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兵 叶 君 吴晓华 于美玲 张海斌 赵轩微 刘 娟 崔思宇 李元清 崔国惠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内蒙古属一年一熟制春麦区,常年种植面积约66.7 万hm2,是我国春小麦的主要产区, 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40%以上,居全国春小麦产区各省之首。 内蒙古地区有较长的小麦种植历史,分布范围比较广,全区12 个盟市均有种植。 主要种植区域总体分为三大块,即西部河套和土默川灌区; 中部阴山山脉南北辐射区及干旱、半干旱丘陵地区;东部大兴安岭沿麓地区。
内蒙古小麦生产具有资源优势。 全区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小麦种植范围广,西起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东至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南自鄂尔多斯市的乌审旗, 北到呼伦贝尔市的额尔古纳, 全区12 个盟市均有种植。 同时内蒙古具有小麦生产的区位和生态优势, 是国家中强筋优质小麦产区和小麦商品粮基地,小麦品质上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内蒙古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生产受自然条件约束较大。 小麦在生长期遇干旱,部分地区不能确保灌溉适时水, 影响小麦产量。 ②比较效益偏低。 部分地区优质强筋小麦无法做到“单种单收”,使得收获的小麦基本为“混麦”,无法实现优质优价,造成小麦种植效益偏低。 ③种植品种和栽培技术还有待提升。 小麦栽培品种和种植技术因不同生态条件而不同,近年由于结构调整和轮作倒茬需求迫切,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增加。④产业链条较短。小麦产业链条短,绿色品牌发挥效益低,缺乏中高档产品研制推广的能力,绿色和有机小麦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大部分产区原料不能就地转化,附加值小,效益低,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目前, 内蒙古小麦生产中常年平均单产约为3 000 kg/h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单产水平低,品种缺乏,严重制约着小麦产业发展,生产中急需要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加快小麦新品种选育是促进内蒙古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农麦300 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采用穿梭育种,南繁北育,经过连续多年多代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2021 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蒙审麦2021001 号)。
农麦300 是以银春8 号小麦为母本、09W320 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 高产春小麦新品种。
农麦300 的母本银春8 号,春性,是由甘肃省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 父本09W320 小麦,春性,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小麦研究室自育的新材料, 是以优质种质资源永430 为母本,以墨西哥引进材料墨引1 号为父本杂交后经多代选择而成的高代优良品系。
小麦研究室于2010 年冬季在云南元谋南繁基地以银春8 号小麦为母本、09W320 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制组合, 获得F0代杂交种子;2011 年春季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地种植F1代, 进行杂交优势观察鉴定;2011 年冬季在云南元谋南繁种植F2代, 在群体充分分离的基础上进行单穗选择;2012 年春季在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地种植F3代,继续进行单穗选择;2012 年冬季进行南繁种植F4代,继续进行单穗选择;2013 年春季在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地种植F5代,并选择出稳定穗行。 2014 年进行穗行鉴定试验,2015 年进行品系鉴定试验,2016 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 在进行品比试验的同时,2016-2017 年在全区5 个试点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2018-2019 年参加内蒙古水地小麦区域试验,2020 年参加内蒙古水地小麦生产试验。 