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023-01-06 04:51徐顺义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2年24期
关键词:药品风险管理评估

徐顺义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品为人民防病治病提供了基本保障,但与此同时,公众对药品的安全性需求越来越高,药品生产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保证药品质量,满足公众的用药需求,使公共安全事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此外,药品质量风险控制对于制药企业的发展而言起着重要作用,加强质量风险管理,能够提高药品质量,规范各生产环节,让药品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减少各项风险的发生,从而推动药品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药品质量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随着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社会经济发展机制的创新,生活中会存在各式各样的风险,因此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企业稳定发展的必然支持。药品生产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药品质量,让患者与社会公众能够吃上放心药、安全药,控制药品质量带来的各项风险。药品质量风险管理需要按照行业标准控制要害事件的发生,使得患者的利益得到维护,首先应当明确药品疗效的风险管理,结合不同的疾病获取相应的疗效是使用药物的最终目的。药品安全风险管理则是消除药品的毒副作用,使得药品应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降低,减少药品副作用带来的危害。随着质量风险管理策略的全面实施,不仅能够构建完善的企业质量管控系统,及时识别影响质量的各项风险因素,同时也能够寻找关键控制点,采取数据量化的方式,做好科学决策,使得药品质量得到全面保障。

总之,质量风险管理需要贯彻到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并对药品进行风险评估、控制、回报,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过程。在进行质量风险管理时,需要将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将公众利益作为核心,而在风险质量管理时,要采取科学的方法,确保与风险程度匹配。一般风险分为不可容忍的风险、不可接受的风险与可接受的风险。

二、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理现状

当前国内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也有部分企业未将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提上管理日程,日常的管理措施只是围绕着法规而展开,或者依靠传统的管理经验。许多药品生产企业在进行质量风险管控时,仍然停留在直觉分析与经验分析中,使得质量风险风管控缺乏科学性,容易受到判断者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无法对风险进行全方位考虑,从而容易造成某个方面的严重问题。也有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初步构建了风险管理体系,但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初步的理论研究阶段,还未真正落实到管理实践中[1]。药品生产企业内部缺乏培训指导,部分工作人员并不能灵活应用风险管理的分析工具,在日常管理中也缺乏基本的风险管理意识,无法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

此外,目前我国GMP实施已经过渡到全面强制实施,此种管理模式与我国国情相符,也能够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随着GMP认证的全面实施,制药行业的准入标准得到提升,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得到规范,产品质量得到了全面保障,并淘汰了一些生产与管理较为落后的企业。这也就表明GMP是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可行管理制度。但仍有部分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认证以后,存在管理松懈的情况,部分药品生产企业更注重自身的生产效益,但内部组织结构却不够稳定,管理水平较低,容易出现生产质量事故。也有部分企业的负责人法制观念不强,在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并未深入理解GMP,自身专业知识较为匮乏,甚至存在擅自变更生产工艺的情况,直接影响了药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药品生产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不断优化质量风险管理方案,在构建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的同时,结合法律法规与市场需求,落实质量风险管控。

三、推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药品不良事件影响

随着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而且在发生药品不良事件以后,社会舆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使得舆论压力增大。随着公众用药需求的日益增长,药品生产企业应当采取科学的生产方法,在应对国际药业集团激烈竞争的同时,也要不断生产优质优价的药品,以此达到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目的。药品生产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当从社会与公众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药品质量,并积极响应质量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药品监督管理。合理应用质量风险管理观念,不仅能够帮助药品生产企业将药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点,从而生产出符合生产规格且高质量的产品,同时也有利于药品生产企业控制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GMP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在修订药品GMP时,质量风险管理是修订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在新的管理规范中指出了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作为药品生产企业,要明确新规范提出的各项要求,并深入解读各项行业标准,在日常产品管理中,将质量风险管理加以渗透。药品生产企业要从人民群众出发,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将药品质量风险管理作为药品生产管理的关键,并涉及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推动药品生产的高质量进行。在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要构建相应的领导组织部门,结合本企业的药品生产状况建立,与企业自身发展更为适应的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框架与制度,结合相应的技术标准,明确药品质量风险管理中的工作职责,并针对具体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并制定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报告,将其纳入生产质量年度报告中,响应GMP提出的新要求[2]。

四、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方式

根据GMP中的新要求可以发现,需要科学评估制药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在企业发展中,也要将企业与患者进行密切关联。采取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能够为企业药品生产提供可靠参考,同时也能够实现对药品质量的详细评估,落实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

(一)风险评估

在药品质量管理阶段需要评估具体的表现形式,明确引发风险的各项原因,并对最终形成的危害进行综合分析。针对药品质量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并分析引发质量风险的概率,找出关键质量问题。此外,还需评估药品质量风险带来的危害与实际影响范围,以及药品质量风险的级别。

