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和内地的交融:元朝对岭南的经略和开发

2023-01-05 06:40赵炳林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宋濂中华书局岭南

赵炳林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民族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岭南分布着瑶族、壮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元朝通过军事征服与政治绥抚的策略,实现了对岭南的统一。为了有效统治岭南,元朝对前朝的行政机构和行政区划等进行了调整,增设了一些适合岭南民族特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机构,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了与岭北中原地区的差距。元朝对岭南统一、经略和开发的过程,也是将岭南边疆地区内地化的过程,加速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学界对岭南开发的研究,多偏向于就某个区域、某个方面的研究,把岭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比较少。

一、元朝对岭南的统一

元朝攻陷临安后,江西、湖南未经抵抗,便投附元朝。宋朝广东经略使徐知谅自知不保,遣其将梁雄飞赴江西向元将阿尔海雅投降,旋又得知赵罡称帝于闽,遂归正于宋廷,派李性道率催锋军将领黄俊、陈实和水军将领谢贤,在石门(在今广州番禺西北)阻滞元将黄世杰、梁雄飞等进入广州城。由于李性道的怯战,黄俊迎大败。黄世杰攻入广州城,徐知谅逃走。

至元十三年(1276),阿尔海雅命达春、吕师夔、李恒等率领骑兵从江西攻入岭南。宋将熊飞惧怕元军,投附黄世杰,代元统管潮、惠两州。但熊飞对大宋还有眷恋之心,当他闻知大宋制置使赵溍、转运副使赵淇等至广州,遂转而与赵溍、赵淇等相呼应,共同打败梁雄飞,并进而北上收复韶州。新会县令曾逢龙也率兵赶至广州,与熊飞会师,打败元朝广州守军,收复广州,执杀南宋变节者陈实、谢贤、李性道等。吕师夔、张实越过梅岭,进犯南雄州。赵溍遣曾逢龙、熊飞列阵于南雄,抵御元军南下,大败。宋韶州守将刘自立投降,熊飞率兵与元军巷战,不敌,投水而亡。十一月,宋英德守臣凌弥坚、徐梦得等降元,制置使赵溍和方兴放弃广州。方兴部将赵若冈、陈勇以广州城降元。

元朝以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李恒为副元帅,率兵由闽入粤,进攻南宋统辖下的漳、潮、惠三州。同时李恒率步骑兵进袭广州。广州守将王道夫、凌震放弃广州。元朝封李恒为都元帅,以贾居贞行中书省事于赣州,福建、江西、广东等省皆受他节制。

宪宗九年(1259),蒙古大将兀良合台率4万骑兵和云南土军1万余人,进攻广西横山寨,打败老苍关的6万宋朝守军,又连续攻下贵州、象州、静江府等州府。至元十一年(1274),元军消灭大理国后,对广西诸峒寨族人广加招徕。当地官民纷纷向附元朝,“又籍两江侬士贵、岑从毅、李维屏所部戸二十五万有奇,以其籍归有司。”①宋濂:《元史》卷267,《张立道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3917页。十三年(1275),阿里海牙率3万军队出征广西,攻下静江,又遣军攻柳、庆远、郁林、贵、钦、横、容、藤、梧、邕、宾、融、廉、象、海等州,所向披靡。十四年(1276),元朝在静江设置广南西路宣抚司,管理被征服的瑶、壮等少数民族地区。阿里海牙在用兵中,“未尝专事杀戮”②宋濂:《元史》卷128,《阿里海牙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3128页。“悉定从轻赋”②宋濂:《元史》卷128,《阿里海牙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3128页。,以致当地人感恩戴德,“民所在立祠祀之”②宋濂:《元史》卷128,《阿里海牙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3128页。。

雷州半岛与海南隔海相望,是元朝经略海南岛的桥头堡。阿里海牙征平雷州,并于其地设置安抚司。在海南岛,宋将赵与珞、谢明和谢富等共同守卫琼州。阿里海牙派遣马成旺前往海南岛招抚赵与珞等人,遭到言辞拒绝。阿里海牙先镇压了雷州半岛的文才喻等民间力量,然后渡过琼州海峡,打败了赵与珞等人,基本荡平了海南岛的反元势力。

