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冬瓜与甘薯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2023-01-05 04:59石志斯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黑皮甘薯冬瓜

石志斯

(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广西农业科学院桂林分院 广西桂林 541006)

黑皮冬瓜原产我国南部,其特点是产量高、耐贮运、营养价值高,除了可以直接当成蔬菜食用,还可以加工成冬瓜糖、冬瓜茶等[1]。桂林市已有20多年的黑皮冬瓜种植历史,生产的黑皮冬瓜个大、质优、肉厚、无空心[2]。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种植方式由春种发展到夏种。黑皮冬瓜生育期长,夏植时开花结果期遇到高温,容易造成授粉不良或冬瓜日灼病,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霜霉病、疫病等,从而导致减产[3]。

甘薯,又名红薯、番薯等,产量高,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胡萝卜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十大最佳蔬菜”之一,有“长寿食品”之誉[4]。甘薯除了直接食用以外,还可以加工成甘薯粉丝、红薯干等。“十三五”期间,桂林市有多个乡镇发展甘薯粉丝和薯干加工业,成为实现脱贫致富的一大亮点。

位于桂林山区的资源县,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气候。当地农户利用高寒山区的冷凉气候特点,避开黑皮冬瓜上市的旺季,在夏季种上一季黑皮冬瓜,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并利用甘薯生育期长、且耐阳的特点,在冬瓜架下套种甘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2021年,笔者在资源县对这一种植模式进行了试验示范,经过测产,黑皮冬瓜产量为9 000 kg/亩,甘薯产量为1 000 kg/亩。按当时的市价计算,黑皮冬瓜售价1.6元/kg,产值1.45万元/亩;甘薯售价1.6元/kg,产值1 600元/亩。

1 黑皮冬瓜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和茬口安排

黑皮冬瓜应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坐果率高的早中熟品种。5月初开始育苗,8月下旬收获。

1.2 育苗

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方法。为了提高发芽率,播种前先将种子翻晒2~3 h,采用温汤法浸种消毒。具体操作:用3倍于种子量的55℃水浸泡并不断搅拌至冷却,再在常温下浸种5~6 h,捞出晾干、播种。有条件的可以将浸种后的种子放入28~32℃的恒温箱中催芽,当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再播种[1-2]。

播种时,用60孔塑料穴盘装填湿润的营养基质,稍微压实,将种子平放,或将已发芽的种子萌芽向下平放在穴盘孔正中,再覆盖1~2 cm的基质,淋足水分,覆盖薄膜,保持温度在30℃左右。出苗后,及时揭开薄膜,剥除戴帽种壳,保持穴盘湿润。定植前3~5 d应减少浇水,炼苗蹲苗。

1.3 整地施肥

选择排灌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田块种植。定植前1周,将翻晒过的田块耕耙整地,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1 500~2 000 kg,按包沟 1.6 m、沟深0.3 m起畦,在畦面中央开沟,每亩施入三元复合肥50 kg、过磷酸钙50 kg,覆土耙平,盖上地膜待用。

1.4 定植

当幼苗2片真叶完全展开时,选择在阴天或晴天下午定植。定植规格:每畦单行定植,株距0.8 m,每亩定植株数为500株左右。定植方法:按株距在地膜上打孔,将带有营养土的幼苗种在打孔位置,轻轻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并用细土将穴孔口封好,避免膜下热气上涌灼伤幼苗。

1.5 田间管理

1.5.1 植株管理 黑皮冬瓜属于大型蔬菜,以主蔓挂果,主蔓长4.0~4.5 m,且侧蔓较多,在生产上一般采用“人”字形支架栽培。搭支架的具体方法:在每行两端用3根粗竹竿搭成三脚架,每1株苗再配备2根竹竿搭成“人”字形架,架高1.3~1.5 m;各支架上用横杆连接,并用绳索捆牢固定。盘蔓引蔓:当主蔓长到1 m左右时,先将主蔓在植株周围盘蔓1周,再引蔓上架;茎蔓距离地面20 cm时,进行第1次绑蔓,之后每隔40~50 cm绑蔓固定1次,直到主蔓爬上横杆。盘蔓引蔓时,摘除所有侧枝并让茎叶均匀分布,以利通风采光,提高光合利用率。选瓜留瓜后,根据留瓜节位,保留12~15片叶摘心,以集中养分供应果实发育膨大[1-2]。

1.5.2 结瓜期管理 黑皮冬瓜在结果期间常有落花落果或长畸形瓜现象,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提高坐果率,减少畸形瓜发生。当雌花盛开时,于上午选择形状周正、发育充实、有光泽的雌花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每株授粉2~3朵即可。

黑皮冬瓜每株只留1个瓜,当幼瓜长到2 kg左右时,选留主蔓节位在横杆上、子房发育快、个大、柄粗、端正的幼瓜1个,其余全部摘去。留瓜后,及时将留瓜节位绑定在横杆上,并用绳索套住瓜柄,将瓜绑定在支架横杆上。夏秋季强光直射会引起冬瓜日灼病,还需注意果实的遮阳。

1.5.3 肥水管理 黑皮冬瓜的生长势较强,施肥时应掌握大水大肥、先轻后重的原则。定植缓苗后施催苗肥,每隔7~10 d淋施1次0.5%尿素或水溶性复合肥,连续追肥2~3次。果实坐稳后施促瓜肥,以复合肥和钾肥为主,每隔10~15 d兑水淋施1次。全期追肥量每亩约为复合肥100 kg、钾肥30 kg。黑皮冬瓜需水量大,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开花期适当控水,避免植株生长过旺而造成“化瓜”;果实膨大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要保证该时期的田间持水量达到70%~80%;采收前10~15 d应注意控水,减少用水量,以提高冬瓜的耐贮运性能。

