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专业目录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2023-01-06 06:56王艳利贾鹏芳
华东纸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实训

王 莹 王艳利 贾鹏芳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0 引言

新一轮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使数字经济快速迭代发展,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也不断涌现,这对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动态更新职业教育专业要求,积极开展新时期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教育部于2021年3月正式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新版专业目录中财经商贸大类的财务会计类4个专业,有3个专业为更名、1个专业为保留,与高职本科财务会计类专业衔接培养会计应用人才。传统的“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会计专业名称的修订对“大智移云”新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新版专业目录下会计职业内涵分析

2021年12月财政部正式印发了《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大智移云”技术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会计理论、会计职能、会计组织方式、会计工具手段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迫切需要会计从业者深入使用新技术,推动会计工作迅速实现数字化转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数智化复合型财会人才迫切需求。

2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新版专业目录给传统会计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挑战,在改革中,发现当前高职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目标定位不够明晰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明确。当前,在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有些高职院校将会计与智能技术简单结合,形成“会计 + 智能技术”的定位;有些高职院校认为会计仅是一个应用方向,应以技术为主,形成“智能技术 + 会计”的定位;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在徘徊中,无法快速推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应以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的思想体系为理论基础,以数字化经济为前提、业财融合为基础,“大智移云”技术为支撑,使会计服务与管理的功能有效发挥。这就要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以会计为根基,与数字智能技术深度融合。

2.2课程体系不够科学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在新版专业目录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社会需求。一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高职院校均处在摸索阶段,而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还需要经过实践与更新。目前课程体系中,财务核算类课程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管理会计类课程、智能技术类课程均需要加强建设。二是课程开发力度不够,会计专业知识与大数据智能技术等知识相互孤立,缺少会计与大数据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三是在课程体系衔接方面,智能技术类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与会计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等在衔接方面仍不够紧密。

2.3师资建设不够扎实

师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保障。高职院校教师对新版专业目录更名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探索的主动性差,对数字智能化技术及会计与大数据技术交叉融合方面研究较少。一是高职院校教师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教学实践经验,但对数字智能化技术并不熟悉,不具备智能会计教学能力,尤其老教师不愿意承担智能化信息化的课程。二是新进的青年教师,学科背景单一,缺少实践工作经验,在智能数字化技术方面研究较少,很难融合会计与数字智能技术。

2.4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实训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目前,现有实训室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的要求,更没有与数字智能化课程教学和实训相匹配的实训设施设备。一是经费投入不足,智能化的实训基地建设困难。现有实训设备运行缓慢,面临升级改造,实训经费投入有限。现有软件均为会计领域软件,大数据领域软件空白,需新增“财务大数据”、“财务机器人”软件等。二是实训室建设缺少规范性和系统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制定后,迟迟不能推进建设,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反复修改方案,但没有实质的建设进展。

2.5产教融合相对薄弱

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数字智能时代,大多数会计专业的产教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师资没有互通。“校企合作”项目单一,深度不够,阻碍校企师资融合。二是资源没有互通。基于财务数据的保密性,财务制度的约束性,使高职院校很难充分利用行业或企业的数据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因此在教材建设、案例建设、订单班培养等方面不能突破,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产教融合”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

3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升级改造的设计思路

3.1在调研基础上,专业升级改造逐步进行。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逐步升级、专业教学条件实现逐步配套。

3.2专业内涵升级改造与条件建设改造同步。人才培养再定位和课程体系的重构,与教学条件、师资团队建设同步进行。

3.3数字化改造与岗位技能发展性(适应性)调整相吻合。让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融合,大数据技术为会计专业服务。

3.4体现“岗课赛证”融合。适应财务新岗位,设置人才培养新课程,融入“1+X”考证内容、技能大赛标准内容和双创大赛标准内容等。

4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五智”实践

4.1智“培”—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目标升级

在教学模式体现信息化教学理念、知识传授融合数智化技术、会计人才具有双创能力等要求下,对我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升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面向关中及西咸新区中小企业、代理记账公司、财务咨询公司、事业单位等开展以“大智移云”等新兴信息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出纳员、会计员、大数据财务分析员等数字化转型的财务管理职业群,能够从事大数据时代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业财协同处理、大数据财务报表分析等工作的智能财务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升级

依据大数据时代的高职会计职业新岗位,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商业环境中,特别是在会计的常见业务场景中,学生能利用大数据驱动业务的理论体系、知识、思路和方法。重构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财务数据的采集、清洗、整理、处理、呈现、分析和应用能力,具有智能财税处理能力,具有利用现代商业环境中常用的大数据工具,完成大数据工具实际操作的能力。

4.2智“课”—课程体系重构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必须与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构建分类分层的课程体系,将专业基础课、核心课中与信息化相关的3门课程《Excel在财务软件中应用》、《会计信息化》、《ERP供应链管理》授课内容进行调整,比如:《Excel…》课程融入python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大数据分析思维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中新增《大数据财务分析》、《VBSE财务综合实训》2门智能财务课程,培养学生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分析,获取知识、管理决策的能力。专业选修课程融入大数据的思维和知识,《统计基础》更名为《统计与大数据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更名为《大数据财务报表分析》,新增《智能财税》课程。

4.3智“证”—技能证书升级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初级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 1+X财务数字化应用(中级)、1+X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中级)、1+X财务共享服务(中级)、1+X商务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应用等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有机衔接,实现书证融通。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转换课程学分信息的确认,开展学分转换,丰富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4.4“智师”—创新教学团队

结合1+X培训组、技能大赛指导组、课程建设组,打造3支教学团队:业财税一体化团队、智能共享财税团队、财务大数据团队。

4.4.1 内部培养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政校企合作的优势资源与环境,建立“互聘、互兼、顶岗、互认”校企合作双向交流机制。一是教师利用暑期赴校企合作企业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专业调研、企业实践。二是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财务智能化主题的专业培训,以增强教学团队大数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4.2 外部引进

一是与电子信息学院积极协调,跨学院共享大数据专业教师,比如Python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由大数据专业的教师承担。二是聘请校企合作的企业骨干作为企业导师,来校承担大数据方面的课程,并通过导师制的方式,一对一指导校内会计专业教师尽快掌握新技术,联合备课、联合科研,适应专业的新变化。

4.5智“训”—实训条件升级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亟需建设智能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大数据中心等高标准、先进的专业实训室,竭尽满足学生校内实训的需求,搭建真正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路径。积极组织专家论证实训室建设方案,争取学院政策和经费的支持,高标准建设数字智能化的实训基地,改善实训条件。

总之,数字化经济驱动全球新一轮的变革,引起企业数字化转型,催生了新的会计岗位。在新版专业目录中,高职“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其内涵发生重大改变,因此,人才培养目标需重新定位,课程体系需重新优化,教学资源需配套建设。高职会计专业应及时顺应行业发展变化和未来趋势,实时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路径,为会计行业发展培养出智能财务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实训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