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
(南京师范大学 泰州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并积极追求高层次文化精神上的满足。全国各级博物馆,一方面,在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及当代文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是促进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的关键载体[1]。通过构建博物馆这一桥梁,既能够很好体现国家地方文化自信,也能够有效契合当下大众文化旅游需求。从参观者的视域来看,走进博物馆可以看作是一场历史探秘之旅、文化鉴赏之旅。文旅融合为博物馆建设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拓展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与范围,有效丰富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强化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使得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所在,不管是旅游人员,还是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及旅游管理服务等,通常都会建立在相应文化背景基础之上,并表现出不同的形式[2]。展览是博物馆关键职能中的一种,不仅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内容,还是实现知识与思想传播扩散的有效途径。陈列展览与文创工作不仅要拥有良好的学术性,还需要将观众视为中心。依托于文旅融合陈列展览在发扬地域文化的基础之上,促进文化繁荣,实现文化认同,是旅游中十分关键的内容。本文旨在分析文旅融合内涵,总结博物馆文创工作开展特征与意义,探讨博物馆配展文创产品开发的策略,为不断提高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提供帮助。
2018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审议通过了由国务院提出的将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整合为文化与旅游部门的改革方案[3]。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到2018年12月,我国各个省市及自治区也陆陆续续完成了文化单位与旅游单位的合并重组工作,这也预示着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正式迈入到深层次融合发展的新时期[4]。继两大部门改革完成之后的文旅融合工作,不仅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还应当充分体现出博物馆的知识涉猎、艺术品鉴及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此外,博物馆还应始终维持自身的公益、教育及服务等属性。依据公益属性,要注意同旅游的经营性区别开来,在开展任何工作时都应贯彻落实博物馆的公益属性;针对教育属性,虽然旅游通常伴有一定休闲娱乐特性,但是博物馆属于社会教育机构范畴,应确保知识的严谨准确;针对服务属性,博物馆的服务目标不仅只有观众,还应肩负起发扬历史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任[5]。
以往在开展旅游活动时,其旅游内容及旅游目的通常是观看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城市特色建筑与景象等。然而在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依托于文旅融合构建的特色旅游内容及旅游目的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人们的关注点从对自然秀美风光的欣赏,逐渐转变为对目的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感悟。
随着现代文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风景只有与区域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结合,才能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历史文化旅游逐渐发展为现阶段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文旅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对博物馆建设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博物馆陈列品具有典型性。构成展线的陈列品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及时代性,这是博物馆历史性陈列中彰显自身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是博物馆叙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6]。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其共同发展并不是简单地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到一起,还应以此为基础积极推动文化渊源和创意表现两者间的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应当努力探索文化与旅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衍生品,这是培育文化创意产品的丰富土壤。
第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下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历史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游客穿梭在博物馆中,欣赏着博物馆中陈列的各个展品,能够从以往不同样式的展品中获取到上百年、上千年之前的人类文明,了解展品出现的时代背景与意义,使游客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慢慢体会我国古代人类的精神底蕴与人文智慧。
第二,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旅游者能够依托于旅游的方式,看到多种多样的人文历史景观及文化艺术经典作品,为其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在现代文旅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博物馆应当充分意识到并重视当下社会环境发生的诸多改变,积极探索不同的创新发展模式,促使博物馆中现有的历史文化特色与旅游文化特色建立密切的联系,逐步构建彰显该城市特色的博物馆发展体系。博物馆管理人员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思维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伟大价值,进一步强化博物馆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博物馆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与深入发展。
