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洁
(贵州开放大学 贵阳 550004)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构建高质量的开放教育体系,有效提升县级学习中心办学质量,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是开放教育体系质量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
开放教育的实施是由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共同完成的,某省开放大学由省校、市(州)及行业分校、县级学习中心三级办学体系组成。县级学习中心是开放大学最末端的基层办学单位,依托自身场地、人员、设施等资源开展开放教育招生宣传、线上线下教学、学习辅导、集中考试、实验实训、毕业指导、学生服务与管理等教育教学活动,是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举办开放教育、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基层办学机构。[1]开放教育的质量管理是使开放教育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组织实施的各种保证措施和监控手段的有机整体。[2]作为开放教育办学主体之一的县级学习中心的质量管理与开放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
截至2021年,某省开放教育已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21.5万余人,全省开放教育有53.68%的在籍生分布在省校、10个市(州)及行业分校,有46.32%在籍生分布在70个县级学习中心。由此可见,无论是生源的数量,还是生源的覆盖面,县级学习中心的管理和发展都是不可忽视的,不仅是办学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当地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进入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新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迫切,势必对教育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创优提质”的战略部署下,构建符合人民需求的高质量开放教育体系,实现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实现各类教育的理念互通、资源共享、路径互鉴、机制互融,必然对开放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改革、调整、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认真分析县级学习中心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和监控手段,进一步提升县级学习中心的办学能力、学习支持服务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是实现开放教育健康有序、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统计,截至2021年,某省开放大学县级学习中心中,有74%为系统内学习中心,26%为系统外学习中心。虽然省校和分校对下属学习中心在业务上具有指导和管理的职能,但实际上,与绝大多数学习中心,尤其是与系统外学习中心的关系主要为“合作办学”关系,省校和分校与学习中心的人、财、物都没有隶属关系,这样的合作关系是学习中心的质量管理不健全不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质量意识薄弱是导致招生、教学、考试等环节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源。长期以来,生源一直是学习中心发展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培养的人才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则是学习中心在办学过程中较少重视的问题,系统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于规模的发展。[3]县级学习中心高质量发展观念的薄弱还体现在参与质量管理活动的自觉性不够强,完成各项质量标准的积极性不够高,更加注重学生尽快取得文凭,忽视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忽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等方面。
据统计,截至2021年,某省的县级学习中心中,依托单位为公办学校的占96%,为民办院校或培训机构的占4%,大多数学习中心能保证教辅人员的配备。但是,因为没有开放教育独立的人员编制和独立的经费投入,大部分县级学习中心专门专职从事开放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则很少,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学和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配备的需要。往往一名教职工“身兼数职”,既是管理人员,又是辅导教师,又是班主任;既担负教务、教学管理工作,又担负招生、考务、学籍工作。学习中心的机构、人员、经费、项目难以得到有力支持,质量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配备和质量工作的开展不充分。
由于开放教育体系的庞大和复杂,对县级学习中心办学基本条件和办学实际情况等数据采集难度大,系统质量监控的重点主要在省级分部和市州、行业分校,对县级学习中心办学行为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难度较大。尤其是在网上考核、形成性考核、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落实、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学团队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听评课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办学评估、质量年报等监控工作在县级学习中心层面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都极为有限。
对县级学习中心开放教育业务的质量评价主要是系统内部的质量评价,而系统内部的质量评价在省级分部和市州级、行业分校层面较为完善,在县级学习中心层面则相对欠缺。在大多数县级学习中心,没有当地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开放教育业务的考核评价。开放大学系统的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正处于常态化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中,县级学习中心的调查参与率较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不足,调查结果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应用效果还未能显现。内外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在县级学习中心层面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随着全国高等教育已逐步进入普及化阶段,“高质量”成为开放教育发展的新使命、新期待、新目标。县级学习中心需要转变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从而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适应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需求。县级学习中心应建立开放教育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需求变化的质量观。办学理念要由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转变;由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充转变;由文凭提升向技能提高转变;由重视线上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4]通过革新开放教育办学理念,增强高质量发展意识,不断深化办学模式、优化培养模式、完善内部管理、改进教学手段、加强队伍建设,从而有效促进办学体系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不断优化与招生专业数量、招生规模相匹配的,符合开办专业教学要求的、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专兼职班主任队伍等;[1]积极参与系统各类教学团队和系统组织的各类培训、评优和表彰活动;不断深化地方开放大学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加强省级、市州级对县级的质量管理统筹指导,县级学习中心配备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并开展相应工作,加强系统质量监控与评价人员培训,完善系统专业化的质量管理队伍。
从政策层面争取将开放大学体系改革发展纳入地方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规划,将开放大学体系治校办学,特别是服务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开放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制定并细化县级学习中心办学质量标准和考核体系;制定专门针对县级学习中心的检查与评估制度、评估方案及相关实施细则,开展县级学习中心评估工作;建立县级学习中心年检年报制度,对学习中心的办学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平台化规范管理,实现动态化质量监控。
建立多元化的质量评价机制,一是争取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县级学习中心的开放教育办学行为、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的考核评价;二是完善开放大学系统对县级学习中心内部质量评价机制,实现自我诊断、自我改进;三是建立社会评价机制,包括用人单位、行业、企业、机构等第三方的质量评价,健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提高满意度调查的参与率,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加强对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除了内部的质量管理改革创新外,县级学习中心要从根本上解决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需要争取外部政策支持,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明确基层办学单位地位,获得机构、人员、经费、项目上的支持,包括确保开放大学县级学习中心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开展独立核算、拥有独立办学场所,在教学业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参照高等学校管理和指导,保障开放大学基层学习中心履行相应的办学和服务职能;明确开放教育的国民教育和社会公益性质,推动建立开放大学办学经费多元投入机制,推动开放大学学历继续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根据物价变动和人才培养成本适时调整学费标准;统筹推进本区域开放大学改革发展,建立相应配套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贵州开放教育基层办学单位的基础建设提升和重点建设项目等等。总之,开放教育要构建提高县级学习中心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完善优化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开放教育体系的质量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