1.6 病虫害防治

黑皮冬瓜主要病害有蔓枯病、疫病、霜霉病、病毒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美洲斑潜蝇、蓟马、蚜虫、粉虱、瓜实蝇等。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虫品种,严格进行种子消毒,培育无病虫壮苗或采用嫁接育苗栽培,实行轮作,及时清理杂草、摘除侧枝等,从源头上减轻病虫为害。

物理防治:悬挂黄板诱杀飞虱、蚜虫、美洲斑潜蝇、蓟马等。

生物防治:使用性诱剂诱杀蛾类、瓜实蝇等害虫成虫。

病害化学防治:蔓枯病发病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的枯萎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1次;疫病或霜霉病发病时,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800倍液交替喷施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茹类蛋白多糖300倍液,并做好蚜虫和螨类防治,及时拔除病株;白粉病发病时,用18%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醚菌酯悬浮剂1 800~2 000倍液交替喷施防治[2]。

虫害化学防治:蚜虫、粉虱发生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1 000~1 500倍液交替均匀喷施防治;蓟马为害时,用5%啶虫脒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倍液交替喷施防治,注意均匀喷布叶背、叶面、生长点和嫩瓜[2]。

2 甘薯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和茬口安排

甘薯主要选择茎叶生长势弱、抗病性强、单株产量高且生育期长的品种[5]。6月中旬定植,10月中下旬开始收获,下霜前完成收获。

2.2 育苗

甘薯一般在清明过后开始排种育苗,苗龄在45 d左右即可移栽定植。挑选表皮光滑、无病虫害、无伤口、大小适中且相对一致的薯块作为种薯,排种前先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浸种5~10 min消毒[6]。选择2年以上没有种过甘薯、土质肥沃、疏松透气的田块作为育苗地,拌入腐熟有机肥,宽度1 m左右的育苗床。苗床土的厚度因种薯的薯型大小而定。将浸种后晾干的种薯头部朝上插入苗床土中,并保证种薯的头部在同一水平面上,覆上细土,厚度以不见种薯为宜。苗床浇透水后,加盖小拱棚,保证出苗所需的温度。

甘薯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29~32℃,出苗前温度保持在32℃左右。薯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28℃,超过35℃对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出苗后床温升高,适当的通风降温。幼苗生长期间,根据气侯变化,通过对小拱棚的管理来控制苗床温度。薯苗生长后期,当夜间温度回升到15℃以上时撤去小拱棚,让薯苗适应外界环境,达到炼苗的目的。

甘薯移栽时,选取顶端壮苗进行剪苗。壮苗的标准:幼芽顶端形成的秧苗,长20~25 cm、6片以上展开叶,茎秆粗壮、没有气生根,叶片肥厚、色泽浓绿,秧苗重、无病虫害。采用高剪苗方式,即从苗床地表上3~5 cm处剪苗,不要拔苗移栽或拔苗后再剪,这样容易把种薯的病菌带出土,增加病菌传播途径[6]。

2.3 定植

定植时间选在6月中旬,此时的黑皮冬瓜已经过了缓苗期,还没有引蔓上架,有足够的空间让甘薯快速缓苗。甘薯定植在已经起好的黑皮冬瓜畦上,每2株黑皮冬瓜正中间定植2株甘薯,双行定植,每亩定植1 000株左右。甘薯的定植宜浅不宜深,采用平插法,在膜上撕开小孔,将甘薯苗前端2~3个节位平躺,盖上 3~4 cm厚度的泥土,剩余节位朝上,等苗栽好浇定苗水后用细土封严穴孔。

2.4 田间管理

2.4.1 查苗补苗 移栽10 d后及时查苗补苗,选用大苗、壮苗补栽,浇足水分,尽量保持栽植的薯苗长势一致,防止大苗欺小苗,减少空穴率。

2.4.2 肥水管理 栽苗半个月左右,新根长出后施1次提苗肥,用1%的尿素水溶液浇灌穴孔,促进幼苗生长。黑皮冬瓜收获之前,甘薯生长缓慢,主要以黑皮冬瓜的肥水管理为主,此时的肥水基本上可以兼顾甘薯的肥水需求。黑皮冬瓜收获后,甘薯进入生长旺盛期,将瓜蔓清除后每亩兑水淋施复合肥5.0~7.5 kg、钾肥2.5~5.0 kg。根据甘薯的长势情况,可适当喷施叶面肥,一般使用0.5%磷酸二氢钾兑水喷雾。叶面喷施钾肥能促进甘薯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同时能提高甘薯品质和产量,生长后期叶面喷肥还能延缓甘薯叶片早衰。

2.5 适时收获

甘薯没有明显的生育期,一般来说生长时间越长产量越高[4]。就桂林地区而言,大部分甘薯品种在定植后120 d左右即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可以开始收获。加工型品种可以适当延迟收获,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在早霜来临之前完成收获即可。甘薯应选择在晴天收获,薯块挖出后进行适当的田间晾晒,有利于贮藏,但不可留在田间过夜,以免夜间低温冻伤[4]。

猜你喜欢
黑皮甘薯冬瓜
闷热三伏天 冬瓜可以这样煲
甘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为什么叫冬瓜
冬瓜谣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雪天
闯祸的车
黑皮系列
都是话多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