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琳梓 李佳骏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提要] 本文探讨建立高校支出预算管理模式的意义,分析当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研究构建高校支出预算管理模式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完善建议,以促进高校建立起科学且完善的支出预算管理模式,提升高校资金使用效率。
在高校的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通过预算管理可以促进高校完善经济预算模式,加强高校对于自身资产的管控效率,促进高校日常运营以及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需要加强对于高校各项支出预算的投入,积极分析高校在日常运营以及发展阶段会产生哪些经济支出,并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从而促进高校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校教育工作能够完善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工作,逐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效率,以此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在发展阶段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发展水平,强化高校对于自身资产的管控质量,需要高校在发展阶段加强预算管理,构建起科学且完善的支出预算管理模式,以此实现对于高校内部各项经济支出的有效管控,从而使高校能够科学管控自身资产,充分掌握高校在各个运营以及发展环节的资产支出情况,进而制定充分契合高校发展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举措,促进高校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高校对于自身资产的管理效率以及水平,从而助推高校发展效率不断提升。基于此,需要高校持续性强化对于支出预算管理工作的投入,不断探索全新的支出预算管理方法,逐步完善支出预算管理方式,从而构建起全新的高校支出预算管理模式,助推高校资产管控水平的不断提升,持续性强化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优化高校发展效率。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所以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当中需要以支出作为数据指标以及工作导向,构建起科学且规范的支出预算管理模式,从而促进高校发展水平及效率的提升。针对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本身来讲,其所强调的最为主要的数据指标便是预算支出的责任以及效率,要求在该项工作阶段积极展开预算编制,科学推动预算执行,有效落实预算监督,并且能够在以上流程中充分关注预算工作的结果产出,从而在投入固定的情况下产出更大的效益,实现高校对于自身资产的充分利用。总结来讲,建立起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国家财政部对于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关键性要求,所以在高校的运行以及发展过程之中需要充分展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将该项工作积极落实,在高校构建起以绩效目标的实现为工作导向的支出预算管理模式,以此有效评价预算管理工作绩效,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反馈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科学且完善的应对策略,帮助高校实现对于资产的优化配置,有效节约高校运营及发展成本,促进高校发展效率及水平得到持续性的优化。
高校支出预算管理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从而优化高校内部资产利用效率。总结来讲,高校积极构建支出预算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如何有效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是一个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优化单位发展效率、提高发展水平的关键性举措。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基地,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有必要在高校范围内构建起支出预算管理模式,通过科学规范的支出预算管理模式确保高校实现对于各项发展基金的科学运用,使高校内部资金对于高校运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本质上来讲,只有将高校内部有限的资金运用到高校发展的关键性环节、重要发展部门,才能促进高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例如,在高校内部加强对于科研的经费投入,有助于加速高校的科研效率,强化高校学术水平,从而为我国社会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础,而这也充分契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能够实现低经济投入、高结果产出,全面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速发展。
第二,有助于促进高校稳定发展。高校的发展与运营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并且繁杂,其中的财务工作不仅与高校的日常办公开支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内部各个学院的教学水平以及科研成效,而且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情况对于学校的硬件设施保有情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以上方面都需要拥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所以,有必要在高校内部积极构建起支出预算管理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对高校内部各项财务支出进行科学化管控,使高校能够将资金用到需求较为迫切的发展环节,从而促进高校发展效率及水平的提升,保障高校的稳定发展。从本质上来讲,预算作为一种科学的财务管控方法,能够保障高校内部资金合理兼顾到高校的各个发展环节以及流程,所以在高校内部构建起支出预算管理模式有助于促进高校实现长期的稳定发展,保障高校各项资金利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质量,使高校为我国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第三,契合高校资源优化配置需求。在高校积极构建起支出预算管理模式同样充分契合高校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对于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科研质量的增强可以起到良性的助推作用。近年来,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支出预算管理方法,而这充分说明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该项举措能够充分确保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水平,确保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充分契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使高校逐步强化对于自身资产的管控水平,进而结合高校发展需求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在高校内部产生大量资产闲置、资产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促进高校发展水平的提升,同样也有助于高校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使高校为我国人才培养事业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当前高校支出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对高校预算工作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高校对于自身资产的使用水平,无法切实保障高校发展效率最大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仍然采用二级部门预算管理体制。高校支出管理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仍然采取传统模式下的二级部门预算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相对于当前高校的经济发展效率以及运营水平来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支出预算管理工作水平以及所取得的成效。从高校运营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讲,其内部的各个院系拥有不同的教学分工,对于资金的使用需求、使用途径、使用方式等都各不相同,所以高校通常会采用二级部门预算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是在高校统一领导管理之下,由各个院系充分自主自身财政权力,并且主动承担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在此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下,各个院系能够充分根据自身的财政需求情况展开整体预算编制,安排资金使用。而在此过程当中缺乏高强度的财政预算监督及统一规划使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资金的浪费,并且各个院系之间的各自为政也不利于提升高校整体支出预算管理质量,无法最大化发挥出资金的作用。
