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霞,华颖,王艳萍,周坚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神经科,江苏无锡214000;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儿科实验室
早发癫痫性脑病(Early-onset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EOEE)是指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6 个月以内)出现的频繁癫痫发作,具有多种发作类型和药物难治性特点,发作间期脑电图持续痫样放电,导致患儿出现脑功能发育障碍,可伴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等神经系统后遗症[1]。SCN2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2q24. 3上,包含26个外显子,编码Nav1. 2型钠离子通道蛋白,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N2A 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表达非常丰富,该基因突变不仅可以导致癫痫发作,还可导致发育落后、孤独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周期性共济失调等[2-5]。国外研究发现,SCN2A 基因突变导致的癫痫表型谱较广,不但可表现为良性预后的癫痫,还可表现为癫痫性脑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例SCN2A基因突变EOEE 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伴SCN2A 基因突变EOEE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
患儿女,1 个月4 天,2021 年1 月29 日因“1 天内无热抽搐4 次”于无锡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患儿G1P1,足月剖宫产,出生体质量3 700 g,否认产伤、窒息史,家族史无特殊,母孕期体健。患儿生后3 d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抽搐,至我院新生儿科就诊,诊断为新生儿惊厥,予口服苯巴比妥片治疗。患儿目前可竖头,双眼可追物,对声音刺激有反应。入院前患儿出现无明显诱因抽搐,抽搐时表现为双眼凝视,面色涨红,右侧肢体强直、抖动,右手握拳,左侧上肢、下肢有自主活动,呼之不应,持续约数十秒钟,可自行缓解,缓解后患儿哭声畅,活动自如,后患儿仍有类似抽搐发作3 次,表现同前,最长时间持续约1 min。患儿入院查体显示,体温36. 7 ℃,脉搏150次/分,呼吸40 次/分,体质量4. 4 kg,经皮氧饱和度99%。患儿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完整,未见牛奶咖啡斑,咽不红,呼吸平,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音有力,心前区未及杂音,腹软,四肢末梢暖,病理征阴性。
入院后给予苯巴比妥治疗3 d,完善辅助检查结果显示:血氨60. 3 μmol/L,乳酸9. 3 mmol/L,头颅、胸部CT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视频脑电图提示多灶性尖波发放。结合患儿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患儿为癫痫,2月2日开始使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液控制癫痫发作。为明确患儿病因,2月3日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及无锡市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委托上海恩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患儿及其父母的癫痫基因Panel、线粒体基因组、癫痫相关拷贝数变异进行高通量测序。患儿住院期间未再出现抽搐发作,于2月5日好转出院。出院当天在家中再次出现无热抽搐9次,表现同前,呈丛集性发作,当日再次入院治疗,给予苯巴比妥静推、左乙拉西坦口服液控制癫痫发作后,2月9日患儿好转出院。
3 月3 日,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SCN2A 基因出现疑似致病变异c. 468G>C(p. Lys156Asn),为错义变异;患儿父母该位点均未发现异常,患儿SCN2A基因突变为新生突变。
3 月4 日,患儿再次出现频繁抽搐发作,当天入院,加用奥卡西平口服液治疗,并予咪达唑仑微泵维持治疗,患儿仍有反复抽搐发作。3月11日,加用托吡酯口服治疗,并外请南京儿童医院的主任会诊,会诊考虑“癫痫、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结合患儿起病年龄、发作形式及生长发育情况,明确诊断为EOEE,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建议加用生酮饮食(KD)治疗,但家长拒绝生酮饮食治疗。
3 月11 日晚上,患儿再次出现反复抽搐,转入PICU,病程中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予呼吸机辅助呼吸。3 月14 日患儿仍有频繁抽搐发作,加用丙泊酚治疗,同时加用丙戊酸钠注射液微泵维持治疗预防抽搐发作。患儿多种抗癫痫药物及麻醉剂疗效欠佳,频繁抽搐。完善血尿代谢筛查未提示脂肪代谢障碍,经家属同意后,3 月16 日予KD 治疗,后撤停丙泊酚,且逐步减停左乙拉西坦,患儿无明显抽搐发作,病情好转后于4 月2 日转入神经科普通病房治疗,于4 月11 日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随访,目前患儿癫痫发作已完全控制,但智力及运动发育稍有落后,目前可扶坐,会发“爸爸、妈妈”等复音。
