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阳阳
(郑州商学院 河南·巩义)
[提要] 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蕴含的地域风情、价值取向、人文素养,为地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产学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提供丰厚的素材,地方高校是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阐释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论内涵,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个维度,分析郑州商学院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现状,重点探索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策略,为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保障。
地方特色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情结和思想情感,对于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有着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坚持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服务当地社会文化发展,是地方高校应尽的职责,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传承基础。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在于二者的互动性。地方特色文化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地方高校发挥四大基本职能的母体。地方高校根植于地方,其自身的发展与地方文化建设一脉相承,是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智力支撑。在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不断接触、融合的过程中,高校通过所在地方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变迁的步伐,将传统性、时代性、独特性进行有效的展现,辐射周边文化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最终形成互动发展、共同提升的循环运转体系。
(二)传承核心。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承功能和创新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功能。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是一种以文化批判为前提的传承,并非全盘照搬前人已有的文化,而是对前期积累的文化加以挑选、认同,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创造,进行批判性传承。高等教育进行的文化选择也是以文化批判为基础的挑选。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批判,而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批判,我们所进行的全部文化创新,都是以对人类已有文化进行文化选择与文化批判为前提。
(三)传承价值。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价值在于文化的引领与辐射。地方高校既是地方从事教育的机构,也是当地的文化中心。其扎根于地方,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不只是要服务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更肩负着引领地方文化发展、创新的责任。作为新文化创造与培育的核心基地,地方高校长期以来影响、引领着地方特色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借鉴先进的外来文化,并辐射周边,不断继承与发扬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引领地方文化发展与创新,扩大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力,提升地方文化辐射力,是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价值体现。
(一)郑州商学院所在地巩义市特色文化简介。郑州商学院所在地巩义市位于中原腹心,滔滔黄河和潺潺洛水在这里汇流,孕育了光耀千古的河洛文化。“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河洛文化源远流长,其发祥地便出自巩义。千年以来,河洛文化用它独特的魅力滋养着巩义这片土壤,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厚实的发展力,助推巩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巩义市的豫商文化、庄园建筑文化、诗歌文化、石刻文化、留余文化、家训文化、乡贤文化、民居民宿文化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当地标志性的特色文化,对于人才的培养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郑州商学院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现状
1、人才培养。在教学方面,郑州商学院开设了《河洛文化艺术》《豫商文化专题》《巩义地方文化》等课程,使学生了解河洛文化的精神、制度、理念、故事、商训、商业风俗、民间手工艺等,传承并发扬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全方位育人。
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的“第二课堂”活动当中,以丰富的形式感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学校成立了“河洛大鼓工作室”“河洛剪纸工作室”;为了普及宋陵文化知识,宣传保护宋陵文物,学校重点推出“宋陵文化成功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通识游学活动,使学生对宋陵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史知识和文化素养;组织学生到康百万庄园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更好地了解、凝练、传承和发扬传统豫商文化;学校孝义文化中心举办了孝义文化周活动,以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领略孝义文化的丰富文化内涵,看到根植于巩义这片热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基。
2、学术研究。郑州商学院自建校以来,扎根巩义市发展,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与文化优势,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潜心做好学术研究,积极融入地方社会发展。学校充分挖掘巩义市优秀的特色文化资源,以诗圣故里、康百万庄园、宋陵等为依托,确立了学校“三服务”的科研工作方针,制订了“企业(政府)出题、学校支持、院部作答、市场检验”的工作机制。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成立了杜甫研究所、宋陵文化研究所、巩义窑陶瓷研究院、黄河流域商文化研究中心、智能商业研究院、豫商文化研究中心、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竹林精神研究中心、孝义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进行横向和纵向课题研究,服务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进一步总结凝练、深入挖掘巩义方志文化资源,积极转化方志资源教学成果,推动方志文化在校园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发挥方志文化在育人上的重要功效。
3、服务社会。郑州商学院立足于巩义河洛文化,深耕当地社会文化发展,努力成为展示与传播巩义特色文化与城市文明的核心平台,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探索立体化融合模式。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服务于地方发展,培养适合地域发展的人才,结合巩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优秀的特色文化,加强校企合作、校政合作,依托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豫商文化研究中心、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集聚专业力量组成帮扶团队驻村助力巩义十五个乡镇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依据巩义特色旅游文化,主动对接当地产业转型与旅游业发展,依托长寿山景区、康百万庄园等文化遗产,与政府、企业联合开展合作项目十余项,邀请业内专家参与涉村镇石窑民宿资源研讨开发,促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推广与传承。
