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英,李 岩,孙爱清,陈建省,韩秀兰
(山东农业大学 农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已进入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集约化、信息化、生态化、机械化等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农业必须进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农业走向国际的通行证,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中,制定了“标准化事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并且每年农业中央一号文件中每个领域的发展也都离不开农业标准化,由此可知国家对标准化的重视。“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迫切需要创新和加强农业标准化引领支撑。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具有扎实的标准化理论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强、能够解决农业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多元化高素质应用型农业标准化人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因此,农业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的转变对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全产业链出发,构建健全的标准化体系,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1]。
我国是具有悠久农耕历史的农业大国,在长期远离市场、自给自足的农户经营模式下,形成了独有的农耕文化[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并加入了世贸组织。标准化显然已成为国家发展与国际接轨进程中放大效益和构筑壁垒的基本手段,其重要性不容置疑。但是,受历史上重农抑商和远离市场影响,国人普遍对标准化特别对农业标准化缺乏理解,也就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3]。1995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推动下,农业标准化工作进入了示范阶段,到2015年,经过20年的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取得了非凡的成效[3]。从政策上,国家在“十一五”到“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都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并制定了“标准化事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每年农业中央一号文件中也都离不开农业标准化,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互联网+农业”等,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这一系列举措大大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和应用。“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业进入了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在产前、产中、产后等过程中都要实行农业标准化。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因此,农业标准化不仅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就是一门综合性的介于技术与管理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面广,不仅可以拓展农业院校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管理水平,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培养具有现代农业标准化意识带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是农学、林学、畜牧兽医科学、水产学与标准化科学技术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成长中的新兴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的介于技术、工程和管理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农科类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农业标准化的制修订、农业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业清洁生产、农业标准化与农业国际贸易等主要内容。既有农业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又有相应的应用操作技能。
由于该课程属于新兴交叉学科,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信息量大、抽象概念较多,有些章节比较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难度大。尽管在多年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但课堂上依然很难调动所有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尽管有一些教材是关于标准化的,如《农业标准化概论》《标准化概论》,但是没有一本教材是与本课程相匹配的,学生参考预习存在一定问题,而且该课程应当与当地产业有效结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很少;另外,本课程涉及的内容更新速度较快,如标准的制修订、标准体系等,有的章节如农产品质量认证等需要学生到企业或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实地参观考察,因此,很难在32学时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课时的限制,许多授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般都是以讲为主,课上和学生互动较少,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消化,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有些概念抽象性内容,如按部就班地讲授,课堂气氛太沉闷,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进一步影响教学效果。尽管多媒体已成为高校教师上课的基础工具,但是PPT的制作质量和效果往往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这也是影响学生听课效果的原因之一。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是一款基于PPT的插件,通过与微信的完美结合,打破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障碍,真正实现了智慧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辅助工具,这也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自2016年上线以来,其由于界面简单、容易上手,迅速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4]。
自2019年开始,笔者将雨课堂应用在“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课前提前发布有关课件,让学生预习,课上检查学习效果;上课时让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实现签到功能。另一方面,课前在PPT中设置好相关测试题目,让学生回答,检查对知识点的掌握;课上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不明白时,可通过发送弹幕的形式实现互动讨论,从而避免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翻转教学(Flipped Class/Inverted Classroom)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翻转,也称颠倒课堂,即学生通过网络提前学习教师准备的学习资料,然后根据线上学习的情况,在线下课堂上通过讨论、辩论等策略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内化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5-6]。该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前人对该教学模式在“农业标准化”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7]。
“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课程共有九章,内容较多,课时偏少,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从2019年开始,将翻转教学模式纳入该课程中第一章《国内外农业标准化概况》、第四章《农业标准化的内容》、第五章《农业标准化与国际贸易》和第八章的《三品一标》的教学当中。利用雨课堂、QQ群及微信群,提前上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材料、网站、视频等素材和相关知识点,学生利用空闲时间提前学习,然后就难点及相关问题在线下课堂讨论。因为这些章节内容更新较快,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查阅到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相关知识,比如在农业方面所面临的贸易壁垒,每年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贸易壁垒的原因和措施也不尽相同,然后再结合观看课程相关视频,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采用翻转教学模式后,学生成绩明显提升,不及格率明显下降。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也就是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俗称慕课,具有开放、免费和庞大的课程资源数量,课程设置短小精悍,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络、专项平台等形式开展学习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使学习者更便利自主[8-10]。
“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覆盖面广,内容多,存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且容易混淆和忘记,比如标准化的基础知识、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质量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农业综合标准化等内容,因此,根据该课程每章节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设计,针对每个知识点和难点制作每章节的微课程视频,并设置相关问题在线讨论,布置在线作业和小测验,其结果计入成绩评价系统。此外,确保学生在在线学习后能够下载相关视频,进行重复学习,巩固所学内容。
案例式教学就是课堂上不再依据相关章节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的单向传输,而是以典型的案例为引导,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11-13]。案例分析讨论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占据大部分课内外时间,围绕这一核心工作,要求学生在课内课外“现学现用、现用现学”,认真学习教材和参考文献的相关知识以供分析讨论时所需。其教学模式有三个特点:目的明确、案例典型真实客观、综合性强。
“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课程中,主要将案例式教学用在农业标准化与国际贸易、“三品一标”的产品质量认证等方面,比如在“三品一标”产品质量认证方面引入“江西XX科技有限公司有机米粉认证审核案例”“多利农庄——张同贵”“长寿之乡,有机赤水——赤水运用有机产品认证实施精准扶贫案例”“长沙县德利源蔬菜有限公司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等应用型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由不知“三品一标”为何物到把“三品一标”应用到日常生活和乡村振兴中,会思考能不能将“三品一标”应用到自己的家乡,进行脱贫致富。前人对案例式教学在“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课程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发现对提升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具体在哪些章节和内容上选用什么样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还需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人才符合国家对现代化农业发展人才的要求。“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体系都符合当前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为了使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就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合理运用雨课堂、翻转教学、慕课教学及案例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真正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培育出掌握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相关知识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