二、元朝对岭南地区的经略

元朝在岭南设治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岭南的过程,更是把瑶、壮、黎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逐渐内地化的过程。

(一)元朝对广西地区的经略

广西因毗连大理,是岭南最早被征服的地区。至元十四年(1276),改广南西路宣抚司为宣慰司,改钦、横二州为安抚司。十六年(1278),元朝升梧州、象州、邕州、庆远、宾州、柳州、横州、容州和浔州等为路一级的建制单位。二十五年(1287)元朝在广西溪峒地区共设置了4个总管府,统辖州县和峒寨多达160处。大德五年(1302),“降容、象、横、宾路为州,平乐金丹提举司为管勾。升昭州为平乐府。”③宋濂:《元史》卷20,《成宗三》,中华书局1976年版,438页。元朝还不断调整行政区划,如改荆湖行省为湖广行省,并占城行省于湖广行省。在当地置百户所、千户所、万户所等,进行屯田。“广西隘口凡一百二十八处,壮寨十八处,屯田九处,合头屯军一万八千三百二十六名,千户十六所,百户一百一十六所,于宾州立万户府以总之。”④(清)金鉷等修:《雍正广西通志》卷四十六《兵制·元》,载《中国历代地方志集成·省志辑·广西》,第二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年版,46 页。

为了更好地统驭溪峒少数族人,元朝“杂土人用之”⑤宋濂:《元史》卷15,《世祖十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315页。。二十八年(1290),设立左右两江宣慰司都元帅府。元贞元年(1295),把左右两江宣慰司都元帅府、宣抚司合并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以广西戍军悉隶两江宣慰司都元帅府”⑥宋濂:《元史》卷19,《成宗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407页。。大德元年(1297),罢南丹州安抚司,设置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管理所辖地区的少数民族。至正二十三年(1363),“元朝立广西行中书省,简称广西省,为广西省建制之始,下设12路、1府、1司、9州,分别统辖各县。”⑦司徒尚纪:《中国珠江文化简史》,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273页。二十七年(1367),改雷州安抚司为雷州路,隶属于海北海南道宣慰司,辖海康、徐闻、遂溪等3县之地。至正二十八年(1368),明军攻取静江路,统一广西。

为了应对瑶僚频繁叛乱,元朝只得改弦更辙。至正九年(1349),柳、桂、沅、靖等地瑶僚聚众反叛。元朝在柳桂、沅靖、静江等3处分立省,以左右丞和参政率兵镇守;又改靖州路为靖州军民安抚司,并设置万户府。十年(1350),在广西平乐等地设立义兵千户所,归本道帅府节制,千户、百户从义兵中拣选。二十四年(1365),元朝派蒙古军、汉军及新附军到广西,也派遣宗室诸王镇守广西。元贞二年(1296),“上思州叛贼黄胜许攻剽水口思光寨。湖广行省调兵击破之,获其党黄法安等,贼遁入上牙六罗。”①宋濂:《元史》卷19,《成宗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401页。黄胜许叛乱持续时间比较长,朝廷多次诏谕黄胜许,愿其归附。同年,陈飞、雷通、蓝青、谢发等瑶僚族人侵扰昭、梧、藤、容等州,湖广左丞八都马辛率兵讨平。皇庆三年(1314)和至治三年(1323),融、宾、柳州、静江、邕州等州的瑶蛮叛乱,湖广行省遣官督兵捕捉。据《元史·泰定帝二》记载,广西田州蛮、两江蛮、平乐府蛮、梧州蛮、钦州瑶等也曾多次侵扰。至顺元年(1330)八月,“广西瑶于国安率千五百人寇修仁、荔浦等县,广西元帅府发兵捕之,贼众溃走,生擒国安。”②宋濂:《元史》卷34,《文宗三》,中华书局1976年版,764页。

广西的一些叛乱也与安南国有关。至顺元年(1330)九月,广源贼寇龙州罗回洞,龙州万户府移文诘责安南国。安南国认为是“此盖边吏生爨,假闭覆为名尔。”③宋濂:《元史》卷34,《文宗三》,中华书局1976年版,766页。朝廷“命龙州万户府申严边防”③。

