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萌,朱亚成
(1.韩国湖南大学 体育学院,韩国 光州广域 62397;2.西藏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咸阳71208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体育作为促进人文交流的桥梁,在推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而体育文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成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互交流、合作的重要手段,担负着文化交流的使命,能够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塑造提供有效的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11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主办,陕西省体育改革发展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承办的“一带一路” 体育文化学术大会已隆重召开。由钟秉枢、乔凤杰、万炳军等专家作有关续红色基因 育“三大球”新人、运动与文化弘扬、新时代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使命及其实现路径三大主题报告会的汇报,以及来自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陕西省体育改革发展研究会、全国90余所院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共同研讨了包括百年记忆:中国共产党与体育、“一带一路”与体育文化交流、全运会的改革与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史、竞技体育与区域发展的耦合、社会体育政策变迁与组织管理、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科技与文化建设、综合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等十一个专题内容。通过研读《2021年“一带一路”体育文化学术大会会议手册》,可以清楚了解到:本届大会得到国内90多所院校单位师生学者的积极投稿,共收录报告350篇,论文合著达144篇,合著程度为41.14%;论文作者中,体育院校来稿共计176篇,占录用论文的50.29%,主要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主,来稿量为85篇;其次是师范类67篇,综合类61篇,理工类18篇以及其他类28篇。通过梳理总结发现,关于“一带一路”与体育文化这一专题,主要是从体育文化融合、国际化交流与传播、体育文化建设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4个热点方向进行了专题交流。虽然由于疫情原因,会议采用线上交流形式举行,但此次会议的举办,旨在促进国内各部门及高校对“一带一路”体育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增进体育领域体育文化相关学者、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一带一路”中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为其寻找新出路。
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1],其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文化软实力象征,不仅可以体现出该国家的综合实力,也是推动该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为全球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区域合作的新路径[2],这为推动体育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学者们既要看到体育文化发展的机遇,也要深刻认识到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一带一路”倡议所要实施的目的,就是打造“一带一路”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以及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以“一带一路”合作平台为基础,加强在沿线国家中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一带一路”相关沿线国家的体育文化发展带来双赢。
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秋喜就指出了,“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体育文化交流拥有更好的传播机遇,也为沿线各国提供了了解我国体育文化的窗口和平台,有利于各国间体育文化的交流沟通。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所提供的平台,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发展不仅能够相互融合贯通,还能加速体育文化完整产业链的建造,促进体育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西北师范大学的吴斌从“体育+旅游”的层面指出了产业融合对促进共同发展、提高国家形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先锋和向导作用。沈阳体育学院的李丽丽也指出:“一带一路”为沿线各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冰雪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好地实现各国冰雪体育文化的双向互动沟通,形成文化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也为冰雪体育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契机。沈阳体育学院的刘轩轩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加快推动我国乒乓文化传播和文化多元互动交流的良好契机,也是拉动相关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鉴于此,“一带一路”倡议在为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新契机的同时,也为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可以有效地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文明隔阂,使各民族之间增进情感,可谓是为双边共赢奠定了双重基础,为构建和谐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多元化体育文化共同体发挥巨大作用。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一带一路”得以顺利发展的社会基础。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民心相通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3]。随着沿线国家之间体育事业的不断交流和互鉴,“一带一路”作为连接国与国之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也同样连接着世界的经济和文化,是政治、经济、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作为动态的肢体符号的体育项目,能够有力地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合作,加快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中的建设工作,是文化交流与融汇下的活体展现。
