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制播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3-01-05 09:29张绮杭州文广集团科技发展中心制作部
环球首映 2022年3期
关键词:制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

张绮 杭州文广集团科技发展中心制作部

近年来,4K广播电视技术突飞猛进,带动了人们对高质量广播电视内容的需求,再加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等前沿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广播电视制播业务逐渐迈向新媒体时代,以超高清高分辨率广播电视制播技术与相关设备为制播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但不可忽视的是,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获取信息内容的媒介更加多元,相对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固定单一的内容、固定时段播出的形式而言,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在新媒体平台上观看与收听节目,这种信息接收习惯的转变对传统广播电视制播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得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着受众分流、收益空间缩小的显著困境。为迎合时代发展、适应新媒体环境,应当牢固树立受众需求导向意识,依托广播电视媒体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制播模式上实现现代化创新,以此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

一、新媒体环境对传统广播电视制播模式的冲击

近年来,随着“三网工程”的推进,手机、网络等新媒体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受众为满足自身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开始向新媒体平台迁移,对传统媒体的认同感与依赖感显著降低。相关调查显示,全国至少70%的用户不愿意主动接收传统媒体的信息,且以年轻群体为主。在此种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制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是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环境,使得广播电视制播模式亟待转型升级,而这一转型过程周期长、投入大,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取得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用户基数锐减,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新媒体上观看节目、了解国内外形势,从而导致广播电视制播模式面临着受众流失、竞争力薄弱、转型挑战大、收益空间收窄的现实 困境。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制播模式的主要特点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制播模式特点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其一为以用户为核心,即坚持受众需求导向的基本原则,根据受众的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对广播电视内容进行策划、采集、制作与分发;其二为平台性特点,即构建全媒体融合的广播电视制播技术平台,对各类渠道进行整合与汇聚,以此产生规模效应,形成庞大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其三为互动性特点,受众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观看者与收听者,同时也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生产者,唯有通过与用户互动才能将受众需求、建议等转化为广播电视内容生产素材,为广播电视制播模式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与资源;其四为融合性,即融合不同的媒介载体、内容形式及现代科技,追求全媒体制播与运营,以此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传播覆盖面。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制播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创优内容生产模式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都是广播电视制播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媒体环境下,若想抢占发展先机、实现受众圈层,便需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创优内容生产模式。

1.基于4K多通道采集系统的内容整合

内容整合是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制播创新模式的前端环节,主要负责对内容线索、记者采编等素材进行筛选、汇总,以此确定内容生产目标与方向,为后续制播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量显著提升,不仅要求画面清晰直观、分辨率较高、声音无杂质,而且要求节目内容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有力度。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广播电视制播模式创新,需要从内容整合阶段渗透节目策划意识,对用户需求进行“精准画像”,对市场形势进行准确研判,保证所制作的内容与人们的需求相对接。为此,建议在广播电视制播中,尤其是在内容生产之前,要推进内容整合与用户互动的直接融合,借助微信互动、微博互动及多通道录制等多种技术手段建立起私有云、公有云、专属云的联动机制,将用户互动产生的数据作为内容生产的重要素材,通过在用户新媒体行为与其需求间建立关联以了解用户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偏好与关注度。除此之外,要积极发挥4K多通道采集系统在内容生产内的应用优势,该系统具备多通道同步录制、多画面集中控制监看、素材统一监管、素材自动分段及迁移等功能,应用4K摄像机、轨道机器人、摇臂摄像机等设备可以将4K 信号连入高清系统内,以此实现多台录制设备同时启动与联机,可以手动设置录制音频通道,保证素材的高效率整合。

2.依托TALLY信息交互系统的内容制作

TALLY信息交互系统是演播室系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TALLY系统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播出提示功能,而是以动态化技术手段为主持人、摄像以及演出制作人员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信号状态信息,有助于实现内容生产的智能化与系统化控制,使演播室系统可以适应更加多元的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在内容生产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TALLY信息交互系统可以自动化接收、记录切换台信息,将各类信号转化为统一的XML文件,4K高清合成服务器与高清切换台之间以TALLY信息交互系统的遥控线相连,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可以防止外界因素对信号输入及输出的影响,并且能够自动获取、记录切换台的CMD接入数量。当切换台发出切换信号及任务后,系统内置的虚拟切换系统便会生成切换信息列表与元数据XML文件,其中包括实时切点、叠画特技、时间码等信息,系统再根据通道内的素材、切换列表以及元数据文件,自动化生成与切点相一致的PDM文件。后期编辑及制作人员可以直接运用系统所合成的通道素材,根据元数据XML中存储的切点信息,对所录制的音视频等素材进行剪辑与合成,这样可以大幅度缩短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减少后期制作人员的工作量,继而有效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效率。

(二)以协同性为核心的节目现场直录播技术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制播中内容的全媒体分发尤为重要,需要根据不同终端及用户互动需求,将节目内容转化为不同的媒体格式,并且分发至不同的媒体终端上,如电视、广播、微信、微博、新媒体客户端等。因此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现场直录播工作中,需要以协同性为核心积极应用多种技术手段,缩短节目制作周期,提升节目制作质量,使广播电视节目能够满足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要求。

1.节目现场直录播前的准备工作

在整个广播电视制播工作流程内,节目开始前的准备尤为重要。需要了解主办单位的需求,制定节目内容、灯光效果、制景、大屏、舞台音响等可行性方案,分配好相关的制播责任,其中广播电视台技术人员一般负责节目的现场摄像、声音收录以及后期制作。在节目直播录开始前,技术人员需要对现场进行勘察,重点检查电源位置是否与可控硅灯开关发生干扰、主控位置是否能够与各机位联系、走线是否便利、机位的架设是否会干扰现场观众的视野、音响设备与导控台的连接是否牢靠等,保证声音衔接、现场收录声音便利,灯光强弱需要符合摄像机标准。准备过程中及时向主办单位反馈问题,各工种按要求调试好相关设备,以此为节目的直录播奠定基础。

