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晓阳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提要]新型职业农民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具有科学文化素养、懂得农业专业知识的农村新型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出现培育针对性、有效性、规范性、保障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能力欠缺等问题。要通过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规范性和保障能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能力来推进乡村振兴。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中国当前仍然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下要对农村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合理的、有效化的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和传统农民有着很大的区别,新型职业农民是有科学文化素养、懂农业专业知识、有着先进的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第一种“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领头羊”,是能够带领农村人民致富、给予农村人民就业机会的农业生产经营者;第二种“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专业技能拥有者,是在“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带领下专门从事某一项特定的农业劳动的人;第三种“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主要依靠力量。
新型职业农民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农村发展速度。原本留在农村发展的青年和壮年发现去城市发展更加符合自己的期望之后,大量的农村青年和壮年涌入城市,农村的青年和壮年大量减少,这样的背景导致农村出现大量无人种植的土地。中国农村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将来就会面临“无人种地”的局面。在广大农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留住原本要去城市发展的青年和壮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投身农村,为农村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保证中国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近些年,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但还没有提升到世界的先进水平。我国制定了相关的农业政策要努力建设我国农业现代化,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进入新时代之后,广大农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得益于国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培育有文化素养和农业专业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想要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就要加快培育一批专业技术强、文化素养高、了解农村生活的高质量新型职业农民。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保障。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错位。我国制定了许多措施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其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保障。我国制定政策鼓励原本在农村生活的青年壮年回乡工作,也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带着他们的聪明智慧回乡创业,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文化丰富,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推进农村快速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强化了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城乡发展一体化。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举措。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重要的任务依旧是农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激发农村农民内生动力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党在新发展阶段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快地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我国六大建设的推进,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推进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无论是从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来看,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都面临着一些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规范性、保障能力都仍有提升的空间,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能力也有待提升。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针对性有待提高。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对农村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精准的识别,虽然相关负责部门一直在努力探索,但是对于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臻选培育还存在一些缺口。农村多数相关人员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和性质并不是十分了解,一些地区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对于农村职业农民的培养对象也不能完全地精准识别。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效性有待提高。很多地区对于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有效性有待提升,他们的培育内容都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对于实践方面的指导和应用都比较缺乏。多数地区的农民文化素养薄弱,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也比较困难,所以想要将其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也是十分困难的。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范性有待提高。我国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规范性还有待加强,一方面不能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来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而是直接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政策和成功经验,但是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按照别人的经验直接套于本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之中,就会缺乏培育的规范性。
(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文化素养不够高,学习能力还需要提升。他们对于所学理论内容的吸收能力也比较欠缺,无法理解其真正的内涵。部分农村职业农民的发展能力不足,还有亟须提升的空间。
(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当前我国各地区对于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可度还比较低,就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地区培育了大量新型职业农民,但是部分地区无法提供相应对口的岗位,一些地区培育出来的新型职业农民出现难以就业的情况。
(一)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
1、遴选重点培育对象。虽然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范围非常广泛,但是也应该有选择地臻选培育对象。培育对象一定要符合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求,要求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素养以及技术基础。要按照不同的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培育不同类型的农村新型职业农民,要确保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为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输送高质量人才。
2、科学设置培训内容。负责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组织以及相关负责人要当地具体情况设计科学的农业培训内容,要设置科学的能够提升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素养、科学素质、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科目,要积极了解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真实需求,针对他们的需求设置科学的、符合他们真正需求的课程。
3、分类分层开展培训。农村新型职业农民有不同的类型,不能用一样的政策和一样的培训内容对其进行培育。面对不同层级的农村新型职业农民,要采用不一样的培育方式。对于农民企业家等领头人要部级重点培育,对于青年农场主等带头人要省级重点培育,对于当地农民等农村服务人员要市县重点培育。
(二)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性
1、创新培育机制。完善的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有利于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性。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各级负责人要合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活动。努力创新培育机制,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培训活动,积极学习相关农业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探索培育模式。中国拥有60多万个行政村,它们分布在中国辽阔土地的不同区域之中,有着不同的乡土风情,也有着不一样的发展需求。对于不同的地区,面对不同的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探索不同的符合当地地方特色的培育模式。在探索培育模式的过程中,要先去走访当地,了解当地实际,了解当地人民真正的需要,针对他们的实际需要探索适合当地农民的新培育模式。
3、运用信息化手段。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也要紧跟时代,通过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起一个完善的为广大农民提供便利的网络平台机制。在培育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要突破以前信息流通不畅的信息化制约,要努力构建广大农民可以合理利用的通畅的网络渠道。通过提升信息技术来提高培育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率,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
(三)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范性
1、规范认定管理。在完善农村新型职业农民规范认定管理的过程中,各级组织以及主要负责人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评价主体地位;完善农村新型职业农民规范认定管理要始终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去了解群众意愿、去倾听群众内心最深处的声音;各级组织以及主要负责人要在其日常工作之中认真努力不断完善农村新型职业农民规范认定管理工作。
2、规范培育管理。在完善农村新型职业农民规范培育管理过程中,各级组织以及主要负责人要加快脚步构建更加合理客观的农村新型职业农民规范培育管理模式,要让更多的农村人民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构建过程中来。各级组织以及主要负责人要构建畅通高效的新型农民学习平台,让新型农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将其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农村现代化建设中。
3、规范信息管理。信息是一个地区、一个乡村开展工作的重要依循,信息管理工作也是保障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工作。严格有效的信息管理工作在地区工作之中具有无可取代的积极作用,是打造高质量的地区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是使一个地区工作有效运转的依托和载体。各地区要积极完善各地新型职业农民的各项信息,了解各地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情况,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农村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登记,建立系统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四)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能力
1、加强跟踪指导服务。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不是一次性的、短暂的工作。各级组织以及负责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负责人要定期对参与培训的人员以及参与指导的工作项目进行回访和跟踪。对于一些贯彻不好的项目要及时进行指导,对于一些效果良好以及具有创新意义的项目要进行研究,研究其成功之处,用来更好地指导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近些年,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很大,但是农村的某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扶持缺口。地方财政要尽其所能去了解当地农村的发展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农村农民的发展需要。当地各级组织以及地区负责人要支持当地农民创新创业,为其营造健康的、轻松的创业环境,多设置奖励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就业创业。
3、鼓励交流合作。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很多挫折,但也有很多成功经验。当地组织部门要多组织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去参观学习农村成功试验区,鼓励当地农民多外出学习交流成功经验,学习先进管理和经营技术。要多组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
(五)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保障能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的完善对于健全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严格把控师资队伍的质量,完善选拔师资队伍的制度,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保障机制。不仅要培训农村新型职业农民还要对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师资队伍进行培训,要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
2、改善培育基础条件。国家应加大力度来改善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条件,提供完善的高质量的基础条件服务,能够让广大农民享受最优良的培育环境,享受最先进的培训技术,享受最贴合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实际需要的基础条件。各级组织和主要负责人应不断完善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条件。
3、优化教学培训资源。负责各地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培育部门要不断优化培训课件,不断更新学习资料,与时俱进时刻了解国家相关最新政策部署。在日常培训过程中要不断选用优质的具有代表性的精品课程,能够让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学有所得,有所启发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