的能力,所以需要通过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模式,更好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能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服务社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