在征讨瑶壮等族人叛乱时,不能任意杀戮。中书省曾就以往征讨时发生的滥杀现象提出上书,“往岁征瑶,廉访司劾其滥杀,今凡出师,请廉访司官一员莅军纠正。”④宋濂:《元史》卷29,《泰定帝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658页。专门派廉访司官员随军监督。对内附的少数民族首领则授以官衔。泰定帝曰:“朕自即位,累诏天下悯恤黎元,惟广瑶屡叛,杀掠良民,故命斡而尕罕等讨之。今闻迎降者甚众,宜更以恩抚之。”⑤宋濂:《元史》卷29,《泰定帝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661页。

(二)元朝对广东地区的经略

元朝将宋代的广南东路改为广东道,把广南西路沿海九州军立为海北海南道,分隶江西和湖广行省,治所分别为广州和雷州,前者领14路(州),后者领7路(州)。至元十三年(1276),广州附而又叛。十五年(1278),元政府在平定广州之乱后,设广东道宣慰司,立总管府并录事司,并设廉访司以察访官员的为政得失。在江南湖北等道还增设提刑按察司。至元十七年(1280),将雷州安抚司改置为海北海南道宣慰司,以治所为海康,下辖高州路、钦州路、廉州路、雷州路、化州路、乾宁军民安抚司、吉阳军、南宁军、万安军等。元初,广东道诸路多置录事司,“以掌城中户民之事”“若城市民少,则不置司,归之倚郭县。”⑥宋濂:《元史》卷91,《百官七》,中华书局1976年版,2317页。后因各路治所城市人口稀少,罢去很多,只有在广州、潮州和韶州等3路设有录事司。二十九年(1292),将原先隶属于广西的肇庆路、德庆路、封州、连州划归广东道,下辖广州路、惠州路、梅州、英德州等15路、州,36县。皇庆四年(1315年)十月,“改潮州路所统梅州隶广东道宣慰司”⑦宋濂:《元史》卷26,《仁宗三》,中华书局1976年版,581页。。

广东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的聚居之地,“地方数千里,户口数十万,瑶僚半之。近年以来,民化瑶僚之俗者又半之。”⑧刘鹗:《惟实集》卷2,《广东宣慰司同知德政碑》,杨讷主编《元史研究资料汇编》第 41 册,中华书局影印本,2014 年,第 145 页。他们“则啸山林,泛江海,相胥起而为盗,故广东视他道号称难治,朝廷忧之。阃帅之寄,非练达刚正、为时所属望者不遣也。”⑨刘鹗:《惟实集》卷2,《广东宣慰司同知德政碑》,杨讷主编《元史研究资料汇编》第41册,第146页。据陈广恩和丁书云统计,“在广东的85起民变中,少数民族发动的则有51起。其中瑶族发动者居多,主要分布在粤北、粤西与湖南、广西的交界之处。”⑩丁书云:《元代经略岭南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106页。

(三)元代对海南地区的经略

至元十五年(1278),元朝在琼州的基础上又设置乾宁军民安抚司,隶于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并设置都元帅府。起初,都元帅府不管军务,仅是掌管文书的传送事务,后才涉军务大事。“海南海北道宣慰司都元帅府,不与军务,遇有盗窃,惟行文移,比回,已不及事。今乞以其长二人领军务。又镇守官慢功当罚者,已有定例。”①宋濂:《元史》卷20,《成宗三》,中华书局1976年版,437页。二十九年(1292),元朝在海南岛招降4州洞寨519处,有民2万余户,遂设置会同、安定两县,隶于琼州,开拓范围有所扩大。同年,又设置海北海南肃政廉访司。天历二年(1329)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有128184口人,领琼山等7县。另还设置了吉阳军、万安军、南宁军,皆隶于海北海南宣慰司。三军均是在宋代的基础上改置而来。吉阳军领5735口人,领宁远县;万安军领8686口人,领万安等2县;南宁军领23652口人,领昌化等3县。