(一)传承原则
1、思想指引原则。加强地方高校自身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引导,要以中国特色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引导地方高校大学生坚定自身政治信仰,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与思想导向,夯实自身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2、批判继承原则。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要秉着批判原则,进行选择性继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性看待精华与糟粕的并存。要对地方特色文化做出认真审慎的区分,在吸收、传播的过程中进行适宜的选择与创新,善于从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脉络与趋向,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补充创造,使地方特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协调。
3、融合互补原则。全球一体化使得国家、地区之间的文明与文化交流变得更为畅捷,提供的互动平台也更加宽广。在地方高校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排斥其他地域的文化尤其是西方的文明。在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过程中,要站在东西方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汇点上,融合互补,相互借鉴、吸收、发展,使得地方文化更具有先进性与中国特色,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的浪潮之中。
(二)传承路径
1、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地方高校可以从所在地方特色文化中寻找丰富的资源,建设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体现在校园中的每个角落。比如,可以在校园里建造一些地方历史名人的塑像;挑选出当地著名历史人物名言名句,张贴在教室、宿舍楼等场所内,也可以书法的形式,制造牌匾悬挂在教学楼等建筑前;给新盖的建筑物、新修的道路、新修的活动广场等,以蕴含地方特色的名字命名;利用校园中的展板、文化墙等进行地方特色文化展示,增强特色文化的普及面,等等。通过以上这些形式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将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从身边点滴中随处接受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对地方高校学生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
2、加强地方特色文化著作阅读。地方高校要引领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丰富自身文学素养。高校所在地诞生了很多优秀文学作品,其中蕴含了丰厚的人文素养与地方情结,通过阅读可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及价值观的塑造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熏陶,在学生审美情趣、文化品位、文化自觉的提升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可以认真阅读、品悟,著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就可以很好地转化为其自身精神素养,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可以借助“书香校园”工程,在阅读优秀文化经典著作的同时,进行名句名段的摘抄与诵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3、开设地方特色文化讲座。讲座是高校学生在课堂之外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其较强的学术性、知识的宽广性可以给人带来新的启示,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地方高校可以经常开展以普及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讲座,这也是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抓手。对于地方特色文化中一些不容易理解或者理解出现偏差的问题,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使学生有更为明确的认识,对于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社会进程的结合点与发力点也有更为长远的目光。通过讲座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可以更好提升知识的传播与吸收效率。地方特色文化讲座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夯实必要的知识基础。
4、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极其活跃、多元性很强的模块,是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知识领域的扩展、文化情操的陶冶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场所。学生社团活动趣味性较强、可参与度高、加入门槛低,使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快捷。借助学生社团可以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民间故事演讲、书法比赛、传统剪纸技艺展示、摄影比赛、辩论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地方特色文化,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地方特色文化,达到培养兴趣、普及知识的目的。
5、拓展地方特色文化传播渠道。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凭借自身的低成本、互动性强、传播较快等特点,成为当今媒体传播的主要渠道。高校学生对信息技术接受能力很强,新兴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运用新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突破点。可以借助新媒体多样的传播形式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新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化、立体化的方式多层面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核心内容,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线上论坛或者制作相关专辑;创建地方特色文化网络博物馆,普及文化知识;搭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网站,进行相关书籍、服饰、特产的销售;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学生喜欢的传播方式,在社交平台上进行短视频播放、发起话题讨论等,提升地方特色文化学习的参与度。
6、加强社会实践体验。在地方特色文化传承过程中,地方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文化基地、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地方做志愿服务。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创业的企业进行参观与交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价值,增强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做到知行合一。对于一些地方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因其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进行师徒制教学,则更需进行实践深入体验。除了外出进行参观了解外,可以在校内建立地方特色文化的实践基地,邀请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人或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现场传授与示范,这样的实践教学更易被学生所接受与认可,达到更好的地方特色文化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