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带教法在小儿内科中的应用以及对带教满意度等的影响

2023-01-04 03:24李鑫郑娟王韵凌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内科科室小儿

李鑫,郑娟,王韵凌

黄冈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湖北 黄冈 438000

小儿内科作为医院科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日在小儿内科就诊的患儿数量众多。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和成人的系统发育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儿童机体的抵抗力、耐受力较差,提高了疾病的诊治难度,同时医生的专业水平以及个人能力均影响小儿内科中的治疗效果[1]。另外,临床医师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之前,都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学习,以此加强自身理论知识,丰富个人专业能力。所以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基础[2]。在以往临床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不止是在小儿内科中,在其他科室中亦有应用,尽管能够发挥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综合教学质量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医学知识自身带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加之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医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学习主动性降低,自然减弱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3]。而临床路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其可以针对不同医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开展针对性教学,并随着教学工作不断开展,带领医生对小儿内科的诊治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了解,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故本文为分析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小儿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抽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黄冈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内科实习的28名医生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小儿内科接受实习的医生2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名,其中观察组男6名,女8名;年龄23~26岁,平均(24.46±2.40)岁。对照组男5名,女9名;年龄23~27岁,平均(24.52±2.3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带教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内容,并执行教学方案,主要以口头或示范的方式讲解小儿内科的诊治知识。

观察组则使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均跟随时间进展进行,主要内容如下:(1)教师的选择:在带教老师选择方面,需优先选择具备丰富临床经验、操作能力强且拥有教学能力的教师,并在小儿内科中工作时间≥3年。(2)教学计划制订:带教老师根据院内教学计划和小儿内科的规章制度制订教学方案,并在其中抽取典型案例促进教学工作开展。(3)教学工作的实施:①教学第1周:即为医生进入科室的第1周,要求教师带领学生首先熟悉院内环境,明确资源和各个科室情况,掌握相关职业能力和安全防护知识,加强医生的责任意识和临床思维,明确无菌操作在实际诊治中的必要性,了解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分类方法。②教学第2~7周:即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可辅助多媒体技术深入理论知识的理解,包括具体工作流程、医疗用具的使用方法、小儿内科的常见疾病以及各类药物的使用方法等。在该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可借助实际临床典型案例,带动医生对病例进行思考,逐步形成临床思维,在明确其中问题后,鼓励医生课下通过查找实习资料的方式得出解决方案,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小儿内科知识的理解。③教学第8~10周: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实践诊治活动,在诊断前,需取得患儿家属的同意,由带教老师示范,医生观察,掌握实际工作流程,并寻找自身想要了解的方向,得出问题后可向带教老师提问,教师给予详细解答。待医生掌握工作流程后,可在教师的监督下由医生对小儿内科患儿进行简单的诊治,该阶段主要为实现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积累自身的经验,在实习结束前对所有医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医生对本次教学工作的反馈情况,教师对现有的教学方案和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以供下次教学使用或其他科室教学借鉴。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医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两部分,每部分满分50分,总分100分。②考核两组医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应对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协同合作能力,每部分满分25分,总分100分。③统计两组医生对本次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由教师下发调查问卷,问卷满分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生出科考试成绩对比

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生出科考试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医生出科考试成绩对比[(±s),分]

组别理论知识 操作能力观察组(n=14)对照组(n=14)t值P值47.07±1.11 42.15±1.21 11.211<0.001 46.75±1.74 41.32±2.09 7.470<0.001

2.2 两组医生临床工作能力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沟通能力、应对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协同合作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生临床工作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医生临床工作能力评分对比[(±s),分]

组别沟通能力应对能力观察组(n=14)对照组(n=14)t值P值23.04±1.10 20.87±2.17 3.337 0.002 21.83±1.79 19.02±1.20 4.878<0.001解决问题能力 协同合作能力21.35±1.42 18.78±2.30 3.557 0.001 22.01±1.06 19.14±1.83 5.077<0.001

2.3 两组医生教学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为92.85%,高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生教学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小儿内科作为医院诊治患儿的重要科室,疾病类型相对复杂,且患儿数量众多,不仅对临床医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还需要其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主要原因在于,患儿往往年龄较小,无法准确反馈出自身的不适,加之患儿家属情绪易激动,最终压力均释放在临床医师上,所以临床医师在对患儿进行诊治的同时,也应当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稳定家属情绪,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4-5]。

对于实习医师而言,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前,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实习学习,该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熟悉临床工作流程,积累工作经验,学习如何从实际的角度解决问题,并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呈现在动手实践中[6-7]。所以,在实习医师进入科室后,如何选择一种高效且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实习医师综合水平的关键内容。除小儿内科外,其他科室也广泛使用口头或示范的使传统临床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发挥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基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性、被动性,医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普遍不高,从而限制了教学作用,并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医生,往往难以达到临床教学的标准[8]。临床路径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自身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其可以通过医生进入科室后的学习时间发展,制订教学计划,引导医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地全面掌握小儿内科的诊治知识以及科室的工作流程[9]。本研究以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工作经验的小儿内科医师作为带教老师,并通过院内培训的方法,使其掌握临床路径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通过带教老师对临床工作的理解情况和医院科室的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抽取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辅助方法,以此方式满足教学内容以及医生学习的需求。本研究将教学流程时间点设置在教学第1周、第2~7周以及第8~10周,根据时间阶段的分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小儿内科的相关知识,例如在第1周,重点了解和学习院内环境、科室分布、职业技能、安全防护知识以及无菌操作等,通过该阶段的教学,使得医生掌握岗位职责以及培养其临床思维,并严格遵循诊治过程中无菌操作的原则,促使自身行为不断规范化[10]。在第2~7周的教学中,教学重点主要围绕小儿内科的理论知识、操作要点,例如医疗器械、常见疾病、药物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该阶段教师通过辅助典型案例,来带动医生的主动思考,经过案例分析后,得出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促使临床思维的形成,培养主动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鼓励医生以几人成组的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可加强协作、沟通等能力的培养[11]。在第8~10周中,则进行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由带教老师带领医生进入临床,通过示范、讲解等方法让医生熟悉临床工作流程和要点,待其充分掌握后,在教师的陪同下完成对小儿内科患儿的诊治工作。该阶段中,通过实践的方式,促使医生学会理论知识的应用,并综合培养医生的临床综合工作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纠正下,进一步巩固自身诊治的规范性[12]。另外,在该阶段的实践中发现,教师鼓励医生与患儿、患儿家属进行交流,可加强其语言沟通能力,同时在交流中,针对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医生进行相应的解答,可初步塑造其应变能力,特别是在某些医生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沟通和应变能力,这对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评分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各项临床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医生对本次教学工作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满意程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通过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开展,符合医生的正常学习进度,在上一阶段的知识完全掌握后,进入下一阶段,通过各个阶段内容的制订,完成由浅入深、逐步掌握的过程,更符合医生的学习节奏,故医生表现出了较高教学满意度[13]。

综上所述,在小儿内科的教学工作中,临床路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实习医生的出科成绩,并加强各项临床工作能力,通过合理的时间、教学内容的安排,得到了医生的广泛肯定,值得研究和借鉴。

猜你喜欢
内科科室小儿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内转科型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夜盗小儿(下)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爱紧张的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