元朝特别重视对海南黎人的控驭。元初在黎人聚居区,采取与宋代羁縻政策完全不同的策略,设立了“镇守黎蛮”的屯田万户府,大力发展屯田,“招募民户并发新附士卒,于海南海北等处置立屯田。”②宋濂:《元史》卷100,《兵志三》,中华书局1976年版,2578页。元在海南布置的兵力相对较少,汉军有一千人,新附军和南番军数量也不多。另外,黎兵是元朝对外作战的重要力量,终元一代基本都在万户以上。黎兵万户府在元代军事史上是一个特例。大德二年(1298),“罢海南黎兵万户府及黎蛮屯田万户府,以其事入琼州路军民安抚司。”③宋濂:《元史》卷19,《成宗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419页。元朝在黎族地区的镇抚政策是有效的,很多当地的少数民族内附上贡,“海南速古台、速龙探、奔奚里诸蕃以虎象及沙罗木舟来贡。”④宋濂:《元史》卷20,《成宗三》,中华书局1976年版,427页。即便如此,整个元代黎人叛乱还是十分频仍的。黄庆元年(1312),“琼州黎贼啸聚,遣官诏谕。”⑤宋濂:《元史》卷24,《仁宗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553页。至顺二年(1331)九月,“海南贼王周纠率十九洞黎蛮二万余人作乱,命调广东、福建兵,隶湖广行省左丞相移剌四奴统领讨捕之......。海南所建大兴龙普明寺,工费浩穰,黎人不胜其扰,以故为乱。”⑥宋濂:《元史》卷35,《文宗四》,中华书局1976年版,790页。三年(1332)正月,“万安军黎贼王奴罗等,集众五万人寇陵水县。”⑦宋濂:《元史》卷36,《文宗五》,中华书局1976年版,800页。黎人为乱的事例很多,不胜枚举。

由于两广海南地处僻远,元政府对在两广任职者有一定的优待,但对治理不严者严惩不贷。至元二十年(1283)规定,若在福建、广东溪洞州郡做官,可以升官一等。如任满两届,可以调任富庶的江南去做官。在两广海南充任里正、坊正和主首的人,往往根据其财产的多寡进行拣派,如皇庆元年(1312)规定,“粮多极等上户殷富者充里正,次等户充主首,力挨次,周而复始。”⑧《元典章》卷26,《户部十二》,《编排里正主首例》,四库本。虽有优惠,但责罚分明,“诸湖南北、江西、两广接境溪洞蛮獠窃发,诸监临禁治不严及故纵者,军官笞三十七,管民官二十七,并削所受阶一等,记过。”⑨宋濂:《元史》卷102,《刑法一》,中华书局1976年,2618页。

三、元代岭南的开发

由于北人南迁及政府施行劝课农桑、屯田、恤农、鼓励贸易等合宜政策,岭南社会经济在元代有了长足发展。

(一)移民带来了充沛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在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很多人被杀戮,或者因遭遇饥寒而亡,造成人口大幅锐减。但对于岭南来说,由于地处悬远和社会相对稳定,仍然是北人南迁的重要地区。宋元时期迁徙到岭南的人数多、规模大,而且持续时间长,迁入地区广。尤其到元成宗(1295-1307)以后,岭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人口持续增长,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元朝末年。

自北宋中后期到元初的200年间,由南雄珠玑巷南迁珠江三角洲者多达一百三十多次,有据可查者就有六十多姓氏。“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广州户数为42235户,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为144261户,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为195713户,元朝大德八年(1271)为180873户。”①曾新、曾宪珊:《从族谱看宋元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岭南文史》2000年第1期。南迁人口不仅带来比较充裕的劳动力,还带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岭南的开发。

在统一岭南的过程中,忽必烈也一再发布命令,禁止军队杀戮百姓,故在灭宋战争中,岭南地区人口的损耗程度较其它地区要小得多。但在激烈反抗元军的地区,人口的减少还是相当惊人的,如广东潮州在南宋时有116743户,到被元军占领时,仅剩70070户,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由于政府实行“翦棘夷道,招集流离”②《永乐大典》卷5345,第59册,中华书局1998年版,23页。政策,到至元二十一年(1284)时,潮州的人口得到恢复。元政府实行招集流亡、重视农业生产等重农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口的繁衍和劳动力的增加。除了人口的自主迁徙和政府的政策性移民之外,元政府也把战俘和罪犯发配到岭南。“诸色人及高丽三次免黥,谪戍湖广。”③宋濂:《元史》卷21,《成宗四》,中华书局1976年版,461页。“诸流远囚徒,惟女直、高丽二族流湖广。”④宋濂:《元史》卷103,《刑法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2634页。

