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的诗 伟大的戏

2023-01-05 09:03姜志钢涂荣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2年12期
关键词:周冲周萍周朴园

姜志钢 涂荣

方 法 引 导

20世纪30年代,曹禺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两个舞台背景内展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间的恩怨情仇。这部四幕话剧被誉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课本中关于周朴园和鲁侍萍多年后的重逢戏是全剧中的一场重头戏。在“重逢”选段中,学生虽可以感知周、鲁二人的恩怨情仇,但并不能更全面地理解剧中人物,也难以把握作品的意蕴以及作者的态度等。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常以观看《雷雨》教学电影的方式代替对整个剧本的阅读。然而,无论是从学习戏剧体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看,还是从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来看,引导学生开展《雷雨》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让学生感受戏剧这一体裁的魅力,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都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和“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相关要求,安排学生利用约一周的时间去阅读《雷雨》全书,具体任务如下。

一、通读梳理,感知鲜明的戏剧形象

戏剧中的一切因素都集中在人物身上。一出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物能否在舞台上“站立起来”。阅读时,学生一方面要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更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变化性。

1.我为人物画导图:绘制《雷雨》中八个主要人物的关系导图,标注他们之间复杂的矛盾纠葛。要求图式直观整洁,信息准确。

2.我为人物写短评: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雷雨》在刻画人物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善用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复杂性。蘩漪无疑是《雷雨》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在你的心目中,蘩漪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写一篇人物评论,不少于四百字。

二、细读归纳,欣赏尖锐的戏剧冲突

沖突是一部戏剧作品的心跳,“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冲突是生活矛盾和本质的集中反映,极具艺术吸引力和震撼力。优秀的话剧中既有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也有人物自身内心的矛盾冲突,还有人物与环境的冲突等。

1.整理归纳冲突:理清人物关系后,让学生列表归纳整理各幕戏中的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并找出全剧最核心的冲突。要求标准明确,有理有据。

2.分析思考冲突:黑格尔认为悲剧冲突是两种具有片面合理性的伦理力量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因此双方都是合理的,但又都是片面的、有罪的。请从整理好的冲突中选取一组或两组,结合全剧分析冲突双方的立场、产生原因以及冲突的作用等。

三、精读深思,品味独特的戏剧语言

优秀剧作的语言总是含蓄、蕴藉且耐人寻味的。所谓“潜台词”是指读者在剥离戏剧语言表层意思后感受到的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这一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可组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精读台词,揣摩台词暗含的意思。

1.组织朗读会:引导学生精读“重逢”这幕戏,学生可以分角色进行朗读,品味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等,体味戏剧语言的潜在张力。学生可以关注人物台词,分析其句式,圈出重点字词(如副词、人称代词等)。

2.组织辩论赛:可以组织学生就“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中到底有几分真情”“鲁侍萍是坚强还是软弱”等问题进行探讨。要求立足剧本,言之有据,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3.排演课本剧: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任意一幕进行排演。要求尊重原著,自由分工,形式不限,可以是话剧、歌剧、舞剧等。演员必须深入研读剧本,悉心体会戏剧情境和人物性格,设计最适宜的表演方式。表演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总结。

四、比读探究,感受深重的悲悯情怀

曹禺曾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可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这种悲悯情怀。

1.片段比读:“始乱终弃”的情节内容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阅读《雷雨》《复活》《莺莺传》中的相关片段,可以从人物身份、性格特点、时代背景等方面尝试对三部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做比较,鼓励个性化、原创性的思考。

2.整本比读:在对教材中的《雷雨》《窦娥冤》《哈姆莱特》三部戏剧进行整本阅读后,比较分析三部悲剧的具体表现形式,思考悲剧产生的根源,探究作者创作的目的等。

3.比较思考: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是根据话剧《雷雨》改编而成的。观影后,可以对话剧与电影进行比较思考。例如:电影在话剧的基础上作了哪些改编?你如何理解这些改编?以它们为例,浅谈你对话剧和电影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看法与思考,尝试写一篇不少于六百字的文章。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

经 典 再 现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煎好了。

为什么不拿来?

(看蘩漪,不说话)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药罐里还有一点。

(低而缓地)倒了来。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声颤)我不想喝。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反抗地)爸!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说,请母亲喝。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高声地)我要你说。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爸!我——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前。

(求恕地)哦,爸爸!

(高声)跪下!

周萍望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

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节选自《雷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9月版)

经 典 赏 析

“喝药”这件小事就让人觉得十分不可思议。有没有生病?要不要喝药?什么时候喝药?作为一个成年人,蘩漪竟然对此毫无发言权和选择权。

周朴园的那句“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阐释了这一切压抑与畸形产生的根源。所以,蘩漪到底有没有生病不重要,重要的是周朴园认为她生病了。有病自然要吃药,吃什么药,何时吃药,自然也是周朴园说了算。一开始,蘩漪本能地想要拒绝。在她眼里,自己是没有病的,至多不过是孤独落寞,无人能理解罢了。但周朴园拿出“大家长”的做派来,强迫妻子喝药,像父亲管教孩子般。夫妻之间没有平等与关心,只有压迫与强制。周朴园首先搬出周冲,蘩漪拒绝;他又搬出周萍,这一次蘩漪妥协了。因为不愿看到心爱的人跪在自己面前,蘩漪含著眼泪接过碗,饱含屈辱地喝下药,哭着跑开了。这下子,周朴园满意了。从仆人到儿子再到妻子,每一个人都听话了,这才是他眼中“最有秩序的家庭”该有的样子。

