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世 博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英雄模范是引领时代前进,推动社会进步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和讲话中都表达了对英雄的缅怀、推崇、敬仰之情,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既秉持唯物史观又立足当下世情、国情、党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和观点,这些观点内涵丰富而生动、意义深远而现实,有助于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学习英雄精神、秉持英雄情怀、怀揣英雄梦想继续前进。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历史和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3]89“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3]295明确了英雄来自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英雄观。习近平的相关论述既宏观地将人民群众看为英雄,又微观地将人民群众中的杰出人物称为英雄。
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4]5因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5]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是人民群众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灿烂辉煌的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是由人民群众书写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同样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作为国家主人和真正英雄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6]因此,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
英雄来自人民群众,英雄人物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习近平在表述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和讲述英雄人物的时候,英雄的概念是既具体又抽象的。在多个重要讲话中习近平称赞了左权、张自忠、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和参与抗战的爱国团体,这是对英雄的具体化。同时他也提出了“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7]18-19的重要论断,明确了英雄的判断标准。这指明,英雄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从人民群众中脱颖而出的,同所处时代的历史前进方向一致,并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贡献的人物。同时,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密不可分,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成为英雄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创造了英雄;英雄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也是人民群众的英雄;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而不能认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决定者,英雄与人民群众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习近平认为英雄身上都具有英雄品格,即矢志不渝、坚守信念、不忘初心的使命和忠诚品质,顽强拼搏、无怨无悔、不改为国为民奉献志向的执着品格,无私奉献、不计得失、达到忘我无我伟大境界的朴实品格,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8]因此,英雄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由时代、实践和个人努力综合生成的。时代呼唤英雄,为英雄的产生创造历史条件,而实践成就英雄,为英雄的产生奠牢现实基础。在时代和实践的造就下,个人挺身而出生成了英雄,三者缺一不可。
英雄是时代的产物。习近平指出:“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7]15英雄是在一定历史条件、时代环境下催生的,时代催生出、涌现出各行各业的英雄。在中国,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戴安澜、“狼牙山五壮士”等诸多英雄和英雄群体。和平建设年代更是英雄辈出,催生出一批为国家工业建设作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例如“铁人”王进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孔繁森、为保卫领土不受侵犯的卫国戍边英雄祁发宝等。这些英雄模范或是为国家和民族独立奋不顾身、勇于奉献,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铭刻了不可忘记的壮丽事迹;或是在各行各业的平凡事业中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感染了不可数计的后继者。恩格斯曾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9]英雄是时代赋予他们的桂冠,是时代造就了英雄,同时英雄身上也承载着这个时代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价值取向、思想倾向和精神风貌,对引领时代有着重要作用。
英雄是实践的产物。毛泽东曾在《实践论》中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10]习近平认为英雄人物、英雄情怀、英雄精神也是立足伟大实践产生形成的。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习近平历数抗战英雄人物和英雄群体,提出“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7]15深刻说明了只有投身于群众性实践的人才能成为英雄。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袁隆平,一生忧国忧民、造福人类;于敏、黄旭华等为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为保护生态环境勇把沙漠变绿洲的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等,他们积极投身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谋进步、为国家谋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正是人民中脚踏实地、奋勇图强、敢为人先的践行者。
英雄是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习近平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11]时代和实践创造了出现英雄的条件,但成为英雄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来实现。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毅然奋斗在抗击新冠疫情第一线,以生命捍卫生命;人民科学家南仁东耗费二十二年心血建造“中国天眼”;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农民院士”朱有勇,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贫农困地区;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敦煌莫高窟守护人们择一事终一生,坚守大漠、矢志奋斗、执着拼搏。这些英雄楷模为时代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生动诠释了经过个人的努力能够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深刻突显了个人奋斗对于自身成为英雄的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12]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岗位,没有个人的努力奋斗,就难以抓住时代和实践创造的机遇,就不可能脱颖而出成为英雄。
英雄是时代的标杆,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值得人们学习、纪念的榜样。习近平指出:“正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不懈抗争和持续奋斗,正是因为前人们浴血奋斗和英勇牺牲,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独立自主,我们的民族才有了今天的发展繁荣,我们的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18]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的民族危亡之际,正是无数投身抗战的英雄们才使我们免于遭受殖民统治的磨难,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同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英雄模范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也需要从英雄身上汲取不懈努力、奋勇前进的无尽力量。