信阳师范学院肖丽指出:加强对外体育文化交流,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体育文化对外交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纽带作用,为我国体育产业和商业走向世界市场提供了契机。西安工业大学刘莎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推动了体育文化传播的崭新形势,不仅能给体育文化的传播工作鉴定基础,还能为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指引了方向,可以说在国际化交流与传播单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构建和提升本国国际形象与软实力的一种有效的民心纽带。国家之间的交往在于民心之通,“一带一路”体育文化国际化交流与传播,亦可增进国与国之间群众的互相了解以及凝聚共同意识。云南师范大学的张世超也就此指出:民心相通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本。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易婷婷也指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了一个多民族多国家交流沟通的平台,为“那达慕”在国际化传播中,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及社会稳定,带动经济贸易合作,能够唤醒蒙族人民内心认同感,一方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另一方面鼓励沿线国家进行特色体育文化交流。
有鉴于此,通过与沿线国家之间进行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引导他国舆论,传递中国故事,可以更好地诠释“一带一路”中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理念,为沿线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的协同互助奠定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文化话语权是话语主体在文化交流和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表达范式,能够明确地反映出话语权的理念和诉求。近年来,在国际体育领域层面,中国体育界话语权缺失与体育产业之间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体育文化作为沿线国家之间合作的重要资源,能够综合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总体竞争力、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形象,成为塑造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而国家形象的完整建构却离不开话语权的提升,依靠体育文化交流获得其他国家对我国的文化认同,是构建良好国际形象的途径之一。哈尔滨师范大学的隋超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是以加强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文化交融贯通为目的,传播“包容多元”的国家形象。
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体,“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良好机遇,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媒介,不仅能够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综合影响力,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助力“两个一百年”梦想的实现,还可以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步伐与力度,以强化对区域各国的文化影响力与国际话语权[4]。在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有益于增进沿线相关区域内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包容、理解与合作,为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全面系统地体现体育文化的核心理论、价值取向、精神实质和表达范式,明确强调要自信自觉地“走出去”,构建新的目标,提升国家的文化话语权。如在冰雪运动项目上冯荣臣指出:中国冰雪应进一步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窗口加强加深同国际冰雪强国的国际交流,厚植国内冰雪文化氛围,以运动文化带动项目推广,冰雪文化的运动交流需同“一带一路”建设、体育强国建设保持同频共振。沈阳体育学院的韩猛提出:只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建立国与国之间的信任机制,才能让更多的国家进入体育文化交流中,以达到共同繁荣。山西师范大学的朱琳也指出:在“一带一路”体育文化对外交流中,失去语言就是失去话语权。“一带一路”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融合发展是“一带一路”整体建设与体育文化国际交流、融合、发展的双重基础,但目前存在组织机制缺失、文化差异明显、各国话语权不够平等等现实问题。
鉴于此,从文化建设层面来看,体育也需要采用同样主动作为的方法,深透地探索实施路径,加速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步伐,积极促进体育文化的外交,借用公众人物消弭文化障碍,努力寻求学科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传播学术话语权的建构,在体育领域加强国家的国际地位与话语权,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不断遭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同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这对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5]。正如有学者所讲到的,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前提条件,也制约着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趋势[6]。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且具有传统色彩[7],是在历史长河发展过程中会日积月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裹挟着从不同时代背景下凝练出的信息符号,是一种独有的运动和思维方式的集成和活态历史文化的体现。因其自身强大的魅力和独有的特性,它不仅可以让沿线国家的民众接受中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而且还有利于自己的心身发展,从而更快、更有效地吸引沿线国家群众对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兴趣,扩宽民心交往纽带,打破异域之间文化的交流屏障,以此来拉近各国群众间的感情距离。
就如沈阳体育学院的黄婷指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的瑰宝,对内对外都极具吸引力。通过“一带一路”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国民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也能加强对沿线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湘潭理工学院的闫冬雪也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能够充分挖掘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推动民族体育文化走出去,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海体育学院的赵路路指出了要以传播武术为契机,宣传武术文化和弘扬中国精神,加强各国文化交流,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合作创造机会。哈尔滨师范大学的隋朝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民族传统体育“走出去”带来了契机,是凝聚国内外亲族力量共同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学习的催化剂,成为实现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友好窗口。淮北师范大学的查惠敏也指出:民族传统体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进行文化传播,对民族传统体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机遇,更带来新的挑战。
