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然与应然

2023-01-06 05:33汪金英张晓飞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劳动精神时代

汪金英,张晓飞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综上可知,劳动及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再次凸显。深刻领悟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然价值、核心要义以及应然进路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然价值

(一)培养时代新人价值目标的题中之义

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拥有崇高理想的时代新人。如今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但创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艰苦劳动孕育产生的,所以引导大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来把握劳动的价值,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自己的根本出发点与立足点,并促使自身在身体力行中朝着这一宏伟目标而艰苦奋斗。然而事实上有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不想劳动与不会劳动的情况,因此劳动的育人价值就容易被淡化。为了培养一代代热爱劳动并且拥有崇高理想的时代新人,用劳动模范与劳动精神教育大学生很重要,因为劳动模范与劳模精神的榜样示范作用,能够使大学生加深对劳动的理解,为大学生提供依靠劳动实现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价值典范。要让大学生在劳动中提升素养,养成尊崇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积极劳动的观念。

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拥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使命赋予我们新的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担当者。大学生通过服务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等各种实训,可以加深对奉献精神的理解,提高责任意识与实践水平。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社区义务劳动体验学习,使自己在实践中奉献,在责任中磨炼,争做新时代的担当者与奉献者。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而培养忠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劳动精神,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各高校开展的“及时式劳动”也是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及时式劳动”是指大学生在学校时进行的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课外实践,包括个体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奉献他人集体性劳动。个体自我服务性劳动是在自理状态下完成的,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奉献他人集体性劳动是在合作状态下完成的,需要集体协作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这不仅能够在劳动合作中增进友谊,还能强化彼此的担当意识,对培养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传承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的现实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劳动教育传承弘扬优秀传统劳动文化是现实所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思想,而劳动教育又是传承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就是说,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通过劳动教育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价值影响作用。只有将二者相互融合,同行并进,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使之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驱动力。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一种精神上的熏陶,更是文化生活的仪式,大学生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去,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体验,不仅能深化对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的理解,而且能增强文化自信心,提高文化自豪感。

大学生通过接受课程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内化于心,通过劳动实践将其传承和创新。总之,“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的双向融合不仅能够浸润文化,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涵养德性,使学生养成辩证思维、勇于批判和创新的精神品质。

(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

众所周知,新时代重在“新”上,是创新发展的时代,而劳动是创新发展的源泉,创新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所以劳动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劳动教育的归宿。这一系列关系表明,劳动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要以劳动教育为基础,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劳动大多指的是知识的创新劳动,创新劳动就是“能够做出创新的劳动,即能够做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创新的劳动”[2],创新创业教育是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劳动中激发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又因劳动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大劳动教育,弘扬劳动实干的精神是必需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双创竞赛”等形式进行劳动教育,在劳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创新理念,提高创新水平。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首先从精神层面看,提倡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为工匠精神是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建设科技强国正需要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而工匠精神是劳动教育的内容。只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才能养成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其次从时代发展层面看,不同时期的发展都与劳动有内在的联系。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中国人民通过辛勤劳动与智慧将经济落后的中国变成引以为傲的东方发展中大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通过“两步走”战略,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靠一代代人万众一心携手推进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十分伟大而又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广大知识分子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人民;广大劳动群众要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广大青年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激情,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3]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对新时代大学生提出了新要求、高标准,大学生要成为有创新理念与过硬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劳动者素质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胜利,更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时代所需。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在论坛上发言。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代表,以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永顺县等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产业扶贫的经验做法。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也有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尊崇劳动的价值理念、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创新创造的劳动技能、自觉自律的劳动习惯。

(一)尊崇劳动的价值理念

劳动理念是个体对劳动的基本认识与价值取向。劳动理念影响劳动行为,个人只有在正确的劳动理念引领下才能达到劳动行为的最佳效果。然而事实上,在当前的社会中仍然有很多人陷入了错误劳动理念的误区。例如:有很多人轻视体力劳动,认为脑力劳动大于体力劳动,在职业选择中倾向于脑力劳动;还有一些年轻人不劳动,成为“啃老族”。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重要群体,树立尊崇劳动的价值理念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4]这是我们开展劳动理念教育的指南。

