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政策下装备审价工作的关键切入点与应对措施

2023-01-04 04:19张玮柯珊赵艳兵器集团浙江华东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航空财会 2022年6期
关键词:工时定额报价

张玮 柯珊 赵艳/兵器集团浙江华东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按现行规定,装备价格由定价成本和利润两部分组成。定价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专项费用和期间费用(含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构成,利润为定价成本的5%。现行装备价格一直保持5%的利润率,当长期的低利润“邂逅”军品含税采购新政策的出台,企业军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深入理解装备价格领域的最新要求,提高装备定价议价能力,成为企业当前亟需学习和突破的课题。笔者基于装备价格审核实践,结合装备审价软件,从装备审价的关键切入点和报价应对措施两个维度,对装备价格报审工作谈点浅显的认识。

一、装备审价工作中的关键切入点

同类产品成本对比方面。装备报价总体上是一个逻辑验证问题,要求论点明确(项目价格需求),论据扎实(数据依据充分,支撑材料全面),论证严密(可比产品间的技术指标与成本数据对比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审价组在按照11 号文的既定步骤实施审价的同时,重点关注企业账面成本合理性,并将账面成本与审核结论做对比分析,以此判断报价产品的真实成本水平。

(一)直接材料审核方面

直接材料包括原料和主要材料、元器件、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部协作件、外购半成品(外购件)、其他材料和直接材料相关费用等。材料价格是直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装备价格的关键和重要因素[1]。由于材料价格审核工作量大,尽管军兵种审价相关规范中明确说明,除对外购半成品(外购件)审核采取全数审核外,其他原材料、电子元器件、外协件等可采取抽样审核。但在审价实践中,审价组通常抽查原材料价格覆盖面达到80%以上,外购元器件、外协件和外购半成品(外购件)等全数审查。尤其是对单价较大或金额占比较大的元器件、外协件以及外购半成品(外购件)等,审价不仅关注近三年采购合同、发票、付款记录以及材料出入库记录等情况,往往还根据被审产品的历年订货量向前再延伸审核,以此判断报价的合理性。在审核外协件价格的客观性时,审价组会转换成自制件成本(衡量自制件情况下的产品材料费+工时费)与外协价格进行对比,若外协价格明显偏高,即使合同、发票以及出入库记录等证明材料齐全,审价仍不会认可该外协费报价。

(二)专项费用审核方面

11号文中军品专项费用包括定期试验费、一次性专用费用、专用工艺装备、售后服务费和其他专项费用等。定期试验费一般全数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试验项目和单价,已在(制造)费用总额中核算的定期试验费,不单独计列;一次性专用费用一般按标准核算,重点确认装备订购合同条款要求,费用发生明细和相关标准、订货批次、数量、跟产技术服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复产鉴定相关文件依据等等;专用工艺装备费及其备用件一般抽样审核,审核内容一般包括核实自制和外购,自制工装、模具是否以完全成本计价,是否为产品生产制造专用,以及专用工装及其备用件制备时间等[2]。

(三)综合费用审核方面

综合费用包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及期间费用(含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根据军兵种审价指导规范等相关规定,在确定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小时费用率和期间费用比例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整体费用水平。对同时生产军品和民品的企业,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军品。应按相关规定,由企业研制生产的全部产品共同分担,在不可能或者没有按军民品分线核算的情况下,所有产品应按同一分配率平均分摊期间费用[1]。

(四)工时审核方面

装备审价涉及到任务总工时和产品工时定额审核两个层面。一般情况下,审价按∑(工时定额X生产数量)计算任务总工时,在审核确认企业无严格意义上的工时定额数据时,采用核定一线直接生产工人数,按规定方法计算制度总工时并考核企业平均加班系数的算法,研判企业年度任务总工时,并以此作为测量工时费用分配率的基准。产品工时定额一般作为企业各项费用的分配标准,针对工时定额的审核,判断企业工时定额申报是否科学合理,可以根据产品工艺图、工艺流转图(卡)抽取典型零部组件,用几种方法综合验证报价工时的合理性,或者运用价值回归法“A 零件费用=A 零件报价工时×报价综合小时费用率”来反推验证该零件所报工时的合理性[2]。

