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红十字会
红十字会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重要力量。浙江省红十字会对标“率先基本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坚持党委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积极探索构建“救在身边”工作体系,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中主动作为,取得积极成效。
保护生命健康是共同富裕的首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民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保护生命和健康,是人的生命全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美好生活、推动人的现代化的首要前提。
全民普及应急救护是保护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应急救护是“车前救护”“院前救护”,是突发事故发生后、120急救车辆到达前,由“第一响应人”实施的现场救护。及时正确地实施应急救护可以挽救危重伤病员的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将极大提高入院后救治成功率,提高伤者愈后生活质量,是医疗急救的有力补充和有效延伸,与医院救治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80%心搏骤停发生在院外,现场抢救的成功率随时间推移直线下降,4分钟内,抢救成功率约50%;6分钟内,下降至10%;超过6分钟,仅为4%;超过10分钟,几乎为0。因此,必须培养大量合格的“第一响应人”,牢牢把握4—6分钟的“黄金急救时间”,力争在每个突发事故现场都有救护员伸出援手抢救伤病员。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是社会文明重要体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高度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威胁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因素,对国民健康和社会治理带来挑战。国际上将公众掌握应急救护技能的普及程度作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普遍通过立法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规范急救设施配置,鼓励公民志愿实施救护行为。探索构建“救在身边”工作体系,大力提升人民群众应急救护技能水平,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
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制度化。建立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省直机关工委等27家省直部门(单位)组成的应急救护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协调推进“救在身边”工作体系建设。按照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要求,在教育、交通、应急救援、养老等重点行业领域先行推进,提高覆盖率和应用率。加大机关单位的培训力度,有效增强党员干部的救护能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同时,向乡镇干部、农村老年人群体倾斜,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社区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
提高培训质量,推进专业化。加强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建设,制定省域行业标准,对目前已有的各类培训进行规范认证。立足第一时间、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人群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体系,丰富应急救护培训课程,更好满足社会多元培训需求。抓好救护培训师源头管理,培养一支具有人道情怀、具备精湛救护技能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应急救护师资队伍,确保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救护培训公共服务。
聚焦要素联通,加速数字化。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广泛推广“云课堂”培训。坚持线上线下互动,发挥移动端设备功能,提高公众参与救护培训的便利性。强化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运用,打破数字壁垒,打造多跨协同应用场景,实现救护员管理系统、120急救指挥系统、AED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打通“求助者、救护员、AED”三大信息孤岛。加快“救在身边”一键呼救系统在车站、景区、学校、社区等场景的应用,为红十字救护员等社会急救力量参与院前急救搭建平台。
强化宣传引导,促进社会化。推动将应急救护科普宣教纳入各类主流网络教育平台,融入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纳入精神文明和卫生健康创建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内容等。深入挖掘成功施救案例背后的感人事迹,加大宣传褒扬力度。加强《民法典》等“救护免责”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地方性法规条例等的宣贯工作,消除群众实施应急救护“怕担责”的顾虑,鼓励更多的人在有需要时成为“第一响应人”,及时伸出援手实施现场应急救护。
“1+8”工作体系基本形成。2021年10月,省委、省政府作出高水平推进应急救护工作部署后,相关部门和单位相继制定出台“机关先行”“校园守护”“交通救护伴行”“志愿同行”“安老护老”“救援先锋”“亚运同行”“助力企业安全生产”等“救在身边”八个专项行动方案,率先构建起“1+8”较为完整的应急救护工作体系,为省域整体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救在身边”专项行动初见成效。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支持下,2021年全省完成应急救护普及培训557.50万人次,救护员培训27.96万人,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151%和63%。“救在身边”专项行动入选2021年度省直机关“最佳服务项目”十佳案例,得到中央有关部门充分肯定。
数字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着力打造“云救护”品牌,多渠道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2021年全省通过“网络课堂”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8.4万余人。开展“教考分离”改革试点,推广“来浙学急救”微应用,线上线下结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操考试。着力打造多跨协同应用场景,“救在身边”多跨应用列入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作为数字社会“志愿服务精准触达机制改革”重要子场景,获全省“改革突破奖”银奖。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专门召开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建设座谈会,探索建设管理新路径。重新修订应急救护师资管理办法,强化师资规范化管理,为推进“教考分离”改革,开展大规模社会化培训储备专业师资。联合省总工会举办“救在身边 服务亚运”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教学大赛,选拔优秀师资拍摄制作精品课程,用于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赛事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培训。目前,全省共有注册应急救护培训师9752名,其中一级师资272名。
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浓厚。以杭州市入选中央文明委“红十字救在身边”重点工作项目基层联系点为契机,积极推动将应急救护工作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和“健康浙江”创建活动,大力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培育引领社会新风尚。联合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开展的“寻找最美救护员”活动得到社会好评,多次成功救人的红十字救护员夏振辉荣获全国“十大最美救护员”称号。
全省红十字系统将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积极参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着眼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实施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快一点——救在身边”文明实践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