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宇佳,魏铭,赵辉
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研究生院,辽宁大连 116027;2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辽宁大连116091;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辽宁大连 116027
《2020年全球癌症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约1929万例,其中乳腺癌、肺癌居前两位,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全球恶性肿瘤死亡近996万例,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其中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呈升高趋势[1]。目前,恶性肿瘤的检查和诊断手段已取得很大进步,提高了肿瘤的诊断率,新的治疗手段的出现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方案。然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确诊时往往已出现远处转移,且针对已经发生靶器官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治疗手段有限,疗效不理想[2]。因此,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对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深入研究发现,CSCs与肿瘤的形成、侵袭和复发密切相关[3],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CSCs中发挥着关键作用[4]。因此,了解和掌握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不同CSCs中的作用,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靶点和研究方向。
在肿瘤组织中,少数肿瘤细胞由于多基因突变而停止在某个分化阶段无限增殖,具有干细胞的特性,被称为CSCs。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CSCs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启动肿瘤发生,是肿瘤生长的根源[5];二是较强的促血管生成能力和致瘤性,可维持肿瘤营养供给并促进其生长[6-7];三是对放疗和化疗药物有较强的抵抗力,这可能是肿瘤耐药、侵袭、复发的根本原因[8]。目前,在造血系统肿瘤[9]、乳腺癌[10]、肠癌[11]、脑胶质瘤[12]等恶性肿瘤组织中均证实了CSCs的存在。CSCs不仅与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关,也与肿瘤的复发和耐药密切相关。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应用传统方法完全杀灭CSCs十分困难,尤其是已经转移到血液或靶器官的CSCs,而这部分CSCs也是引起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13]。因此,只有杀灭CSCs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根治肿瘤。
CSCs的表面一般存在有助于区分其与其他肿瘤细胞的标志物,如ALDH1、CD133、CD44和SOX2等,这些标志物在不同组织和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并不完全相同[14]。此外,CSCs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如Wnt/β-catenin、Notch、JAK/STAT、Hippo-YAP/TAZ等发挥干细胞样特性,其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着重要作用[4]。
在Wnt信号通路中,Wnt配体与膜蛋白受体结合后可引起一系列信号因子的改变。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作为经典的Wnt信号通路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没有Wnt配体激活该通路时,β-catenin聚集在细胞质内,无法向核内易位,迅速被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酪蛋白激酶1(casein kinase 1,CK1)磷酸化并隔离在破坏复合体(由APC-Axin-GSK3β-CK1组成)中,导致相关的蛋白酶体降解;当有Wnt配体存在时,Wnt配体结合细胞膜上的卷曲同源物和肺耐药蛋白5/6(lun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 5/6,LRP5/6)受体共表达,引起散乱蛋白聚集,使该通路呈激活状态,细胞质内的β-catenin不能被GSK3β磷酸化,故大量积累并向细胞核内易位,与T细胞特异性因子(TCF)/淋巴样增强因子(LEF)或共活化因子(如Pygo和Bcl-9)互动,调节Wnt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如c-myc、Axin2和DKK1等)的表达,最终发挥相应的功能[15]。最新研究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调控CSCs的自我更新、增殖及肿瘤形成、侵袭、转移和耐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6]。
2.1 在肠癌干细胞(colorectal cancer stem cells,CCSC)中的作用 肠道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17]。APC-Axin-GSK3β-β-catenin复合体中任一基因突变或缺失都可激活此通路,导致CCSC过度更新、增殖和转移,有利于肿瘤形成[11]。富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LGR5)是一种新鉴定的CCSC表面标志物,也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LGR5在肠癌细胞中表达增加,当其缺失时,β-catenin的核内易位减少,同时c-myc和Cyclin D转录水平下降,诱导CCSC凋亡并使其生长受到抑制[18]。此外,多种重要因子也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CCSC的干性特征,如RNA结合蛋白3(RNA binding motif containing protein 3,RBM3)在HCT 116和DLD-1肠癌细胞系中过表达,导致侧群细胞占比增加,细胞球体数量增多,干细胞标志物(DCLK1、LGR5和CD44)表达增加,提示RBM3可促进CCSC的自我更新。