(二)支出预算编制方法相对传统老旧。在学校内部所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相对传统落后也是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对于高校支出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无任何益处。实际当中,高校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为“基数+增长”的模式,此模式将上一年的支出总额作为计算的基数,随后根据今年的财政使用规划以及学校未来发展事件做出预测规划,逐步推算出学校第二年的资金支出情况。而这种预算编制方法较为传统落后,预算流程相对简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第二年的财政支出数额,但是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无法充分保障高校在资金使用阶段所出现的意外情况,导致高校预算编制过程缺乏灵活性,这显然并不契合当前高校发展需求。
(三)支出预算模式财政分权背离实际。在高校内部展开支出预算管理工作时,通常采用财政分权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运用校长负责制,财政权力由校长以及高校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分开责任执行,不同人员负责不同的支出预算管理部分。而这种财政分权的形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抓就死”的情况产生,但是过度的财政分权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且这种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缺乏问责制度,一旦出现财政预算管理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追究责任人。甚至一部分负责人员在开展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期间并未充分考虑高校发展阶段对于资金的需求情况,同时缺乏承担责任的部门,因此也导致高校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支出预算管理工作质量不高,而这显然并不利于实现高校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培养工作也并无任何益处。
(四)缺乏高校科研财政预算有效评价。在高校的发展与建设中,对于科研的财政预算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与高校的科研水平以及教学质量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因此能否切实保障高校科研质量、推动科研发展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内部的科研财政预算情况。而当前高校支出预算管理工作中,缺乏对于科研财政预算工作的有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科研财政预算工作的实效性,对于促进高校科研的快速发展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当中,主要表现为并未积极构建起高校科研财政预算的有效评价模式,因此无法通过评价的过程反馈出高校科研财政预算所取得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支出预算管理水平,需要科学设计与规划高校支出预算管理各个流程及环节,逐步构建起科学且完善的高校支出预算管理模式。
(一)完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加大力度完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是构建高校支出预算管理模式最为关键的一环,完善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有助于高校发展效率及水平的提升,确保高校实现对于内部各项财政的科学管理及预算,发挥出高校财政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高校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实际当中,高校需要摒弃传统模式下的二级部门财政预算管理体制,逐步设立起更加科学且完善的财政管理方式。首先,高校需要立足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在高校内部建立起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预算管理委员会实现对于各个院系内部财政预算的有效管控,同时也通过该方式创新高校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而各个院系的财政预算以及需求情况可以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统一考量,并且针对于每一个院系的需求情况以及当前学校财政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当前学校发展方向、科研情况、教学需求等方面因素,做好高校内部每个院系的资金分配工作,确保每个院系的财政预算符合其发展需求并且不会产生财政资金浪费。其次,需要设置财政预算监督部门,对高校内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财政预算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且对财政预算管理委员会所制定的预算编制、资金整体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审核,以避免其中出现不规范现象,及时纠正在财政预算管理委员会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充分保障学校内部财政使用的科学性,致力于全面促进高校发展效率与水平的提升。
(二)更新高校预算编制方法。及时更新高校预算编制方法也是提高高校财政管理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有助于构建起更加科学且完善的支出预算管理模式,促进高校发展水平以及效率的不断优化。首先高校需要摒弃传统模式下的预算编制方法,在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基础上寻找突破,致力于提升高校预算编制工作的实效性,充分结合下一年度高校各个院系的发展规划和整个高校的教学规划展开预算编制工作。例如,在进行高校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加强对于高校内部运营情况的调研,充分考虑到上一年度预算编制的使用情况,查看上一年度预算编制是否产生浪费,分析上一年度预算编制所产生的效益,之后充分结合下一年度高校的发展目标以及科研发展趋势进行预算编制,在此阶段需要做到预算编制与高校发展实际相互契合,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持续性。这种预算编制方式不但充分强调了高校发展的重要地位,而且能够使高校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展开运营以及管理,使高校逐步摸索出全新的发展途径,有效促进高校科研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与优化。
(三)落实高校预算统一管理。为了切实提升高校运营以及发展水平,确保高校各项预算运用的科学性,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成效,需要积极落实高校预算的统一管理,这样才能有效构建起高校支出预算管理的全新模式,使高校预算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需要对高校预算工作展开统一管理,摒弃传统模式下的财政分离模式,在进行统一管理期间需要充分考虑到各个院系在发展及运营阶段的基本经费,结合每个院系的发展情况给予其相应的基本经费,随后结合各个院校科研项目情况以及后续人才培养规划、设备采买规划等进行预算管理。在此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到各个院系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一个院系对于资金的需求迫切性展开统一的预算管理,以切实保障预算管理方案的科学性,同时有效满足每个院系在发展阶段对于资金的需求,避免产生预算资金浪费的情况,从而为我国高校的运营以及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撑。
(四)完善高校科研预算评价。在高校内部构建起科学且完善的科研预算评价同样是一项关键性的举措。通过该项措施能够充分反馈出当前高校科研中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当前资金预算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进而针对科研项目的展开情况制定相应的完善举措,保障科研项目的资金供应,同时促进高校运营及发展水平的提升。在实际当中,需要对高校科研的展开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高校科研对于预算资金的需求情况,统计高校内部各个科研项目的实施现状,之后进行统一规划,注重资源协调,逐步满足高校内部科研工作对于资金的需求。同时,通过完善的评价措施对于高校科研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评价,以此反馈出科研预算的使用实效性,明确科研预算所产生的效益,之后以此为依据展开高校科研预算编制工作,切实保障高校内部资金使用的科学性,有助于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需要加大力度构建起高校支出预算管理模式,以此帮助高校实现对于自身资金使用的科学管理,促进高校资金预算工作顺利进行,助力高校发展效率及水平得到持续性的优化,为我国科研项目以及人才培养贡献出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