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耿顺,段恩朝,陈扬兴
(1.西安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陕西 西安 710061;2.湖南建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205)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在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管控影响下,从过去的“精耕细作”发展到“快进快出”,建筑施工周期被进一步压缩,客观上导致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加,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建筑施工作为传统行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缓慢,导致当前建设工程面临的危险因素在施工进程中逐渐凸显,容易诱发建筑行业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不断深化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水平,以化解现阶段建筑工程面临的系列风险。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主要依照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部门规章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79 号),其中规定了参与工程建设的各责任主体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责任,但这些责任往往被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嫁到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或者是直接采用认罚手段,突击施工后缴纳罚款,由于“一罚不再罚”政策的客观保护,导致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将行政处罚当作是一种制约而当作是一种策略手段,法律法规的落实责任没有使房地产开发企业产生社会责任感。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近年来面临工期压力,在房地产施工过程中常常执行利益导向思维,不积极落实质量安全管理责任,采用低效率管理甚至违章操作,例如片面重视生产成本,削减施工管理人员数量、雇佣成本较低的施工人员,导致工程从业人士的素质下降,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人力资源不足,或者因面临生存压力削减工程管理费用甚至降低工程标准,法律法规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制约。
监督机构是政府履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的主要抓手,是保安全、抓质量的有生力量[1]。目前我国已建立较为完整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体系,机构设置基本健全,机构框架基本明确,能够保障监督事项有人负责,监督业务基本承接。但是基层监督机构面临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监督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少,专业知识欠缺,业务水平不高,业务开展不全面,部分工作过多依赖第三方机构完成。由于基层单位存在人员少、事务多的现象,造成基层监督机构对基本的质量安全巡查都不能满足,对开展各项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工作也只能被动应付,不能有效贯彻落实有关工作要求。
现有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信息管理主要停留在人工管理监督信息、数据资料上报和监督档案纸质归档等。日常监督信息未进行及时监控,不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质量安全状况,监督工作超前性不足[2]。特别是在实行大数据办公以来,原有监督管理模式已经严重制约监督效率,上级主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基层机构基本情况,信息交流不及时、不流畅,信息化建设的滞后造成监管能力下降,从而使部分建设工程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
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行业资金流动受到限制,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着突击施工交付以避免信用或债务无法兑付的风险,为赶工期而牺牲建设质量,对质量安全责任的认识主动降低,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不通过监理方直接给承包商下达紧急施工指令,监理方为了经济利益主动降低了监管标准,导致在质量监管工作上出现了连锁反应。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中低价中标较为流行,在工期紧张、原材料行情上涨等背景下,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开始出现偷工减料或不按照设计标准施工的现象,片面追求建设速度,形成了许多质量安全隐患问题。除此之外,许多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施工效率长时间使工程机械处于工作状态,缺乏正常的保养和维修,导致工程机械产生损害或运作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也对施工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当前政府部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有多头管理趋势,监督方式还停留在以前的重现场、轻程序的模式上,针对突出问题的专项检查问题发现不足,信息化监督程度较低。按专业、按部门的监督管理业务体系纵横交错,政出多门,而且执行处罚标准不统一。除此之外,现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业务倾向于检查、验收、评定,做了大量建设施工企业的现场工作,降低了监管的层次分散了监管的精力。
为了避免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频繁赶工期而出现安全事故,推进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实务发展,建议对建设各方主体安全职责进行明确,具体如下。
1)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以质量为基础,客观对工期作出设计要求,合理制定计划并将质量设计要求编写入方案中,在质量与工期矛盾之间应以质量为基准。
2)实施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明确质量问题的责权关系,并进行论证和直接管理,不能对质量责任进行摊派,组织施工各个层面对施工内容进行责任落实和针对性处理。
3)招采阶段。对原材料的选购必须本着设计标准为原则,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并严格控制进场工程设备,严禁有运行隐患的设备进入施工现场。
4)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科学设置,做到书面材料和过程记录并重,对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隐患及时排查并处理。
政府监督要提升监管手段的有效性,抓好行政和技术两个层面,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水平。建议当前环境下应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针对性加强质量管理与强制性条文、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对施工现场上一些质量安全方面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指导、管理或处罚,作出符合民生与经济两方面需求的处理意见。除此之外,应提高质量监督的现代化程度,采用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检测设备,改变传统的以观察与试验检测为主的落后方法,提高效率与准确率。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作,当前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法规,可以从地方立法先试先行,对造成严重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和生命安全问题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并推进其体系化,加强法律法规对开发建设单位的约束力,提高行政执法的可操作性。此外还可以推进施工企业的质量、要求及责任的承揽模式,立下一批“承诺书、军令状”,以增强企业领导人的危机意识,最大程度地遏制企业源头性违约、忽视制约的现象。
政府部门应加快建设房地产及建筑行业数据库及内部信息平台,首先畅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提高施政效率,其次定期向社会披露建设工程的法定手续、程序和履约情况,打击买标卖标、层层转包、违法挂靠、法人违约等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不良行为,与诚信系统进行信息挂钩,及时向社会大众通报工程质量问题及处罚结果。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要从政府层面到具体施工现场进行系统性的管控,在当前房地产开发面临的特殊环境来看,对一些周期性、客观性的因素进行科学指导与处理,尽量采用现代管理手段来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疏导和控制,守住质量管理的底线,严格遵循建设工程设计标准不能放松,同时加强对施工细节的管控,使政府与企业之间共同发力,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