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主骨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探讨

2023-01-05 17:50杨振江殷喜凤柳强龙马惠昇马红炜
光明中医 2022年12期
关键词:枢机少阳筋骨

杨振江 殷喜凤 王 媛 马 亮 柳强龙 马惠昇 马红炜

1 少阳主骨学说的溯源

《素问·热论》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骨……” 文中首次提出了“少阳主骨”这一概念。宋代林亿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胆作骨……《甲乙经》《太素》等并作骨”。 丹波元简根据太阳主皮,阳明主肉,推测少阳理应主骨[1]。笔者考证历代典籍并依据疾病发生发展由表及里的规律,认为太阳主表,阳明主肉,则少阳主骨更为合理,“少阳主胆”之说应为流传之误。

《灵枢·经脉》载:“胆足少阳之脉……主骨所生病者……诸节皆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该条文第一次将胆经与筋骨疾病相联系,并论述了其治疗方法,该条文丰富了“少阳主骨”学说的内涵,说明少阳所主之骨,几乎遍及人体全身,具有普遍性、多部位的特点。

《灵枢·终始》中:“少阳终者,耳聋,百节尽纵”。王冰注:“少阳主骨,故气终则百节纵缓”。《灵枢·根结》载:“少阳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此论述对“少阳主骨”所主筋骨疾病作了更形象、生动、具体的描述。

以上经文中关于“少阳主骨”的论述相互补充,互为印证,从经络系统功能角度,阐述了少阳经与人体骨骼系统密切相关的理论来源,简述了少阳主骨的生理功能,归纳了少阳病理变化所致相关筋骨疾病的典型特征、病机变化,提出骨节病“以经取之”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2 少阳主骨学说的内涵与外延

2.1 胆与骨胆居六腑之首,又为奇恒之腑,其生理机能为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黄帝内经》云: “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2]。《医医病书》云:“盖胆为少阳,主升阳气之先,输转一身之阳气”。少阳胆胆气升发,则各个脏之气生,人一身之阳气运行、脏腑经络的功能是否正常,都与胆有不可切割的关系。

明代医家张景岳《类经》[3]云: “胆味苦,苦走骨,故胆主骨所生病。又骨为干,其质刚……凡惊伤胆者,骨必软,即其明证”。 景岳之论,基于中医藏象学说,明确指出足少阳胆经与骨质二者存在内在生理病理联系,少阳胆经失常,则“骨必软”,即骨质强度改变。肝胆互为表里,在肝主疏泄、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下,将肝之余气生成的胆汁散于胃肠,促进饮食水谷化生气血津液,继而分布濡养于全身各脏腑,各脏腑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肝主筋、肾主骨的作用才能得以体现。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其气刚,与骨质之刚相通[4]。因此当胆腑失其功用,则骨失所养,胆气失其刚,病及于骨[5]。

2.2 枢机与骨《难经·三十八难》云:“所谓府有六者, 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 主持诸气……其经属手少阳”。《灵枢·根结》载: “少阳为枢”[6]。《素问·厥论》载: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7]。景岳认为少阳为枢,其生理作用为输布气机,使气机出入、升降正常,协调运转。少阳枢机不利则会出现关节运动不利或疼痛的症状。

2.3 髓与骨《素问·痿论》曰:“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难经》曰:“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灵枢·根结》云:“骨繇者取之少阳”。少阳病变则可出现“骨繇而不安于地”之重症,此为少阳病变可致骨强度降低、骨质疏松等骨性疾病的理论依据。

2.4 筋与骨《黄帝内经太素》曰:“少阳者肝之表,肝候筋,筋会于骨,是少阳之气所荣”。关节的活动需要筋骨配合方能完成,从筋与骨的关系论及了少阳主骨理论内涵。

2.5 经络与骨《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直下抵绝骨之端……是主骨所生病者”,此处从经脉循行的角度论及少阳经循于全身多处骨关节,经脉所过,病之所及。《灵枢·经脉》所载:“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诸节皆痛”。《黄帝内经太素》中注:“足少阳脉主骨,络于诸节,故病诸节痛也”。皆从经络循行角度对论及少阳主骨之理论。后世清代医家张隐庵则在其论著中,将少阳经脉引起的筋骨疾病的具体部位详细描述了出来,其观点皆指出“少阳循行于骨,主骨生病”。

