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3-01-06 06:56邢亚妮
华东纸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育育人院校

邢亚妮

(临沂科技职业职业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25)

0 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2015]71号)(简称《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更是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提升创造活力”,具有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能力相辅相成的全面育人功能,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

1 高职院校开展美育教育的必要性

开展美育教育是贯彻落实《意见》的重要举措。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在实施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艺术认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格和鉴赏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提升自我价值的需要。

高职院校开展美育教育是完善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的重要培养目标,为新时代美育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政策保障。国家美育方针政策也对新时代美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机制,增强育人成果,不断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2 鲁南地区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发展的现状

2.1 学生审美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高职院校扩招,高职院校生源种类多。鲁南地区地理面积大约占山东省总面积四分之一;人口数占山东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高职院校数量约占山东省高职院校的五分之一。五地市各有特色,历史文化悠久,鲁南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众多,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把受教育升学看成是唯一的出路。在学生的受教育过程中以应试教育为主,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在最佳启蒙阶段没有更好地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基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以及审美感知很难形成。其次,鲁南地区经济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形式良好,但是和鲁东、鲁中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因生源有农村及城镇两种,且农村生源学生比重较大,家庭条件及家长的支持力度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艺术素养的萌芽及进一步的形成。学生审美素养高低起伏,对美育教育的实施有一定难度。

2.2 学生对美育教育认知不全面

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对美育教育的认知各异,多数学生认为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是艺术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平日学习专业过程中的兴趣态度,价值取向及全面育人的意义等。通常意义上的艺术素质是指主体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作品与艺术活动进行感知、理解、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基本品质与能力的总和。审美素质指主体对美的事物(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进行感知、理解、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基本品质与能力的总和,它包括审美认知力、审美体验力、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四个维度[1]。很显然,艺术素质只是审美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美育教育实行因材施教,像农科专业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体现的美丽新农村;工科专业在生产制作过程中体现的工匠精神之美;人文科专业对人文艺术之美的渗透,加强各专业学生的美育教育认知刻不容缓。

2.3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比重偏低

美育教育课程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学校美育的教学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在课程设置上以艺术限定选修课程为主,课程一般为2学分,以艺术鉴赏理论课为主缺少技能课程,导致学生缺少艺术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的能力。课程选择上以学生自选为主,学生只能选择一门艺术限定选修课,在选课过程中,往往拼手速、拼网速。学生思维活跃不断追求新鲜事物,对互联网、手机游戏依赖性强;在心理上,经历过形势严峻的高考渴望受到重视,希望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上课形式上,向往灵活、多样化,在做中学,内心求知欲强。仅凭几门艺术鉴赏理论课程很难满足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2.4 缺乏资源整合,美育融入课程难度大

虽然国家出台各项政策来提高美育教育的地位,各级各类学校对美育教育的地位有所提高,由于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主以及受严峻的就业形势所迫,使学生产生务实的心理,重视实践技能的操作,忽视专业中审美素质的影响,学习心态较浮躁。

美育教育依旧是教育环节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将美育融入各专业课程没有形成规范化,在各专业教学环节中的渗透理念较差,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将美育教育作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立德树人贯穿高职院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同时,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3 鲁南地区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

高职院校将美育教育教学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防止把美育教育狭隘的归结为基础性艺术教育,教育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3.1 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机制,完善课程设置

强化美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美育必须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从整体上完善课程设置,在美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在校学生特点及所学专业完善美育教学模式,学生在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提升人文素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与美育教学之间的关联性,加强美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形成全过程育人的目标。进一步扩大美育教师团队,培育一批学校优秀美育教学成果,“引进”当地著名的艺术大师,设立大师工作室或工坊,培养艺术教育的传承,不断深化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建设一批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在满足校内学生实践的基础上,承接当地美育实践社会培训,促进当地教育相关领域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美育意识的进一步提升。美育教师要定期进行师资培训,掌握美育前沿动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树立以德育引领美育、以美育赋能德育的观念,让学生在欣赏美、体验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富有内在美、心灵美。

3.2 创新美育教育土壤,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院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跟产业发展趋势,确立相关 专业群的建设思路。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第二课堂育人的功能作用,将立德树人贯穿授课全过程。在做部分特色农产品的电商直播带货过程中,直播间的场景布置,色彩搭配等方面,美育教育作用无处不在,甚至会影响观看者的感受及购买欲望等。利用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美育教育的发展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落到细微处。定期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文化服务团文艺演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课堂所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增进与群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美育教育的感染力和实用性,对于人民群众的审美素质的培养及感受力都有极强的感染力。在倡导文明新风背景下,为美丽乡村添彩增色,助力社区文化建设及第一书记帮扶村的文化建设,凸显美育教育的育人功能,部分学生从乡村走出来,回到乡村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用青春墙绘引领时代新风,让群众尽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文化墙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活课堂”。

3.3 创新美育教育土壤,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近年来,工匠精神越来越多地被各级政府及主流媒体提及,避免将之等同于六、七十年代的“劳模精神”、“铁人精神”等。根据所学专业讲解相对应领域的事例。在工科专业授课过程中重点展现优秀工匠故事,寻找学生们较为崇拜的对象作为事例。有些人并非具体从事工匠工作,但“工匠精神”却在他们的身上体现无遗。例如,很多青年人崇拜的罗永浩,作为“锤子科技”的CEO,一直以对细节、工艺秉持着严谨苛刻的态度,赢得了无数年轻人的口碑,低调、笃实、以极大的耐心磨练出使用者无可挑剔的工艺[2]。这就是迄今每次“锤子科技”新品发布会门票“一票难求”的原因,老罗也被奉为“工匠精神”的吉祥物。从事工匠工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化大美于无形的伟大表演,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美丽舞蹈。这些人凭借“工匠精神”获取了周围人甚至更多人的尊敬与崇拜,学生们自然会视为榜样并为之进取。

3.4 践行美育教育,推进文化的传承创新

美育教育的目标是提升人的修养,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要帮助青年学子通过美育教育,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在践行美育教育的过程中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通过不同形式的美育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在学习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活动中感受美术主题艺术创作给人的震撼力与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浸润心灵。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守诚信、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坚持守正创新,以现代视野接续中华文脉。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主题团课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贯穿学校美育教育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 结语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做好美育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潜移默化的育人途径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猜你喜欢
美育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论公民美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