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鹏
(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21世纪初,伴随着《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全球开始促进发展低碳经济,世界各国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权开始规划和发展本国的金融体系。2020年9月,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双碳”时代。2021年,中国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关于“双碳”发展的重要文件作为“双碳”战略的总体部署,我国正式开始大力发展碳金融体系,促进国内、国际间的碳交易良性成长。本文通过可视化分析的方式挖掘数据,得出科学图谱,对碳交易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沿进行整理,探索碳交易未来的发展方向。
CiteSpace是由华人陈超美教授在21世纪初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工具,该软件通过整理文库中的数据,把某一科学领域中的前沿方向和热点问题进行清晰的可视化分析[1]。本文以Citespace为研究工具,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选取文章对碳交易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TS=“ carbon trading×and carbon finance”,选取2005年1月—2022年4月所有文献,检索出1516篇文献,精炼出1396篇文献,下载数据后用Citespace进行去重,得到1326篇文献,52篇综述文献,对记录中的信息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1968年,Paul Dales首先提出“排放权交易”概念,把“碳的排放权”当作一种商品对待。随着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各国学者对碳交易研究开始了萌芽阶段。在世界发展碳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下,碳交易研究经历了2个上升阶段。(1)2015—2017年碳交易研究进入探索阶段。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开启了世界各国碳市场合作竞争新时代,其对碳交易的新规则,使各缔约国致力于应对不同于京都时期的碳交易方式。2017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引发世界各国不满,这次退出事件激发了世界各国对气候问题的关注。(2)2018—2021年,碳交易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各国对碳交易研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全球碳交易市场逐步成为气候治理体系的重要影响因素[2]。
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总结和分析,可以推导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在Citespace中,网络节点选择“ Keyword ”,Years Per Slice为“ 1 ”,运行生成 537个节点,3509条关键路径组成的共现图谱,如图1所示。高频关键词包括CO2emission(二氧化碳排放)、economic growth(经济增长)、impact(影响)、energy consumption(能源消耗)、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等。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直观地看出,国际二氧化碳排放权贸易问题、碳交易市场发展问题、能源问题、气候问题是当下的热点话题。碳排放交易价格、碳排放造成的生产成本(包括处理污染成本、能源使用成本等)已然成为国家制定政策的影响因素。在当今国际碳交易发展形势下,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及能源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低碳经济发展及绿色经济发展有助于缓解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绿色发展。碳交易的发展需要碳金融的发展,而碳金融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三者的发展缺一不可,发展的同时推动了低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
图1 碳金融体系视角下碳交易发展研究关键词共现图
通过对关键词知识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双碳”金融体系视角下碳交易的研究主题和演进趋势可以发现,形成的类团以高频标题词为中心聚集,截取7个关键类团组成的时间线图谱,分别为economic growth(经济增长)、EU-ETS(欧盟碳交易系统)、carbon emission redution(碳排放下降)、REDD+(REED+计划)、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结构分解分析)、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碳排放交易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关键词时间线聚类图谱
从上述聚类包含的主要关键词来看,“economic growth”研究聚类主要关注碳排放的来源问题。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碳达峰,但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量仍处于上升趋势,但就人均碳排放量而言,发达国家远超过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国家对比中等收入国家,国家整体的产业结构拥有更加高级化的减排效应,同时市场开放的减排效应更加明显[4]。“双碳”目标约束下,中国经济发展受到高碳行业的限制,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转型迫在眉睫。“双碳”趋势下,高碳排放行业会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我国通过扶持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加强对碳金融及碳交易体系的支持,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提出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确保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实现经济稳步增加和健康发展[5]。
“ca rbon emission re duction、REDD+、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和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研究聚类主要关注减少碳排放量的问题。随着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的加速攀升、排放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趋于减速,源于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逐步增加[6]。加快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已经被各国重视起来,如碳封存、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2005年,第11次气候变化大会首次提出“REDD+”计划,是利用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减少发展中国家的森林砍伐和退化,该协议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把双刃剑[7]。《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清洁发展机制,核心内容是允许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减排项目互助,从而达到全球减排的目的,也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两个协议不难看出,全球减排已经是一个大趋势,各国对各自的战略布局也有了相应调整。
“EU-ETS和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两个研究聚类可以总结成对碳排放交易系统的研究。2005年启动的EU-ETS系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目前发展最完善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对世界各国的碳交易市场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其体系中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应及配额分配等可以为我国发展碳交易系统提供宝贵的经验[8]。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碳减排的职责重大,绿色经济的发展任务也迫在眉睫。我国应根据现有国情,适当调整配额的分配方案,加强对碳排放高的企业监管,建立培养专业人才的人力资源体系,建立统一的碳市场管理机制,争取早日打破技术壁垒的阻碍。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全球范围内学术界展开了对碳排放交易问题的研究。我国明确提出“3060目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碳交易体系研究。本文依据2005—2022年共1396篇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期刊文章样本,从碳交易研究的热点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对碳交易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果,基于碳交易的政策背景、发展理念,我国可以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和微观经济学角度得出相应结论。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碳交易体系需要大量的政策支持,其中各个国家政府针对碳交易出台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战略上的扶持尤为重要。碳交易市场发展离不开体制的改革,一个适应国际碳市场的交易模式和一个适应本国国情的分配模式是碳交易机制的研究重点。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一个完善的碳交易体制尤为重要,更完善的碳交易产品体系也是促进碳循环的基本保障,加快体系机制的探索和完善是国家开展碳交易战略的首要问题。2021年7月,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2022年01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已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这是我国2011年以来,经历了10年的探索获得的成就,也预示着我国碳交易体系的初步成型,但是未来碳交易机制的发展与完善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看,碳交易体系实践的对象是我国的各个支柱型行业和各个行业中的企业,碳交易是遵循科斯定理的一种交换模式,那么对于行业和企业而言,碳交易体系的存在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加速发展新能源产业和低碳经济发展制度的创新是碳交易赋予每一个行业的任务。我国“十四五”时期作为碳达峰的关键时期,需要推动传统能源行业、新能源行业,工业等重点行业转型及发展,尤其是像电力行业这种重要的能源高碳行业,如何加快新能源转换、低碳战略改革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碳交易的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发展,国家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博弈的关系。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碳交易未来发展趋势是更加多元化的,碳交易市场的完善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而改变。(2)碳交易体系最大的存在意义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即实践意义大于理论意义,加快机制改革,实现碳交易平稳“落地”才是研究的核心问题。(3)碳交易体系不仅需要模式的创新,还需要碳交易产品的创新,增加产品的循环性,加速形成国际国内碳经济的开放循环是碳交易体系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