一方面,劳动创造了财富,无论是体力劳动、传统劳动、简单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智慧劳动、复杂劳动,它们都是宝贵的创造,都是走向幸福生活的必要活动。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劳动,我们才有了美好的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享受着劳动所带来的幸福感,所以劳动值得尊重,劳动者值得尊重。新时代大学生要摆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尊重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做到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尊重劳动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在新时代背景下,尊重劳动要求我们坚持统筹性,既要加大对智力劳动的尊重,又要强化对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付出的劳动者的尊重。另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还要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新时代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要树立劳动使命的理念,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通过个人的努力回报国家、奉献社会。

(二)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指个体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坚持的劳动态度,以及体现的精神状态,它是个人形象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劳动精神的重要性,他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5]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培育艰苦奋斗的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是灵魂。劳模们凭借着拼搏奉献、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创造了历史佳话,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劳模精神就是要通过主题团课等方式发挥劳模的榜样示范作用,加大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以及不惧困难、敢于挑战的意志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敢于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成长,即使面对不称心如意的职业领域,也要保持自身的奋斗精神。众所周知,实现目标的过程是充满荆棘的,需要发扬劳模精神,为实现目标而勇往直前、艰苦奋斗。

工匠精神是核心。工匠精神是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既要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做事,经受住各种诱惑因素的考验;又要培养学生做到对待任何岗位任何工作都肯于钻研、敢于吃苦。大学生还要重视学习工匠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争取为建设科技强国添砖加瓦。

(三)创新创业的劳动技能

劳动技能的塑造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能够加深对劳动的认识和热爱,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培养创造性劳动技能,在步入就业之后,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社会造福。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大学生智慧劳动与创新劳动的技能。首先,培养智慧劳动的技能。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的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新时代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智慧劳动技能来应对这一形势。这不仅要提升学生人机协同的能力,还要提升他们的手脑并用的能力,以智慧型劳动者的姿态应对这一趋势。其次,培养创造劳动的技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众所周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创造性劳动,因此强化大学生创造性劳动技能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创造性劳动技能的塑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科学知识和技能与专业课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所拥有的敏锐洞察力与丰富想象力的特点,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在理论上深化大学生对创新技能的理解;另一方面,创造双创竞赛与校企合作等更多的实践形式,让学生通过这些形式来提升创新能力。通过这些途径培养更多的具有优秀专业技能、独特创新能力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劳动者。

(四)自觉自律的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是指个体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劳动行为模式。《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的劳动教育目标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具备基本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利于培养担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但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大学生通过自觉自律的方式在日积月累中不断进行,需要大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首先,自我要求是前提。自我要求是一个人自我衡量的标准,也是个人进步的动力源泉。大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自觉做到自我要求,虽然个体差异性会致使每个人对自身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是大学生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主体,必须要求自己养成热爱劳动、自觉劳动、积极劳动的良好习惯。

其次,自我践履是重点。自我践履亦称为自我践行,即自身将内在理念转化为外在行动,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去追求理想的目标。自我践履是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杜绝“摆拍式”的教育,强调大学生在对自身劳动习惯提出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践履,从而避免劳动习惯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在践行中感受劳动的魅力,大学生需要结合新时代背景自觉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并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劳动习惯。此外,我们还需要做到高度自律,保证个人的劳动在法侓网格下进行。因为树立在法律范围内劳动的意识并使之成为固定模式是大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重点。

最后,自我监督是保障。自我监督是指行为主体将提出的自我要求作为标尺,在行动中对自身的行为自觉进行督促,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所以,在劳动中不断监督自己是大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由于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持久性的特点,所以大学生要时刻监督自己在劳动进程中是否出现“断层”现象,通过督促自己以保证自我践履持续顺利地开展。另一方面,自我监督强调大学生要善于将劳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提前预设的自我要求进行比较分析并获得最好方案,从而使自己的劳动更加畅行,进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应然进路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应当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创新教育路径:以理育人,更新学生跨科融合理念;以文化人,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以技励人,加大创新创业融合;以行导人,完善劳动教育育人机制。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助力。

