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腐与人心

2023-01-05 16:21丁辉
清风 2022年6期
关键词:太爷清官阿Q

文_丁辉

鲁迅先生的《阿Q 正传》中,阿Q 生活在社会底层,然而他却和高高在上的赵太爷、钱太爷一样,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认为“没有了辫子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认为“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某些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出现同样的意识和观念,是鲁迅先生的独特发现。

官员贪腐,吸食的自然是民脂民膏;然而就此想当然地认为所有人都痛恨贪腐官员,则未必符合事实。细考一些人面对贪官的心态,或可以“东窗事发”为界,分成两个阶段。东窗事发前,也就是众贪官炙手可热、颐指气使之时,一些人对此抱有“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景慕与艳羡;东窗事发后,贪官落马锒铛入狱,有一些人对其反抱有一丝惋惜,甚至留恋。

惋惜之人的心态倒可以如此理解:贪官们如果不贪腐,本可以大展身手,干出一番业绩,也能挣得大好前程,却毁于一旦,让人不禁感慨唏嘘。“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心境,比起幸灾乐祸和落井下石,还颇具哀矜勿喜的君子之风。

而一些人对贪官的留恋,似乎不好理解。

对贪官留恋的第一种人,从文学作品中可以窥得一丝端倪。陈四益先生曾写过一篇短文,题为《无奈的选择》。内容大意是说,人们把干部分为四等:为民做事而不贪钱的;为民做事而贪钱的;不做事也不贪钱的;不做事而贪钱的。做事而不贪钱的干部如孔繁森,诚然是生民之福;虽贪而做事的,倒也比不做事只贪钱的强,所以就使得某些人留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那些不做事而贪钱的官员,民众自然痛恨,不仅痛恨其“贪”,而且痛恨其“不做事”。

观一些贪官,并非不谙人情世故的“一根筋”,他们于人情世故熟稔于心,深谙“可载可覆”之道,亦深知“群众关系”的重要。于是,他们在勤“捞”致富之余,不吝啬给下属员工谋“福利”。再者,所谓“公生明,廉生威”,贪官因其“贪”,自是树不了“威”。故另辟蹊径,转而求“和”。有“廉而酷”者,让人望而生畏;有“贪而和”者,则让人“如沐春风”。明朝嘉靖年间的大贪官严嵩之所以能几十年屹立不倒,其“低调谦和”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一些贪官为党纪国法所不容,却为本单位少部分员工“拥戴”的情况。这大抵也是对贪官留恋的第二种人的心态。

这留恋贪官的第三种人,大多同为官场中人。说来也是奇怪,一些贪官的“工作能力”竟然比清官强。在某些人看来,这些贪官头脑活络,不死守原则,上上下下都能说得上话,于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换了清官,头脑“一根筋”,肚子里没有花花肠子,对所谓潜规则“一头雾水”,这样的清官在有些人看来是“冤大头”,就像《红楼梦》里贾雨村上任伊始不识得“护官符”,四处碰壁。实际上,这是一些人的错误认识。

经过细思,我得出一个结论,愿意拿出来就正于方家:于贪官个人而言,“人心”是种子,若不加以干预,日后就会长成奇形怪状的样子;于体制而言,众公职人员的“人心”则是土壤,如果不施以健康充足的“肥料”,这土壤便可能成为筑就贪腐的温床。

以上所写皆是我个人的所见、所思、所感,无意以偏概全;这些基于心理、意识层面的思考于那些具体查办贪腐案件的人员可有可无,然于那些制定反腐规则的部门和人员则不可不察。

猜你喜欢
太爷清官阿Q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三)
——于成龙
那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
阿Q和老A
客从何处来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阿Q故事新编
清官
去镇上喝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