当下从全国各地博物馆的不同属性来看,绝大多数博物馆均是国有性质,表现出鲜明的公益性[7]。一些博物馆由于没有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慢慢发展成为文物及文化艺术作品“存储”的地方。因为博物馆的公益性特征,会从社会中挑选较多的志愿者,充当博物馆的服务前台、工作人员、讲解人员等,同时,对前来参观的市民免收门票。由于博物馆始终以公益性为主导,这会导致博物馆在进行后期建设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意识与动力去发掘新型的、适合自身的建设模式,还是完全依靠公益赞助及社会志愿者的免费服务,既不能充分认识到加强自身文旅融合发展方式构建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对博物馆长久发展和建设作出系统性的规划。另外,许多地方的文化发展部门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博物馆发展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给予其良好的支持,特别是资金上的支持,从而造成许多博物馆没有充足的建设、发展资金,自身运营与发展存在较大问题。
在当下文旅深层次融合与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必须要逐步改变以往建设过程中的传统思维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到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然后,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出发积极探索现代社会环境下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新路径。另外,各个地方的博物馆可以积极寻找符合条件的社会机构及平台等,与其建立稳定有效的合作关系。例如,各个区域的博物馆能够与该城市的旅游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旅游机构根据实际范围内的游客,开展“某城市博物馆一日游”等文化旅游活动。在此过程中保持博物馆的公益性质,尽可能地降低游客的参观成本。
另外,城市博物馆还能够与周边配套服务行业建立有效联动,如在周边餐饮街区合作开发与博物馆特色陈列品相关的美食产品并设置宣传展柜及展面。旅游者在品尝本地特色美食的同时,也能够基于这些宣传展柜展牌等了解该地方博物馆的历史文化特征及馆内陈列展品的大致情况等。与此同时,参观者在了解博物馆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前了解博物馆陈列的相关脉络及重点特色。
博物馆中展示的大部分实物均是传统历史文物,这些文物也是串联陈列展示内容的核心线索。从我国博物馆展馆物品陈列普遍现状来看,以传统历史与艺术文化物品、人文科技展品等居多。这部分藏品,多具有开发成文创商品的潜力。文物陈列与文创开发相匹配,有利于盘活文物资源,助力博物馆经济,有效提升博物馆文化影响力。这就要求博物馆在将各项展品陈列出来时,应对这些文物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一方面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文物进行保护,另一方面有利于围绕文物开展文创产品开发。
文物是博物馆的核心,博物馆开展的各项展览都应以文化为载体[8]。2019年,西安市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大力开发一系列网红景点,并借助各大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与此同时,西安地区博物馆积极探索、发现拥有独特地域属性的人文艺术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并适时根据馆藏文物与艺术作品开发出彰显该区域特色的各种文创产品,类似代表作品有龙纹空心砖书签及相关泥塑等,很好地推动了博物馆文物展示和文创产品设计的齐头并进、融合发展。
博物馆依据文物资源策划展陈的目的不只是将文物置于展线中供参观者观赏,其关键目的在于让参观者在观赏文物的同时能够认识到各个展陈文物的价值与意义[9]。通常,博物馆应根据每个文物属性的不同对其进行系统的阐述与讲解,这是博物馆展品配文工作的关键内容之一。博物馆在对不同文创艺术作品进行展示时,也应依照每个作品的特征与属性进行详细的配文说明。配文时,通常要对该作品的历史环境、相关历史故事、作品概况、创作人员简介、创作思维以及展示价值等进行说明,使得观赏者在查看每一件展示品时都能够领悟其涵盖的历史文化精神。
博物馆为一些文创产品进行配文说明时,通常也是基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然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文创作品与文物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文创作品主要适用于商业用途。所以,在对这些文创产品进行配文说明时,一般要特别强调该文创作品的设计灵感、特征属性、经济价值与纪念意义等,更好激发观赏者的购买欲望。总体来说,不管是针对博物馆展陈物品,还是针对一些文创展品,在对其进行配文说明时,都应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征充分融入其中。
“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众多馆藏中极具代表性的清代玉雕文物(见图1),原为紫禁城永和宫即光绪帝爱妃瑾妃寝宫所陈列。在对该文物进行配文描述时,台北故宫博物院采用详略结合的方式,既阐述了该文物的外形尺寸与质量,同时,也系统讲解了该文物的尺寸、材质、功能、时代,并将工艺特色展开着重介绍,让参观者在感受“翠玉白菜”美感的同时,也能够获取到与该文物相关的玉雕工艺与审美知识等。
图1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翠玉白菜”
为了将博物馆中各个文创作品更好地陈列展现出来,在实际文创产品开发与生产时,应充分重视艺术设计与历史文化等特色的部分融合,根据观赏者的实际审美体验,开发出充满新意、有内涵、高品质的优秀文创产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围绕“翠玉白菜”开发文创产品时,依托文物造型开发出了“白菜晴雨伞”。一方面,其造型与色彩借鉴了文物特征,可以很好地体现特色馆藏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将功能实用化,实现由陈列品向家居实用产品的顺利转化,体现了实用化的审美需求。艺术与实用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同时,也完成了对原陈列品功能的升华。其开创思路值得其他博物馆配展文创产品开发借鉴。
综上所述,博物馆要想进一步改善展陈与配展文创的综合展示效果,应充分挖掘展品价值,积极关注创意及新技术手段的运用,逐步完善展陈与文创相结合的模式。让展陈与配展文创更好地贴合现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与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