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阅读习惯与中国文学认知需求研究

2023-01-06 04:59
关键词:文学作品留学生读书

江 雪

(河北北方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1]近些年,中国文学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个表现方面,其国际化发展也受到学界关注。孔许友讨论了中国文学在对外传播中出现的问题[2];耿强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成功外译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作品外译成功的重要原因[3];杨四平提出要从了解传播对象的角度探析海外读者在传播与接受现代中国文学时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4]。在中国文学的国际化传播过程中,来华留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中国有着更亲近的感情,具有潜在的积极影响力。他们对中国文学的认知情况能从侧面体现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程度。然而据初步了解,接触过中国文学的来华留学生并不多,朱佳妮和姚君喜认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多集中在“孔子、历史、美食、功夫、儒家、汉字等文化符号”方面[5],对中国文学作品的接触和了解非常少。文章对影响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学认知程度和认知需求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学的认知度。

一、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来华留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学的认知情况、认知需求和所在大学的阅读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查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共收到141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40份。被试者的平均答题时长为18.77分钟。

(一)调查对象

140名被试者中,男性96人,占总被试的68.57%;女性44人,占总被试的31.43%。本科在读136人,占总被试的97.14%,硕士研究生在读4人,占总被试的2.86%。学汉语不到1年的有66人,占总被试的47.14%;学习汉语1~2年的有44人,占总被试的31.43%;学习汉语3~4年的有26人,占总被试的18.57%,学习汉语5年及以上的有4人,占总被试的2.86%。被调查的留学生中汉语水平以HSK三级和四级为主。

(二)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共5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试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国籍、宗教、专业、学历、学习汉语时长和HSK水平等;第二部分考察被试者的阅读习惯;第三部分考察被试者对中国文学的认知情况;第四部分考察被试者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认知需求;第五部分调查被试者所在中国大学的阅读环境,包括硬件设施和人文环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调查了来华留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学的认知情况和认知需求,分析了现有阅读环境对留学生认知中国文学的影响。

(一)来华留学生的阅读习惯

调查从留学生对阅读的认知以及日常阅读相关数据和阅读偏好等方面考察留学生的阅读习惯。

1.阅读认知

从阅读在留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程度、阅读目的、留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看法以及影响阅读的因素等方面了解留学生对阅读的认知。数据表明,95.71%的留学生有阅读习惯,86.58%的留学生认为阅读在他们的生活中很重要。留学生进行阅读的目的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知识或扩大视野”“兴趣”“专业及就业需要”“科研”“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提升修养”。这说明来华留学生愿意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识,但兴趣是他们选择阅读内容的重要指标。82.85%的留学生认为“应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80%的留学生认为“应该博览群书”,78.57%的留学生认为“应该读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在对待经典著作的态度上,大多数留学生认为“经典著作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他们并不因此认为“经典著作应该占最大的比重”,反而认为应该“在精通专业的基础上阅读部分经典著作”。此外,留学生认为影响阅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家庭环境”(45.71%)、“阅读资源”(28.57%)、“阅读时间”(27.14%)和“大学阅读环境”(21.43%)等。其中,27.14%的留学生认为课业时间挤压了阅读时间,导致阅读受限;21.43%的留学生认为大学阅读环境对自己有影响,且这种影响是积极的。

2.阅读习惯

从日常阅读数据、阅读偏好、获取阅读信息的渠道和媒介等方面考察留学生的阅读习惯。数据显示,68.57%的留学生有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且52.08%的留学生可以完成计划。70%的留学生经常进行阅读,其中50%的留学生平均每周阅读时长集中在“1~3小时”,平均每年阅读“3~8本书”的留学生占比为48.57%。

