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隐雷
(宿松县林业局,安徽 安庆 246500)
朴树(Celtis sinensis)又称黄果朴、朴榆、沙朴等,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朴树生长迅速,寿命相对较长,是很好的道路绿化植物[1]。其树干挺拔,树冠圆满宽大、优雅洒脱,枝条向上延伸呈拱形、婆娑有序,整体上看起来枝繁叶茂,高大浓密[2-3]。朴树性喜阳光、稍耐阴,适宜在平坦地势上生长,同时又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寒、耐轻度盐碱和耐瘠薄的能力较好,适应性较为广泛[4-5]。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朴树还具有工业价值、医药价值和食用价值[2,7~11]。然而在栽培过程中,发现朴树的病害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笔者对朴树几种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溃疡病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朴树新病害。2016年,在江苏省沭阳县某公司朴树种植基地首次发现茎干溃疡病,造成了大量朴树幼树发生茎干腐烂,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的死亡[12]。2017年该种植基地发病率高达77%,死亡率0.9%,感病严重程度从Ⅰ~Ⅴ级,分别占比23%、22%、30%、24%、1%。浙江省杭州市、江西省九江市、湖北省黄岗市、安徽省安庆市均有发现。2020年,宿松县怡花湾苗木公司、春之晨苗木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发病率为63%,死亡率0.7%,感病程度Ⅰ~Ⅴ级,分别占比20%、28%、31%、19%、2%。
病斑主要分布在朴树茎干上,多集中于人为修剪伤口处,也有少量病斑出现在侧枝分叉处。病斑起初呈红褐色,周围有灰褐色病斑边缘线,随着病情程度加重,呈现黑褐色,并且沿韧皮部纵向伸展,发黑凹陷。此时,茎干横截面可见大面积黑色,从树皮韧皮部到木质部均表现黑色症状。
溃疡病的病原为假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葡萄座腔菌目葡萄座腔菌科毛色二孢属,分生孢子大小约(23.5~32)μm×(14~18)μm,中间最宽,先端和基部圆形,近似椭圆球体[13]。
哈茨木霉对假可可毛色二孢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拮抗系数等级为2级;芽孢杆菌对其也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发酵滤液抑制率达90%以上。梁陆[12]通过对假可可毛色二孢菌的防治药剂和拮抗菌筛,认为50%苯菌灵对其具有很好抑制作用,EC50为0.000 6 mg/L。
白粉病是危害朴树有害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也是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害在我国云南、广州,以及朝鲜半岛均有分布[14-16]。在安庆市宿松、太湖、望江等县有零星分布,危害较轻。
朴树白粉病多发生在叶片上,感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病状,仅在叶正面(少数在叶背面)形成白色粉末状物,此为病原菌的菌丝体或分生孢子;感病后期在叶背面上(少数叶正面)形成黑色小粒状闭囊壳,严重时引起叶片大量脱落,甚至引起整株死亡[14]。
病原为三孢半内生钩丝壳(Pleochaeta shiraiana),属于子囊菌门白粉菌目半内生钩丝壳属。分生孢子梗细长,基部扭转3~4周,单生,长椭圆形、倒棍棒,大小(44.9~77.2)μm×(10.6~20.3)μm。芽管大多发生于分生孢子的端壁,菌丝变宽,没有明显的附着胞。闭囊壳聚生到散生,暗褐色,扁球形,直径216.3~300.3 μm。附属丝很多,约80~450根,顶端稍卷,长20.6~121.8 μm,约为闭囊壳直径0.1~0.3倍。子囊孢子多为2个,钜圆形、卵形、长卵形[17]。
一是消灭越冬菌源。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芽、落叶,集中焚毁。发病重灾区连续进行数年。二是合理施肥、灌溉,严格控制氮肥,适当施用磷、钾肥,防止植株徒长。三是化学防治。休眠季节喷洒石硫合剂预防;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1 000倍液或12.5%烯唑醇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退菌特800倍液,半个月1次,喷2~3次[18]。
该病在朴树栽植区普遍发生[19]。主要危害叶片,表现为发病时叶片和嫩枝表面满覆黑色烟煤状物,严重影响了林木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林木健康受损严重。
叶表、叶背、小枝均产生煤斑。后期叶片表面呈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煤炱较厚,呈毡状或绒毡状,严重时可引起植株逐渐枯萎死亡。3~5月、9~11月是发病盛期,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是蚧壳虫发生的高峰期,其排泄的大量蜜汁,为煤污病病原菌提供了大量的营养。
引起煤污病的病菌种类不一,有的甚至在同一种植物上能找到2种以上真菌,但它们主要是属于子囊菌门的真菌。朴树煤污病菌为子囊菌门的煤炱属真菌。感病后的朴树叶部表面有煤烟状污物层,为病原菌的黑色菌丝和分生孢子。煤污病菌的菌丝、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都能越冬,成为下一年初侵染的来源。当叶、枝的表面有灰尘、蚜虫蜜露、介壳虫分泌物或植物渗出物时,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就可在上面生长发育。
煤污病的发生与蚜虫、蚧壳虫等的危害有密切关系,防治了这些害虫,绝大多数的煤污病即可得到防治。可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喷杀蚜虫;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杀木虱;用10~20倍的松脂合剂及50%三硫磷乳剂1 500~2 000倍液喷杀蚧壳虫。同时,通过修枝、间伐等营林措施,打造通风透光的林木生长环境,也是防治煤污病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外相继报道了朴树上的一些新的病害。2007年,Cacciola等[20]首次发现西西里岛欧朴(European Hackberry)叶斑病;2011年,Berbegal等[21]报道了西班牙欧朴发生叶斑病,病原为Sirosporium celtidis,主要症状表现为叶表面有不规则的红到暗棕色的病斑,天鹅绒状,后期病斑变成灰色棕色,被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覆盖,且大多数受感病朴树都过早地凋落;2013年,Luongo等[22]在意大利南部首次发现由疫霉(Phytophthora)引起的朴树枯萎病,受感染的6年生朴树表现出枯萎、顶梢枯死等症状,高达100%的树冠受到影响,有超过60%的植物有症状或死亡。国内相关朴树的枯萎病报道不多,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偶见发生,值得关注。
主要症状表现为叶表面有不规则的红到暗棕色的病斑,天鹅绒状,后期病斑变成灰色棕色,被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覆盖,且大多数受感病朴树都过早地凋落。
其病菌主要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能够引起植物枯萎病和根腐病的土传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主要形成3种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型分生孢子通常圆形、椭圆形或是卵圆形;大型分生孢子一般成镰刀状或是月牙状,其顶部有钩状突起,在基部具有足胞或是小柄,一般镰刀状的孢子具有3个隔膜。
致病性镰刀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侵害植物,在植物病理学上称为土传病害。可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3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或60%福甲硫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交替防治。
随着朴树栽植面积的增加及生长环境变化而出现的一些新病害,给朴树栽培带来了不利影响。在防控方面,要高度重视新发生的病害,尤其要预防由国外传入我国的新病害。研究发现,在朴树有伤口情况下接种可可毛色二孢菌,朴树表现出与田间相同的溃疡症状;无伤口情况下接种接种,不会对接种植株造成任何影响[12]。因此,在栽植、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树体伤口,以防病原物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