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2023-01-06 08:10张华荣
关键词:格局贸易经济

张华荣 王 琰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7)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既是促进中国和世界经济良好互动的科学选择,也是加快推进世界经济复苏,助推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维护多元稳定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时代背景

经济全球化是不容逆转的历史趋势,世界市场已经越来越成为资源全球配置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的现实条件下,构建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积极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是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以高质量对外开放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主动,是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良好互动的科学选择,也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对外开放过去以招商引资为主,现在则是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过去主要是依靠扩大出口换取外汇,现在是市场、资源能源、投资都离不开国际市场,过去只是被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现在则要主动参与和影响全球经济治理。”(2)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2年,第128页。不管是金融领域还是资源能源领域,不管是货物贸易还是经贸规则建设,中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参与度都在持续深化,对外合作领域逐步拓展,对外经济往来模式更加多元。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特征继续深化,“现代化文明和发展道路已经从单一的美国模式改变为包括中国道路在内的多种文明模式”(3)裴长洪:《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贡献》,《财贸经济》2022年第9期。。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对外开放步伐被其他国家广泛关注,不仅包括广大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给予了积极回应和密切互动。

在加快推动经济往来过程中,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差异和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文化特征都对构建更加具体有效的经济模式提出了不同要求,多元经济格局有利于协调和实现各方不同利益诉求,维护更加公平有序的国际经济形势。当前国际局势还存在一定的动荡因素,美国等大的经济体秉持单边主义思维,一些“筑墙设垒”“脱钩断链”的行为时有发生,对全球贸易规则造成不小的挑战,对世界经济格局的稳定也产生了较大冲击。后疫情时代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对新一轮的经济秩序的构建将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应该高质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顺应世界经济多极化形势,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稳定器效应,带来更加畅通的国际循环秩序,也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产业发展机遇。

(二)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贸易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友好贸易往来。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市场,更加主动地深化对外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和空间。”(4)习近平:《守望相助共克疫情 携手同心推进合作——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8日,第2版。回顾进入21世纪后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自加入世贸组织20多年来,中国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至2021年的7.4%,高标准完成了入世承诺。(5)王辉耀:《中国入世20年:为维护多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北京青年报》2021年5月16日,第1版。建立了符合世贸规则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国内产业安全,保障了产业链的稳定。中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立场,通过加强国际产业合作、深化利益交融、妥善化解贸易摩擦,为全球企业和民众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各类产品,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中国多年来积极坚持开放国策,发挥经济优势和制度优势,主动顺应世界大势,抓住全球化机遇,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实现了与世界的合作共赢、与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量连创新高,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6)邹多为、胡锐:《连续迈上新台阶,我国外贸十年交出亮眼答卷》,《新华每日电讯》2022年5月21日,第3版。截至2021年底,中国成为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7)王辉耀:《中国入世20年:为维护多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北京青年报》2021年5月16日,第1版。东盟、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的贸易额在过去十年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成为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全世界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第一大国为中国。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对国际市场的均衡布局和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2013—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8)国家统计局:《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209/t20220930_1888880.html, 2022年9月30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9)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第127页。即使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严峻挑战,中国仍然不断推出改革开放的新举措,不断增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预期和信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同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中国也将继续推进相关贸易政策调整,实施精准、科学的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签证和检测手段,为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提供更多方便,在法治化框架内,不断改善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外资和外企依法平等进入开放领域提供更大保障。同时,中国继续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各国的经济友好往来和贸易合作提供更多的机遇。(10)陈景彪:《习近平关于经济全球化重要论述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8期。

(三)世界市场是资源全球配置的重要手段

全球性、多极化是当前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全球资源高效益配置的重要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经济高度依存和融合,世界市场对各国的影响作用越来越重要。比较优势理论所提出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被经济学界广泛接受,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从空间聚集的规模效应研究了开放型经济的空间布局,并对全球经济现状做了很好的解释。马克思从资本的本质和世界市场的开拓角度论证了国际经济开放趋势和多元经济格局形成的必然性。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输出的目的就在于追求更大的增殖。“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1页。困囿于资本输出造成的剥削,虽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无法平等获得利润分配,但伴随着发达国家的市场范围得到深度扩展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引入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借鉴,也使得发展中国家实现总体商品的获得比本国生产成本要低。由此,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在世界范围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逐步形成,正是全球要素流动和世界生产体系共同构成了国际大循环体系。

