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要把握的三个维度

2023-01-08 04:26:53邓珍珍李晓娟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己方党史历史

邓珍珍 李晓娟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并提出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1],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党史是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党史学习教育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坚持大历史观,遵循党性与科学性原则,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对待党史,把握好古今之维、中外之维和主支之维,从纵向、横向上形成对党史的全方位整体性认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党史学习教育要深刻把握古今之维

联系具有普遍性。从历史发展的纵向时间维度来看,党史是一个前后联系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相通的,是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党史学习教育把握古今之维,是马克思主义联系观、发展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古今有两层含义,一是时代意义上的“往古”和“当今”,二是过程意义上的、以所研究事物的时点为坐标的“既往”和“当前”。[2]要坚持大历史观,用浩瀚恢弘的全局视野将历史、现实和未来相融通,借古鉴今、资政育人。

(一)古今相续

一切事物都是过程的集合体,党史也是一个前后连接的复杂发展过程,不能就党史论党史。如果把我们党的历史置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大过程来看,就会发现,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我们党的历史只是一个小圆点,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部分,只是中国文明史、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部分。“在大历史的坐标系中,党的历史是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索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的继承和发展,党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接棒者和现实领导者。”[3]党史上承中国古代史,下启中国当代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史学习教育要树立大历史观,用更长时段的大历史眼光去认识我们党的历史。同时,也不能就党的历史论党的历史,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是接续发展的。如果把我们党的历史本身视为一个长时段的发展过程,按党史本身的时间特性,把我们党从成立、发展到壮大各个历史阶段上发生的事件进行先后发展的顺序排列,就会发现,我们党历史上的古今是一种运动状态。我们党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于改革开放时期是古,改革开放时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古,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党的历史在不同发展过程有其特殊性,每一过程及过程的每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党的性质、宗旨在党的任何时期都是根本一致的,如党的初心和使命从始至终都是为了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但党的主要任务、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不同过程因势而异。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4]

党史学习教育准确把握古今之维,也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党史,从长时段、整体上和本质上思考党史。认识党史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认识党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的一体性,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前后不同时期的延续性和连贯性,有助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全面化、立体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增强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古今相依

2020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习近平强调,“这只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5]“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6]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认识我们党的过去和现在。一方面,古是今之源、今之胚,要正确认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要充分理解我们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要深刻把握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不能不了解我们党成立前的历史和我们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如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若把这一初心使命置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中、置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可以发现,它源于中国人民在千百年封建社会中所受的压迫,源于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屈辱,源于中华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觉醒,源于近代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发抗争与探索。另一方面,今是古之延、古之遗,要了解我们党的过去,同样也离不开对我们党现在的认识。

正如毛泽东所言,“割断历史是不行的,好像什么都是我们白手起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7]在党史时间轴上,前一时期为后一时期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后一时期是前一时期发展的结果。不同时期相互依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站起来”意味着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摆脱了剥削压迫的苦难生活,从此发挥力量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为“富起来”创造了根本前提和条件,“站起来”准备了“富起来”,没有“站起来”就没有“富起来”,“富起来”承前启后,为“强起来”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古为今用

党史学习教育不是单纯回忆过去,在本质上它是面向未来的。古今相通,学习古是为了今,为了能更好地把握当下的社会状况、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中国人民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也为了将来,为了能以新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史中挖掘资源,回应和解决当下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加深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从现实问题出发,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反观党的历史,使党史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一股积极力量。“历史的本质在于以当下的眼光看待过去、根据当前的问题看待过去。”[8]无论脱离历史谈当下,还是脱离当下谈历史,都必然落入空谈。

要带着时代意识和现实关怀去学习党史。如果没有现实关怀,没有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就很难真切地理解党史。观察历史的党是观察今天的党的一个重要角度和切入视角,如果不了解党的历史和文化,不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就难以真切地理解党的今天,难以全面把握党带领人民选择的道路和文化。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正经历我们党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中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因此,党史学习教育要从当下现实出发,带着问题去回溯,在古和今的历史交汇点上构建党史学习教育体系,紧扣时代关切,把握历史脉络。