基于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无论是对体育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国家传统文化的繁荣,对中华民族国家软实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伴随着经济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其作用也日益彰显,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这将是一种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话语体系是体育文化内涵的直接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与其他国家、地区、民族联系的纽带[8]。只有形成系统国际话语体系的文化才可以称得上是“走出去”文化,也就具有了内核的精神文化[9]。“一带一路”倡议下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应立足于占据话语权体系的基础之上,以全新的理念诠释体育文化的独特价值,进而体现中国体育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是彰显国家形象和能力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不仅益于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还有益于国际地位的提升。在本次大会中汇报过程中,也有不少学者对于我国国际话语权体系缺失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如西安工业大学的刘沙指出:我国体育文化传播局面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我国话语权仍处于弱势。山西师范大学的朱琳指出:东西方国家在国际体育中的话语权存在差距,如欧美人一直掌握着自行车、游泳、田径等项目的话语权,而且由于在曾经的国际体育建设工作中,体育话语权曾一度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文化对外交流的深入发展。山西大学的蒋宇霆指出:体育文化输出方式较为单一、输出范围较为局限、已有输出效果不明显等情况的存在,而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蒋宇霆指出是由于各国文化存在差异、国内体育文化输出机构或组织管理不当、相关专业人员较少。淮北师范大学的查慧敏也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中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养,开发民族体育文化的系列产品,丰富传播媒介等以此来奠定体育文化的基础。从上述学者的观点中也不难看出,在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过程中,实质性的引领基础相对薄弱,相应的规则制度完善性不足,标准不够统一,这也间接性地呈现出了文化在发展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度,导致体育文化在国际发展时处在弱势局面,以至于要想再次在国际体坛中的提升话语权就显得十分困难。
基于此,为提升体育文化在国际上发展交流的地位,就要从体育文化的实质上去寻觅理论基础,夯实体育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交流的引领基础,提升体育文化的国际话语权体系,不断地提高国家在国际层面的影响力,从技术投入、创新能力、人员素质等多角度提升体育在国际发展中的地位。
“一带一路”中,沿线相关国家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与体育相关的器材、服装、影视、书籍等配套体育产品的产业在未来的发展状况。通过对本次学术大会相关学者所汇报的文化交流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体育文化的交流形式较于单一,传播交流的渠道尚待构建,乃至具有特色性的体育项目的国际交流的形式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特色性的体育项目及设施供给的不足,导致国际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势单力薄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际文化交流的势能和效果,而且还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没能得到很好开发,以至于逐渐失传[10]。这恰恰降低了体育文化国际交往的影响力,影响了国际交流的广度及深度。就如丁健松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推广价值、困境及解决路径进行汇报时指出:在今后推广腰鼓活动时要重视文化差异,寻找文化耦合点介入,相关部门针对推广活动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规则和制度,使“一带一路”倡议下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得到贯彻和落实。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易婷婷也指出:“那达慕”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缺乏统一研究体系、专业赛事组织机构、竞赛规则、赛事人才及还未有明确的极具特色的项目品牌。成都体育学院的王虎指出:目前体育文化交流路径单一且充满不确定性,由于语言、民俗等差异制约了沿线的体育文化交流。沈阳体育学院的黄婷指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目前面临的困境体现在国民意识传承薄弱、项目开展具有局限性;传播内容及渠道单调;项目输出以武术为主,其他项目虽有但是输出不足。即便目前武术是作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现状下还是存在较大问题的。
基于此,从本质上讲,这些问题的呈现不仅仅是武术发展的实际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体育文化交流组织整体存在渠道尚待构建,特色性体育项目及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在后续“一带一路”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文化交流组织主体渠道的构建,还要开发特色性体育项目及设施供给,打造出属于中国风格体育品牌,实现体育文化在“一带一路”下的国际化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从倡议提出到整体战略形成,再到行动方案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不断扩展交流领域,在体育文化合作方面也迈出较大步伐[11],不仅在国际区域中的相互合作已成为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交流不断深入,各国体育交流与合作的开展将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12]。在“一带一路”合作中,文化交流是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多领域合作的重要助力,不仅可以促进体育产业的创新与升级,还能激活体育资源、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国与国之间的双边体育合作与交流为主,开展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将对中国及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沿线国家在文化、价值观、经济发展、体育发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缺乏多边合作与交流,导致一些国家在体育合作态度上与中国也存在很大差距,但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国际合作与创新发展的制度,在合作创新机制上,缺乏国际化履历和创造活力,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体育合作与交流机制还有待完善。在体育产品和文化供给方面,缺乏以“一带一路”为主题推动体育文化“走出去”的体育赛事。在本次大会中信阳师范学院的肖丽就指出了,由于“一带一路”时间不长、沿线国家政治环境复杂等方面,国际互信体系尚未建立,体育文化对外交流的内容单一指向性很强,效果不太明显,这就需要在后续工作中发挥对沿线相关国家国际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促进体育文化的交流合作。云南师范大学的张世超也对此指出了,体育文化产品“走出去”困境包括产品相对单一、内容因循守旧、载体品牌稀少、路径多送少卖、保障尚欠充足等原因。
