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董必武为范 勇做新时代急先锋

2023-01-06 02:55徐光科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董必武湖北武汉

徐光科

以董必武为范 勇做新时代急先锋

徐光科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董必武经历了晚清与民国的政治大变局,在思想上从民主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此后迅速投入到以马克思主义思潮改造中国的进步运动中。青年时期的董必武创立武汉中学和湖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典范和急先锋。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应以董必武为范,勇担使命,争做中国精神培育的急先锋,做好青年学生先进思想的引领,打造思政课教育教学特色,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董必武;马克思主义;思政课;革命急先锋;青年培养;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时指出,新时代的广大共青团员,要努力成为“青年先锋”[1]。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中国未来,本文以青年时期的董必武这一“青年先锋”为范,引领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传承好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急先锋。

一、青年时期的董必武是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典范

(一)青年时期的董必武,锋芒毕露

青年时期的董必武目睹清朝政府的腐朽专制和外敌对中国人民的欺凌,立志救国救民。1905年春,董必武以优异的成绩被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录取,在等待入学时,他认识了刘静庵并在其指导下研读了《猛回头》和《警示钟》等书籍,接受了旧民主主义思想。1911年10月,武昌首义爆发时,董必武毅然从红安奔赴武昌投入战斗,投身革命成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者,走上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艰苦斗争的职业革命家道路。武昌首义爆发后,董必武和张国恩等一同加入同盟会。加入同盟会后,董必武参与组建同盟会湖北支部,被选为支部评议会评议员。1914年,董必武到日本求学攻读法律并见到了他崇拜的孙中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巨大影响,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毅然参加中华革命党[2]。自此,青年时期的董必武成为了一名坚定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

(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重大思想转变

1917年,董必武再赴日本参加大学的毕业试。此时的日本思想界已开始出现马克思主义思潮,董必武开始接触这类思想。1919 年春,董必武被推举到上海向孙中山申诉蔡济民被害一案,孙中山深表同情但无计可施。后在上海设立的湖北省善后公会任职并结识了李汉俊,李汉俊经常到湖北省善后公会同董必武和张国恩恳谈,并向他们推荐了从俄国十月革命及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书刊,董必武研学了这种新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汉俊宣讲的马克思主义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这一时期反应新思潮新文化的《星期评论》《每周评论》等刊物都成为他的研学内容,通过深入的研学,他熟知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在与李汉俊等人讨论研学内容时,董必武较早得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列宁的道路”的著名论断[3]。

五四运动爆发后,董必武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追随孙中山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近十年的实践,结合五四运动的实际,他认识到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行不通,必须寻求新的革命道路,必须依靠群众力量。董必武同包惠僧、张国恩等一批先进青年从五四运动中看到了民众行动起来的伟大力量,看到了民族的新希望,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此,青年时期的董必武也完成了从激进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向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重大思想转变,马克思主义彻底改变了董必武和这些先进青年们的人生道路。

(三)创立思想播种的主战场、主阵地,董必武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

五四运动的爆发,加快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湖北的传播,使董必武、包惠僧、张国恩等一批先进青年的思想得以升华,也促使他们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思想得以最终形成。为了践行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这一思想,1919年8月,董必武同志从上海回到武汉,迅速投入到以马克思主义思潮改造中国的运动中。他立志要创办一所为革命培养人才的学校[4]。为了完成志向,董必武于1920年1月在武昌创办了学校,即武汉中学,聘陈潭秋等来校任教,亲题“朴诚勇毅”四字校训,这所男女合校的新式学校一成立就轰动了整个武汉。他通过恽代英,设法为学生购买进步书刊,邀请李汉俊和钱亦石等人到武汉中学演讲,他们以武汉中学为主战场、主阵地,广泛地传播和宣传革命思想,使这所学校成为培养新型革命人才的摇篮,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大别山区的快速传播,也标志着董必武等中国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力量。