二、装备报价中的主要应对措施

(一)同类产品成本对比方面

第一,加强对同类产品结构、性能指标和成本构成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前做好统筹规划和相关资料搜集工作,找出产品结构与性能可对比的项目,进行技术状态与成本构成的对比分析;第二,做好同类产品料、费比分析,同类产品在材料、(直接)费用核算清晰的情况下,所应承担的间接性费用应该有一定规律可循。比如,已审定产品材料费10 000 元,相应的工时费15 000 元,即使该价格审定为十年前甚至更久,只要企业仍然按该审定价格签订订货合同,说明该产品承担的工时费企业是可以接受的,换算成当下审核的费用分配率和工时。也就是说当下该产品生产补偿的工时费是否为企业所接受认可的,如果不认可,与审价组争取调整工时定额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三,在日常核算时,尽量将成本归集清楚,如辅助材料、专用工装和测试设备、废品损失等,从成本核算挖掘基础数据来支撑产品报价。

(二)直接材料方面

注重原材料价格资料收集工作,逐步建立价格数据库系统,做好历史采购数据统计汇总分析。尤其是涉及订货年度持续多年,单价波动较大的材料,重点关注其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分析增减成因并做好应对预案。

(三)专项费用方面

第一,涉及工艺部门拟制《制造与验收技术规范》时,要对专项试验项目作出清晰明确的规定,相关试验记录要完整充分;第二,产品首次质量评审发生的试验产品损失,支付给其他单位的试验费、会议费和专家评审费等作为一次性专项费用,在开具发票、财务入账时要记录清楚,指向明确;第三,专用工装最好有购置手续,如申请部门(列明购置理由、预计使用批量等)、审批流程(相关领导审批签字等)、比质比价单、采购合同和发票等,财务核算时计入直接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专项费用/A产品)。

(四)综合费用方面

随着管理费用计入议价成本方式的调整(原108 号文规定,期间费用按“期间费用率×产品定额工时”计入,现11号文,期间费用按“期间费用占制造成本比例×产品目标成本”计入),企业后期核算时,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原计入管理费用的项目调整计入制造费用。同时,在报价时参考企业所属地区,尽量缩小费率差异,避免因超出地区费率水平太多而大额核减费用。

(五)工时方面

第一,编制工艺文件时应尽量细化机加和装配、装调工艺,加强工艺图纸编制细节设计,工艺流转图(卡)要细化,操作工序细节要详实;第二,要有与之对应的操作过程检验记录,以此佐证产品加工、装调工时的合理性;第三,要强化工时的砝码意义,平衡各产品间的工时定额分配,同时要平衡各零件间工时调整,切记小零件、简单工序工时虚高,从而造成产品整体工时虚高的不良印象。生产(加工)设备、原材料性能(强度、硬度)要求、工人操作熟练程度等都是影响工时定额的重要因素。在整个审价工作中,工时定额的审核弹性最大,掌握审价现场沟通技巧对最终工时定额的认定尤为重要,而沟通技巧的把握又源于对工艺、工序的熟悉掌握。

三、竞标采购大趋势下,源头设计和降本增效是根本出路

先人一步谋发展,快人一拍抢机遇,胜人一筹抓落实。在审价工作严扣细审的形势下,装备最终定价要超出目标价越来越难,甚至不可能(技术变更、元器件国产化引起的成本增加除外)。在努力争取已定型产品审价的同时,做好研制产品成本控制迫在眉睫。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严格控制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使用比例,不能片面追求新技术、高性能,导致出现“造的起,买不起”的不良局面[3]。装备设计研发,必须在满足研制总要求的前提下压实科研成本,强化设计源头成本控制意识,树立装备全寿命成本管理理念,充分运用企业价值地图,从源头控制设计成本、科研成本和生产成本,从而适应新时期装备低价竞标采购大势。

猜你喜欢
工时定额报价
基于LUBA模型的煤炭矿山企业定额编制研究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河南:修订工农业和城乡生活用水定额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报价