基于此,在后续“一带一路”国际交往过程中,要建立更多的国际体育合作机制,享多国体育资源,将中国独特的体育文化元素融入到沿线国家体育合作中去,以此提炼和展现中国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导、完善和深化国际合作间的保障体系,开辟“一带一路”倡议中体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局面。
从体育文化的相关研究领域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下体育领域所相关工作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外交,形式丰富多样,既触及了体育体制的研究,又触及了宏观全局的研究。从微观层面来看,在本次“一带一路”体育文化发展的学术大会应用研究中,学者的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到“一带一路”、传统文化、新时代、体育强国、跨文化传播等热点。但从研究的整体趋势来看,尽管在客观上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其中也存有一些问题,关于“一带一路”体育文化的研究,整体上学术质量不高,创新性研究相对不足,学术报告文章多为质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很少运用。虽然也有少数学者采用了田野分析法、科学计量法、数据统计法,如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的林艾,采用了自然段点分级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竞技体育实力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牡丹江师范学院的孙佳丽运用问卷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等,以新疆、内蒙古为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但从总体上而言,数量仅占据一小部分,使用量性研究方法的更是微乎其微。长春科技学院的高东旭对“一带一路”国家体育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中就使用了科学计量法、专家咨询法等,并且还指出了目前国家体育教育研究中对“一带一路”概念不清,存在宏观和中观理论研究较多以及应用对策研究较多等问题。
基于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对体育文化的相关研究主要偏向宏观和梳理层面,集中在现状、保护、困境和对策等基础问题的研究。②质性研究不需要做大量的调查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而量性研究正与此相反,需要以数据作为支撑,这就导致了学者们更加倾向于运用定性研究方法。③认为量化研究法不能够全面地达成研究目的以及认为所获取的数据真实性不可靠,问卷调查或一些地方的统计数据不能够完全支撑研究内容的立论等系列原因。因此,“一带一路”体育文化的研究应更多地考虑使用量性的一些研究方法,使其更深入地了解“一带一路”体育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大胆创新研究方法,注重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体育文化的发展理论,奠定参考价值与借鉴基础。
研究议题的多元化对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对所研究领域重视的一种体现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对研究的不同议题能够从多元化的视角进行分析和总结,但从本次大会关于“一带一路”体育文化的研究议题来看,研究也存在跨学科研究相对不足的问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局限性现象,无论是对已有论文的深入思考及其在新时势下的拓展,还是在新学科新领域的探索都未有明显的突破。就如主持人史友宽在对本次大会总结的“一带一路”与体育文化交流进行总结时指出,跨文化研究内容不足,要用思考的方式回到母学科当中去。尽管许多研究是基于一些体育文化某个事项的问题上,但又往往陷入了贪大求全的误区去了,产生了对研究内容所关联的问题阐释力度不足,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不明确的状况,仅限于体育与旅游、经济学、传播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缺乏与人类学、地理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这不仅不利于扩大体育文化研究在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中的影响,也不利于自身研究水平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情况,原因主要是体现在:①所研究的问题过于庞大,关注的问题过于宏观,急于寻找解决问题发展的路径。②未能深入剖析问题的核心点,导致了对这个较大的问题解释力度不够,较为薄弱,只能停留在略读式的讨论中便转入下一话题。③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细节的整体把控,导致具有很大的学术和实践价值的丢失。由于体育领域的研究涉及的范畴较广泛,需要运用更多样学科知识和原理进行跨学科分析。在收集撰写研究工作中,可以试图适当缩小其范围,找准研究的着重点,着重深描,增强跨学科领域的学术整体性融合研究,从各个研究领域中深层次发掘对体育文化的研究,从而使体育文化将其所能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到最大化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对“一带一路”体育文化的研究,应从体育工作产生的问题中把握论述的相关论点,并进一步站在理论创新的层面思考问题,从而指导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实践与发展[13]。总体来看,大多数研究能聚焦研究的热点话题,立足于基本国情和时代背景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所出台的相关体育文化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紧紧把握住了研究的热点话题,展现出了浓郁的时代特点,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向性,并能够提出具有一定学科深度、说理透彻的建设性论点,体现了理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从另一方面看,研究也存在研究内容区分度较低,具有同质性的问题。在传承发展“一带一路”体育文化的应用研究上针对某一个案例的研究较少,整体研究过于片面,关于拓展性研究相对不足,而且研究质量有待提升,总体呈现出不同学者研究的个别案例相对孤立、联系较少以及影响力不足的现实状况。
