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脾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常调护中的重要性

2023-01-06 21:37:24石雪梅刘桥龄赵彦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肺金水谷胃气

石雪梅,刘桥龄,赵彦禛

(1.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庆 垫江 408300;2.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1]。

慢阻肺中大约有20%~60%的人群在其自然病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渐进性的体重减轻,很多患者在病程中体重持续明显下降,并且在体重下降的低氧血症患者中,其能量摄入明显减少,一些人体测量指标的下降也与病况的严重性显著相关[2]。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作为慢阻肺的肺外效应,发生率约为20%~60%,在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发生率约为70%[3]。可见,慢阻肺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吸收利用尤为重要。中医认为,保证机体营养吸收利用的最主要器官就是脾胃。所以,慢阻肺患者尤其要重视脾胃调护,注重脾胃功能的恢复与调养。

1 脾胃为本,营养周身

人体营养的供给需要脾胃消化与吸收水谷精微,所以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正如《四圣心源》所云:“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原于脾。”而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量物质。所以,一个健康的脾胃是机体机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基础。脾胃机能的正常发挥才能保证机体源源不断地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日常消耗代谢。而脾胃的机能主要包括“脾之升清”与“胃之降浊”。《四圣心源》云:“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脾气升清,则能将其所吸收的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而输布周身,以五脏六腑而养四肢百骸;胃气降浊,则能将体内之浊气糟粕下输而排出体外,以别浊而出不使其在体内堆积成害。

慢阻肺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其病程缠绵,经久不愈。其病位在肺,而子盗母气,首败胃气。在临床上疲劳、体重减轻、肌肉萎缩和厌食在重度和极重度慢阻肺中非常常见。营养不良是慢阻肺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自身肠胃消化功能减退加上呼吸困难引起食欲下降,进而导致食物摄入不足、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机体的营养状况[4]。研究表明[5],与非肌肉减少相比,肌肉减少表型院内死亡率(14.6%、5.7%)、住院天数[(13.3±17.1)d、(5.7±7.6)d]和每例患者的中位住院费用($13947、$6610)均显著增加,肌肉减少使死亡率增加111.0%,住院天数增加68.4%,直接护理费用增加83.7%。慢阻肺患者易出现食欲不振或减退,当出现体重明显下降、营养不良时,呼吸肌收缩力和耐力明显降低,从而降低了维持正常通气的动力,导致肺通气功能下降[6]。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慢阻肺呼吸道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7]。

由此可见,针对慢阻肺营养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是慢阻肺患者往往因为合并有低氧血症,以及慢性右心功能衰竭,导致胃肠道瘀血,消化功能较差,易出现纳差厌食等情况,营养摄入严重不足,进一步加重肌肉减少,出现呼吸肌无力,氧气摄入不足,右心功能进一步减退,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营养的关键不是为机体提供了多少营养物质,而是机体能吸收多少营养物质。机体的吸收功能在中医指脾胃消化功能。所以,针对慢阻肺患者尽早施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的调护尤为重要。亦如《石室秘录》所云:“治肺之法……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咳嗽自己。”脾旺则能化,胃强则能消。脾旺则清气升,能化水谷为精微而养四方;胃强则浊气降,能消糟粕走魄门而别污秽。清气升则五脏安养肌丰肉实,浊气降则六腑通调精清神明。

2 肺热叶焦,独取阳明

肺为相傅之官,人体气血津液的输布要依靠肺气的作用,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只有通过肺朝百脉的功能之后才能输精于皮毛、输注于脏腑。如果肺的输布功能出现异常,不能输布气血津液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就可能出现组织器官失于濡养而消减衰败,导致痿证的发生。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因不能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轻者肢体痿软无力,重者肢体痿废不用,肌肉萎缩,更为严重者可导致吞咽、呼吸困难。慢阻肺作为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性呼吸系统疾病,其通气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输布脾气上散的水谷精微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营养不良,进而出现肌肉减少、乏力、消瘦等痿证。即《内经》所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经》又云:“治痿独取阳明。”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源,是五脏六腑的营养源泉,阳明经气血旺盛,则肌丰肉实,吐纳有序,呼吸顺畅。所以,慢阻肺脾胃调理尤为重要。

3 肺脾相生,子病治母

黄元御《四圣心源》有云:“咳嗽者,肺胃之病也。”肺为金,脾为土,土生金,肺金为脾土之子。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慢阻肺的发病,多源于肺金之虚损。肺金耗伤,子盗母气,会损耗脾气,致使脾胃气虚,而出现纳差厌食消瘦。而肺金的恢复又需要脾胃气血的滋养,所谓土生金也,健全的脾胃能源源不断地输注母气以养肺金,而促进子脏肺金的恢复。健脾益气和胃消食的治疗方法在慢阻肺的治疗中运用广泛,在改善肺功能与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减轻肺部炎症反应,纠正免疫功能紊乱等均有明显优势。

4 脾胃生痰,肺器贮之

脾胃主运化水谷,可以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经由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再将水谷精微布散周身。脾肺二脏,母子相连,生理相生,病理相及。《四圣心源·痰饮根源》云:“痰饮者,肺肾之病,而根原于土湿。肺肾为痰饮之标,脾胃为痰饮之本。”李用粹《证治汇补·痰证》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胃生痰,肺器贮之,具体有两方面含义:一者如若饮食劳倦,情志郁耗,伤及脾胃,以致脾胃虚弱,纳运失职,则痰湿内生,而上渍于肺,而为痰喘;二者如若肺气虚耗,无力输布脾胃上注之精微,精微凝结为痰湿,贮于肺脏,发为痰喘。脾胃功能有常,则机体血气充沛,脾肺相生,肺气亦旺。脾气旺则运化有常,痰湿不生;肺气旺则能散布精微致周身,使凝结之痰湿自然而化。亦如黄元御所云:“悉宜燥土泻湿,绝其淫泆生化之源,去其瘀塞停滞之物,使之精气播宣,津液流畅,乃可扶衰起危,长生不老耳。”可见,痰浊作为慢阻肺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针对其治疗首当健脾燥湿,脾旺湿化,痰饮自消。

5 小 结

《经》有云:“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其又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四圣心源》亦云:“脾胃者,四脏之母,母气亏败,四子失养,脉见真脏,则人死焉……”简单来说,就是胃气是人之常气,并决定着人之生死。而所谓“胃气”,中医是泛指脾胃为主的消化功能。对正常人来说,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体现;对患者而言,胃气则能影响其康复能力。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胃气强,则机体气血旺盛,五脏调和,精力充沛,病邪难侵,既病易愈;胃气弱,则机体气衰血败,五脏不和,六腑不安,精衰神少,反复易感,病邪缠绵。可见,慢阻肺患者尤其要重视脾胃调护,注重脾胃功能的恢复与调养。

猜你喜欢
肺金水谷胃气
不再窝囊的姜水谷
北京文学(2023年10期)2023-11-10 04:50:05
黄帝内经
家庭医学(2023年4期)2023-03-10 07:36:51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环球中医药(2022年7期)2022-07-18 08:13:30
兔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养生阅刊(2021年1期)2021-05-10 02:57:15
猴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养生阅刊(2020年11期)2020-12-23 04:37:54
肺金生方抗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 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02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