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日本文学的语言关注,度假的基于跨文化视角当中积极的去研究日本文学的语言艺术,能够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频繁和深入,也具有现实的意义特征。由于日本的文学在不断的演化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表达倾向,在日语学习以及日语文化学习当中,应当以把握日语语言的艺术特征为前提,从实现文化视角下语文的规律学习和研读的融合,真正的把握语言文化的多元风格。本文主要是基于跨文化视角下对日本语言文学当中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探讨日语语言文学当中语言艺术的问题以及成因,在总结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日语文学和语言艺术之间的关联性,展现丰富而又详细的日本文学知识。
语言文化是人们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思考,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与文化艺术密不可分。日语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艺术涉及语言的建构和应用,所谓日本语言文化,是指在日语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呈现的日本风格,语言应用所取得的成就也包含了较高水平的语言艺术内容,对日本文化和日本语言文学的艺术研究促进了自身文化的发展。为了理解日本语言和文学,我们需要以日本人的文化特点和文化视角为指导,大多数国家的研究都是基于日本语言和文学的特点,升华和分析日本语言和文化的特点[1]。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外国作品。本文主要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日本语言和文学中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为中国读者深入了解日本语言、文学和艺术提供有效的参考。
1 跨文化的概念及语言艺术解析原则
1.1 跨文化的概念
跨文化的基本概念是以客觀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和理解外来文化。随着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毕竟,在古代中国,跨越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现在跨越半个世界只需要半个月。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继而出现了文化冲击和碰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跨文化的角度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化,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不同国家的文化融合和全球政治繁荣的出现。
1.2 跨文化视角的语言艺术解析原则
中国的跨国文学表明,在研究语言和跨文化文学时必须考虑到民族差异,以避免主观文化思想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曲解。因此,在研究日语和日语文学时,有必要解释研究的规则。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日本语言和文学中的语言艺术,从客观的角度审视作品,理解作者想要带给读者的感受,避免文化差异,保持中立的观点[2]。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创作背景也是人们生活环境的真实体现。有必要分析作品的背景,打破中国文学与日本语言文学之间的隔阂,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进一步挖掘其内涵,要感受日语的深刻特征,我们不应该依赖作品的内涵,还应该捕捉语言本身的简洁和准确,深刻理解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魅力,以及加深我们自己的印象和理解。在今天世界文化越来越交流频繁的日子里,语言文学的研究是了解民族发展历史的重要渠道,既是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现象,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不断演变的文化现象,而日与自然的成为日本文化最重要的代言人,日语的发展实际上也是日本文化的创新前进的过程,更好解读日本文学作品当中的语言艺术,具有很好的创新性,也凸显了历史的必然性[3]。
2 日本语言文字文化的特征
事实上,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是由长期的历史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发展构成的。因此,如果你想了解日本语言和文学中的语言艺术,你需要了解日本文学的文化特征。要分析语音文化,首先要了解历史环境、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在挖掘知识的过程中,总结日本人民的文化条件、文化历史特征和生活习惯,然后结合相关历史图像和文化书籍,总结日本语言和文化的特点。
2.1 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特征
不管是早期的日本语言文学还是近现代的日本语言文学,都可以看出日本的语言文学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特征,这也是在日本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的特点,对于这一特点来说,近代的语言文学著作中体现尤为突出,这一时期不仅仅是历史的在线,也是日本民众对这一时期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的未来社会的憧憬[4]。除此之外,日本的语言文学还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地域性特征也会导致日本的语言文学作品随着历史背景以及不同的地区而发生变化。例如在远古的时期,由于日本是政治,文化,经济比较集,因此以城市化的方向为主,以京都的背景进行创作。而在江湖时期,日本出现了武士,这一时期是被称之为贵族,参加到文学创作的队伍当中,也就表明了日本的语言文学重心发生了转移。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橘成季的《古今著文集》,这部作品充分的反映出来日本当时的古典语言文字,运用借古喻今的方式展现出民众的现实和人生,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2.2 强烈的“物哀”之美
“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作品、语言特征和艺术的中心思想。“物哀”表达了对生活的忧伤思考,对改变事物的悲叹,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无奈。不安当中表达着广泛的感情内涵,我国的著名日本语言文学作品探究者叶渭渠表示,在探讨日本文化的“物哀”的过程中发现是悲、哀、美这三情绪,表现出对万物皆有悲伤的情感,最后升华超越,将原本的悲一层层的消息深入探究之后,会发现是日本的文学作家在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因此“物哀”之美在文学作品也呈现了三个特征:第一,日本文人的主观情感的展露,通常能够向读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从而产生共鸣。第二,所产生出的情感共鸣不仅仅存在于真实的事物中,也是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情感表达形式。第三,“物哀”可以从人到自然界,再到世界的万物,从而表现出向未来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发展趋势,掌握心中的世界。