调查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的癫痫患病率为0. 4%~0. 7%,癫痫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高于成人,而新生儿期—婴儿期是儿童癫痫的高发年龄[6]。癫痫的病因一般分为结构性、遗传性、免疫性、代谢性、感染性和原因不明性因素等,目前认为半数以上病因为遗传性病因[7-8],所以遗传性因素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国外研究发现,编码钠离子通道的SCN2A基因与新生儿期—婴儿期多种癫痫相关,SCN2A 基因突变导致的癫痫表型谱较广,不但可表现为良性预后的癫痫,还可表现为婴儿痉挛症、大田原综合征、Dravet 综合征、早期肌阵挛脑病、EIMFS 等[9-10]。SCN2A 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性脑病多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起病,一半以上在新生儿期起病[2,11-14]。SCN2A 基因变异可分为新生突变和遗传性突变,据文献报道,新生突变多见于散发癫痫性脑病患者中,多预后不良[2],而遗传性突变多见于良性家族性新生儿—婴儿癫痫、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等预后良好的癫痫综合征[15]。SCN2A基因突变可改变钠离子通道结构、功能及门控特性,还可增强持续性钠离子电流及加速复苏失活相关钠离子通道,改变电压依赖型钠离子通道稳态激活等,从而导致疾病发生。SCN2A 基因错义变异中良性变异比例低,而且错义变异是疾病的常见致病机制。本例受检者携带的变异c. 468G>C(p. Lys156 Asn)是位于SCN2A 基因编码区的错义突变,在gnomAD 等人群公共数据库中未收录,查阅既往文献报告无携带此变异的患者,也未被疾病变异数据库ClinVar、HGMD 收录。多个软件预测该变异对基因和基因产物影响倾向于有害。经验证,受检者父母均不携带该变异,为新发变异;因为是新发变异位点,尚不明确会导致钠离子通道功能增强还是抑制,所以能否应用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需要进一步行功能验证。
近年来有关SCN2A基因突变的文献报道[2]逐渐增多,已报道多种SCN2A 基因突变类型,包括错义突变、框内碱基缺失或插入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剪切位点突变,其中错义突变最常见。曾琦等[14]研究发现,21例患儿携带的SCN2A 基因突变均不相同,分布在整个基因上,无热点突变,其中约80% 为错义突变,其他少见的突变类型有框内碱基缺失或插入突变、无义突变和移码突变。各种临床表型中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FNC)、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BFIE)对抗癫痫药物敏感,呈自限性,大多预后良好,而EIMFS、West 综合征则预后不良。本研究中患儿为新生儿期起病,予苯巴比妥、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托吡酯、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后,癫痫发作均不能控制。一项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内科及儿科的研究[16]收集了6 099例新生儿癫痫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是三线用药(19%),苯妥英钠是二线用药(>40%),而一线用药是苯巴比妥(>70%)。本例患儿中,刚开始应用苯巴比妥后,基本可以控制癫痫,但患儿后期出现难治性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即使加用了苯巴比妥,仍不能控制,而早期的KD 则控制住了患儿的抽搐发作,且改善了患儿的精神、运动发育情况,如临床中遇到上述表型及此种SCN2A 基因突变位点的小婴儿,可考虑早期予以KD治疗。
KD 是一种脂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合适的饮食结构,它通过产生大量酮体代替葡萄糖为机体供能,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其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难治性癫痫及癫痫性脑病的治疗。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进行正常分解所生成的特殊中间产物,具有保护脑神经、抑制异常放电从而达到抗惊厥的作用。KD 自20 世纪被正式引入以来,其治疗癫痫的有效性不断得到验证,成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EOEE 是一类较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由SCN2A 基因突变所致,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SCN2A基因发生变异可诊断。本例患儿自生后2 月余起开始KD,KD 时间非常早,且预后特别好,为临床开展KD 提供资料,且本次发现的基因突变位点为首次报道,扩充了EOEE致病基因突变数据库,但目前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长程随访的临床对照研究来评估KD治疗的安全性及确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