调查发现,留学生群体比较喜欢的阅读内容分别为“人文科学类”(58.57%)、“自然科学类”(42.86%)和“文学作品”(40.28%)。84.29%的学生可以使用英语进行阅读,24.29%的学生还可以使用汉语进行简单文本的阅读。但98.57%留学生倾向于使用母语进行阅读,77.14%的留学生选择用英语进行阅读。41.43%的留学生表示喜欢阅读短篇小说,31.43%的留学生对篇幅长短没有倾向性,20%的留学生表示喜欢长篇小说。在对待不同译者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版本时,68.57%的留学生表示“因为本国译者翻译的作品更符合自己的阅读习惯”所以“会选择本国译者翻译的版本”;考虑到“外国译者提供的外国文化更地道”,30%的留学生表示会选择外国译者翻译的版本。留学生获取阅读资讯的途径依次为“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或题材”(58.57%)、“朋友介绍”(42.86%)、“常见的权威推荐书目”(25.71%)和“现阶段热卖图书”(22.86%)。

3.留学生阅读习惯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阅读在来华留学生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留学生普遍认为阅读是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兴趣是他们选择阅读内容的重要指标,家庭环境、阅读资源和阅读时间是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留学生倾向于使用母语或英语进行阅读,阅读类型比较广泛,不局限于所学专业;40.28%的留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情节生动、文笔优美且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更能吸引留学生阅读;留学生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和喜爱的作家作品,对纸质书或电子书没有特别的偏好。在对待经典作品的态度上,留学生普遍认同经典著作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但通常会选择在专业学习之余阅读经典著作。

(二)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学的认知与需求

在了解留学生的阅读习惯后,对留学生对中国文学的认知情况和认知需求也进行了调查分析。

1.对中国文学的认知情况

调查选取的中国文学作品是由中外知名出版社出版并多次再版的文学作品,也是近年来国内文学传播研究的热点作家作品。但这些文学作品在被调查的留学生群体中却几乎没有任何知名度。结果显示,90%的留学生表示没听说过问卷列出的作家作品,只有18名留学生表示曾阅读过或听说过其中一两部,占比为12.86%。在这18人中,阅读过《骆驼祥子》的人数最多,为6人;12名留学生表示听说过《红楼梦》《围城》和《呼兰河传》这3部作品,但没读过;其他文学作品听说过的人数更少。此外,有两套非常重要的中国文学海外推广丛书——“熊猫丛书”和“大中华文库”,问卷也考察了留学生对这两套丛书的认知度,结果显示,80%的留学生不知道“熊猫丛书”,81.43%的留学生不知道“大中华文库”。可见,参与调查的留学生群体对中国文学的认知度非常低。

2.对中国文学的认知需求分析

84.28%的留学生表示很想了解中国作家和作品,98.57%的留学生希望老师向他们推荐一些中国作家作品。这两项数据说明大部分留学生想了解中国文学,并且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相关信息。留学生阅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依次为“了解一些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扩展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国作家的写作”和“了解中国人眼中的世界”。57.14%的留学生希望了解现代中国文学,52.86%的留学生希望了解新世纪中国文学,47.14%的留学生希望了解古代中国文学,32.86%的留学生希望了解当代中国文学。在“倾向于何时开始了解中国文学”这一题中,选择“刚学汉语时”“学了一段时间汉语,对中国和中华文化有了一定体验之后”和“完全掌握汉语,可以用汉语阅读书籍”这3个选项的人数非常接近,分别为35.71%、32.86%和31.43%。留学生认为“上课时有合适机会”和“课余时间和老师或中国朋友交流”是可以接受的文学交流时机,普遍对“开设有关中国文学的选修课”不感兴趣。“缺乏中国文学作品阅读体验”“不了解作品中特定的中国文化内涵、中国式幽默和方言等”以及“翻译造成误解”是留学生认为最有可能影响其对中国文学作品评价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出于了解中国文化、扩展阅读和体验中国作家作品的目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学有较强烈的认知需求,并且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相关阅读资讯。但对何时开展中国文学介绍没有特别要求。留学生认为利用现有课堂和课余时间就可以满足其对中国文学的知识性需求,不需要单独设课。缺乏中国文学作品阅读体验和不了解中国特有文化内涵会影响留学生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评价。

