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堃,袁 芳,卢晓莲,漆传钦,邓俊锋
(1.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2.宜春市水利局,江西 宜春 336000;3.靖安县水利局,江西 宜春 336000)
靖安县处九岭之巅、临潦水之源,位于赣西北,是丘陵山区县,总面积1 377 km2,辖5镇6乡,人口16万人,距省会南昌37 km。境内生态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镶嵌在赣鄱大地上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曾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赞誉:“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靖安县地处长江中游城市群“天然大花园”的核心位置,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鄱阳湖水系修河源头和重要水源地以及省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县,在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定位为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关系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具有较高生态功能价值的区域,其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状况对维护鄱阳湖流域及江西省的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77.16 km2,占靖安县土地总面积的5.60%。其中,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分别为71.52、2.48、1.59、1.00、0.57 km2,各占全县土壤侵蚀总面积的92.69%、3.21%、2.06%、1.30%、0.74%。
在近20年的生态建设中,靖安县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以创新为动力、以综合防治为特点、具有区域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1]。2021年靖安县成功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近年来,靖安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秉承“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按照“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发展模式,重管理、强落实、勇实践,先行先试,多措并举,指引靖安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从水土流失减量降级向提质增效的转变。全县以预防为主,以保护为先,以低碳为重,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740.58 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3.76%;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因地制宜,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土保持防护林区、水源涵养林区等林草植被较好的区域,以预防保护和生态自我修复等工作为重点,禁止滥垦乱伐,并联合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矿山整治行动、国土绿化工程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行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目前全县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禁止,商业性禁伐区达到了全县林地总面积的72%,林木采伐指标从20世纪80、90年代的近30万m3调减至目前的2万m3左右,参加森林保险的林地达88.4%,农村“双改双节”(改灶节柴、改燃节柴)率达到95%以上,建沼气池8 000多座,先后打造了6处乡村森林公园,成功创建了三爪仑国家AAAA级示范森林公园、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和靖安县和尚坪自然保护区,从源头上遏制了水土流失的发生,筑牢了靖安县生态屏障。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为84.10%,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水土保持率达94.40%,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之路。
靖安县于2005年率先在全省提出并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水利、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围绕服务“三产”发展模式科学编制了一系列的顶层规划,形成了综合规划引领、专业规划支撑、专项规划补充的规划体系,科学确定了靖安县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明确了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全县以顶层规划为指引,以水为脉,自上而下,协调林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对应认领各自权责范围,打造了生态立体化“四水”防治模式,即源头养水(抓预防保护,筑牢生态屏障)—山间理水(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育产富民)—入村净水(抓秀美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生态宜水(抓水景观水文化建设,实现人水和谐)。同时,通过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建立了上下协同、系统协作、整体联动的体制机制,创新智慧水保,实现了“天空地”立体化监管,推出了树保姆管理模式、古楠村党建+管理体系模式、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综合管护机制,将水土保持工作与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城乡垃圾一体化等相结合,做到了“黄土不见天、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河、责任不落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靖安县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小流域为单元,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富民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坚持流域治理与发展特色林果业相结合,二是坚持把流域治理与旅游开发相结合[2-7],近年来,打造了青山生态清洁型、古楠生态旅游型、大团生态经济型等多条各具特色的小流域。例如,在仁首镇,引进农业开发企业打造大团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在打造过程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行绿色生态茶园生产技术,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园,实现茶园的园林化、生态化,因地制宜推广茶-草、茶-林、茶-林-草等种植模式,打造了以茶为主、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农特产品集散为一体的“茶立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茶园已连续2年举办靖安白茶文旅节,连续3年举办国际山地自行车精英赛,实现了园区增收和水土保持的双赢。通过典型特色小流域的示范和辐射效应,驱动了产业转型、培育了农旅结合的特色经济产业,撬动了民间资本[8-9]。全县发展靖安白茶种植面积3 513 hm2,规模以上企业有32家,年均产值近2亿元。靖安白茶被注册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是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县现已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96个,年接待游客 400 多万人次,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0% 以上,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让靖安人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让绿水青山变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
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成绩斐然,尤其是在发达地区,生态环境趋于好转,治理需求已从单纯的治理水土流失图斑向提升生态功能、建设生态家园转变。而靖安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是可复制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一系列有关生态修复资金的政策利好也不断推出,靖安县的多年成果与经验正好可为其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探索“两山理论”转化的践行者坚定必胜信心,为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