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开放街区理念下住宅入口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以成都少城片区为例

2023-01-07 16:04王琪
建材与装饰 2022年1期
关键词:住区旧城入口

王琪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0097)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开放街区

“开放街区”(open block)理念由法国建筑师包赞巴克提出并应用到巴黎欧风路住宅和马塞尔新区,提倡街区违和但不封闭,建筑沿街布置,形成变化丰富的界面[1]。包赞巴克将居住形态总结为“三个年龄段”:第一个年龄段是强调街道和广场是主要的空间元素。第二个年龄段强调受现代主义影响,城市结构遭到破坏,转变成了“公园中的高楼”,第三个年龄段是“开放式街区”,主要强调把原有的封闭街区打开,增强与城市的交流渗透关系[2]。

1.2 住宅入口空间

入口空间的主要使用者为本楼栋居民、外来访客、物业管理服务人员,用作公共活动和居民共享,不具备私有性[3]。针对以上概念,本文研究的住宅入口空间指在“开放街区”的背景下,单元住宅的入口门厅空间及其控制的区域范围。住宅入口除了包含门厅空间、停车空间、人行道、院落空间、休憩场所等空间要素之外,还包括了像是包裹存取处、绿化隔断、公告标识、照明、垃圾处理等众多其他因素。

2 旧城开放街区住宅概述

2.1 开放街区与封闭街区住宅的对比

(1)开放街区的城市交通连通性更高。封闭社区为防止有陌生人进出住区会对内部的道路进行封闭管理,这使得住区内部的居民也需要绕行才能到达周围的出行站点。而开放街区则一改其单位大院的“城中城”体系,以“窄马路,密路网”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使得城市得到充分的连通,为小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更便捷的路径选择。

(2)开放街区的比封闭街区更具多样性。与传统街区有着封闭严肃的外立面不同是开放街区摒弃这一特点,在充分保留街道的原始完整性的前提下,尝试打开街区与城市融合。因为多样性的关键是融合而非割裂,传统封闭街区将居住与商业分割形成个体,而开放街区希望能将两者融合,使得居民不再单纯地穿梭于独立的功能空间,从而能够激发更多可能性。

(3)开放街区的比封闭街区更具安全性。最初我们认为三面围墙和一个进出大门的封闭独立街区更能保护居民的财产及生活安全,但实际情况却不然。封闭的社区内部的休闲区域因为鲜少有人活动,更为不法分子带来可趁之机。因此反而开放的街区能够促进人们的交流活动,让彼此成为街区安全的“监督人”,这也无形之中为整个社区的安全带来保障。

2.2 旧城住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旧城住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 世纪80、90 年代,我国很多旧城街区的住宅是为了解决人口的居住问题兴建起来,这些在老城区的大面积住宅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一些老城的住宅区因为修建时间久远而且周边紧邻历史商业街区,这就导致其公共空间存在诸多问题。同时因为前期城市规划理念受到前苏联的影响,旧城区的大面居住区以及居住组团的规划结构形成了密集街区系统[4]。

(2)旧城住区环境恶劣。作为在过去城市空间建构中的中心,旧城住区内大多数都是底层、多层的住房,且老旧住宅占据比例相当。但随着越来越多高收入者在新城购房搬离,旧城住区更多为租房者和老人,因此环境逐渐变得拥挤、破旧、人员混乱,这些问题与其说是空间环境问题,不如说其根本还是新旧城的居住分异造成的社会问题。

(3)旧城住区居民收入低、老龄化严重。造成旧城住区居民收入低、老龄化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①上文中提到的因为老旧城区住房环境质量每况愈下导致大量高收入人群的搬离。②大多是家境普通的父母举债或迫于经济压力为子女购房而自己却选择生活在老宅中。因此就造成了旧城住区居民普遍老龄化严重、缺乏活力和有效的组织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3 成都少城片区的住宅入口空间

3.1 少城片区的历史沿革

20 世纪的80、90 年代,在成都城市总体规划中少城被定义为商住功能片区,为适应城市大面积的旧城更新改造,少城片区修建起现代风格的建筑群。在原有街道空间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少城仅保留下了小部分的传统街巷,即今天的宽窄巷子,新建成的居住建筑多为6~9 层,约占建设总量的95%。改造完成后,少城片区在整体形态上再次得到了统一[5]。

3.2 住宅入口空间现状问题

(1)入口空间功能混乱,缺失交往区域。通过调研发现,旧城街区的社区住宅入口空间基本没有深入的场地设计,在大门区域混杂值班室、快递点位已经严重阻碍日常通行。随处可见老人们自家搬出的小板凳放在社区入口处可以看出,空间缺乏人们停留交往的公共休闲区域,甚至在长时间下有居民在入口处随意搭建麻将室,并有不少人群驻足观望。