二、党史学习教育要切实把握中外之维

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在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斗争,以及与外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向前发展的。从历史发展的横向空间维度来看,党史是一个内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发展过程,学习我们党的历史,离不开对国际局势和国内现实情状的了解。党史学习教育准确把握中外之维,是马克思主义联系观和对立统一规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普遍联系系统中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中外之维有两层含义,一是地域意义上的中国和外国,二是事物相关性意义上的己方和彼方。毛泽东曾指出,“如果不把‘外’弄清楚,对于‘中’也就不容易弄清楚”[9],这也表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若就我们党论我们党,就难以准确认识把握我们党的历史和现实。

(一)将中国和外国相结合

党史学习教育要立足中国。所谓立足中国,即要有中国意识、中国视角和中国立场,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点和价值取向。党史就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奋斗史,党史牢牢扎根于中国实践和中国人民,具有鲜明独特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党史学习教育也必然要从中国视角出发,服务于中国实践和中国人民,服务于解决中国问题,服务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这也要求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使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概念,建构自身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从而保持党史的独特性,有效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化、大众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贴近心灵、深入人心。党史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意味着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立足中国,而且要立足当代中国,立足于中国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立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扣时代主题,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凝聚力量、形成共识,不断从我们党历史经验的学习中增强斗争本领,提高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

党史学习教育要放眼世界,要有世界眼光。所谓世界眼光,即在了解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时,也要关注同时代世界局势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我们党带来的影响。毛泽东指出,“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物出世之后,世界的事情就联成一气了,要想割开也不可能了。”[10]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构成了党史学习教育不可忽视的外部环境,无论是我们党的诞生、发展,还是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开启,都是在与世界局势变化的互动中进行的。对于具体的党史学习教育而言,不仅要阅读我们党的文献,也要开拓视野,查阅外国的相关文献,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客观全面。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帝国主义即“外国”,在这一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中,除了解我们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以争取民族独立,也要关注帝国主义这一“外国”,了解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帝国主义为什么侵略中国,世界资本主义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的反资本主义浪潮,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等。理顺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更加深入认识这一时期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的国际大背景。再如学习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要与其他国家的改革进行比较、对比,才能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党史学习教育要将中国和外国相结合。“……讲到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斗争,就要讲到马、恩、列、斯他们怎样领导国际无产阶级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作斗争。”[11]这表明党史学习教育放眼世界的目的,也是为更好认识中国、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中外对比,使其丰富多彩、复杂多变,更加立体、生动、全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统筹把握中,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通过国际比较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优势。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为中心,以世界历史为对照,弄清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宣传、教育、引领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二)把己方与彼方相统一

党史学习教育要把握中外之维,中外除了中国和外国,还有己方和彼方。己方是指党史学习教育把握的中心事物或问题,彼方则是与己方构成矛盾统一体的另外一方,或者是与己方共处于某个系统的相关事物,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斗争、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对于己方和彼方,毛泽东这样指出,“辛亥革命是‘中’,清朝政府是‘外’;五四运动是‘中’,段祺瑞、曹汝霖是‘外’;北伐是‘中’,北洋军阀是‘外’;内战时期,共产党是‘中’,国民党是‘外’。”[12]

党史学习教育要以己方为中心。己方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是相对而言的。从系统论视角看,党史作为一个系统由多个要素构成,有时要素A是己方,有时要素B是己方,等等。如果把党史学习教育比作一个坐标轴,坐标轴的原点就是己方,这是根据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目标和任务来定的。党史学习教育要明确中心,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取向,中心四周的所有事物都围绕且服务于中心,如此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偏离主题。同时,党史学习教育也要关注彼方。彼方也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具有相对性。如前所述,己方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始终围绕己方开展学习教育,但在一个系统中,己方不是一个孤立分割的点,它与系统中其他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离开对彼方的关注,党史学习教育必然陷入单一化、片面化、孤立化,从而直接影响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

党史学习教育要将己方与彼方相统一,在以己方作为学习教育中心的同时,视野也要触及彼方。从对彼方的定义来看,彼方是与己方构成矛盾统一体的另外一方。如果这段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解放战争,那我们党与国民党就构成了解放战争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己方和彼方。此外,彼方也是与己方共处于某个系统的相关事物。如果这段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带领中国人民恢复经济的历史,那么经济就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己方,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系统,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情况及其发展过程就构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彼方。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情况,就能更加准确全面客观地把握我们党制定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没有绝对的己方,也没有绝对的彼方,根据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目标任务的变化和调整,己方、彼方也会相应产生变化和调整,己方可能成为彼方,彼方也可能变成己方,二者相互转化。