近年来,受逆全球化思潮干扰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单边主义、孤立主义有所上升,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国际贸易量和跨国投资等水平进一步降低,世界市场的繁荣发展面临着巨大考验。但是,“世界绝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12)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3日,第1版。。因此,我们必须承认,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世界市场仍然是资源全球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忽视世界市场或人为地制造隔阂只会对本国正常经济发展秩序造成阻碍,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只有顺应潮流、畅通国际循环、坚持推进多元的国际经济格局构建才能有更加广泛的合作机遇,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化目标。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实现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才能使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机遇。

二、维护多元稳定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内涵和要求

全球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多元开放的世界经济是生产力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以正确的经济全球化走向为目标,以世界市场的有序平衡为特征,以发展与稳定的有机统一和经济安全为根本。

(一)强化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在积极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推进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形成过程中,要有效提升开放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强化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在全球化浪潮遭遇阻碍和干扰的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变,始终对经济全球化予以坚定支持。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推进全球贸易和投资朝着更加自由更为便利的方向发展,我们致力于更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设,积极把握时机,在各类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方面加快开放步伐,努力为各友好合作国家提供更大的贸易平台和发展机遇,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有效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获得了众多国家的广泛支持。

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化的治理(13)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第137页。,推进全球治理要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要积极倡导以平等为基础,呼吁各方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给予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以更多的发言权,在开展国际合作中,积极推动各国遵守平等规则、获得公平机会、平等享有各项权利。要积极回应形势变化,广开渠道吸纳各方意见,注重倾听不同声音,坚持在相互比较中取长补短,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避免各种类型的排他性安排,以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加强沟通协调,追求各方整体利益和长期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共建机制、共建规则,共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努力实现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以多边贸易体制释放全球经贸合作潜力。未来,中国要进一步顺应大势、主动作为,“继续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14)陈景彪:《习近平关于经济全球化重要论述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8期。,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全球化的走向。

(二)积极维系世界市场的有序平衡

积极构建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贸易关系,是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科学认识,是中国持续推动开放型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应有之义。我们要从高质量建设统一大市场方面着手,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当前我国市场规模已经稳居世界前列,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竞争力优势并不明显,“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要积极推动国内大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地互联互通,推动内外市场规则和相关标准的进一步有效对接并融合,促进经济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地流动,不断提升国内统一大市场对世界中高端要素资源的汇聚能力,提高在国际经济秩序治理中的功能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谋求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可以支撑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并且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中国要在维系世界市场平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需要持续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充分挖掘和激发国内市场潜力的释放,有效发挥自身超大规模市场的作用。