2.节目现场直播录中的入场架机

广播电视节目现场直录播中各类设备的协同配合尤为重要,其中摄像机是最关键的设备之一,也是节目主要的信号。技术人员需要根据节目特殊效果选择好摄像设备,以电视节目为例,部分文艺节目灯光较暗,存在暗场,需要选择专业级摄像机,3CCD图像传感器清晰度需要达到850线以上,信噪比在60dB以上,并且需要准备好与之相配套的三脚架、机上寻像器、镜头控制器等。同时,架设好摄像机控制器,以专用多芯电视电缆与摄像机机头相连,可以输送遥控操作、监测、同步等信号,并且能够对摄像机预放器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经调试编码后输出相应信号。除此之外,还要用好广播电视直录播系统内的视频特技切换台,其采用电子模拟技术,可以对图像信号进行多元化处理,赋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播出以更加丰富的艺术效果。

(三)依托非线性系统创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各类新媒体技术及数据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广播电视制播中涌现了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模式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与局限性,并且与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脱节。因此亟须借助非线性系统提升节目质量,保证节目画面清晰度,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1.把握好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主要内容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通常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对拍摄内容进行排列与播放,其局限性较大并且不符合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若想创新广播电视制播模式,需要把握好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新变化与主要内容。其一,采用插入编辑、组合编辑等技术对前期拍摄内容进行剪辑,注重色彩与光影的一致性,注意动静镜头之间的衔接,让广播电视节目画面流畅、声音连贯;其二,以电声原理为依据进行后期的配音处理,保证声音与画面、情节等相协调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以此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其三,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新媒体等技术,对拍摄的内容进行技术处理,使其具备有别于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的特殊艺术效果;其四,注重节目的视频幅度,根据其传播需求调整与控制各项技术指标。

2.充分发挥非线性系统的应用优势

非线性系统采用数字化技术,所受干扰较小,可以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直接编辑,特效处理功能完善,有助于提升整体广播电视节目质量。通常情况下,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压缩比为20:1,随着压缩比的增加,画面质量降低、信号变弱。因此在应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时需要以20:1为参考值,设定好相关的非线性编辑要素,当其固定后画面质量的受影响程度便会显著降低。同时,编辑精度是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需要重视的指标。在应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时,可以借助系统功能在画面、音效播放时添加字幕、旁白,保证声音衔接的连贯性与流畅性,有效提升编辑精度,以此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质量。

(四)注重广播电视传输发射模式的转型升级

传播发射技术在整个广播电视制播工作流程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传播发射以实效性为要点,若想实现广播电视制播模式的创新,便需要推动传播发射技术的与时俱进,通过完善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平台以及先进的业务系统保证日常输送节目的稳定性、安全性与高效性。

1.设计好播出系统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设计并建立具备自动化、规范性、高效化优势的广播电视播出平台,可以克服传统传播系统带来的弊端,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推动全台网架系统的转型升级。新型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平台包括硬件系统与网络系统,其中硬件系统包括视频服务器与存储体。在视频服务器设计上,可以采用架子结构与Unix嵌入式操作系统,其优势在于无存储硬盘,不会受到网络病毒的入侵,再加上支持热插播功能的编解码器,当系统故障或遭遇停电时会紧急启动备用系统,以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新系统内存储系统包括整备存储体与二级存储体,能够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分类存储与管理。新型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平台的网络系统为星形网络,配备两台可以智能交互的交换机,能够实现单一IP管理,可便于清除单点障碍。

2.播出及整备系统流程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过程,并且是广播电视制播工作流程内的关键环节,包括素材迁移、主平台整备、校验、备播缓存等部分,任意环节出现失误或者各个环节间衔接不畅,都会降低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与实效性。因此,可以借助冗余技术对核心关键设备进行改造,积极应用双电源、双输出设备,提升各类器件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保证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连续性。同时,为避免各类因素对广播电视播出流程的干扰,可以采用模块化的配线与布局方式,采用隔离、屏蔽等技术消除干扰因素。为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网络的运行质量,可以采用软硬件抗干扰及互补技术,为广播电视播出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保障素材能够安全送达至播出系统。

3.以数字化提升传播效果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传统模拟发射机的数字化改造。面对新的广播电视制播要求,技术人员需要秉承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深入认识到数字化变革对广播电视制播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摆脱传统思维的桎梏,并且要紧跟时代潮流发展直播、网播等受众参与的多种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形式,拓宽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空间。同时,在对传统模拟发射机进行数字化改造时要注重经济性与技术性的统一,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争取以最小的投入实现广播电视播出的数字化升级。例如更换RF功分器、梳状滤波器,改为掩蔽滤波器,可以实现功率输出的最大化;再如采用激励器内置的数字I/Q预校正器以为广播电视播出模式提供优良性能,能够形成广播电视播出发射数字化升级的简便方案。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电视制播模式面临受众流失、收益空间收窄等现实困境。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制播模式具有以用户为核心、平台性、互动性及融合性的特点。为此需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创优内容生产模式,以协同性为核心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现场直录播,依托非线性系创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并且要高度重视广播电视传播发射模式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制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
融媒体时代电视台网络化制播业务的安全防护对策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制播模式新变化研究
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及借鉴意义
浅析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营销现状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