2.3 委婉含蓄,恭敬谦逊
日本语言和文化的特点是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而发展的。首先,由于日本人思维严肃、含蓄、有条不紊,这些特点,再加上自然环境是一个岛屿,导致日本人说话圆滑含蓄、不粗鲁、不直接。反映在日本语言和文学中,我们看到文学风格的作品具有温和的基调,不能给读者一种简单的意识形态感觉。其次,由于日本民族普遍谦虚恭敬,民族阶级的概念很强,不同身份和阶层之间的欢迎力量也不同,所以随着日本民族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男女、君主和大臣的概念,实习和青年的观念都很好[5]。此外,由于日本是一个男女差别很大的国家,而且男性的地位高于女性,文学作品使用特定的语言来表达文化,女性在表达自己时谦虚温和,而男性则有大男子主义的观念。
3 跨文化视角下日语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艺术
3.1 自然之趣
文化视角下的日本语言文学特征的分析发现众多的作品当中,语言艺术也呈现出自然之趣。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在明治维新之后为了进行改革,积极地接受西方的科学文化以及其他的自然学科,同时也加深了各方面的矛盾。由于欧国主义文学传入日本,其虚无主义的特点和当时的日本文学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的探索过程中,追求科学的态度,主张自然主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自然主义文学。纵观日本的文学作品,通常是以亲和的感情进行自然之趣的捕捉,以细腻的色彩来展示四季的变化和人类的自然感受[6]。不提现出日本人对于原始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日本自然主义的主张是追求“真”“写”“实”摒弃一切的道德和功利主义,这是真实的标准,强调人的自然和本性,主张从生物学和遗传学当中描写人的自然本能,探索人类自我本身。对于日本文学来说,自然美不仅仅是形态美也奠定了日本美学的发展基础,在日本文学的作品创作的艺术特征也蒙上了自然之美的面纱。
3.2 家园意识
中国和日本是以一带水的邻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他们早在汉朝就建立了联邦关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在促进日本文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语言文学具有时代特征和强烈的家园意识。通过分析日本语言和文学的艺术特征,我们可以看出,房子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首先,家园具有缩小意识的特征。自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将日本带到法西斯前线以来,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表达了日本人民对和平家园的渴望。其次,由于文学家们喜欢将事件观念以及对于事物的态度和认识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出来,因此日本的文学作品当中也有以小见大的审美取向。在日本文学家的笔下,上到国家时政,下到生活环境,都能通过文学作品完美的反映出来,这也表现出日本的语言文学艺术特征更加丰富,真实[7]。最后,家园意识在文学作品的呈现展示了亲人之间浓厚的感情,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盼望,有利于我们认识日本的文学并且进行深入分析,还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日语文学体系的建设。
3.3“幽玄”艺术
“幽玄”这一概念在日本中世纪镰仓幕府统治的时期开始形成,由于“幽玄”的概念,在日本早期适用于科学方面。作为中国道家引进的一个词汇,也经历了从外来的文化转为本土审美的漫长过程。“幽玄”最初是以一种文学理念存在于日本的街道中,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运用到日本的文学和小说作品。日本的文学艺术审美首先是从简单直白的叙述自然感情,后来开始借鉴中国的审美理论,才逐步探索本民族的审美标准,对于“幽玄”之美,创作者借助载体表现思想感情,给读者给予无限的想象美,含蓄美,如同中国的古典园林一般颇为相似。藤原定家的著作《每月抄》明确的提出了有心论,从而确定了“幽玄”的文学意识的最高地位[8]。日本的文学作品当中,悠闲的艺术特征都是以感情占据为主导。从雅致俗再到雅俗共赏的一个过程,形成了雅俗之间的转换,同时也让藝术有形贯通,实现了文学和艺术性的关联,开创了新大陆。
4 结语
由于当前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家之间的文化输出和输入也成为了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跨国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更加要关注抑制文化,做好本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每个国家的语言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对日本语言文学艺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理解日本语言文学和艺术提供帮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中国和日本都会对彼此的文化产生影响。因此通过文学作品的互相流通,也能够帮助我国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化,只有推陈出新,大胆创新,另辟蹊径,才能促进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引用
[1] 肖霞,李笑.日本能乐艺术在文学文本中的活化与传播[J].民俗研究,2022(4):92-102+159.
[2] 陈文丽.日本古典美学视角下《细雪》中雪子形象[J].文学教育(上),2022(2):44-46.
[3] 王秋思.跨文化视角下日语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艺术解析[J].文化学刊,2022(2):56-59.
[4] 辛子昱.跨文化视角下日语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艺术解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8(6):36-39.
[5] 王路漫.试论日本近代文学的“近代性”——坪内逍遥艺术论的个案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11):95-97.
[6] 乔馨.试论民族文学艺术对民族特殊性的影响[J].艺术教育,2007(10):16+25.
[7] 关冰冰.试论日本近代文学的“近代性”——坪内逍遥艺术论的个案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3(6):17-26.
[8] 王新新.中岛敦与日本战时文学“艺术抵抗派”[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66-69.
作者简介:尹冰(2002—),女,广东深圳人,本科,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