英雄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动力。当前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惊天动地的变化,我们取得了许多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而易举能实现的,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征程中;在推动国家、社会、人民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的过程中,“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1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立足时代特点进行新的伟大建设、促进新的伟大发展、铸就新的伟大奇迹、书写新的伟大辉煌,尤其需要敢担当、敢作为、敢创新、敢探索的英雄,引领人们共同前进。
英雄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7]19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是英雄精神的载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千千万万的英雄人物和英雄群体,传颂着各种英雄事迹,形成了各种英雄精神,为中华儿女树立了精神支柱,成为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榜样。我们学习英雄是把英雄作为一种激励因素,在学习英雄事迹的同时要践行英雄精神,在平凡工作中积极进取、坚定信念,发扬自强不息、脚踏实地的优良传统,而不能自甘平凡,把英雄当做不可逾越的对象。发挥英雄的激励力量一方面在于外部的、正面的积极引导,另一方面我们要从英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差距、补短板,激励自身全面发展。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4]159纵观历史和当代涌现出的杰出英雄人物,他们为社会、国家、民族乃至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要“尊崇褒扬、关心关爱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建立健全关爱关怀机制,维护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的荣誉和形象,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13]11-12,在新时代更好捍卫、宣扬、学习英雄。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区别错误认识。形成全社会崇尚英雄的局面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区别错误认知,正确看待英雄人物,理性崇尚英雄精神。马克思主义的英雄观不否认卓越人物的作用,但一定要立足于时代的社会发展条件去看待英雄人物,既不能走向尼采那样认为“超人”是历史主宰者的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也不能走向黑格尔那样认为英雄人物精神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同时还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抹黑英雄、否认英雄、歪曲历史的错误认识。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有些人刻意抹黑我们的英雄人物,歪曲我们的光辉历史,要引起我们高度警觉。”[14]一些歪曲历史事实、抹黑英雄人物的虚构污蔑文章借助新媒体大行其道;“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15]破坏了英雄形象、伤害了英雄情怀。在此背景下,缅怀英雄、表彰模范、奖励楷模是尊重历史、澄清历史、还原历史的需要,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阴谋、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歪曲,英雄不容污蔑,要高度赞扬英雄,真正尊崇英雄,切实捍卫英雄。要肯定英雄的历史作用和积极作用,站在英雄从人民群众中来的正确立场上崇尚英雄。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文学艺术、纪念活动宣扬英雄。大众传媒、文学艺术是塑造英雄形象、传播英雄事迹、歌颂英雄精神的重要手段和表现载体。习近平指出:“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3]295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以及网络媒体、融媒体、自媒体等新兴媒体,要在正确舆论导向下坚持英雄的正面宣传,切实发挥英雄榜样示范作用。电影、电视剧、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小说、散文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积极反映英雄人物的真实事迹,适当加以文学渲染、艺术加工,热情讴歌英雄的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信仰坚守和道德情操,以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展现给人们,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感染人们,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宣扬英雄。要依托重要节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场馆等开展多样活动铭记、宣扬英雄。习近平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16]铭记英雄才能崇尚英雄,重要节日、事件、人物中蕴藏有丰富的英雄精神资源。近年来国家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多个重要纪念日,开展大型隆重纪念活动。英雄人物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也在各地兴建,赴红色文化基地参观实践的人数日益增加。这些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铭记、崇尚、宣扬英雄的氛围,推动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英雄事迹宣讲常态化,推动学习践行英雄精神。“党性教育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作用,多讲讲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崇高风范。”[17]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周年大会、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等多个重要场合都强调要学习英雄事迹、发扬英雄精神,“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1]。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涌现的英雄、楷模、榜样等先进典型的事迹宣讲,进工厂、进社区、进学校,旨在以英雄事迹鼓舞人,以英雄品质感染人,以英雄精神教育人。每位公民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获取不竭精神动力并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广泛传播英雄事迹、正确树立英雄形象、开展英雄研讨、加强英雄研究,切实发挥英雄楷模的榜样示范作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3]8英雄正是爱国主义践行者的代表人物,英雄事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案例,英雄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崇尚英雄就必须坚持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18]道德建设不仅是理论的学习与内心的感化,而是知情意行的总体作用,学习的目的之一是模仿,模仿的结果就是行为的外在体现。学习英雄不光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不能做“口上英雄”“纸上英雄”,只学不做、空谈一气,而要把践行英雄精神自觉融入到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总之,习近平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既坚持了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又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想,是统一的、发展的、开放的,而不是割裂的、停滞的、封闭的,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在新时代、新情况、新条件下的新发展。中华民族是成就英雄、争做英雄的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19]无论是英雄的人民还是英雄的人物,他们内心无不蕴涵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或是为人民大众的解放而努力;或是为民族的复兴崛起而斗争;或是为追求科学的真理而不懈探索;或是为穷尽宇宙的奥妙而上下求索。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更要将崇尚英雄、铭记英雄、宣扬英雄、学习英雄融入到深入学习百年党史的行动中,切实从英雄事迹、英雄精神品质上汲取前进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