(四)董必武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重要创建者和领导者

湖北早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的社会团体,是董必武、陈潭秋等创建的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社会团体的陆续成立,强有力地助推了马克思主义在湖北的早期传播。1920年8月,董必武与李汉俊相约在武汉创建党的早期组织,董必武召集了陈潭秋、张国恩等人商议一致后,便筹备着创建党的早期组织的具体事宜。1920年8月,董必武与陈潭秋、包惠僧、赵子健、郑凯卿等七人,在董必武寓所正式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创建后,他们迅速积极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们建立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活动地点,到铁路、纱厂等地了解了工人的劳动生活状况,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了工人阶级求解放的道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极其有效地领导并助推了湖北工人农民的革命斗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之一,武汉成为中国早期成立的仅有的8个党组织地区之一[5]。这一时期,以恽代英为首的进步团体创建了利群书社,对马克思主义在武汉的早期传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多次联系他们,于1921年先后吸收了黄负生、刘子通、恽代英等先进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使大别山区的早期革命运动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董必武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重要创建者和领导者。

(五)董必武等创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传播马克思主义,星火燎原

1920年11月,董必武和张国恩等开会研究:一致主张正式创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董必武创建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成为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领导人。1922年4月,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更名为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从1921年12月至1923年6月,该青年团在湖北地区发展团员数量达到70人[6]。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大别山区早期团组织,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之一,大别山区成为中国较早成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的地区之一。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团组织的重要创建者和领导者。

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等革命组织后,董必武等人又相继创建了汉口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妇女读书会等革命团体,并派得力同志到工人群众中去,通过举办夜校,识字班等方式吸引工人群众参加,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董必武等人以武汉中学为主阵地、以革命组织和革命团体为桥梁力尽所能地传播革命思想,尽可能地在武汉的学校、工厂建立其组织。在董必武等的组织和领导下,这些革命组织和革命团体通过积极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仅增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团员的数量,促进了湖北的革命斗争,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足的准备;大别山区的革命活动、马克思主义传播迅速活跃起来,呈星火燎原之势。

(六)董必武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并广泛地创建中共湖北地方党组织

1921年7月,董必武、陈潭秋等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率先觉悟,在武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后,董必武与陈潭秋代表湖北一同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并接受委托为一大起草报告给共产国际,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与陈潭秋等早期湖北籍党员以及其他指导缔造湖北地方党组织的先驱,在党的创建史和发展史上贡献极其突出。中共一大召开后,董必武等人积极而广泛地创建中共湖北的地方党组织,1922年初,武汉党的工作委员会改组成武汉区执行委员会,下辖5个支部,设立了区委机关,董必武任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7]。随着这一时期林育南、项英、施洋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湖北的地方党组织不断壮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也更加广泛,大别山的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董必武在湖北的工厂创建党支部。1922年,在董必武的主导下,武汉中学设立了二部。董必武与汉阳铁工厂的很多工人熟悉后,通过他们又认识了大冶铁厂的工人仇国升,将其发展入党后,很快在大冶铁厂建立了党支部。这是湖北的工厂创建较早的党支部。

董必武领导并创建黄安(今红安)县党组织和中共麻城县党组织。鉴于黄安县没有建立党的组织,董必武与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研究后,决定先在武汉成立黄安的党组织,后回家乡发展。1923年底,董必武组织武汉中学第一期即将毕业的黄安籍学生党员在武汉中学成立了黄安县的党工作小组,董贤珏、王鉴、雷绍全等为负责人,1924年初,他们回县开始了黄安县的建党工作。与此同时,董必武领导并创建了中共麻城县党组织。1923年冬,董必武在武汉也组建了麻城县的党工作组,成员主要有蔡济璜、吴济民等人。1925年夏,该工作小组回麻城县后即建立了其党组织——中共麻城特别支部委员会。黄安县、麻城县党组织的创建为两县不断播下革命的火种,对推动这两县革命活动起到巨大的作用[8]。

1924年,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安排了现有党员先后返回原籍,开展原籍的党组织创建工作,湖北其它县的党员回乡创建中共湖北地方党组织工作、革命活动同时展开,这些革命的火种迅速在湖北各地壮大,迅速发展至大别山地区,对大别山地区革命活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先锋作用,为对大别山地区革命打下了坚定的基石。