(三)大学阅读资源与阅读环境

在考虑“家庭环境”“阅读资源”“阅读时间”和“大学阅读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可控性后,进一步对“阅读资源”和“大学阅读环境”进行调查分析。

1.大学阅读资源与阅读环境

据了解,中国大学图书馆普遍向留学生开放,也有不少外文藏书。但此次调查显示,只有7名留学生曾在图书馆见过英文版的中国文学著作。面向留学生的读书体验活动不普及,48.57%的留学生表示所在大学会开展读书体验或交流活动,42.86%的留学生表示不清楚大学是否组织读书活动,8.57%的留学生表示大学没有开展读书活动,参加过读书活动的留学生只有28.6%。大学为留学生提供的阅读指导也不充分,11.43%的留学生表示“大学经常向留学生提供阅读指导”,28.57%的留学生表示有时提供,5.71%的留学生表示很少提供,11.43%的留学生表示没有提供,而42.86%的留学生则表示不清楚。84.29%的留学生表示愿意参加阅读指导类交流,但能经常“推荐阅读书目”“进行阅读指导”或“组织阅读分享”的任课教师只有34.67%。只有10%的留学生表示会经常主动与任课老师或辅导员进行阅读交流,主动争取阅读交流机会的学生较少。学生表示,不参加读书体验活动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收到活动信息,除此之外还有语言障碍、时间所限和学校没有开展活动等原因。此外,研究还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留学生对中国文学认知情况的因素和影响留学生阅读主动性的因素。

2.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大学是否开展读书体验活动”和“大学是否向留学生提供阅读指导”这两项指标与“留学生是否接触过中国文学作品”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教师(辅导员)组织阅读互动”与“留学生主动进行阅读互动”两组数据之间普遍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这说明“大学是否开展读书体验活动”“大学是否向留学生提供阅读指导”与留学生“是否接触过中国文学作品”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师(辅导员)组织阅读互动”与“留学生主动进行阅读互动”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留学生虽然具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和较为强烈的认知需求,但日常接触不到可读的中国文学作品,也较少体验大学校园的读书交流活动,很少得到学校或老师有组织有计划的阅读指导,所以并没有因为在中国学习而接触到更多中国文学作品。改善学校和教师的阅读指导活动能提高留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满足留学生对中国文学的认知需求,提高其对中国文学的认知度。

三、来华留学生提升中国文学认知度的建议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建议建立“学校-学院-班级”有机结合的三级交流平台,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线上读书信息分享和交流。各平台间的组织活动要相互呼应,做到主题统一又各有侧重。

首先,学校图书馆从日常阅读和读书活动两方面搭建中国文学跨文化交流平台。购置中国文学外文翻译版书籍,内容上应该包括多种体裁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除了经典中长篇小说以外,还应该包括经典短篇小说集。积极策划开展平台建设,图书馆可联合留学生学院和二级教学单位等相关部门设计“中国文学读书系列活动”,形成“品牌读书活动”和“文学交流精品主题/系列”活动。

其次,留学生所在学院可根据需要制定中国文学推荐书单,并向留学生推广。可以学院为单位,根据学校的读书系列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交流体验系列活动,以讲座、读书分享、相关影视剧作分享、讨论或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交流活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中国文学读书角,方便感兴趣的留学生阅读。

最后,教师在课上可根据教学内容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简单介绍,提高留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课下可利用班级活动时间近距离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留学生课余生活,营造中国文学氛围。

调查发现,留学生具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和较为强烈的中国文学认知需求,但由于缺乏阅读资源,他们较少体验大学校园的读书交流活动,也较少受到学校或老师有组织有计划的阅读指导,因此对中国文学的认知度较低。构建“互联网+学校-学院-班级”三位一体的文学交流模式,可满足留学生对中国文学的认知需求,提高中国文学在留学生群体中的认知度,这对中国文学的国际化传播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留学生读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我们一起读书吧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