然而,蘩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的主观意愿和自我感受就这样被完全漠视,她只能做个“服从的榜样”。这一碗苦药,既伤害了蘩漪的身体,更戕害了她的精神。她悲愤交加,羞辱难当。可以想象,这些年来蘩漪受过多少次这般的压迫与控制。在嫁入周家之后,蘩漪这样一个有着鲜活生命的人变成了一个被人操控的玩偶,更不用谈她作为人应有的尊严与自由了。

“喝药”虽是件小事,却表现出周朴园对家庭的绝对霸权,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灵魂的抗争与呐喊。在这场冲突中,作者用个性化的语言、细腻的动作描写和有限的表情提示,集中展现了两个人的较量,情节安排极有层次感,人物刻画很有立体感。

教师读后感

悲悯的诗  伟大的戏

★ 姜志钢

学习《雷雨》时,学生总爱问一个问题——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他们常常为此争论不休。为了争个输赢,他们认真研读全书,这样也好。

小孩子喜欢关注情感,成年人却看到了世事无奈。这个问题绝非一个“爱”或“不爱”能概括回答的。

一部《雷雨》,既有对情感的关注与思考,也有对人性的展现与拷问,更有对命运的关怀与探索。

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爱,也不爱。三十年前,爱的时候是真的;三十年后,不爱的时候也是真的。不必说年少轻狂时的两情相悦、心心相印,也不必说以“萍”字给长子命名的时时提醒,更不必说三十年不变的陈设中的念念不忘……谁说这不是爱?但所有的爱都终结在了三十年前的除夕夜,剩下的只是怀念、歉疚与赤裸裸的人性。如果说三十年前的周朴园还只是周家天真的大公子,三十年后的他已经完全蜕变为残酷无情的资本家。他爱的是照片里的梅侍萍,不是此刻活着的鲁妈。爱情再也不能影响他、干扰他。在资本家追逐利益的本性面前,真情早已不值一提。于是,这一次他们的“重逢”,没有情人间阔别多年再相见的欣喜与激动,只有怀疑与猜忌、害怕与恐惧。这段感情像极了那句歌词“海鸟跟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

然而,在《雷雨》里,所有的“意外”都不过是披上外衣的“宿命”。

不仅是周朴园和鲁侍萍,《雷雨》中的每个人似乎都被命运戏弄着。命运到底是必然中的偶然,还是偶然中的必然?三十年前,身为世家公子的周朴园和佣人梅妈的女儿侍萍相爱;三十年后,同样身为周家长子的周萍又与佣人鲁贵的女儿四凤相恋。三十年前,怀抱婴儿的侍萍被无情地驱赶出周家;三十年后,命运的怪圈又让她再次走入熟悉的周公馆。她又如何能想到,自己的女儿竟然在曾经吞噬自己青春与美好的周公馆里,重蹈着自己当年的人生轨迹。周朴园极力想要摆脱年轻时犯下的错误,逃离无锡,却最终难逃命运的惩罚;周萍急切想要结束和蘩漪不伦的畸形恋爱,重获新生,却陷入更为幽暗的深渊之中……

我们不必再辨析爱情的真伪,不必再喟叹人性的善恶,不必再欷歔命运的起伏……一切感悟在读者的心间生发着。曹禺向我们呈现出一部难以超越的戏剧,一首优美至极的叙事诗。忘不了周冲在给四凤畅想未来时的那一大段念白,那是美好的心灵折射,也是对美好世界的描摹,更是美好情感的沉淀。

学生读后感

她就是雷雨

邵雨涵

初读《雷雨》,我了解了故事梗概;听老师讲析《雷雨》,我渐渐地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再读《雷雨》,一个独特、耀眼的人物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的心始终不能平静。

她就是周蘩漪。她出场时,曹禺先生这样写道:“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这寥寥数语的描写,仿佛道尽了蘩漪的一生。我揣摩“蘩漪”之名:蘩者,白蒿也;漪者,乃水的波纹也。顾名思义,她的前半生就像一株文弱坚韧的药草,默默承受着一切;她的后半生却像一场雷雨,要疯狂地涤荡一切。

蘩漪是“五四”以后的女性,她是一名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她渴望冲破黑暗社会的枷锁,追寻黎明的曙光。她有自己的想法,渴望自由,不甘心过着听命于人的生活。而在周朴园看来,蘩漪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一件私人物品。他们夫妻二人因思想观念不同,不断产生矛盾冲突,直到最终悲剧诞生。

在周朴园的高压管控下,蘩漪的生活尽是灰暗,毫无生机,但她内心是不甘的。所以,当周蘩漪知道周萍爱慕自己时,她内心压抑已久快要破灭的希望被周萍身上的热情重新点燃了。而当周萍欲与她断绝爱情关系时,她苦苦哀求甚至愿意委曲求全,哪怕丢掉名声也毫不畏惧。多么可怜又多么卑微啊!但她一个人又怎能抗衡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她寄希望于渺茫的爱情,最终也是自己一人独自徘徊,成为一个令人害怕的疯子。但蘩漪她抗争过,她有着雷雨一般的性格。

“在《雷雨》里最成功的性格,最深刻而完整的心理分析,不属于男子,而属于妇女。” 这个妇女当然是蘩漪。而曹禺本人则明确地表示,蘩漪的身上拥有“最‘雷雨的性格”,他是“怀着尊敬和怜悯”来写这个女人的。就是这样,一个绝情的丈夫,一个无能的儿子,一个泯灭人性的、吃人的旧社会,促成了蘩漪的悲剧。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回应她的呐喊,没有一个人能像她那般蔑视着旧社会。她是孤独的,也可以说是可怜的。

(责编 / 严芳)

猜你喜欢
周冲周萍周朴园
话剧《雷雨》中周冲人物形象分析
大山里的升旗仪式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试析周冲“自恋型人格”的形成
——从周冲追求四凤说起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托举哥”一举成名后的7年
《雷雨》(节选)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