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唯物史观基础

2023-01-06 08:10李永杰郭彩霞
关键词:中国式资本主义逻辑

李永杰 郭彩霞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福建福州 3501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这一科学界定蕴含着深厚的唯物史观基础,是对唯物史观规律的运用和发展,本文试图挖掘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唯物史观规律。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唯物史观原理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0页。,最重要的就是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规律,充分运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规律。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是在比较中彰显出来的。“现代化”的概念源自西方,在西方学界,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它本质上是指由前现代化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化过程,“化”就是转化过程,而“现代”就是资本主义时代。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后发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原发现代化”。原发现代化的模式并不统一,英国的现代化不同于法国,法国的现代化也不同于美国,但原发现代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社会发展呈现为自发发展的形态,哈耶克将其概括为“自生自灭的秩序”。

原发现代化自发发展的状态主要体现在市场主导上。以英国为代表的原发式现代化的动力之源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封建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就是市场经济的生成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彰显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开始发展。市场是资本逻辑生成并发挥作用的场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和生成孕育了资本逻辑,而资本逻辑则是塑造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强大力量。

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就是由资本逻辑塑造起来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中高度肯定了资本主义的成果,也高度肯定了资本逻辑的塑造作用,“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4页。。这里的“它”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是资本逻辑的人格化身,即资本逻辑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塑造了一个世界,这个被资本逻辑塑造出来的“世界”就是现代世界,就是现代性,而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塑造过程就是现代化过程。资本逻辑的塑造作用是巨大的,资本逻辑生成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但资本逻辑的生成反过来塑造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资本追求增值的本性塑造了理性的市场主义,而理性的市场主体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按照市场价格决定自己的投资。市场主体追求增值的微观逻辑为“看不见的手”的市场宏观逻辑提供了基础,所有市场主体都主观地追求自我增值造成客观上市场资源的自发调节,资本逻辑是“看不见的手”的底层逻辑。资本逻辑不仅塑造了资本主义市场,还塑造了资产阶级。为了追求资本增值,资产阶级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资产阶级使生产工具革命化,推动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奔走号呼于世界各地,以扩大产品的销路;“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4页。。资本逻辑在塑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塑造了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必然会寻求政治上的权力,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资本逻辑对资本主义政治的塑造。资本逻辑还塑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资本逻辑逐渐消灭了中间阶级,“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1页。。资本逻辑还塑造了资本主义的文化,启蒙运动所张扬的理性精神、主体性、个性解放都是资本逻辑的杰作,资本逻辑消解了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情感本位,代之以冰冷的工具理性。“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3页。资本逻辑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5页。原发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是自下而上的,由资本逻辑自发塑造现代化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而塑造资本主义的现代性。

