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核心课程建设研究

2023-01-05 09:12周佳恒毕薇薇刘宏远谢冬冬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4期
关键词:排水管核心教学模式

韩 莹,周佳恒,毕薇薇,刘宏远,谢冬冬

(浙江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一、课程简介及核心课程建设背景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而专业核心课程是对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培养专业核心能力、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的课程[1]。浙江工业大学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共40学时,2.5学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地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工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了解管网系统的运行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使学生初步具备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和从事科研的能力。

在启动核心课程建设之前,本课程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主要采用PPT结合板书的形式,只进行线下教学。教材采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建工出版社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三版)》,授课依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考核采用期末考试结合平时成绩的方式,仍以终结性考核形式为主,平时成绩的组成为书面作业、出勤和课堂互动,方式比较传统。

课程组教师通过对三所重点大学进行调研,发现本校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在教学上仍存在差距。三所学校均将课程分为给水部分和排水部分进行讲授,而本校并未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缺乏教学内容间的衔接与联系。教学大纲需要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在课程的教学模式上,三所高校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模式,包括项目研究、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教学等。因此,本课程也需要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在核心课程的建设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建设优质开放课程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进一步的建设。

二、核心课程建设内容

在两年的核心课程建设期间,课程组重新制定了课程质量标准,更新了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了优质的开放课程资源,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改革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并且建设了基层教学团队,具体情况如下。

(一)制定课程质量标准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借鉴三所学校的经验并结合本门课的内容,明确并细化了教学目标,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在更新后的教学大纲中明确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支撑的毕业指标点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课程教学内容及知识培养、能力培养、素质培养的要求等。课程组以更新后的教学大纲为教学质量标准,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在对三所高校调研的基础上,对授课计划进行了更新和调整,重新安排课程章节讲授顺序,分成给水部分和排水部分进行授课,先由负责排水部分教学的教师进行第1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概论》、第2章《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第3章《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第7章《污水管网设计与计算》、第8章《雨水管渠设计和计算》的教学,之后由负责给水部分的教师进行第4章《给水排水管网模型》、第5章《给水管网水力水质分析和计算》、第6章《给水管网工程设计》、第10章《给水排水管道材料和附件》、第11章《给水排水管网管理和维护》的教学。通过讲授顺序的调整加强了教学内容间的衔接与联系,减少了重复与脱漏,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集中性和连贯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也在变化和发展,一些新的理念、工程等不断涌现,因此除了教材内容的讲授之外,课程组还不断更新补充相关知识和案例,从而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建设优质开放课程资源

在核心课程建设之前,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课堂讲授,学生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教师的授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性的,学生很难补学错过的知识点,复习和预习时也缺乏相关学习视频,因此需要进行线上课程的建设,使本课程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更加便捷化、网络化,是对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3]。课程组四位教师精心备课,进行了教学视频的录制,并将制作完成的视频上传至超星泛雅平台,供本专业的同学使用。在该课程平台上有课程大纲、授课计划、课程视频等资源,学生可以在课程平台上自主学习,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补充,从而使本课程初步形成“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即“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020年初进行线上教学期间,前期录制的部分教学视频得以应用,为“停课不停学”提供了保障。

(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于本课程工程性较强,在课程授课中引入实际案例教学,学生进行小组研讨,从而完成探究性和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并且在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协作,从而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教师首先提出工程案例,向学生提出开放性小组讨论问题;之后,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进行4~5人的分组自由讨论,小组讨论时间为10~15分钟,同学互相交换意见,并由小组代表依次发言,给出相应的讨论结果;教师综合学生的意见和结论,给出指导性评价,并进一步将小组讨论的案例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在核心课程建设之前,本课程采用的是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这是传统的应用最广的评价方式,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4]。首先,这种评价方式具有滞后性,无法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反馈,得到的结果只能用于指导之后的教学活动。其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由于没有及时反馈,学生不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次,由于本课程的专业性较强,讲授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大都是具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程参与度低。针对终结性评价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本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在保持终结性评价的同时采用学习性评价。学习性评价是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兼顾过程取向和目标,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师生共同进行的评价,根本特征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采用学习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反馈和优化[5]。这种评价方式有多种实施策略,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提出开放性问题、作业等进行反馈,从而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并且将课程参与度作为考核的一种方式。教师在采用这种评价方式时,教学技巧和能力也得以提高[4]。与此同时,本课程在期末考试中实行考教分离,课程组全体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

(六)建设基层教学团队

在进行核心课程建设之前,本课程只有两名教师,分别负责给水部分的教学和排水部分的教学。授课班级是整个专业的学生,一共两个班,大约40~50人。在核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按教学班将大班分成了两个小班,并且吸收两名新教师加入教学团队。每个小班由两名教师分别进行给水部分和排水部分课程的讲授,实现每个部分均有两名教师授课,从而相互配合、共同优化授课内容。在核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初步形成,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升。与此同时,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引下,课程组教师实现了师德的提升。

三、核心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果及受益面

(一)核心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果

1.优化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教学过程。通过课程建设,制定了新的课程质量标准,形成了新的教学次序与组织方式,更新了教学内容,采用了案例讨论、小组研讨等教学模式,并采用了“学习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建设了与课程配套的在线课程,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组进行了教学视频的录制和剪辑制作,并将视频上传至超星泛雅平台,供本专业的同学使用,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形成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基层教学团队。形成了四名任课教师组成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基层教学团队,在核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团队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师德得以提升。

4.教学效果及学生评价良好。通过小班化教学,并进行上述一系列教学建设,本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较建设前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此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较高的评价。在课程建设的2018/2019(2)、2019/2020(2)的两个学期,四名任课教师的学评教成绩均在前60%,两名教师在2018/2019(2)学期中获得学校本科教学“优课优酬”奖励,一名教师在2019/2020(2)学期获得学校本科教学“优课优酬”奖励。

(二)核心课程建设的受益面

核心课程是在2016级、2017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本课程期间进行建设的,这两届学生参与了更加全面、科学及多样化的教学。由于“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核心课程项目建设成功后,所形成的新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和教师团队将会使今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受益。

四、课程建设的进一步规划

经过核心课程建设,本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且使得本专业的学生受益,但仍需要持续改进,不断进行课程建设。因此,课程组教师对下一步的建设进行了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形成成熟、操作性强并具有“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特色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侧重于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着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其爱国情怀、工匠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此同时,加强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

(二)持续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

继续进行本课程的建设,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遵循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持续改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并建立资料库、案例库等,提高学生对课程网络平台的利用率,形成更加完善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做好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继续采用“形成性—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课程思政和线上课程的评价方法,结合对于线下课程的评价,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评价方法。根据更新的课程内容、思政方案和评价方法,形成新大纲、新教案等。

(三)继续进行教学团队建设

继续进行教学团队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课程研讨会及其他课程培训。课程组内部定期进行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加强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能力,使得团队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师德均得以提升。

(四)推广课程教学方法和经验

由于“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核心课程项目建设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所有同学均受益。为了扩大受益面,课程组将总结课程建设中的成果和经验,并将本项目建设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本学科、校内及外校的相同专业进行推广,使得更多学生受益。

结语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经过核心课程建设,优化了教学过程,建设了与课程配套的在线课程,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基层教学团队。通过建设提高了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师德。之后本课程将继续进行课程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继续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并将课程的教学方法及经验进行推广。

(课题组成员:韩莹,周佳恒,毕薇薇,刘宏远,谢冬冬,陈磊)

猜你喜欢
排水管核心教学模式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u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