2021 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农麦300 为春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姿态半披散,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成穗率较高;穗呈纺锤形,大小均匀,穗长9~10 cm,长芒白壳,穗粒数40~50 粒,籽粒卵圆形、红色、硬质、饱满,千粒重38 g,容重800~815 g/L,籽粒色泽度好,腹沟较浅;株高85~90 cm,生育期91 d 左右,群体整齐,成熟一致,茎秆弹性好,不易落粒,落黄好,产量潜力高,丰产、稳产性好。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测定, 农麦300 蛋白质含量 (干基)14.83%, 湿面筋含量30.0%, 容重828 g/L, 沉降值46.0 mL,出粉率66.1%,降落数值240 s;每100 g 吸水量62.3 mL,面团形成时间6.2 min,面团稳定时间7.4 min,弱化度114 F.U.,粉质质量指数106 mm,评价值 61;最大拉伸阻力307 E.U.,延伸性160 mm,能量65 cm2,R/E 值1. 9; 籽 粒 硬 度67.2, 面 包 体 积840 mL,面包总评分84.0 分,面条总评分84.0 分,品质达到硬质中强筋小麦标准。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鉴定,农麦300 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黄矮病和赤霉病。
农麦300 在2016-2017 年参加内蒙古多点试验,产量7 185 kg/hm2,比对照永良4 号增产5.32%。2018-2019 年参加内蒙古水地小麦区域试验,2018年产量6 975.0 kg/hm2,比对照永良4 号增产4.34%;2019 年产量7 546.5 kg/hm2, 比对照永良4 号增产3.2%。 2020 年参加内蒙古水地小麦生产试验, 产量7 152 kg/hm2,比对照永良4 号增产5.6%。
农麦300 在2018-2020 年3 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224 kg/hm2,增产幅度为4.38%,共17 个参试点次,15 增2 减, 增产点次达88.24%,充分表明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
选用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地,有良好的灌溉条件,秋季进行深耕,深度在25 cm 以上。 结合秋季耕地整地, 小麦种植田施入农家肥30 000 kg/hm2或成品有机肥2 250 kg/hm2。 在土地封冻前进行汇地,来年早春土壤解冻后要及时进行耙耱整地, 地块质量要求达到细碎平整、上松下实,便于机械播种。
播种期气温条件为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2℃,土壤表土层解冻5~10 cm,小麦即可进行播种。 要选用发芽率高、饱满、无杂质的优良种子,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一般在3 月中下旬播种,小麦播种密度每公顷基本苗要达到675 万左右。 采用小麦分层播种机播种,小麦行距在10 cm 左右,播种深度3~5 cm,要求达到下籽均匀,覆土一致,边头种满,行垄匀直,播后及时磙压,保证播种质量。
在播种时每公顷施入磷酸二铵种肥300 kg、硫酸钾30 kg。 小麦生育期灌水3~4 次,在小麦3~4 叶期,浇好分蘖水,并结合灌水每公顷追施尿素150 kg。在小麦生长到7 叶露尖时,适时浇好拔节水。 在小麦灌浆期灌水,一定要根据天气情况,在无风天进行,大风天杜绝灌水,灌水以浅水为主,防止小麦发生倒伏和贪青晚熟。
对于经常发生的病虫害要做到提前调查预报,及早防治。
4.4.1 田间杂草防治 小麦生长到3~5 叶期浇头水后,土地干3~5 d,防治双子叶杂草,每公顷用75%苯磺隆干燥悬浮剂15 g 兑水450 kg 或2,4-D 丁酯450 g 兑水450 kg 喷雾; 防治野燕麦等单子叶杂草,每公顷用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750 mL 兑水450 kg喷雾,小麦拔节期以后严禁使用除草剂,中后期要利用人工拔除田间大草。
4.4.2 小麦锈病和白粉病防治 当小麦田孕穗期病叶率达到20%、 扬花期倒3 叶病叶率达到10%时要及时进行防治, 每公顷用20%三唑酮600 g 兑水450 kg 喷雾。
4.4.3 蚜虫防治 当小麦田抽穗期至灌浆期百株蚜虫量达到500 头时要及时进行防治。 每公顷用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50 g 兑水450 kg 喷雾或用0.6%苦参碱植物农药900 mL 兑水450 kg 喷雾。 注意要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当小麦田生长到抽穗期和灌浆期时,进行“一喷三防”,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液,减轻干热风的危害,增强麦株抗性,增进干物质的运转和积累,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 一般在抽穗至灌浆期每隔7~10 d 进行叶面喷肥1 次, 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1.5 kg、尿素7.5 kg 兑水750 kg 喷洒。
当小麦田生长到蜡熟末期时, 要及时进行机械收割,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抢收,晒干扬净,保证小麦籽粒水分在13%以下,贮藏于通风干燥处,注意防雨及其他生物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