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

2023-01-05 03:40马福刚贾文捷贾培松
新疆农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装袋杂菌菌袋

马福刚,贾文捷,贾培松*

1.高新区(新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乌鲁木齐 830000

2.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91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俗称杏鲍菇,因其具有杏仁的香味和菌肉肥厚如鲍鱼的口感而得名,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1-3]。

杏鲍菇在新疆地区发展时间较早,主要采用设施袋式熟料栽培模式,栽培技术环节较多,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目前,疆内有两种生产方式,分别为农法式和工厂化生产,由于工厂化生产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等原因难以推广,因此,农法式生产被广大菇农接受和应用,但由于尚无统一规范的杏鲍菇农法式栽培技术标准,管理较粗放,种植期间减产、劣质菇、病虫害严重等问题频发,严重阻碍了杏鲍菇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制定适宜当地需求的设施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规范杏鲍菇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求,对提高杏鲍菇生产的安全性、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出菇设施要求

菇房应建设在环境洁净、通风良好、水电方便、排水顺畅和交通便利的位置,周围有养殖区的需远离禽舍、畜舍等养殖区域,并处于养殖区上风区,符合NY/T 391 规定的要求。

菇房应具备控温、控湿、调控光线、通气换气、降温和防蚊虫等功能。新建菇房可选择砖混保温棚,四面筑墙,屋顶呈“八”字形;菇房宽7~10 m,长30~50 m,两侧墙高1.5~2 m,屋顶中央高3~4 m,地面铺设砖块;菇房进门处设置2~3 m×2~3 m 的缓冲间,两道双开门,门宽1.5~1.8 m;沿菇房方向的两面墙上分别开边长为30~50 cm 的方形窗口,窗口间距2 m,距地面30~50 cm,窗口上安装双层玻璃窗,所有门窗安装40~60 目防虫网;菇房顶部覆盖棚膜和棉被,棚膜和棉被均安装卷帘机,调控棚膜和棉被的收放,屋顶安装冷风系统和排风扇。

2 生产季节的安排

杏鲍菇属中低温型的菌类,出菇最适温度为12 ℃~16 ℃。南疆和东疆地区,在9 月下旬生产出菇菌棒,12 月上旬进入出菇期,至第二年4 月上中旬结束出菇。北疆地区出菇菌棒的生产分两个时期:

(1)11 月上旬生产出菇菌棒,第二年元月中旬至5 月中旬出菇;

(2)8 月下旬生产出菇菌棒,11 月上旬至第二年3 月中旬出菇。

3 菌袋制备

3.1 常用栽培配方

玉米芯50%,杂木屑30%,麸皮15%,玉米粉2%,白砂糖1%,碳酸钙1%,石灰1%;棉籽壳64%,杂木屑18%,麸皮15%,玉米粉2%,石灰1%[4-6]。

注意:栽培用主、辅材料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3.2 培养料配制

生产前7 d,将木屑、玉米芯等主料粉碎成直径4 mm 的颗粒,晒干。使用前1~2 d,用清水将主料充分预湿,堆置12~24 h,使原料湿透。按栽培配方将主、辅材料混合,充分搅拌混匀,边拌料边加水,将培养料含水量调至60%~65%,用石灰将pH 调至8.0~10.0,然后装袋。

3.3 装袋

选用菌袋规格(宽×长×厚)(18~20 cm)×(33~36 cm)×(0.003~0.004 c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材质的塑料折角袋。装袋要求:使用食用菌全自动程控装袋机装袋,要求虚实均匀,装料量一致。装袋后袋口套菌环,扣菌盖,套环直径5.0~6.5 cm。

3.4 灭菌

料袋装好后,立即进行灭菌。采用常压高温蒸汽灭菌或高压高温蒸汽灭菌方式灭菌。

3.4.1 常压高温蒸汽灭菌

尽快使袋温达到100 ℃,100 ℃维持24 h,停火,焖12 h 后乘热出锅,冷却。

3.4.2 高压蒸汽灭菌

在0.15 MPa 压力下灭菌2.5~3.0 h,停火,待压力归零,排尽气体后出锅,冷却。包扎袋口用的报纸装入塑料袋中一同灭菌。

3.5 接种

待料袋温度降至30 ℃以下时接种为宜。接种前,接种箱或接种室用药物或紫外灯进行彻底消毒杀菌。接种人员双手和所用工具都要用75%酒精或5%来苏水消毒,接种时最好两个人配合,栽培种要求菌丝洁白、生长健壮、无杂菌、不老化。接种前用75%酒精或5%来苏水清洗菌种袋以消毒,除去袋口上部的老菌皮再使用,严格按无菌操作的技术规程进行两头接种。一般一袋栽培种接出菇袋30 袋,接种后及时将菌袋搬入20 ℃培养室进行避光培养。

