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黎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2020年,《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指出支持山东以高水平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下,迫切需要不断扩大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规模,营造产教联动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环境。探索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既是当前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也将成为职业教育新的重要研究领域。职教本科的人才培养要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1]。根据文献资料检索科学审视职教本科试点现状,方向明确但改革路径碎片化的情况普遍存在,理论引领、整体改革的局面尚未形成[2]。本文从分析职教本科内涵和属性出发,通过剖析国内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基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提出电子商务专业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路径,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范式。
职教本科开设的目的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畅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渠道,培养高度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确立的理论基础是从技术知识内容的相对独立性、技术知识产生过程的复杂性和技术知识来源渠道的多元性三个方向出发[3]。技术知识内容的独立性意味着技术知识与科学知识存在根本区别,技术知识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来自于智能化、数字化和互联网在行业中的应用。新技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扩展,职业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使得技术和技能无法独立分离。技术知识来源的多样性是因为获得技术知识既需要技术理论知识,也需要技术实践知识。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应相辅相成,技术知识的学习应清晰有效地进行。
职教本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理论基础和跨岗位复合能力,与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互为补充,与中职、专科高职的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有机衔接,形成精准匹配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链。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教育特征与学术教育的创新性和主导性教育特征形成清晰对比[4]。职业教育本科的适应性应从多个层面体现:宏观适应国际发展的重大变化,紧跟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从低端向高端发展,匹配高技能人才支撑,中观与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有效衔接中高职横向贯通,微观适应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因此,职教本科的开设对于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健全具有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人才培养的本科层次、较高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结构。职教本科应体现人才培养水平的先进性,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能力结构的技术应用性。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互通,职教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应从培养技术型人才转向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教本科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逐步提高,具备将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创新应用在实践中的能力,具备用系统性思维解决复杂综合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理论创新能力,职教本科培养的人才是能够从事更复杂、更系统的技术实践活动的综合型人才。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代表和“互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正迎来新一轮颠覆性变革,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积极应对产业变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适应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一是要注重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多元化视角和多元化思维能力,有效把握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和最新变化,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并积极将技术创新思维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二是要适应本岗位需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与沟通,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岗位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规划打造专业课程体系,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模式。
山东省自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加速推进,新兴产业持续快速成长。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确立四个战略主攻方向,高端服务业均有体现:产业智慧化——要加快制造业智慧化改造、提升服务业智慧化水平。智慧产业化——聚焦大数据,实现新兴产业规模扩大。跨界融合化——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品牌高端化——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提升品牌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迭代升级,被从业者一致认为“行业发展快、就业前景好”的新职业名单范围不断扩大,自2019年以来,国家公布了三批38个新职业,第二批16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直接相关的新职业包括全媒体运营师和互联网营销师。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中,9个类别中有4个与电子商务高度相关,分别是生活性服务、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和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
基于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对电商行业企业网店运营推广职业岗位群、电商数据分析职业岗位群、跨境电商运营职业岗位群的研究,总结和提炼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专业技能和核心职业技能。提出电子商务专业技术工程师应具有技术性、专业性和复合性三大特征。技术性是指提高技术应用的深度,注重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技能理解;专业性是指满足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目标,表现为较高的专业素质;复合性是指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兼顾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体系,表现为较高的跨岗位复合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职教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跨岗位复合技术技能。课程体系建设的思维模式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思维、技术与技能的多维整合。课程体系建设的行动方向是重构实践体系、重组实践内容和重构实践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挖掘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时推进职业教育教学场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
第一,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课程内涵建设。学校和企业应充分进行企业岗位要求与育人要求的研讨分析,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贯穿到课程的采集、遴选及课程体系建构过程中,围绕产业高端岗位群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对企业真实项目进行二次改造,打造理论与实践深度融通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互融共通,推进校企“双元”育人。第二,课程体系实现“通用技能+核心技能+复合技能”进阶模式。课程体系应包含通用技能模块、核心技能模块和复合技能模块。通用技能课程模块是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职教本科应加强通用类课程的设置,包括基础文化素养课程、信息技术课程、职业认知课程和岗位群专业基础课程,为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模块是针对学生专业核心技术和技能的培养,课程性质以实训、实践类课程为主,偏向技术应用类课程的安排,课程内容上应对接岗位群需求,涵盖不同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单元,注重培养岗位群中高层次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复合技能模块是针对学生复合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上对接1+X职业技能证书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岗位驾驭能力。第三,对接1+X职业技能证书,强化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基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渐进规律,结合理论学习和企业生产技术岗位,加大实践教学学时设置,通过实训深化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贯通的能力培养。第四,开发全面的内容资源体系,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要素渗透融合。充分开发提炼电子商务专业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教学载体,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交融,将思政教育目标与课程建设目标紧密相连,在专业知识传授中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与职业品格的专业人才。
职业本科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推进跨学科协同创新、多主体合作育人的教学模式改革,将一般的科学知识、原理和规律转化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培养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岗位迭代升级的跨岗位复合能力。主题教学模式是针对芬兰教育改革进行的本土化改造。主题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在某种主题中,基于原有的学习经验,通过学习可以生成新的意义、建构新的知识,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它是一种跨专业领域的探究性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观建构能力与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跨岗位复合能力的目标。
从技术培养和教学培养两大方向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企业研修、行业兼职、横向课题、技术服务、参加大赛、考取证书等途径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和行业实践能力。通过课程开发与培训实践、资源开发与培训实践、教学设计与培训实践、教学方法与培训实践等途径培养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从而培养技术能手和教学能手二合一的双师型教师。
在评价体系架构上,主要是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供给与人才培养产出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人才培养定位指标主要涉及专业布局优化动态调整机制、专业与区域产业与企业需求对接情况、1+X证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情况三个维度指标。人才培养供给指标主要涉及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教学项目、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改革四个维度指标。人才培养产出指标主要涉及学生竞赛、就业质量、齐鲁后备人才培养情况、教学成果奖四个维度指标。充分利用各类数据采集信息服务平台,抓取各项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确保各项评估指标综合分析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职教本科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与中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与贯通培养缺乏成熟模式。针对电子商务专业,高职院校应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职教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确定电子商务专业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培养职业本科电子商务专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跨岗位复合能力为目标,改造升级原有课程体系,创新实践职教本科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打造技术技能和教学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进而促进高职教育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