《针灸甲乙经》言:“腰胁相引急痛,髀筋瘛,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素问·骨空论》载:“少阳主骨所生病,故治少阳之维……名曰光明”,由此可见,足少阳胆经上腧穴的功效与主治可为“少阳主骨”学说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也为少阳经上的穴位可治疗骨性疾病与疼痛提供理论基础。从经络腧穴角度可知少阳经上的穴位功效和主治多与骨及其病证有关。

2.6 精血同源与骨《顾松园医镜》曰:“胆而主骨病者,乙癸同源也”,从乙癸同源、精血同源互化角度切合“少阳主骨”学说。肾藏精、肝藏血,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充养,且能相互资生,均与胆作用于骨的特性有密切关系。从乙癸同源角度论及筋骨疾病,则与内经中少阳枢机理论截然不同,肝藏血主筋养骨,肾精肝血充盈,濡养功能正常,则筋骨强壮,运动灵活自如。若肝肾之精亏血少,筋骨失养,则骨骼不坚,甚则痿废不用。此外,肝肾之气充沛,升发疏泄畅达,则激发各脏腑功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从肝肾同源的角度阐述肝肾功能对骨的影响,也进一步论证了“少阳主骨”学说。

2.7 胆汁与骨《类经·藏象类》曰:“胆附于肝,互为表里……肝胆相济”。以藏象理论为基础,胆汁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二者生理机能密切相关,胆为中正之官,其气亦刚,此恰于骨气相合相成,胆主疏泄和排泄胆汁,可促进饮食水谷消化吸收,为骨骼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胆生理功能失常,则脾胃运化失司,进一步影响气血精液运行代谢,延及形体官窍、四肢百骸及肾脏,骨髓失养,进而发展为骨痿等筋骨疾患。

3 少阳主骨与肾主骨的关系

临床上“肾主骨”与“少阳主骨”的关系主要从肝肾两脏的关系上体现。肝肾之间关系可高度概括为“肝肾同源”“乙癸同源”。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藏血,肾藏精,其关系主要表现在藏泄互用、精血同源等方面。

肝失疏泄,藏血不足,血虚不能濡养筋脉,则关节肌肉或不荣或不通而引起疼痛,关节失去筋的调控而屈伸不利,肌肤不得润泽而麻木等症状,而发为骨痹。肾精不能封藏,肾阴精不足者,手足、经脉不得肾精濡养而出现瘈疭、拘挛等。肾不藏精,精泄髓耗,久致齿骨枯槁;肝主筋,肾主骨。筋具有连接和约束关节的作用,筋性属刚强,亦与骨气刚强之属性相通。

“肾主骨”与“少阳主骨”,两种概念的提出,基于了不同的角度, “肾主骨”以中医学藏象学说为基础,着重于论述脏腑功能,是五脏一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临床的指导作用偏重于“壮骨”,“少阳主骨”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发挥经络系统沟通联系、运输气血作用及其经气感应和传导信息的作用,阐述胆经失常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这一理论进一步丰富了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方法,从筋骨维度来平衡人体阴阳,使人体筋骨的功能更加相互协调。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了人体藏象经络理论。为中医治疗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同源异构及普遍联系思维方法的具体表达。

4 少阳主骨的临床应用

4.1 治疗原则的制定在人体骨骼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中医学理论出发,人体骨骼的重建机制可以看作一套内在自和的阴阳系统,“少阳为枢”即可认为是调和阴阳之要冲,可以维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间的动态平衡,达到增强骨质的作用。笔者认为,立足“少阳为枢”,可以指导理解中医治疗筋骨疾病时常用的一些治疗原则和特色治疗原则——调畅枢机、和解少阳。