与原发现代化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果说原发现代化是自下而上地呈现为自发发展状态的现代化的话,那么中国式的现代化则更多地呈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发展的现代化状态,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更多地呈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上而下的现代化。原发现代化的自发发展逻辑遵循了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和塑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也遵循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规律,是对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等唯物史观基本规律的遵循和运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8)《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25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规律,在一般情况下起决定性作用;但在特定情况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会起决定性作用,这也是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充分运用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明确提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为实现这些宏伟目标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划和部署,这些规划和部署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符合中国的世情国情党情,是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主导的自觉发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分析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化发展的道路、理论、目标、阶段、规划,并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努力奋斗实现所提出的现代化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总结提炼升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南。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自觉发展是主导逻辑,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否定自发发展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对自发发展和自觉发展的恰如其分的处理。市场配置资源效率高,市场竞争激励创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是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也是对自发发展的充分接受,但市场也有弊端,需要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规避市场自发发展所造成的弊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自发发展和自觉发展之间关系的恰当拿捏,是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得出的认识,也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主导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中国问题的结果,其现代化形态以自觉发展为主导逻辑,同时充分利用自发发展的优势,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与丰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史经验基础上走出来的现代化道路,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和丰富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早期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成为现实,而且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多个国家同时进行才能成功,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形成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世界革命”,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事情。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明确指出,新的社会制度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02页。的社会状态,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是“有计划”地发展的思想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而言的。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未来替代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要消除资本主义的这一弊端,因此,未来社会应该是有计划的。从恩格斯的语境看,未来社会是“有计划的”也是有道理的。但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新社会制度”是在发达国家进行革命,并且是“多国胜利”的基础上建设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63页。,这个阶段只能采取无产阶级专政,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该阶段后来被称作是“社会主义”,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更多的是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真正成为实践问题是苏联成立以后的事情。苏联社会主义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所设想的社会主义,苏联是在贫穷落后、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而且是“一国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如何在贫穷、落后的苏联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列宁曾经在1921年提出新经济政策:“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为准确)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12)《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76页。这里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就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基本主张。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而这种代替是与交完粮食税之后的贸易自由,至少是与地方经济流转中的贸易自由相联系的”(1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01页。。苏联刚刚成立的时候,为了渡过难关,也为了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起源于战争时期具有“临时性”非常举措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延续了下来,甚至个别地方还得到了加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是“余粮收集制”,这种政策逐渐导致了农民的不满,反革命分子利用人民的不满情绪,掀起了反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叛乱,到1921年2月,武装叛乱分子达到3万余人。(14)《社会主义发展史》,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年,第95页。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主张贸易自由,用租让制等方式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等措施,使得这一政策在当时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新经济政策在精神实质上与邓小平理论有点相似,应该说,新经济政策是适合苏联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的,但“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的思想在苏共领导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苏联的现代化最终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就是经济上高度集中,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企业生产完全听政府指令,没有任何自主权;政治上高度集权,整个社会“专制主义,排斥异己,搞一言堂,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使社会铁板一块,缺乏生气和活力”(15)戴隆斌:《斯大林模式若干问题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第65页。。苏联现代化的斯大林模式最终随着“苏东剧变”而失败。相对于西方原发现代化,苏联的现代化是高度自觉的现代化,整个现代化过程是政府宰制着的现代化,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完全被政治所宰制,各项工作都是由政治系统控制着进行。这种现代化有优点,它曾使苏联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的一极,但这种现代化模式的弊端很明显,如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人民的积极性被压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等等。苏联的现代化能否被称为现代化,学界存在疑义,有学者认为苏联的发展不是现代化,俄罗斯学者帕夫洛娃和多罗申科甚至说苏联“20世纪30年代实际发生的是反现代化过程”(16)徐天新:《苏联史第四卷: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9页。。但笔者认为,苏联的发展也是现代化,因为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得很快,并且实现了工业化,即使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现代化。苏联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且是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关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曾经使苏联发展成为世界的一极,但苏联并没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尤其是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没有在苏联得到科学的回答。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最具原创性的贡献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摸着石头过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用唯物史观规律分析研究中国国情,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逐渐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1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起步于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道路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原创性贡献,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长期探索中,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吸收了社会主义建设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升华,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和丰富发展。