多元平衡、互利共赢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宗旨。我们要以内需外需的协调发展和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齐头并进,实现对外贸易和经常项目收支双平衡,推动世界市场协调平衡发展。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持续深化同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往来,继续坚持吸引发达经济体资金的进入以及高技术高水平外资的直接投资,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市场竞争,推动自身改革和市场资源优势拓展,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搭建共同发展平台、创新对外援助体制机制等多种渠道促进同非洲、东盟等欠发达地区市场融合和多边贸易关系构建,有力带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崛起。此外,还要持续降低关税水平,努力消除影响正常贸易往来的各种非关税壁垒,充分发挥我国在产能积累方面的优势,采取将全球公共产品供应和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引入等措施不断拓展市场规模,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促进各经济体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公平往来和互联互通,为世界市场的平衡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三)遵循发展与稳定有机统一原则,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多元稳定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重要基础和基本要求。在世界市场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当前各国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加,经贸往来的频繁和依赖性使得经济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居高不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风险都可以借助世界市场进行外溢甚至转嫁。不管是金融领域,还是实体经济领域以及数据安全领域都要对经济风险予以高度警惕。(1)金融领域。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外开放的深化造成我国金融经济与国际金融高度融合。但是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高度的金融化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冲击。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对过去几十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推动,但是造成的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依附性金融化”状况短期内难以克服,各国汇率受美元影响造成的本国金融政策的被动性也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美元自身的不稳定性必然带来生产价值国际转移的风险。再加上发达国家金融垄断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控制优势,并利用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依赖,从债务掠夺中又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风险。(2)实体经济领域。随着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生产过程的系统性降低,价值链梯度转移的分工演进模式,增加了发达国家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力,发展中国家对高附加值生产环节的争取越来越难,而一直处于中、低端产业链的被动局面,加剧了广大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唯有积极构建更加多元的国际经济格局才更有利于对抗国际经济风险。(3)数据安全领域。数字技术的安全高效运用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速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15)习近平:《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0日,第1版。当前形势下,数据正成为生产要素中的重要构成,数据安全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面。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匹配各国政府的法规要求并快速回应数据开放的商业诉求,积极进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规范制定与完善,确保对外贸易数据安全。

三、维护多元稳定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多维路径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坚定承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今后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做了清晰的描述。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着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水平,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进贸易优化升级,加快贸易强国建设;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1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一)着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水平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不是仅依靠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一国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要依靠内生动力,但如果忽视外部因素,没有高质量国际循环的带动,整体的经济发展步伐也会大受影响。因此,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维护多元稳定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重要保障。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要更加注重外部循环的质量,并通过高水平外部循环带动高质量国内循环。不可否认,人口数量和发展成就使得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国家,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为整个市场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也形成了我国与世界经济实现深入互动的巨大优势。随着向世界的深度融入,我国作为全球产业循环联通枢纽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联通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为全球价值循环的分工体系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过去的外部循环中,还存在质量和效益不高、过度依赖发达国家市场、对国内循环和国内消费市场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17)李俊:《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人民论坛》2021年第1期。,这些问题对我们高水平地推进对外开放造成了影响。

当前,尽管外部环境形势严峻复杂,全球经贸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进一步凸显,但我们仍然要继续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努力推进合作项目更加丰富、合作领域更加宽广、合作方式更加多元,特别要推进能源资源供需关系上的长期稳定合作。在协助资源能源优势国家延伸产业链方面、在绿色低碳技术的合作开发和应用性转化方面,以及重点打造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项目等领域,积极加快开放战略升级,进一步发挥外资在构建国际循环中的作用,主动参与国际贸易治理,推动国际循环更高质量发展。

(二)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由过去侧重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进一步转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构建更高水平开放格局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加快制度型开放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相适应。中国的经济总量和贸易量持续稳定提升的现实需要我们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有效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未来,我们要在货物贸易、金融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等领域全面提升对外经济质量,需要更加成熟完善的制度体系、监管体系和更加稳定的各类标准体系,特别是在世界市场风险因素复杂多样、国际局势不稳定影响时有存在的形势下,加快制度型开放,让我们更加深度地参与各类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体系制定,参照国际通行商务规则及时调整国内贸易投资体制、税制及税率水平等,积极推行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理念,谋求更加广泛的国际支持,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经济社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增强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型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充分展示我们对外商外资一视同仁和提供公平竞争的明确态度,推动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在给予外商外资更加稳定可靠的经营环境的同时,让外商外资获得更加积极的贸易心理预期,进一步增加国内市场对外辐射作用和吸引力,争取更加优质的贸易投资条件和更丰厚的对外经济收益,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通过制度型开放,有利于刺激产品竞争向全产业链价值链竞争转向,统筹推进各类开放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助推国内外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实现贸易由规模和速度增加向质量效益的提升转型。加快制度型开放,充分体现了我国真诚友好追求互利共赢经济格局的态度,更加充分地巩固对外贸易合作关系,增强共同抵御贸易风险的能力。通过制度型开放,更有针对性地克服障碍,打通关键战略通道,不断拓展外部发展空间,让多边贸易格局拥有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加快贸易强国建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外贸易量持续增长,货物贸易自2017年起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也于2020年跃居全球第一(18)冯其予:《外贸创新发展量质齐飞》,《经济日报》2022年9月29日,第9版。,是当之无愧的全球贸易大国。但是从进出口的价格指数和商品类别来看,中国的商品出口中低端产品所占的比例还很高,而欧美国家的出口产品则主要集中于高端产品,以及一些高附加值产品上。在金融贸易和服务贸易领域我们所占份额还比较有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在重要产品的定价权以及贸易规则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上我们还缺乏主动性,因此,我国还不能算贸易强国。加快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是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应有之义,也是在多元稳定国际经济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途径。