RBM3过表达可增高核内β-catenin水平和TCF/LEF的转录活性,还可使GSK3β失活,导致β-catenin磷酸化水平降低,从而维持CCSC的增殖能力[19]。Zeste同系物2(Zeste homologue 2,EZH2)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S期,从而维持CCSC的增殖能力[20]。环境改变也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CCSC的干性特征,如缺氧使CCSC表型(c-myc、SOX2和Oct4)和编码DNA结合蛋白的抑制因子2(inhibitor of DNA-binding 2,Id2)表达增加,在信号转导后β-catenin的稳定性增加,Wnt/β-catenin信号分子(Wnt1、TCF4和Cyclin D)表达增加,提示缺氧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强体内和体外CCSC的增殖克隆能力。相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可抑制缺氧诱导的CD44+CCSC球体的形成,降低Id2的表达水平[21],而Id2水平升高可减缓小鼠移植瘤的生长速度。由此可见,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Id2共同介导了缺氧所致的CCSC增殖和转移[21]。
MicroRNAs(miRNAs)可能是CCSC特性的调节器,不仅调控其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还可维持其侵袭和转移能力[22-23]。在肠癌中已经发现多种miRNAs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CCSC的功能。miR-21、miR-93、miR-203、miR-215、miR-497可调控CCSC的生长和生存信号,从而调节恶性肿瘤的治疗敏感性[24]。在HCT 116和SW480细胞系中加入miR-3120-5p,细胞中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增加,肿瘤细胞的球体形成能力增强,表明miR-3120-5p促进了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克隆形成。同时,负调控因子Axin2的表达水平下降,核内β-catenin增多,表明miR-3120-5p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25]。选择性抑制Axin2的靶点,可导致Wnt信号通路下游信号转录反应及时终止。高表达miR-103/107可通过靶向抑制Axin2、上调β-catenin而延长Wnt/β-catenin信号的持续时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可增加CCSC标志物(CD44+)的表达和侧群细胞的数量,也可增加肿瘤球体的数量和体积,使其致瘤能力增强100倍[26]。miR-103/107-Axin2轴参与了化疗耐药和肿瘤复发。在裸鼠皮下植入携带荧光素酶的HCT 116衍生物,待原发肿瘤长至50 mm3时手术切除肿瘤,8周后应用活体成像系统监测原发部位或远处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肿瘤未复发,但注射miR-103/107过表达细胞的小鼠出现肿瘤复发,提示miR-103/107-Axin2轴可能为治疗侵袭性大肠癌的潜在靶点[26]。此外,miR-199a/b通过下调CCSC内GSK3β的表达和上调β-catenin而激活Wnt/β-catenin-ABCG2途径,促进CCSC的耐药与侵袭[27]。菱形结构域蛋白1(rhomboid domain containing 1,RHBDD1)在肠癌中高表达,可促进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其机制为过表达的RHBDD1通过降低β-catenin在细胞质内的磷酸化水平,上调Wnt信号通路靶基因ZEB1的表达,从而促进结直肠癌转移[28]。RHBDD1可维持干细胞样表型并促进结直肠癌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28]。KDM3家族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3 family histone demethylases)是一种表观遗传因子,对CCSC的致瘤潜能、存活能力和转移潜能具有重要作用。KDM3可募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LL1促进H3K4甲基化,从而上调Wnt靶基因(Axin2、DKK1和c-myc)的表达[29]。因此,上下游靶点失控导致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引起CCSC在远处定植后发生无限增殖、自我更新,最终形成肿瘤。靶向阻断该通路的信号转导抑制CCSC的干性特征,可抑制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耐药性。
2.2 在肺癌干细胞(lung cancer stem cells,LCSC)中的作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调控LCSC的增殖、克隆形成、转移和耐药[30],这与β-catenin的核内积聚密切相关。β-catenin可通过上调LCSC标志物Oct4的表达,增强细胞的增殖、克隆、迁移和耐药能力。应用伊曲康唑诱导A549细胞株后,β-catenin和CD133表达下调,肺癌细胞的干细胞特性相应下降[3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分子CD44在肺癌中过度表达,过表达的CD44可促进β-catenin向核内易位,激活Wnt/β-catenin-FOXM1-Twist信号转导通路,引起CD133+、CD44+肺腺癌干细胞发生侵袭和转移[32]。Roy等[33]发现,使用1,2,3,4-四氢异喹啉(THIQ)抑制CD44可调控Wnt/β-catenin信号蛋白的表达,而沉默β-catenin可降低CD44的表达,表明CD44与β-catenin之间存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抑制CD44可使顺铂耐药的CSCs对顺铂趋化,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后,下游因子FOXM1诱导CD133+、CD44+LCSC发生EMT,导致癌细胞侵袭和扩散能力明显增强[32]。CD44作为LCSC的标志物,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调Nanog和Oct3/4的表达,增强肺癌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和耐辐射性[32]。