“和法”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其在理念上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体自身,人与自然,饮食劳逸,治病养生,都要求和合,从而奠定了“和法”的理论基础[8]。东汉张仲景将病证结合,提出了和解表里、调和脏腑的理念,并创制了柴胡类方,沿用至今[9]。金代成无己首次将“和解”法与少阳证结合在一起,并提出小柴胡汤能够和解少阳、升清降浊,使机体表里相和[10]。

临床筋骨疾病的中医治法包括针灸、手法、药物等。基于“少阳枢机”与骨之联系,将调畅枢机和解少阳法贯穿于筋骨疾病的治疗中,可有桴鼓之效。

4.2 治疗方向的选择“少阳主骨”理论从胆、胆汁、筋、枢机、经络、髓、精血等方面将少阳与骨相联系。临床上筋骨疾病的治疗可从诸多方面入手,大致总结如下。①从经络入手——经之所过,病之所及:足少阳胆经纵行全身多处骨关节,少阳为枢,枢机利,则人体气机升降正常,若少阳枢机不利,则其经脉气血郁滞,久则筋骨失养,不荣不痛则痛,因此临床治疗筋骨疾病可从疏通少阳经络循行入手,疏通调和少阳气机。②从胆气入手——骨之强度与密度:少阳胆气与骨相合相成,气质皆刚。少阳胆腑失和则骨质失其刚,则 “骨繇而不安于地”“百节纵缓”,骨质强度和密度降低,若胆气不足,则人体骨气失充,发生骨折的概率增加。而骨折的愈合亦需要人体气血的充养,若少阳经气不足,骨折久而难愈,临床在补充人体气血同时,不可忽视胆气的充盛与调和。③从胆腑入手——伴随小柴胡汤证:临床上伤科患者往往会产生情绪波动,由于情志等因素的影响,会伴随口苦、咽干、目眩、不思饮食、心烦喜呕、身有微热、苔薄白、脉弦紧等症状。这些临床症状在骨伤科患者中十分常见,临证时,可在方药中配伍和解少阳之药,综合调理。

5 讨论

传统中医筋骨疾病的辨证多从肝肾角度直接入手着重于补肝肾壮筋骨,“少阳主骨”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筋骨疾病时侧重在足少阳经、足少阳经筋的功能发挥,侧重胆的治疗,针刺选穴从胆经、三焦经入手,遣方用药从梳理少阳经气入手,就筋骨疾病的慢性和复杂性而言,从少阳论治,则更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更具科学性,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国内王鸿度团队根据“少阳主骨”理论,首先提出从足少阳胆经论治骨质疏松症[11],并认为“少阳为枢”在此病中起着重要的调和作用,张健豪[12]、岳荣超[13]认为:针刺少阳经穴可以和调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扭转骨质疏松过程中的骨重建失调,达到抗骨质疏松的目的。曾惜羽[14]动物造模实验同样证实电针足少阳经穴对于小鼠骨微结构有积极作用,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范薇等[15]基于“少阳主骨”理论,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少阳胆经要穴阳陵泉对治疗AA大鼠有明确的抗炎增效作用,并可以明显促进骨和软骨的修复。王丽敏[16]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小柴胡汤可治疗“少阳主骨”功能失调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国内外学者对胆源性骨病的深入研究也证实胆功能障碍能够引起骨质改变,进而导致筋骨疾病[17]。

本文对历代文献中“少阳主骨”理论进行梳理,对其临床治疗原则,治疗方向的选择进行探索,临证时可全方位、多角度切入,运用中药方剂、烫熨、熏洗、刮痧、耳针、针灸、拔罐、推拿理筋手法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综合疏通经络之气,调理精、髓、胆腑等功能,进而减少预防筋骨疾病的发生,治疗已患之骨伤病。“少阳主骨”理论,对于临床治疗筋骨疾病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枢机少阳筋骨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芒种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童心童画
《三千年》
筋骨 道德 温度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