二、以董必武为范,勇做新时代急先锋

(一)争做教科研成果的先锋队、急先锋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从董必武的人生经历得到启发,以青年时期的董必武创立思想播种的主战场、主阵地的事迹为典范,建设高质量的思政课课程、课堂,建设好高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协会等社团,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学生社团等主阵地、主战场的作用,争做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主阵地、主战场的引领者,在教科研活动中争做先锋队、急先锋,做好新时代青年的标杆。具体来说,新时代的思政课对思政课教师成为教科研成果的先锋队、急先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学习董必武的政治意识自觉、民族觉醒意识,养成持续成熟的政治认知,持续提升自己的政治站位;二是学习董必武创办学校、期刊的务实态度,求真务实,做好学问,多出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术上有真才实学、有深厚的见解、有突出的成果,引导青年学生求得真学问、勇担时代使命,在校内外教学比赛、学术征文比赛、典型案例征集、各类课题申报和教学成果奖比赛等教科研活动中争做先锋队,勇做新时代教科研急先锋。

(二)争做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先锋队、急先锋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学习董必武等先进青年伟大的建党精神,要学习董必武等先进青年的不懈奋斗、咬定目标、勇往直前、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激流勇进,争做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先锋队、急先锋,努力成为“青年先锋”,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坚守共产党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品质,并孜孜不倦地将这种精神追求、精神品质植根于广大青年学生,培育广大青年学生爱国的奋斗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敬畏工作的职业精神,使青年学生对中国精神产生发自内心的崇高感,并将中国精神内化于行,成为中国精神忠实的践行者。

(三)打造思政课教育教学特色,因时而新、与时俱进培育新时代急先锋

充分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董必武等青年先锋的示范,打造思政课教育教学红色文化育人特色,以特感人、以特色培育青年急先锋。通过思政课理实一体的教学,将思政课与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合,将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纳入思政课课程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案例式、体验式、沉浸式等教学方式,系统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运用红色资源培育青年学生红色基因的实践路径。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贴切地转换为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红色文化感化、熏陶青年学生的育人功能,以地域特色文化感染青年学生、以特感人,不断锻造出红色文化育人精品与特色、以独特的大别山文化培育青年急先锋,以独特的大别山红色文化涵养青年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以特色文化感动青年学生、因文动人,为把青年学生培育成为新时代急先锋、“青年先锋”做出应有的贡献。

坚持打造时政教育教学特色,因时而新、与时俱进培育新时代急先锋。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新时代的新使命、新责任、新担当,长期坚持了时政教学法,打造了思政课时政教学特色,培育青年学生的学习时政的兴趣,增强了青年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吸引力,凝聚了青年学生的共识,使青年学生思想上与新时代同步、与时俱进,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时而新,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夯实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基。

(四)做好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坚持为党育人,做好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引路人、急先锋,引导他们建构崇高的理想、明确科学的信念,引导他们以青年时期的董必武为典范,多读马克思主义书籍、读好“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之书,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感染升华思想,引导他们求得真学问、悟得马克思主义之道,逐步形成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力争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中流砥柱,力争成为新时代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应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变成自觉追求,引导青年勇做新时代的生力军、突击队、急先锋。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青年学生为中心,做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急先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落实与践行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从思政课的全过程体现以青年学生为中心,从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体现以青年学生为中心,持续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持续激励青年学生学懂活用,学出实效、学出动力,工作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向“我想学”转变,在青年学子的成长路途中,创造一切条件做好引路人、急先锋,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5-11(01).

[2]董必武传记编写组.董必武传略[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5:19-22.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纪念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董必武同志[N].人民日报,2016-3-7(06).

[4]董必武传编写组.董必武传(1886-1975)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96-197.

[5]卢洁.百年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的征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研究出版社,2021.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7]中共黄冈市委党史办公室.中国共产党黄冈历史(1922-1949)(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8]翟学超,等.湖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群团文件) (1922-1924年)[M].湖北: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 1983.

G412

A

1672-1047(2022)04-0049-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4.12

2022-07-09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路径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8c2012106)。

徐光科,男,湖北红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

[责任编辑:侯利平]

猜你喜欢
董必武湖北武汉
董必武严律教子
The rise of China-Chic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武汉加油
驰援湖北
决战武汉
董必武清廉为政
湖北武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