Liu等[34]发现,沉默β-catenin可抑制Oct4、Nanog介导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耐药性和EMT过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治疗具有CSCs样特性和EMT表型的NSCLC进展和转移的潜在靶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可启动肿瘤血管生成,这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MORC家族CW型锌指蛋白2(MORC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形成、生长有关。研究发现,MORC2在肺癌A549细胞株中过度表达,致使β-catenin核内易位增多,同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7、MMP-9、MMP-2表达水平升高,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导致肿瘤扩散和生长[35]。MORC也可增加LCSC标志物ALDH1的表达,维持LCSC的干性特征。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1(serine-arginine protein kinase 1,SRPK1)在NSCLC中过度表达,使肺癌A549和Calu3细胞系中β-catenin核内易位和TCF/LEF转录活性增强,导致靶基因CD44、CCND1、c-myc和c-jun表达增加,促进血管生成,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36]。相反,抑制SRPK1可降低β-catenin核内易位和靶基因的转录活性,从而抑制LCSC的增殖、克隆形成、成瘤潜能、转移和耐药性[37]。因此,上述因子可通过正向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而维持LCSC的功能和特性,对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一些负向调控因子如Axin2、DKK3、GSK3β和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等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维持LCSC的功能和特性。研究发现,miR-582-3p可下调Axin2、DKK3和SFRP1的表达,促进肺癌的复发、转移和耐药[38]。相反,拮抗miR-582-3p可有效抑制异种移植瘤小鼠肺癌的发生和发展[38]。miR-19a/b可靶向抑制GSK3β的表达,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LCSC的自我更新、增殖、克隆和耐药[39]。此外,E-cadherin可抑制β-catenin从细胞膜向细胞质内转运,从而影响干细胞的功能[40]。下调肺癌A549细胞株中E-cadherin的表达,可上调巢蛋白(Nestin)、c-myc、Oct3/4和β-catenin的表达,促进CSCs的增殖、血管形成、生长和侵袭[41]。上调E-cadherin的编码基因CDH1后,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活性,从而抑制LCSC的增殖、转移和复发[42]。上述因子表达下调可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选择性阻止其下调,可调控LCSC的干性特征,这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2.3 在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中的作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与BCSC的功能密切相关,在BCSC的增殖、克隆和侵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机制与乳腺癌中Nestin、LGR4、LGR5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8(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8,LRP8)的高表达有关。Nestin是一种中间丝蛋白,与恶性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有关。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的Nestin通过上调β-catenin及下调E-cadherin、Axin、GSK3β、APC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引发Wnt/β-catenin信号转导和下游靶基因c-myc、MMP-7、MMP-2和Cyclin D的转录,从而促进BCSC的存活、增殖和转移[43]。LRP8定位于乳腺癌细胞表面,具有维持BCSC特性的作用。LRP8通过增强细胞内β-catenin的活性并促使其向核内易位,使经典Wnt途径激活,增强BCSC增殖能力、异种移植模型的致瘤潜能及耐药性[10]。LGR4、LGR5是BCSC的重要标志物,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维持CSCs的干性特征,其机制为乳腺癌细胞中LGR4和LGR5过度表达,促进β-catenin向核内易位,下调E-cadherin的表达。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导致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和Snail的表达增加,可促进BCSC的自我更新、成瘤潜力、迁移和EMT[44-45]。应用LGR5抑制剂MDAMB231处理BCSC后,Wnt3a可重新激活被抑制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恢复BCSC的干性特征[45]。因此,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某些上游因子进行调控,可能是乳腺癌治疗的新方向。