这些移民助力了岭南开发,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堤围就是由珠玑巷移民修建的,而珠玑巷移民基本来自岭北中原地区。佛山罗格围和东莞福隆堤的修建,使很多沙田变成了“沃垠”。东莞咸潮堤有效解决了土地被咸潮浸蚀的问题,保护了大量耕地,提高了产量。正如明代诗人陈琏所写:“长堤高下望无穷,遏住潮头不敢东。护得咸田千万顷,至今村落庆年丰。”⑤陈琏:《咸潮堤》,《崇祯东莞县志》卷7,《艺文志》,见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辑:《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府部》,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341页。

(二)劝课农桑,开展屯田,推动农业发展

随着向中原地区开疆拓土及受中原农耕文明的影响,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农桑生产的重要性。窝阔台听取耶律楚材的建议,在全国设置了十路课税所,有条件地保护农耕文明。忽必烈时期,颁布奖励农桑政策,废罢妨碍农事役遣,严申扰民禁令,改革户籍赋役制度,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中统元年(1260),设置十路宣抚司,命各路宣抚司举荐通晓农事的人,到各地担任劝农官。次年,又设劝农司,以陈邃、崔斌等8人为劝农使。至元元年(1264),制定“迁转法”,把户口是否增加与田野是否开辟作为考课官吏的两项基本标准。七年(1270),忽必烈还推行独特的劝农措施,建立“社”的机构,旨在敦本抑末。在平定江南以后,即把“社”的组织推行到岭南。八年(1271),设置司农司一职,以左丞相张文谦为卿,分设四道巡行劝农司。“司农司之设,专掌农桑水利。仍分布劝农官及知水利者,巡行郡邑,察举勤惰。”⑥宋濂:《元史》卷94,《食货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2354页。户部也把能否安集百姓、招诱逃户与人口是否增加作为升黜依据。“命广西静江、融州军民官,镇守三载无虞者,民官减一资,军官升一阶,著为令。”⑦宋濂:《元史》卷24,《仁宗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539页。“又命提刑按察司加体察焉”⑦。

忽必烈采纳姚枢的建议,开始军民屯田,“内而各卫,外而各省,皆立屯田,以资军饷。”⑧宋濂:《元史》卷100,《兵志三》,中华书局1976年版,2548页。在岭南设置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都元帅府,组织屯田。“至于云南八番,海南、海北,虽非屯田之所,而以为蛮夷腹心之地,则又因制兵屯旅以控扼之。”⑧把屯田和控驭少数民族结合起来。至元三十年(1293),“招募民户并发新附士卒,于海南、海北等处置立屯田。”①宋濂:《元史》卷100,《兵志三》,中华书局1976年版,2578页。“元朝政府在琼州、高州、等地设立军屯和民屯,总计达九百倾。”②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上),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版,352页。由于政府鼓励军民屯田,促进了岭南地区土地的开垦和农业的发展。岭南也发展成为元代重要的产粮区了。

元政府招集流民,鼓励开垦荒地。中统二年(1261)规定,“逃户复业者,将原抛事产不以是何人种佃者,即便吩咐本主户下,合着差税一年全免,次年减半,然后依例验等科征.......凡有开荒作熟地土,限五年验地科差。”③《元典章》卷19,《户部五.荒闲田地给还招收逃户》,四库本。大德二年(1298),瑶族叛民黄胜许逃到交趾,遗弃水田545倾7亩。其手下吕瑛,招募牧兰等处以及融庆溪洞瑶民,招民丁,在上浪、忠州等处耕种。十年(1306),平定大任洞黄德宁等后,以其地所遗弃的田土,“续置藤州屯田”①。