(一)以理育人,更新学生跨科融合理念

众所周知,我国的社会科技得到迅速发展,劳动的形式也在不断改进升华。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创新新时代劳动教育形式至关重要。其中更新学生跨科融合理念,推进跨学科融合对于劳动教育形式的创新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更新学生跨学科融合理念是适应新时代科技发展的迫切要求。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的时代,这一现象对我们的劳动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采取跨学科融合措施是时代之需,因为跨学科的融合不仅能够打破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还能打破学科的微分性,实现将不同学科在学生知识领域中进行有效衔接,使学生不被动地局限于其中一个领域,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另一方面,由于创新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所以高校必须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更新自身跨学科融合理念。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有效地将不同学科课程联系起来,并在融合的过程中嵌入劳动要素,使学生在授业解惑中强化对劳动重要性的认知。例如高校可以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学科进行大面积的交叉融合并融入劳动要素,这样能够使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合力发挥作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通过掌握的新知识与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更新创新理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二)以文化人,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

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主要从主体、客体、介体与环体四个方面展开。首先从主体方面看,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高校需要结合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比如高校可以发挥学校、企业与社区的协同育人效应,建设实践育人基地,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走进企业,在实践中体会劳动文化,提高创业水平。其次从客体方面看,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需要完善学生劳动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理念,始终坚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再次从介体方面看,营造良好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需要借助新兴媒介的力量,因为媒介能够加大劳动文化的传播效率,强化其对学生的影响力度。比如利用校园广播、快手抖音直播、qq等媒介可以讲述劳模与抗疫救灾事迹,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最后从环体方面看,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从物质环境角度看,在校园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教育社团或在教学楼、食堂等活动场所张贴劳模寄语,都能够营造劳动文化氛围,进行劳动教育;另一方面,从精神环境角度看,通过邀请劳模进校园开展讲座,或进行劳动精神朗诵等,营造校园劳动文化形态,弘扬劳动精神。

(三)以技励人,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强化教育目标“进阶式”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是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知识与素质的有机结合,是劳动教育的高阶形式。劳动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而培养创新能力正是劳动教育时代性的鲜明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劳动,而人作为劳动的重要主体,其劳动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人能够通过脑力劳动进行实践,从而促进思维与技术的革新,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劳动教育旨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提高劳动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劳动教育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创新创业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高阶形式;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融合劳动教育内容,践行劳动教育的理念,促进劳动教育更好地发展。

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需要深化产学研“一体化”理念,使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有效衔接起来,从而发挥产学研在劳动教育中的协同育人作用。高校要将“三全育人”落实到具体环节,加强与小微企业、高新企业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在实践基地、专业师资方面解决供需矛盾,实现平台共享、人才共育的良好局面。高校也可以邀请科研人员、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讲座或者带领研究生到科技实战环境下,帮助其积累经验与鼓舞斗志,培养创新精神。高校也要为学生提供帮扶平台,让家境贫苦的学生在勤工助学中进行劳动,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树立岗位意识,寻求创业机会。

构建创新X+平台“立体化”环境。劳动包括多种形态,其中创造性劳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创造性劳动对我国的科技革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第四次科技革命也充分表明了创新创造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劳动教育的主攻方向。为了培养创新意识,高校应该构建创新X+平台“立体化”环境。创新X+平台是指将创新与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结合起来,构建立体化的创新环境。高校要通过创新X+平台使创新的学科融合、创新的孵化等方面得到实时更新,加大提供创新机会,让学生在新的劳动教育指标下劳动,深化对创新的理解,提高创新能力。

(四)以行导人,完善劳动教育育人机制

一方面,要促使劳动教育机制更加科学化。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劳动教育,并要求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劳动教育育人机制,促使教育机制更加科学化。《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把劳动素养作为评优与毕业依据,为此需要将高校作为主阵地并成立专门小组,对劳动教育工作作出总体安排与部署,形成党委带头,学校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局面,使劳动教育在考核制度上更加严格,切实提高劳动教育机制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完善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促使教育机制更加协同化。首先家庭要发挥好“监督者”的作用。家长要主动引导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在行动上与娇生惯养的“公主病”告别。目前仍然有很多家庭由于是独生子女而舍不得让孩子从事劳动,从而造成了孩子轻视劳动的后果,因此家长需要鼓励孩子自己主动劳动、积极劳动,树立尊崇劳动的和谐家风。其次学校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高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创造劳动渠道,引导学生积极劳动。比如高校可以成立更多社团与学生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参与进去;学生也可以参加学校的勤工助学,在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最后社会要发挥好“协调者”的作用。要协调好妇联、工会等公益力量从而引导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敬老院志愿服务等活动;也要协调各企业单位,让学生在单位中实践。通过发挥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劳动能力。

猜你喜欢
劳动精神时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