EMT过程与E-cadherin、Snail、MP-1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作为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亦受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使乳腺癌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下降,Snail、波形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从而促进EMT的发生,同时上调CSCs标志物(ALDH1、Nanog和Oct4)的表达,最终促进BCSC的增殖、克隆形成、转移、EMT和耐药[46]。相反,通过上调DKK1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转导,可使MP-1、Snail和波形蛋白表达下调,抑制BCSC的生长、迁移和侵袭[47]。此外,XB130可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促进β-catenin向核内易位,维持乳腺癌细胞的EMT进程和干细胞样特性[48]。PI3K/Akt轴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BCSC的增殖、转移和EMT[49]。因此,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靶向调节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达到治疗乳腺癌并防止复发的效果。
2.4 在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lioblastoma stem cells,GSC)中的作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介导神经发育过程,也可维持GSC的生存和凋亡。有研究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可使β-catenin在GSC中的表达增加14倍以上,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调控GSC的活性[1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可促进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MB)内ZEB1的表达和EMT的发生,促进GSC的迁移和侵袭[50]。受体样络氨酸激酶(receptor-like tyrosine kinase,PYK)在GSC中表达明显上调,使β-catenin核内易位增加,从而可改善细胞的运动性,稳定细胞的生长及促进神经球的形成,维持GMB的干细胞样特性和致瘤性[51]。Wnt1、Wnt3a在GSC中过表达,下调Wnt1、Wnt3a可降低CSC的增殖、迁移、化学抗性及体内成瘤能力[52]。有研究发现,Wnt3a可抑制GSK3β的活性,稳定细胞核内KDM4c(一种JmjC结构域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与β-catenin的相互作用,调节GSC的特性,促进肿瘤的进展[53]。因此,Wnt-KDM4c-β-catenin可能成为治疗GBM的新靶标。另外,GSC可自分泌Wnt诱导的信号蛋白1(Wnt-induced signaling protein 1,WISP1),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维持肿瘤细胞的干性特征,也可通过旁分泌形式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活性及肿瘤细胞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肌酸可抑制Wnt/β-catenin-WISP1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的增殖和生长[54]。由此可见,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可作为GBM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此外,有研究发现,β-catenin向细胞核内转移、GSK3β下调、APC突变或EMT等也可发生在甲状腺癌干细胞、卵巢癌干细胞、前列腺癌干细胞、胃癌干细胞等[55-56]中,影响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转移和耐药。因此,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调控多种CSCs,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针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剂有多种类型,包括小分子抑制剂、新生血管抑制剂和重组药物(基因、病毒)等。PRI-724是一种小分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能够阻断β-catenin与下游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57]。既往临床研究发现,PRI-724可诱导CSCs分化,增加CSCs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58];其与吉西他滨联用治疗胰腺癌具有一定的效果[59]。CWP232291是一种肽类物质,能够选择性作用于Wnt/β-catenin转录产物,有效降低survivin和cyclin D1等基因的表达,活化内质网应激通路[60]。CWP232291治疗难治性骨髓瘤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良好的效果[60]。Cho等[61]发现,Wnt抑制剂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联合应用可通过p53的介导有效抑制CSCs,抑制停药后肿瘤的再生长,该研究强调了Wnt抑制剂与5-FU联合治疗的重要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该通路的活性,对某些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依他尼酸、非甾体抗炎药、氯硝柳胺等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也具有抑制Wnt信号通路的作用[62]。未来这些药物可能用于治疗Wnt信号通路依赖的肿瘤。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CSCs中起着关键作用,可维持CSCs的自我更新、增殖和干细胞表型,还可促进CSCs的侵袭、转移和耐药。大量研究发现,阻断乳腺癌、肺癌、肠癌、GMB、宫颈癌、前列腺癌等肿瘤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上下游靶点,可抑制CSCs的自我更新、增殖、肿瘤血管生成、侵袭和扩散,有效抑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同时可降低肿瘤的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可有效降低该通路的活性,有望成为治疗Wnt信号通路依赖肿瘤的突破点。然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CSCs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从起源上识别并清除CSCs、早期预防肿瘤的发生仍是肿瘤防治的重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