(2)入户单元缺乏无障碍设计,可识别性差。无障碍设施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化设计,不仅应该在入户口加设无障碍设施,还应该明确入户引道,引道强调的是交通功能,从室外转换到室内的过渡空间。在调研的奎星楼街35 号的住宅入户口可以看出其入口空间是一片空地,并无任何无障碍设施和引道。

(3)停车空间不足,公共设施脏乱。由于当时的建造原因,没有对住区的停车空间进行长远的规划,近年来随着人均经济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辆不断增多,这就导致原本的停车空间严重不足,居民开始随意占用人行步道公共空间停车,甚至消防通道内也是停满了车辆,这就为楼内住户的安全产生了一定的隐患。

此外,为了更加方便居民的生活,社区住宅还会在入口空间放置垃圾处理站点,但在调研中发现,多处住宅公共空间的垃圾站点脏乱,这种会导致居民更加不愿在院落停留,也就无激发社区活力可言。

4 住宅入口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4.1 功能提升更新策略

(1)停车空间重新规划。研究的区域处于“开放街区”,所以随着“开放街区”理论的提出,其带来的车流量开始逐渐增大,这就不得不重新考虑住区内车流量与停车空间。具体情况应看住宅内建筑的楼间距,在楼间距允许的情况下道路上单侧或双侧停车,并且应该在车位与人行道之间设置至少1.5m 的绿化隔离带,保障居民在通道的行走。

(2)交流活动空间整治。适宜的入口空间可以给居民提供交流停留的地方,目前少城片区的住宅内部入口空间和街道呈现两种不同的现状,街道上商铺喧闹人声鼎沸,仅仅一墙之隔的住区内部则毫无生气。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应重新整治院落空间,分区规划设计,适当放置健体设施和桌椅板凳等为居民创造交流的机会。

(3)无障碍设计的增设。通过调研可以看出,住区老人的比例占据相当大的部分,而且由于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和活动范围主要是住宅屋内和小区公共空间,因此为他们创造一个无障碍的活动环境至关重要。无障碍缺失是我国目前老集合住宅入口空间面临的问题,考虑在入口增加无障碍坡道或者是扶手等设施,对踏步破损部位进行修复并做防滑处理部位进行修复并做防滑处理[6]。

4.2 环境优化更新策略

(1)建设住区微绿地。充分利用街边绿地或行道树的空地,举办“一平米菜园”认领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家庭在社区认领一个1m2的社区空地,打造属于自己家庭的迷你菜园。该活动可以改善社区环境,还可以将社区管理者、居民和社区紧密地连接起来,营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2)景观绿化的改造。目前调研的少城片区不无有一些小型的景观环境,多为简单的植物盆栽,但更多的疏于管理显得过于杂乱无章。在开放街区的背景下,更多关注于街道的绿化景观设计,忽略了住区内部的居民舒适度。在住宅楼间距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座椅与花坛结合设计的方式,采用人性化的处理让居民在交流的情况下与自然更多的亲近,创造一个休闲美好的入口区域。

(3)住区绿地认领活动。考虑目前住区所有的绿地统一规划种植,绿地观赏效果普通,没有特点,荒废的空地也没有得到利用。可将小部分的住区绿地开放,由居民进行认养,由居民自行决定种植内容,也可到社区领养花种。这样可以调动住区种花达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施展种花技艺,让居民有参与感,同时也可让住区绿地更加丰富,呈现不同的景色,体现“花园少城”。

4.3 设施改善更新策略

(1)改造垃圾中转站。通过住区的调研和居民访谈发现,住宅公共空间内的垃圾中转点是困扰居民多年的痛点。改造住宅入口空间内的垃圾中转站作为住区更新的方式之一,通过创意的设计,加上垃圾分类的功能,赋予垃圾中转站新的形式,使之成为垃圾投放的新范式,成为全国垃圾站的新方式。

(2)加设快递柜。设置快递柜,让居民享受网购便利。由于老旧院落楼宇数量少、空间小等因素,物流企业一直未关注老旧院落的快递收取问题,让居民们接收快递不便。可联系快递企业在街道角落设置智能快递柜,并设置快递箱袋回收点,在方便居民的同时,也减少包装物乱扔的情况。

5 结语

在“开放街区”的背景下,提出对住宅入口空间的改造策略是为提高普通居民生活质量,向居民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活动交流空间环境,激活整个片区的活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住宅入口空间不仅仅只是一个交通的过渡空间,它应该包含更多的意义,因此通过初步探讨能为旧城住区的改造提供多元化的角度,但旧城空间的改造还涉及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猜你喜欢
住区旧城入口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旧城改造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秋日忆绍兴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high school
秘密入口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基于CPTED视角下的住区场地空间安全性研究
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浅析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