至正三十年(1370),“阔里吉思平黎,拮戡叛贼,田土为屯田,令官给牛种,召民耕佃,岁征佃户田粮,以给军需。后奏定屯田万户,府以董之。”④高魁彪纂修,王邦照编注,廖敏校对:《澄迈县志》(康熙四十九年本)卷8,中共澄迈县委党史办公室、澄迈县地方志办公室,2010年版,164页。大德二年(1298),废罢屯田万户府,以其事划归于安抚司,不再让军队屯田,只令民户屯田。

从海外引入小粒花生种子,广种于沙土。用花生榨油,逐渐取代了猪油和茶籽油,对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产生了很大影响。西瓜也在岭南地区开始种植了,“广州自至元归附后,方有此种......今岭南在在有之。”⑤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大德南海志残本》卷7,《物产》,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8页。元代潮汕地区水稻单产折今为377斤/亩,比前期增加7.7%⑥黄挺、杜经国:《潮汕地区元明清时期粮食产量探估》,见《潮学研究》(3),汕头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24~129页。。海南通水利者计18处,灌溉水田40万余顷,可谓进了一大步⑦黄进先:《海南开发史略》(二),《海南师院学报》1996年第2期。。

(三)制定完善的恩免和体恤之制

元朝采取各种减税救灾措施,以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冲击,“以各处被灾,验实减免科差。”⑧宋濂:《元史》卷96,《食货四》,中华书局1976年版,2470页、2472页。大德八年(1305),“潮州飓风起,海溢,漂民庐舍,溺死者众,给其被灾户粮两月。”⑨宋濂:《元史》卷21,《成宗四》,中华书局1976年版,460页。至顺三年(1332),庆远南丹等处溪洞军民安抚司言:“所属宜山县饥疫,死者众,乞以给军积谷二百八十石赈粜。从之。”元政府对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进行抚恤赈灾、减免税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力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建立各种手工业管理机构,促进手工业发展

至元十三年(1276),元朝攻克广州,“因宋之旧,立提举司,从实办课”⑩宋濂:《元史》卷94,《食货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2392页。,正式设置广东盐课提举司和广海盐课提举司,专门管理盐的生产和销售。至元年间(1264-1294),广东盐税大幅提高,从十六年(1279)的621引,增至35500引。二十三年(1286),并广东盐司及市舶提举司为广东盐课市舶提举司,每岁办盐11725引。三十年(1293),又设广西石康盐课提举司。广东盐课市舶提举司共辖有13个盐场。至大二年(1309),尚书省臣奏言,“盐价每引宜增至至大银钞四两,广西者如故。其煮盐工本,请增为至大银钞四钱。”⑩陶宗仪:《辍耕录》卷24,《黄道婆》,四库本。延祐年间(1314-1320)因增加了盐引额度,达到50552引。百姓苦不堪言,“灶户窘于工程,官民迫于催督,呻吟愁苦。”⑪宋濂:《元史》卷97,《食货五》,中华书局1976年版,2501页。泰定年间(1324-1328),宪台和奉使宣抚以实情告于朝廷,遂减免余盐15000引。当然减免盐引还有一个原因,即怕瑶僚生事,“又有大可虑者,本道密迩蛮僚,民俗顽恶,诚恐有司责办太严,敛怨生事,所系非轻。”①宋濂:《元史》卷97,《食货五》,中华书局1976年版,2501~2502页。

岭南盛产矿产资源。元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矿产资源的生产和冶炼,“在湖广设泉货监,秩正三品。产铜之地立提举司十九,秩从五品。”②宋濂:《元史》卷23,《武宗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516页。阳山和惠州是银的产地,韶州和桂阳是产铅和锡的地方。至元二十八年(1291),“又开聚阳山银场”。至大三年(1310),“复立广平顺德路铁冶都提举司。”③宋濂:《元史》卷23,《武宗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521页。黄庆二年(1313)七月癸丑,“复赐晋王也孙铁不儿惠州银铁洞。”④宋濂:《元史》卷25,《仁宗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570页。延祐四年(1317),“惠州银洞三十六眼,立提举司办课。”⑤宋濂:《元史》卷94,《食货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2379页。至元二十三年(1286),“韶州路曲江县银场听民煽炼,每年输银三千两。”⑥宋濂:《元史》卷94,《食货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2380页。