(二)风险控制

药品质量风险控制包括具体的控制方案与控制措施,在选择控制方案时,可分别从管理人员管理硬件与软件入手,既要加大工作人员的岗位知识培训力度,使其操作能力与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也要控制厂房、环境等多项外界因素,实现风险控制的全面落地。在实施质量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将有效性、可控性与可追溯性作为主要实施原则。为了减少风险的发生,也需要针对生产、存储、销售等多个细节进行监督管理;并对药品的生产质量制定科学可行的风险评估标准,采取文件记录的方式获取最终的评审结果,从而制定科学可行的风险防控方案。

(三)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方案包括前瞻性管理与回顾性管理。在药品尚未流通上市前,就要进行前瞻性管理,本管理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防止药品危害事件的发生,一般应用于供应链变化、环境变化、工艺变化中,能够有效控制质量风险的发生。在药品进入到市场流通后,需要进行风险回顾性管理,针对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沟通、评估等措施进行质量风险管理,以此避免再次出现同种问题,一般在药品生产制造环节,可选择回顾性风险管理方式。

五、药品生产企业管理对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

(一)明确制药企业风险管理方向

药品的生产流程较为复杂,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多项影响质量的因素,在药品质量管理中需要涉及多个环节,从而导致质量风险管理难度较大。一般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操作能力、环境变更、原料与辅料变动、生产流程与工艺变更、供应链变动等等。

通过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总结发现,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时,要有所倾移。首先,针对药品质量可采取可控性管理,使得药品生产水平既能够得到提高,也能够号召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到生产质量管理中,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落实药品风险质量管理细节。而监管部门也要根据药品的生产记录,对监管力度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如果药品生产工艺或者供应链出现变更,则极易引发药品质量问题,带来严重的质量风险。在变更生产工艺的同时,也要对质量风险管理策略做出调整,使得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并在完成工艺变更后对其进行验证,确保药品的最终生产质量符合标准,提高药品的安全性[3]。当供应链发生变动时,药品的原辅料或者包装材料可能会发生变更,从而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针对这一情况,企业要按照新版GMP提出的规定,对药品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考察,并通过反复验证,确定最终供应商。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较为复杂,在日常管理中要落实源头质量控制,并对重点环节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杜绝药害事件。

(二)实现药品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针对药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要积极完善质量风险管理策略,对各个细节加强管理,优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药品监督管理力度。许多企业在生产药品中,会忽略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药品在储运或流通过程中,可能会引发污染问题,因此要加强对药品流通的管理。比如药品标桩要明确具体的使用方式、禁忌等等,减少因使用不当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完善药品质量审计监督管理机制,并构建完善的自检体系,确保质量的严格管控,并结合现状制定整改措施,实现药品生产的诚信化发展。针对药品质量投诉问题,要构建完善的内部不良反应监管制度,及时发现产品存在的各项质量风险因素,落实风险评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将质量风险管理作为日常性工作,尽可能减少产品质量问题,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药品质量管理的可控性。

导致药品污染的根本源头就是人和物,因此要做到人流与物流的分开,同时也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使其拥有良好的专业品质,完成药品生产,实现质量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作人员在管理药品时,可制定考察计划,监控药品的使用安全,掌握药品使用的有效期,不断提高药品使用的稳定性。

(三)落实产品质量的变更控制管理

变更控制管理主要是评估产品质量与产品验证状态,开展变更控制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减少变更,而是要让每一变更流程更加规范,减少不受控变更给药品生产企业带来的质量问题。在变更时需要拥有变更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还应包括各部门的变更意见以及变更具体实施的计划与情况。在进行变更时,需要按照步骤展开,首先在发起前应当进行评估,并向上级部门提出变更申请,由部门评估后可进行变更实施,最终确认变更结果。

变更控制能够实现对工艺程序设备供应商等已经验证过的流程进行确认,同时,在变更前也要按照程序对其进行评估已批准。一般变更评估主要包括:第一,工艺、处方、包装、供应商来源等发生改变的变更,也就是生产相关的变更;第二,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厂房、空调系统等与设备相关的变更;第三,公司各类标准文件或者记录等程序文件发生了变更,比如,当产品质量发生巨大改变时,都需要对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四)优化质量风险管理评估机制

对于药品生产工艺而言,应当开展针对性的管理,药品生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生产流程与生产工艺,针对各生产环节带来的不同影响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最终的评估结果,找出潜在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减少质量风险的发生。在进行工艺风险评估时,并不需要开展大量的验证工作,可将重点放在分析与控制关键工艺流程中,达到节省资源、降低成本的目的,使得药品生产企业能够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质量的药品[4]。

此外,也要及时评估已经存在的风险,而不是对已经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回避与封锁,而是要摸清具体的风险情况,制定解决措施,将风险带来的影响控制到最低。通过对风险的评估与交流,能够让相关工作人员掌握风险带来的危害程度,并针对风险控制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化的监督过程,当完成风险控制工作以后,也需要对其控制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管理经验,找出管理中的各项不足,使得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药品生产企业要将药品质量风险管理作为主要手段,从而保障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实现对药品生产的全过程、统一管理。药品生产企业要将质量风险管理措施作为重点,通过风险预测控制产品质量缺陷问题的发生,提高产品的综合质量,减少药品安全事件,为公众提供更安全的药品。

猜你喜欢
药品风险管理评估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药品保存细解读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水果药品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