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嘉祥
“鼎足古今翰墨场,唐诗晋字汉文章。吴家父子书清绝,笔外功夫笔内藏。”
这是我题在一位朋友收藏的吴小如先生书法册页之后的一首小诗。吴小如先生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夙负学界重望。出版有多种论述古典文学和戏曲方面的著作。虽不能说是著作等身,但说为著述颇丰还是恰如其分的。可贵的是,小如先生这些著作,绝不是人云亦云或是炒冷饭式的平庸之作,而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有着独自见解和心得的不刊之作。这里姑且不讨论小如先生这些著作,而只就小如先生的书法来谈谈我的看法。
谈到小如先生的书法,首先要说家学渊源。小如先生先尊翁玉如公是近代书法大家,有多种书法集问世。其书法作品也被收藏家们争而宝之,是位开宗立派的大家。小如先生天分不及乃翁而勤奋实则过之。需要解释一下,这里不是说玉如公不够勤奋,恰恰相反,玉如公一生也是精进勤奋的,否则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我是自1967年从玉如公学习,直至玉如公1982年去世,正是玉如公70岁至85岁晚年的这一段时间。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80岁以后玉如公身体日渐衰弱,所以客观条件上不允许其再像以往那样勤奋。小如先生则不然。1982年玉如公去世。我学无所成,几乎半途而废,彷徨之际,拜读了小如先生几部大作,在与小如先生接触中,觉其“有若似夫子”,于是师事小如先生,至今已逾28年。在与小如先生交往中,发现其精力充沛、勤奋不已,非常人可比。现今虽已88岁高龄,还时常托我代购新出版的碑帖,并且整通整通地临写。我就收有小如先生临写的整通的李北海《麓山寺》、褚遂良的《枯树赋》及《刁遵志》《李超志》等多种。而这些临本既忠实于原碑又融入自己的理解,非老于书道者不能办到。有一次我和小如先生闲聊,我说:“老先生(指玉如公)常说,读书习字既要勤奋又要从容,我觉得您勤奋有余而不够从容。”而小如先生回答说:“不临帖容易走畸。”还是临写不辍。这也可能与小如先生谨严勤奋的治学作风有关。
小如先生在书法上,不主门户,博采众家所长。我曾见过小如先生一册临帖记录,所临过的碑帖不下三四百种之多,每种也不止一二通,有的临写几十遍。实令人浩叹!说小如先生“遍临历代法帖”恐不能算是夸张吧。“观千剑而后识器”,这些有名的、无名的碑帖,大大增强了小如先生书法中的内涵。
“风格即人”,正因为小如先生学识渊博、腹笥充盈,所以在他的书法中自有一种萧疏淡雅、清空俊秀的风格,不强求而自来的书卷气。欣赏书法,虽说是见仁见智,但也要具有较高学养。我常戏言:“不读《世说新语》,要写好《兰亭序》,那是野狐禅。”如果能了解吴小如的做人、治学,就会发现字如其人。纯正而不乏丰富,娟美而绝不媚俗,善求变化而又无一笔无来历。
金无足赤,小如先生也有不足之处,我认为就其本身而言,真书胜于行草,古法多于新意,还不能像玉如公那样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小如先生可能也意识到这点,所以在送给我一幅自作诗中首两句讲“信笔涂鸦六十年,痴儿难与父争先”。即便如此,将小如先生的楷书来对照前人,也毫不逊色,放眼当代,则更勿论矣。还是本文开头那句话,“笔外功夫笔内藏”,没有几十年的真功夫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
吴小如 草书 文衡山《西苑》十首诗轴(三、四)
吴小如 草书 文衡山《西苑》十首诗轴(五、六)
吴小如 草书 文衡山《西苑》十首诗轴(七、八)
吴小如 草书 文衡山《西苑》十首诗轴(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