岭南是重要的产珠区。据《元史·食货二》记载,广州是产珠之所,产于大步海。皇庆七年(1318)六月,“广东采珠提举司罢,以有司领其事。”⑦宋濂:《元史》卷27,《英宗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603页。泰定元年(1324)七月,“罢广州、福建等处采珠疍户为民,仍免差税一年。”⑧宋濂:《元史》卷29,《泰定帝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649页。泰定三年(1326)八月,朝廷“诏谕廉州疍户使复业”⑨宋濂:《元史》卷30,《泰定帝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672页。。

岭南的纺织业发达。海南岛黎族地区比内地种植棉花要早,纺织技术要比内地先进。早在南宋时,黎族妇女已经能够生产出黎幕、黎单、黎饰、花被、缦布、鞍搭之类的织品。成宗元贞年间(1295~1297),黄道婆“躬纺木棉花,织崖州被自给,教他妇不少倦。未几,被更乌泾,名天下,仰食者千余家。”⑩陶宗仪:《辍耕录》卷24,《黄道婆》,四库本。黄道婆还发明了提花织机。她把海南岛的棉织业技术带到今上海地区,“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织成被、褥、带、帨,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灿然若写。”⑩陶宗仪:《辍耕录》卷24,《黄道婆》,四库本。

岭南盛产瓷器,潮阳和佛山是著名的瓷器生产地。伊本·白图泰在写到广州(隋尼克兰)时说:“隋尼是一大城市,城市美观,最大的街市是瓷器市,由此运往中国各地和印度、也门。”⑪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转引自邱树森:《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中国之行》,《历史教学》2011年第5期。

(五)鼓励内外贸易,发展经济

海外贸易为“军国之所资”⑫宋濂:《元史》卷169,《贾昔剌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3972页。。元朝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制定并出台了十分严格的市舶之法,“申严市舶之禁”。海外贸易在元朝基本上是垄断行业,“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蕃贸易诸货。”⑬宋濂:《元史》卷94,《食货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3402页。至元三十年(1293),元政府设泉州、上海、澉浦、温州、广东、杭州、庆元七市舶提举司,后经多次归并和存废,到至治二年(1322)又设立泉州、庆元和广东三处市舶提举司后,就一直存在了下来。在广东设置市舶提举司,管理临海诸郡与外国贸易,“诸海舶至者,止令行省抽分。”⑭宋濂:《元史》卷94,《食货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2403页。

宋元之际,广州遭受战争破坏十分严重。泉州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到此经商者多为阿拉伯人,与之有贸易联系的国家多达五十多个,贸易规模大,繁荣程度超过昔日的广州。但广州后来居上,发展成为元朝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和国内外货物的集散地,“广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最聚,实为外府。......圣朝奄有四海,尽日月出入之地,无不奉珍效贡,稽颡称臣。”①陈大震:《大德南海志残本》卷7,《舶货》,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4页。“大德年间与广州保持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146个之多”②陈大震:《大德南海志残本》卷7,《舶货》,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5-47页。。“在与广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中,仅菲律宾以南、以西各沿海国家和地区就达到了97个之多,比赵汝适《诸蕃志》还要多38个。”③韩儒林:《元朝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版,397页。这些国家和地区遍及整个东南亚、南亚、波斯湾沿岸、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东非的桑给巴尔、坦桑尼亚等地。

元朝对一些战略性物资贸易的禁止性规定是明确的。“诸海滨豪民,辄与番商交通贸易铜钱下海者,杖一百七。”④宋濂:《元史》卷105,《刑法四》,中华书局1976年版,2687页。至元二十五年(1288)规定,广州官员和市民“毋得运米至占城诸蕃出粜。”⑤宋濂:《元史》卷94,《食货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2402页。

元朝对岭南的统一及有效经略,加速了元朝统治中心区与边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汉族与瑶族、壮族、黎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交往和交融,加速了岭南民族地区内地化的过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形成和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宋濂中华书局岭南
忆岭南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诚信的宋濂
雨岭南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宋濂冒雪访师
宋濂诚信求学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不辞长作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