三、“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运用与丰富发展

现代化概念是舶来品,是英文modernization的汉译,粗略地讲,现代化就是由前现代的中世纪(medieval)社会向现代(modern)社会的转变过程,日语也译作“近代化”。(1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6页。这里所谓的“现代”就是资本主义时代,因此,在西方学者的文本中,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既包括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也包括革命之后所进行的一系列社会变革。资产阶级革命和革命之后的社会变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虽然模式各异,但其实质是相同的,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表现在经济领域就是市场经济代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市场经济的形成就是资本逻辑的生成,资本逻辑主导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表现在政治领域就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不管采用何种形式,资本主义民主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民主;表现在社会领域就是阶级结构日趋简单化,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阶级;表现在文化领域就是前现代社会的情感本位被资本逻辑所解构,理性文化成为社会的主导文化;表现在国际上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生成和发展,资本为了增值必然要走出国门,到国际上去寻找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化是一个综合过程,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指出,广义的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20)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第17页。。丰子义指出:“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与表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总体性概念。它既是指以启蒙运动为标志,以自由、民主、科学、理性为核心的时代意识和价值取向,也是指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学管理等为基本构成元素的社会发展模式和内在要求;即是指祛魅化的、突出主体意识的生活态度,也是指按照现代化规律行事的行为方式。”(21)丰子义:《发展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5页。现代化变革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社会的深刻变革。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环节,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实现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现代化的共性,也有现代化的特殊性,它不是唯一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越“资本逻辑”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逻辑是现代化的主导逻辑,资本逻辑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人的异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等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资本主导的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23)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第1期。。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它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也有资本逻辑,我们主张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就是让资本逻辑发挥作用,但我们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引导资本,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对资本逻辑的积极作用亮“绿”灯,对资本逻辑的负面效应亮“红”等,让资本逻辑服务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发展的价值旨归,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是人走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状态的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些本质要求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层面,也是对人的发展的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25)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22年第5期。全过程人民民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五大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理念的落实,是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民主,是最真实、最广泛、最管用的民主。第二,丰富的精神世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仅包括丰裕的物质生活,还包括充实的精神生活。丰富的精神世界应该是精神充实、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应该包括丰富多样的文化消费、文化娱乐,也应该有坚定的信念支撑和价值追求;丰富的精神世界同物质生活密切相关,丰富的精神世界以丰裕的物质生活为基础,也应该包括消除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压力的状态,丰富的精神世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生活充裕,人才会逐渐超越“物的依赖”状态,物质不充裕则会限制人的精神世界充实,也会限制人的自由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人的发展在现代化中的主导地位,这契合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代生态困境的主要根源就是资本逻辑的肆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书稿中指出:“西班牙的种植场主曾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以为木灰作为肥料足够最能赢利的咖啡树利用一个世代之久,至于后来热带的倾盆大雨竟冲毁毫无保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这同他们又有什么相干呢?”(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01页。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资本逻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主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张“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主张生活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中国式现代化是绿色现代化,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关生态思想的中国化实践和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时代化的激活和实践运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生态发展规律。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充斥着殖民、掠夺和扩张,英国之所以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就是因为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中国的鸦片战争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发动的殖民掠夺战争,殖民掠夺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没有任何殖民掠夺,“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没有发动一场对外侵略战争,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27)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年,第42页。。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定维护国际秩序。“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28)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第41页。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一种新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人类现代化的优秀成果,同时扬弃其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化。

四、“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化和丰富发展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共产党执政规律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目标是遵循客观规律,推动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既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心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的中心任务。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29)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2年,第15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3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这“三件大事”都与发展有关,党的领导之所以成功,就是始终坚持把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发展,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过去的高速度发展重在速度,重在解决“有没有、多不多”的问题,高质量发展重在解决发展的质量,重在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是遵循生态规律的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丰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3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72页。,这个根本问题意在强调时刻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人民是党成功的力量之源,也是党执政的价值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层面更多地强调人是发展的终极目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西方以“资本逻辑”“物化逻辑”为支配逻辑的现代化伴生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穷者益穷、富者益富的“马太效应”是“资本逻辑”的必然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的发展是全面的,不仅需要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需要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物质文明的现代化,还包含精神文明的现代化,这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32)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22年第5期。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33)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22年第5期。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理念的具体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些特点表明,人民是发展的价值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两大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深化和丰富发展的重要体现。亨廷顿在《变化社会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出一个论点:“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34)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第38页。意思就是,成熟的现代性国家是稳定的,典型的前现代化国家也是稳定的,由前现代向现代转变的现代化过程则会滋生动乱。他的这一观点可以在很多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中得到印证,比如英国现代化过程曾因为过度倚重市场而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造成工人罢工、抗议、游行等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之后各种民生政策相继出台,社会才逐渐走向稳定。法国的现代化史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开始,之后便经历了“革命”“复辟”“再革命”的过程,因此,法国也相继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现代化的过程是整个社会的深刻变革,是原有利益格局重构的过程,必然导致各种冲突和矛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几乎浓缩了西方一两百年的现代化历史,也极有可能浓缩西方现代化国家分散到一两百年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但中国式现代化却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两大奇迹”最重要的根源就是中国共产党遵循现代化规律、充分吸收借鉴其他现代化国家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发挥了掌舵领航的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猜你喜欢
中国式资本主义逻辑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中国式民主
逻辑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创新的逻辑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