三、党史学习教育要正确把握主支之维

我们党的历史多姿多彩,有主流有支流。从整体性视角看,我们党的历史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有着自身固有的逻辑起点、逻辑线索和逻辑结论。“历史的发展是迂回曲折的”[13],但都沿着自身规律在跌宕起伏中向前发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引导人们从客观实践出发,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从全局着眼,又要明辨党史发展的主流和支流、本质与现象,辩证看待我们党的历史,坚持党性与科学性,这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在历史观层面的内在要求。

(一)党史学习教育要准确把握“主”

“主”即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我们党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贯穿始终,体现了我们党历史特征的主要方面,对我们党历史的演进方向和前进发展起着决定性、主导性作用,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中轴线和定盘星,须臾不可背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14]是我们党百年历史的主题,而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探索实践就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历史的主线和主流。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15]。

把握我们党历史的主线和主流,就是把握我们党历史的主要方面,是科学对待党史的内在要求。一是有助于拨开历史表象和历史次要方面的重重迷雾,洞察我们党历史发展大势,把握历史规律,自觉认清我们党发展前进的方向,深刻感受一代代共产党人艰辛曲折的道路探索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而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二是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助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党史学习教育要紧扣我们党的主题主线,把握主要方面,了解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切实把握我们党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要求我们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握正确的政治舆论方向,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树立全局观念,开拓历史视野,提高历史站位,登高远望,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民族发展史、近现代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观大势、明大势,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而汇聚起推动民族复兴全局向前发展的磅礴伟力。

(二)党史学习教育要科学对待“支”

“支”即支流、现象、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我们党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对我们党历史的前进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党历史发展中有诸多支流和次要方面,它们是对党史主题主线的补充和辅助,帮助我们更加全面透彻地理解党史的主题主线,增添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科学对待党史中的支流和次要方面,有三层含义。一是从政治性质来看,这些支流和次要方面是否服务于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如果这些支流和次要方面始终围绕着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了解它们有助于建立我们对党史中某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的全方位立体化认识,那么我们可以积极了解并宣传它们。但如果这些支流和次要方面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党史中某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的正确认识,那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并抛弃。二是从历史地位来看,党史中的支流和次要方面只是对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补充。党史学习教育并不是要把我们党历史上的每件事情、每帧文件、每个细节都搞清楚,而是要从理论与实践的逻辑中、从历史与时代的逻辑中科学认识党史,明晰我们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逻辑,把握我们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透过偶然性发现必然性和规律性。党史学习教育如果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只沉迷于党史发展过程中的片段、局部和细枝末节,就会得出片面、盲目甚至极端的结论,就会陷于历史细节的汪洋大海,见孤木以为森林、拾鱼目以为珠玑。三是从反向作用来看,党史中的支流和次要方面也会制约和影响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作用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重点把握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这些支流和次要方面的动向。毛泽东就曾指出,“不能忽略非本质方面和非主流方面的问题,必须逐一地将它们解决”[16]。面对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努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三)增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自觉

党史学习教育在主和支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脱离客观实践,以支流替代主流、用现象遮蔽本质,将个别上升为一般,就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窠臼。历史虚无主义是有害的社会思潮,打着还原历史真相、重新评价历史的幌子,诋毁和丑化我们党的英雄人物,割裂我们党不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我们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以“史料钩沉”为借口,用一些支流、片段、表面现象和细枝末节,试图否定党史的主流和本质。

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进步,但也经历过一些曲折,甚至出现过失误。但错误和曲折只是局部、暂时的,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非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第一,要完整把握我们党历史发展过程,注重其连续性。党史是一个前后承继的发展过程,每一历史阶段都紧密相连,不能人为割断其联系,也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每一历史阶段。第二,要实事求是对待党史中的失误和曲折,强调其真理性。习近平强调,“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17]。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观为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诚如马克思所言,“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18],要辩证地对待党史发展中的失误和曲折。第三,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党史人物,突出其贡献性。从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出发,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出发分析党史人物。以我们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反对任何歪曲丑化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的错误倾向。

猜你喜欢
己方党史历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基于图论与PageRank的要地反导己方目标重要性排序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情绪式表达让爱很受伤
百姓生活(2020年7期)2020-08-24 12:51:37
基于语料库的日语授受表现的研究
现代交际(2020年5期)2020-04-26 10:05:14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