4 排袋发菌

4.1 场地处理

排袋前清理场地卫生,清扫地面,预先在地面上撒一层石灰粉杀菌除虫,用2%石灰水喷洒墙四周消毒,采用气雾消毒方法为空间消毒。

4.2 排袋

菌袋采用顺码叠放方式排袋,菌袋排放3~5 层,保持行间距50~60 cm。

4.3 发菌

发菌期间控制袋温22 ℃~25 ℃,空气相对湿度60%~65%,空气新鲜、暗光,促使杏鲍菇菌丝健壮生长。

4.4 翻堆拣杂

接种5 d 后开始检查有无杂菌污染,菌丝封口过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隔7 d 翻堆一次,结合每次翻堆检查和剔除污染菌袋,及时移出室外处理。

4.5 后熟管理

菌丝长满菌袋后进行后熟培养,培养期间控制袋内温度22 ℃~25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60%~70%,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和暗光,培养时间为20~30 d。待菌丝变得粗壮、洁白、浓密,即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转移至出菇房进行开袋出菇。

5 出菇管理

5.1 场地处理

菌丝满袋后移入出菇棚,进棚前要严格做好菇房的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在地面上撒一层石灰粉杀菌除虫,用2%石灰水喷洒墙四周消毒。

5.2 菌袋摆放

菌袋顺码叠放,4~6 层,行间距60~80 cm。

5.3 催蕾管理

菌袋转移至出菇房后进行催蕾管理,向菌袋、墙壁、过道、空中喷雾化水增加空气湿度,将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0%~95%,控制菇房温度10 ℃~16 ℃,保持昼夜温差5 ℃~8 ℃,同时加强通风,保持菇房空气新鲜,氧气充足,增加散射光照强度至100~500 lx,以达到刺激菇蕾分化的目的。

5.4 疏蕾

当袋口原基形成并长至黄豆粒大小后,开始疏蕾。疏蕾是确保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具体方法是在密集的菇蕾发生面上确定待保留的2~4 个幼蕾,用消毒过的小尖刀将多余菇蕾削掉,保留的菇蕾间距控制在2~3 cm,以避免长大后拥挤,疏蕾时不要伤及保留菇蕾。

5.5 幼蕾期管理

幼蕾体小,抗逆性差,需较严格稳定的环境条件,该阶段控制菇房温度在12 ℃~15 ℃,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光照强度在300 lx~500 lx,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清新。3~5 d 后,幼蕾分化为幼菇,子实体成型.

5.6 幼菇期管理

幼菇尽管较蕾期个体大,但其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仍然较弱,该阶段仍需保持较稳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见7.5),光照强度增加至800 lx,随着光照的提高,子实体色泽将变深。经过2~3 d,即转入成菇期。

5.7 成菇期管理

该阶段控制菇房温度在15℃,空气相对湿度在90%,光照强度降至500 lx,加大通风,保证棚内空气清新,促进蘑菇健康发育和生长。

6 采收与贮存

当子实体菌盖平展,连柄处下凹,边缘内卷时采收,此时子实体7~8 成熟,菌盖和菌柄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纤维素含量较低,是最适采收期。采收前1 d 停止喷水,采收时,一只手按住料面,另一只手伸入子实体根部,左右旋转摘下,轻轻放入框中。子实体采摘后应立即放入4 ℃~6 ℃的保鲜库进行贮存,可保鲜10~15 d。

7 转潮期管理

子实体采收后,停止喷水,清除料面菇根和畸形菇,搔菌破坏老菌皮露出新料面,促进新的菌丝生长和新菇再生。控制菇房温度在22℃~25℃,保持空气相对湿度60%~65%,保持暗光,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促进菌丝体进行营养生长,积累养分。待料面再现原基后,按照第七章和第九章中规定的管理方式进行出菇管理和采收。

8 后期处理

8.1 清理菇棚

废菌包的培养料极易滋生杂菌和害虫,生产结束后立即清理废菌包,清洁菇房卫生,以免影响下一批次生产。

8.2 晾晒菇棚

出菇房杂菌和害虫较多,生产结束后将棚膜揭开,及时进行晾晒菇房的处理,有效灭除杂菌和害虫。

猜你喜欢
装袋杂菌菌袋
一种PLC控制的两工位自动装袋装置设计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菇农装袋忙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熟料生产双孢蘑菇基质培育过程中杂菌防控措施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三种常见杀菌剂对白僵菌纯化以及生产中作用研究
交换生的计谋
固定菌袋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