对案例进行研究是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从中总结或提炼出普遍规律,揭示对该研究的重要价值。因此,也有不少学者以个案为例,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一带一路”体育文化进行个案研究,如云南师范大学的张世超对体育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的吴彬和沈阳体育学院的何小菊等对河西走廊区域体育进行研究;沈阳体育学院的刘轩轩对我国乒乓文化进行研究;李丽丽等对冰雪体育文化展开研究;谢文静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体育对外援助展开研究;丁健松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展开研究;上海体育学院的赵路路从武术传播视角出发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展开研究等等。而现有研究主要偏重介绍性文献为主,学术性文献占比相对较低,自己研究的范围过大,缺乏对某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进行深描的研究,对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分析不够深入,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仅是如此,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也可以发现,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关于“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个案研究极为少见。因此,学术研究者在“一带一路”相关体育文化研究工作中,不仅需要有宏大叙事,从整体上把握体育工作的全貌,也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典型案例进行详细调查,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
总的来说,本研究通过2021年“一带一路”体育文化学术大会所作为文献源及理论参考,借助本次研讨会议,研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体育文化的热点研究议题,有益于厘清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演化脉络。从本次大会中可以看出,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体育文化所涉及到的许多层面都有所研究,研究内容丰富多样,同时也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和措施可供借鉴。在有关“一带一路”视域下体育文化的现状、传播、交流、路径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均从不同的角度对本次汇报主题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深入探讨,无论是对民族文化传播路径还是交流方式的研究都有很充分的论证,也涉及到了体育文化在“一带一路”中所发挥的作用、重要意义以及对外来文化应如何取其精髓、弃其糟粕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一带一路”下体育文化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完善,虽然学者们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所论述,但实证研究较少,存在较多的问题,还需要针对某一焦点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进一步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对于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而言,实证性的研究是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理论性的研究最终还是在为实践的需求奠定基础,还是要在实践中去检验的,这就需要广大学术爱好者共同去为实践的发展付诸于努力,让所研究的内容能够形成自身独有的风格体系。
基于此,从实践的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体育文化研究提出以下思考。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下体育文化研究应紧跟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推进层次。“一带一路”主要是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沿线各国的合作交流层次和程度不同,所以在推进层次水平时也会有所不同。体育文化研究工作要紧随国家政策推进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的推进层次和阶段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促进“一带一路”进程的发展。其次,体育文化研究需要深入到具体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实施问题中去。现阶段,体育文化的交流、传播、发展、认同和安全等更为必要,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情况的出现,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和路径研究,从而使“一带一路”下体育文化研究的实践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再者,体育文化传播交流的实施主体研究应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引起更多的关注。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实施主体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不同层次的实施主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后续的相关研究工作中,体育文化的发展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实施主体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和特点,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更多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体育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精神之柱,为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和体育文化的发展均提供了一个巨大黄金机遇。2021年“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交流学术大会,是对新时代“一带一路”体育文化发展的一次崭新的有益探索,事关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落实,事关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实现,对于在“一带一路”中推广体育文化和体育运动项目大有裨益、意义深远。本次大会涉及到“一带一路”体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交流与传播、传承与发展路径、建设与融合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等诸多议题。相关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对体育文化发展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并提出应对方案。本研究只是对专家学者的观点、建议进行归纳和整理,旨在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经验和范式。在后续有关“一带一路”体育文化的发展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对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运用跨学科理论和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理论指导展开实证探索,宏观层面“大而专”的研究把握学科发展总方向,微观层面“小而优”的研讨丰富学科理论内涵[14],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加强对“一带一路”体育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凝聚前人智慧的结晶,为建设各国人民美好心愿的精神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