加强贸易强国建设,要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货物贸易方面,由过去对量的追求,逐步向优质优价转变,积极培育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加快金融贸易和服务贸易提质升级步伐,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同发展。要积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外贸产品以模仿改造为主向自主研发和创新发展转变,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借助产业数字化战略实施,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推进全领域国际合作,在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综合服务领域打造新的增长点;积极推动口岸经济转型升级,与疫情防控有机结合,持续提升口岸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发挥科技先导和创新驱动作用,打造更加便捷智慧的口岸经营管理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口岸经商环境,提升口岸建设效能,促进口岸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按照“积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1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的发展思路,继续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兼顾发挥金融融合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全领域国际合作迈向高水平,全力打造开放创新高地。

(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20)习近平:《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0日,第1版。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同145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1)习近平:《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0日,第1版。中国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潮流,积极致力于通过自身努力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全力打造包容合作的共同发展平台,努力推动构建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激发各国经济发展潜力,不断提振沿线各国发展信心,为全球经济的强劲复苏和可持续增长注入不竭动力。

当前,面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要继续巩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从陆、海、天、网“四位一体”布局进一步深化互联互通,让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陆上通道更加畅通,空中和海上交通布局更加优化,网络通信更加安全便捷,积极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持,为全球互联互通的广泛实现提供助力。逐步扩大同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扩大多方市场合作,深化资金相互融通,不断提高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条件,持续优化贸易结构,促进贸易始终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在疫情防控和筑牢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屏障等方面携手合作,为沿线共建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贸易往来造成的影响。继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好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机制,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要不断凝聚数字领域合作发展共识,让“丝路电商”为拓展贸易新领域做出更大贡献。此外,也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制度,加快构建完善的全天候预警平台建设,及时发现和防范各类突发事件和危机问题,让“一带一路”成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五)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东部沿海地区位处改革开放前沿,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对外开放经验,形成了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明显的开放优势,在产业引领和劳动力吸纳等方面对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基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和长期积累,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保持较强的资源集聚效应,在全球价值链当中也持续发挥其核心节点作用和重要的区域优势。因此,要优化对外开放布局,需要继续巩固东南沿海地区的先导地位,发挥其对全国其他地区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创新性开放模式,并将东南部地区可复制性经验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进行推广。在具体开放项目和开放领域带动上,加强东西联动和东南地区对中西部及东北部地区的帮扶合作,加快西部地区陆海新通道建设,进一步解决区域开放长期不平衡问题,形成全国各区域各有特色、各具规模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方面,要进一步认识自由贸易区作为当前世界高水平开放形态的重要地位,深刻把握国际通行规则,聚焦当前提升贸易水平的迫切需求,以合作共赢原则和多元包容发展模式,全力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大胆创新探索,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22)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第131页。对照高质量标准,在重点支柱产业等领域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建好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和服务制度体系,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步伐,扩大自由贸易区网络,让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彰显中国积极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大国担当,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多元经济格局构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深度融入国际经济,不仅创造了国内经济发展奇迹,也为世界市场的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重要力量。当前,面对复杂多变和动荡变革的国际经济形势,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要更加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建设,全力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目标,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地惠及各国人民。

猜你喜欢
格局贸易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格局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